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原文及譯文
三十六計·勝戰計——瞞天過海
【原文】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②。太陽,太陰③。
【譯文】
防備周密,往往容易導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常見的事情就不會產生疑惑(以致喪失警惕)。秘謀就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之中,并不是與公開行動相對立的。最公開的行動當中往往隱藏著最秘密的計謀。
【注釋】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斗志松懈,削弱戰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其思想籠罩著大千宇宙、細末塵埃,并影響到意識形態的一切領域。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作為對立的統一體來看待,表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過,但作為陰氣、陽氣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導,并非《易經》提出。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秘計往往隱藏于公開的事物里,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
③太陽、太陰:相傳伏羲以陰陽集成八種圖形,即八卦。周文王又將其推演為六十四卦。陰陽在軍事上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無論是陰晴雨雪等天時氣象,還是山川湖澤等地理形態,又或是攻防進退等戰略戰術,都可以分為陰陽相對的關系。一般來說,柔、暗、后、奇、虛等為陰,剛、明、先、正、實等為陽。陰中寓陽,陽中隱陰,二者可以互相轉化,陽發展到極端必然轉化為陰,陰發展到極端必然轉化為陽。
【拓展閱讀】
清代無名氏將“瞞天過?!笔者M其所編《三十六計》中,并作為“三十六計”的第一計?!安m天過?!边@一詞語的最先使用,應不晚于明代末年。
瞞天過海的意思是瞞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謊言和偽裝向別人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