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出處】唐·李商隱《籌筆驛》。
【意思翻譯】諸葛亮徒然在這里揮筆運籌劃算,后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
【全詩】
《籌筆驛》
.[唐].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云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
【賞析】
①“猿鳥猶疑畏簡書,風云長為護儲胥”二句意謂籌筆驛一帶,山勢高峻,猿鳥不近,似仍在驚畏諸葛亮的軍令,風云也長期地為他保護著舊營壘的木柵。猿:一作“魚”。疑:驚。簡書:軍中的文書命令,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簡上,故稱。儲胥:守衛拒障用的木柵。
②“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二句意謂徒然使諸葛亮揮動神筆籌畫軍事,最終還是后主降魏被傳車送往洛陽。上將:指諸葛亮。降王:指蜀漢后主劉禪。傳(zhuan)車: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鄧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東遷洛陽,傳車也經過籌筆驛。
③“管樂有才真不忝”此句意謂諸葛亮的才能真不愧于春秋時齊相管仲和戰國時燕將樂毅。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每自比管仲、樂毅。真不忝(tian):真不愧。
④“關張無命欲何如”此句意謂關羽、張飛都已被殺,缺乏良將,又有什么辦法?關張:關羽和張飛,都是蜀國名將,關羽被吳將所殺,張飛被部下殺害。諸葛亮伐魏時,關張已死。無命:指非壽終。
⑤“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馀。”二句意謂昔年在成都謁武侯祠,想起他隱居時好為《梁父吟》,結果壯志未酬,馀恨無窮。他年:昔年。錦里:在成都城南,有諸葛亮武侯祠。經祠廟:李商隱曾在大中五年往西川推獄,曾至成都,謁武侯祠,并寫有《武侯祠古柏》詩。《梁父吟》:樂府古題。《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他隱居時,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