2024年《荷馬史詩》讀后感400字 荷馬史詩 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荷馬史詩》讀后感400字 荷馬史詩 讀后感篇一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的一場戰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希臘人為奪回海倫,組成十萬聯軍,遠征特洛伊城。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為中心。最終,希臘人用木馬計智取特洛伊城,大獲全勝。
《奧德賽》敘述伊塔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人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學的珍貴遺產。這兩篇故事都是古希臘盲人歌手荷馬所作,所以統稱為《荷馬史詩》?!兑晾麃喬亍愤@個故事歌頌英雄的威武勇敢,贊美希臘民族歷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個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視榮譽,可是具有固執、易怒等弱點。
《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人類禮貌史上的一部杰作。
正如雨果說的:一部杰作已經成立,便會永存不朽。第一位詩人成功了,也就到達了成功的頂峰。你跟隨著他攀登而上,即便到達了同樣的高度,也絕不會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卻叫荷馬。
荷馬帶我走進世界文學史的殿堂!
《荷馬史詩》讀后感400字 荷馬史詩 讀后感篇二
在西方文學史上,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現存最早的的精品。一般認為,這兩部史詩的作者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傳世的天才,飲譽全球的希臘詩人荷馬。荷馬史詩的歷史背景是曠世十年,規模雄偉,給交戰雙方造成重大創傷的特洛伊戰爭。像許多重大事件一樣,這場戰爭用它的血與火給文學和藝術供給了取之不盡的素材。
英雄們的業績觸發了詩人的靈魂給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他們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找到一片文學的沃土,在史實和傳聞上之上架起五光十色的橋梁,用才華的犁頭耕耘在刀槍碰響的田野,指點戰爭的風云,催發詩的芳草,歌的香花。
的確,它的地位不容抹煞,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卻對荷馬史詩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荷馬史詩》宣揚神的威力無比,對人任意殺戮,神完全控制著凡人的生活,甚至是生命。神與神的矛盾往往經過戰爭來解決,而這些戰爭有是以犧牲眾多凡人為代價的,什么為所欲為,不受節制。他們的殘忍程度令我吃驚。
宙斯的蠻橫,對妻子,兒女毫無親情可言,對妻子赫拉更是怒極而罵,毫無丈夫對妻子應有的關愛,對子女更是鐵石心腸,毫無父愛,一幅莊嚴不可侵犯狀。
用此刻的觀點看,宙斯就是獨裁,就是專制。此刻的人們已經無法忍受專制壓迫的痛苦了。既然我們對希特勒法西斯恨之入骨,那又為什么向往宙斯呢,無非是人們變了態的對權力的向往,對利益的追逐。
史詩還創造了眾多的英雄,描述英雄必然描述戰爭,戰爭場面為英雄們供給了一展英姿的天地,英雄們把血腥的戰爭當作展現其英雄品格,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以最大規模殺死對方來展示自我超人的武藝,膽魄與智慧,這種瘋狂魯莽的性格卻也是是當今作戰的大忌,你越是想大規模殺死對方,就越容易中人圈套。這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特點。要放此刻,這種人只配去扛木頭,抬鋼材,或許人家也不要他,此刻人家都機械化了呀。
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失去了生命就什么都不要提了,而那些所謂“英雄”視人的生命如草芥,實在令人忿恨。我們這些凡人憑什么去崇拜他們呢?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生存的權利,既然不能實現民主自由,我們憑什么景仰他們。
如果說有人異常聰明,那是因為神給了他智慧,倘若有人干了傻事,那多半是因為神袛走了他的睿智。既然都神了,那還要人干什么?在一個受到神力控制的世界里沒有不能解釋的事情,就象今日的社會里封建迷信能夠解釋一切一樣。封建社會已不復存在,但封建思想殘余猶存,相信就是從荷馬那里傳下來的吧!
