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風。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
【詩句】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風。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出處】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意思翻譯】秋雨連綿的季節(jié)我來到了這里,天陰暗潮濕無一絲清風把晦氣滌蕩。我虔誠默默地向山神祈禱有了應驗,難道是我虔誠的心感動了上蒼?一會兒云收霧散閃現(xiàn)出座座山峰,抬頭仰望山峰像天柱支撐著青空。紫蓋峰綿延不斷連天柱,石廩峰奔騰跳躍接祝融。
“我來”八句寫登山。山中秋雨連綿,陰晦迷蒙;上山時突然云開 雨霽,群峰畢現(xiàn),欲揚先抑,詩意推起一道波瀾。整段以秋空陰晴多變?yōu)?背景,虛寫高峻陡峭的山峰如擎天柱支撐天空,實寫紫蓋峰與天柱峰相 接,石廩峰騰躍起伏,簇擁著祝融峰,展現(xiàn)出雄奇壯觀的景象,給人以豁然 開朗、奇險明快之感。“潛心默禱若有應”句,借衡岳有靈,引起下段祭神 問天的心愿。
【全詩】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唐].韓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環(huán)鎮(zhèn)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云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墻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導我擲,云此最吉余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鳴鐘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東。
【注釋】 ①這首詩寫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作者由廣東陽山調(diào)任湖北江陵法曹 參軍,路過衡山之際,留下了這首著名的題詠。衡岳廟: 即南岳廟。據(jù)唐 代《元和郡縣志》載:“廟在縣(衡山縣城)西三十里。”②祭秩: 祭祀的等 級次第。意思是說,五岳的祭禮,皆按三公的等級。③鎮(zhèn): 這里是指特大 的山。上古九州,每州以一個特大的山為鎮(zhèn)?!吨芏Y》記載:“荊州,其山鎮(zhèn) 曰衡山?!边@句詩的意思是說,中國的東、南、西、北四方,有泰山、衡山、 華山、恒山環(huán)繞為鎮(zhèn),而嵩山正當中央。④火維: 火鄉(xiāng)。古人以木、火、 金、水、土分屬東、南、西、北、中央。維,隅。衡岳位于南方,南方屬 火,故稱火維。足: 多。⑤假: 借。神柄: 神的權(quán)力。⑥泄: 吐出。半腹: 半山腰。⑦絕頂: 指祝融峰頂。窮: 盡。⑧晦昧: 陰暗不清。⑨“潛心”二 句:這兩句的意思是:詩人暗暗禱告,向衡岳神靈祈求晴朗的天氣,這種祈 禱好象有了應驗,這難道不是自己的正直精神最終感通神靈了嗎?⑩靜掃: 指清風吹散了云霧。(11)突兀: 這里指高峻的山峰。(12)紫蓋、天柱、石廩、 祝融: 皆南岳著名山峰。騰擲: 起伏。(13)森然: 山峰眾多聳立。(14)一逕: 一路。靈宮: 指神靈的宮殿,即衡岳廟。(15)“粉墻丹柱”句: 寫衡岳廟的 建筑,白粉墻壁,紅色柱子閃動光彩。(16)“鬼物圖畫”句: 寫墻上用青紅色 顏料填繪成的神鬼故事的圖畫。(17)傴僂: 彎腰行禮?!蹲髠鳌吩疲骸耙幻?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脯(fǔ): 祭神的肉。(18)菲?。?微薄。這里是指 微薄的祭品。(19)廟令老人: 掌管衡岳廟的老人。(20)睢盱(suī xū): 張開眼 睛。偵伺: 探侯。(20)杯珓(jiào): 占卜之具。導我擲:教我擲卦的方法。 (22)蠻荒: 指今廣東省陽山縣。唐人認為廣東是荒蠻之地。(23)“衣食”句: 足 衣足食,就甘愿長此終身了。(24)“神縱”句: 神縱然賜予幸福,也難以成功。 (25)“佛寺”: 即衡岳寺。(26)朣朧: 光線隱約的樣子。(27)杲(gǎo)杲: 明亮。
【全詩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于永貞元年(805)在被貶地連州陽山獲赦,由待命地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參軍,途中專程到衡山謁祭而寫作的游記詩。詩歌通過贊美祖國名山雄壯奇險,深沉抒發(fā)了不滿仕途坎坷的情懷。
首六句: 在五岳中突出衡岳的雄壯。衡山是五岳中的南岳,上天授權(quán)予它鎮(zhèn)壓南方眾多妖魔鬼怪,衡岳的奇險在于云霧從其腹中噴泄而出,雖有山頂,又怎能攀登呢?
從“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 到 “松柏一徑趨靈宮”: 由遠望衡岳到走進祭拜,敘寫登謁的誠心和諸峰的偉大。逢秋雨,自料無機會賞衡岳山峰的雄偉高峻了,哪知“正直”的神靈為詩人的誠心所感,居然云開霧散,眾峰中最大者芙蓉、紫蓋、石廩、天柱、祝融等如騰如擲,望之使人驚心動魄?!罢薄?寓意深刻。
從“粉墻丹柱動光彩”到“神縱欲福難為功”是全詩的中心: 通過對祭神問天的描述,一吐無處申訴的郁悶情懷。首二句寫寺廟特征,走進寺廟后所見四壁,白墻紅柱,鬼怪圖畫滿墻。以下文字,寫行祭,向岳神表明詩人的心曲為“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當占卜為“最吉”后,詩人產(chǎn)生了懷疑,聯(lián)想自己有心治世卻屢遭不幸和當朝政治斗爭形勢,大發(fā)牢騷,深刻反映了詩人當時內(nèi)心的不滿情緒。
結(jié)尾四句寫宿寺,酣眠至猿鳴鐘動日出還不醒來,因希望久絕,神難為功,流露出只求衣食滿足的坦蕩和對現(xiàn)實的冷漠。以“寒日” 照應“秋雨” 和“陰氣”。
這首詩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意境開闊,氣勢磅礴; 語言質(zhì)健,筆力遒勁,是“以文為詩”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