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三絕句拼音版注音版、翻譯及賞析(蘇軾)
驪山三絕句拼音版注音:
gōng chéng wéi yù shàn chí yíng , kě tàn qián wáng shì tài píng 。
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嘆前王恃太平。
xīn kǔ lí shān shān xià tǔ , ē fáng cái fèi yòu huá qīng 。
辛苦驪山山下土,阿房才廢又華清。
jǐ biàn diāo qiáng jǐ biàn huī , jǔ fēng zhǐ lù shì yōu zāi 。
幾變雕墻幾變灰,舉烽指鹿事悠哉。
shàng huáng bù niàn qián chē jiè , què yuàn lí shān shì huò tāi 。
上皇不念前車戒,卻怨驪山是禍胎。
hǎi zhōng fāng shì mì sān shān , wàn gǔ míng zhī qù bù huán 。
海中方士覓三山,萬古明知去不還。
zhǐ chǐ qín líng shì shāng jiān , cháo yuán hé bì kǔ jī pān 。
咫尺秦陵是商監,朝元何必苦躋攀。
小升初網對該詩詞多音字解疑:
阿房:ē fáng 1.指阿房宮。2.梵語。地獄中鬼卒名。
商監:拼音是shāng jiān,是一個漢語詞匯,釋義為商鑒。商鑒,拼音是shāng jiàn。
朝元: cháo yuán 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每年元旦賀見帝王。
驪山三絕句翻譯:
成功之后應該善于保持已有的盛業,可是過去的帝王卻依仗著太平無事,不居安思危。使得驪山的土地不得安寧,秦代的阿房被燒毀后,唐代又在那兒蓋起了華清宮。
一會兒是雕粱畫棟,一會兒又是斷壁殘垣,前代君王眾多的荒淫故事也隨之清亡。唐玄宗不接受前代的教訓,卻諉罪于婦人。
秦始皇晚年相信方士的無稽之談,派人入海尋找三座仙山,如今都知道是有去無還。眼前驪山的秦始皇陵就是殷鑒,何必還要去苦苦攀登那朝元閣呢。
驪山三絕句賞析:
驪山三絕句寫于宋英宗治平元年,作者罷鳳翔簽判任,過長安,游驪山所作。驪山,在陜西省臨潼縣東南,與藍田縣藍田山相連。
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當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常州一帶水網交錯,風景優美。他在常州居住,既無饑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遠離了京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眾多朋友朝夕相處。于是蘇東坡終于選擇了常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后,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后,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于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