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三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中庸第三十二章解讀
【原文】
唯天下至誠,方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茍不固聰明圣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翻譯】
只有對天下百姓的真誠,才能成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樹立天下的根本法則,掌握天地化育萬物的深刻道理,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樣誠摯,他的思慮像潭水那樣幽深,他的美德像蒼天那樣廣闊。如果不真是聰明智慧,通達天賦美德的人,還有誰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誠呢?
【注釋】
(1)經綸:原指在用蠶絲紡織以前整理絲縷。這里引申為治理國家大事,創制天下的法規。經,紡織的經線,引申為常道)法規。
(2)大本:根本大德。本,根本。
(3)肫肫:與“忳忳”同,誠摯的樣子。鄭玄注:“肫肫,讀如‘海爾忳忳’之‘忳’。忳,懇誠貌也。”
(4)淵淵其淵:意為圣人的思慮如潭水一般幽深。淵淵,水深。《莊子·知北游》:“淵淵乎其若海。”
(5)浩浩其天:圣人的美德如蒼天一般廣闊。浩浩,原指水盛大的樣子。《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引申意為廣闊。《詩經·小雅·雨無正》:“浩浩昊天。”這里浩浩引申為廣闊。
(6)固:實在)真實。
(7)達天德者:通達天賦美德的人。達,通達,通貫。
(8)其孰能知之:之,代詞。指文中首句中“天下至誠”。
【解讀】
至圣必須是至誠的。“大經”,把五倫——五種人際關系;“大本”,指性之全體,如仁等。這二者都需要高度的誠實,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大經”理順了,“大本”立起來了,“大本”的核心——仁,也十分篤實,像淵水一樣深靜,像浩天一樣廣博,這樣崇高的道德自然會獨自挺立,無須依托任何東西。這是只有已達到和天同德的圣人才能了解的道理。全篇極力形容“至圣”和“道”的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