總之,荷馬史詩卓越的結構某篇藝術的確值得贊揚,它的開山鼻祖地位不可撼動,但讀起來,去總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便寫了出來。
《荷馬史詩》讀后感400字 荷馬史詩 讀后感篇三
《荷馬史詩》有兩部分《伊利昂紀》、《奧德修紀》,前者寫了為榮譽而戰斗的英雄眾多形象,后者寫奧德修斯戰后歸家路途艱辛,以及歸家后維護家庭而戰斗事跡。在古代,部落的戰爭本就是為了掠奪財富、奴隸和家畜而引起的。
《伊利昂紀》第一卷開篇就是阿基琉斯的憤怒,王者阿伽門農觸怒了太陽神,祭司的女兒被阿伽門農霸占,為了消除災難奉還祭司的女兒,阿伽門農卻又將阿基琉斯戰利品、床伴搶奪,阿基琉斯感到這是恥辱拒絕參戰。導致了聯軍的節節敗退,原因阿基琉斯退出來戰爭。
在戰場上沖鋒在前,表現最為勇敢,起到了表率作用的英雄們自然就能分到更多的戰利品。另一方面,古希臘的基調是人本主義,重視個體生命,珍視個人價值,英雄主義盛行。特洛伊戰爭就為這些英雄們贏得榮譽提供絕妙的舞臺,為了榮譽能,夠分到物質財富,展現自己的勇力和智慧,贏得不朽的名聲。阿基琉斯明知自己在戰場上將死的命運,但是他義無反顧的選擇戰爭。當他的摯友帕特羅可洛斯在戰場上被赫克托爾殺了時,聽到噩耗的他似發怒的獅子悲痛交加,他乞求母親賜予戰甲,他要重登戰場,他要把赫克托爾撕裂,要讓特洛伊城變成墳墓,就這樣由于戰場勇者出現,形勢迅速轉變,萬軍之中他才是王者、霸者,濃烈的英雄主義氣息,高漲的復仇情緒,卻也將這位英雄拖入戰爭深淵,幾無退路。
赫克托爾父親的眼淚,讀到此處不由使我嘆息。我嘆息特洛伊的勇者,軍隊的統帥戰死在阿基琉斯的槍下,轉瞬間戰爭形勢大逆轉,無數的生命橫死沙場。他的尸體是在老國王向阿基琉斯的乞求下返還的。當赫克托爾與希臘聯軍交戰,他預感到特洛伊將要毀滅,對妻兒所面臨的悲慘命運感到難過,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負起保衛國家的責任,史詩中他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
《奧德修紀》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歷經十年的海上漂泊和重重困難之后,他終于征服了自然,贏得了勝利,回歸家園。在他以“無人”之名與獨眼巨人較量之時,人的力量和化解危機空難的機智得到了最好的展現。當他在自己家中看到求婚者們無恥的侵犯他的財產,并貪戀他的妻子,奧德修斯便設計,讓求婚者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有這樣才能贏回自己的尊嚴。
在《奧德修紀》中,雖然更多的內容是描寫諸神的安排,奧德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但對英雄事跡的敘述中,也從不避諱露骨的戰斗場面描寫。這些戰爭場面一樣讓人身臨其境、心驚肉跳、熱血沸騰,仿佛能找回塵封了的對冷兵器時代的沖突的記憶。
英雄們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歸家途中,總是全力以赴地迎接生命的挑戰,在與苦難的對抗中使人生最大程度地閃現出光和熱。
《荷馬史詩》讀后感400字 荷馬史詩 讀后感篇四
神話一直都是孩子們的向往,在看《荷馬史詩》以后,我更加是這么認為。美國有一部非常大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影片的內容就是出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書和電影的細節也有差別,書是偏向于描寫希臘的神,而電影是表述人的,可是這兩者又是那么緊密地聯系著,不能缺其一。
特洛伊一戰到底是真是假,一直都是世界之謎,可如今已在土耳其挖掘到特洛伊的遺址,這多少也有點證據證明特洛伊曾經輝煌得存在。這場戰爭充滿了希臘特有的神話色彩,這是如此,使人感覺到這場戰爭的盛況是如此空前絕后。
正所謂亂世造英雄,這場戰爭無正義可言,表面說是有世上最美麗的女人海倫引起,實際上還是權力在做崇。帕里斯聽神的指示,愛上了希臘國王弟弟的妻子海倫,并把她帶回了特洛伊。于是希臘就借此正式攻打特洛伊,在兩軍對峙的時候,希臘國王就很直接的告訴了他弟弟,別傻了,我不是為你的女人而來的,我要的是更大的權力。戰爭就是如此莫明其妙地開始了。
赫克托爾是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最優秀的戰士,他的父親稱他為“天下最好的兒子。赫克托爾有一條原則:敬重神明,忠于妻子,保護祖國。然而赫克托爾被逼上這場戰爭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愛他的弟弟,他要捍衛他任性的弟弟的愛情。當希臘大軍列大特洛伊城外時,赫克托爾毫不猶豫地應戰了。作為父親,他是那么深情地告訴還抱著一個小寶寶的妻子:“我也想看著我們的孩子長大,然后有許多的姑娘追求他?!睙o論是哪一方面,赫克托爾都堪稱偉大,包括他最大的敵人阿喀琉斯也同樣是如此認為。
阿喀琉斯是全希臘最好的戰士,他刀槍不入,驍勇善戰,唯一的`致命傷是腳踝,這是神話的魅力。他似乎天生就是屬于戰爭的了,他熱愛戰爭,一個不折不扣的冷血殺手。他的母親是神,預言阿喀琉斯若是參加這場戰爭就必然會死亡是相連的,他最后還是選擇了榮譽,他不甘于平凡,在希臘的神話中,它是最勇猛的戰神。在赫克托爾殺了他的表弟后,他親手殺死了赫克托爾。最懂英雄的人就只有英雄了,阿喀琉斯最后對赫克托爾說了一句,我的兄弟,我們很快又會見面了,改變了阿喀琉斯一生,導致阿喀琉斯死亡的并非是他一直向往的榮譽,而是平靜而不平凡的愛情。他愛上了他的俘虜,赫克托爾的表妹布里塞伊斯。他讓他的部隊回希臘去,而他卻毅然進入了木馬,起初我也不明白他為了什么,原來是為了救他心愛的女人。帕里斯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腳踝,書上說是由于太陽神阿波羅幫助帕里斯,阿喀琉斯在臨死之際,抱著布里塞伊斯,“我征戰一生,是你給了我平靜?!痹瓉碛⑿圩詈笙胍囊膊贿^是平靜。
特洛伊淪陷,戰爭也就結束了,英雄們的靈魂也得以平靜了。有人如此寫過,在戰爭的最后,我們記住了阿喀琉斯的強大,赫克托爾的偉大。我們不禁要問,戰爭到底帶來了什么?我不知道。
戰爭的背后到底又蘊藏了什么?
《荷馬史詩》讀后感400字 荷馬史詩 讀后感篇五
《荷馬史詩》是對人性的描寫,寫得很華美,也很真實??梢钥醋魇怯美寺髁x的手法,來作深刻的寫實。
史詩第一部《伊利亞特》,從寫神的爭斗開始,寫的是神的欲望和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與東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截然不同。之后,史詩從神正式寫到人的欲望和貪婪。人對情欲、對權力、對榮譽的貪婪。然而,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和貪婪卻有不同,也許男人的欲望要純粹得多——可以為了女人,放棄王位;為了權力放棄女人;也可以為了榮譽放棄一切。而女人們似乎是情欲的貪婪者,但事實上,她們什么都不想放棄。她們不會和流亡的王子浪跡天涯,即使他風姿依舊;更不會與戰敗的國王床第之歡,即使他腰纏萬貫。
從這個角度上講,女人比起男人來,似乎更加貪婪。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門農,男人們的英雄,因為女人而死;女人們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人殺死。在我看來,他們都是自殺的,死在自己的欲望和貪婪之中。
史詩第二部《奧德賽》,也描寫了人類相同的貪婪。但這部后期作品,謝天謝地,也展現了人類美好的品質——女人對愛情的忠貞,男人對家庭的依戀和責
任。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戰的智者。也許,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知道,只有美好的品質才能幫助自己找到幸福之源,欲望和貪婪只會毀掉自己。正如赫克托爾所說:“幸福的日子其實很簡單,辛勤的勞動;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馬史詩》,一本蘊含哲理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