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走到人生邊上好句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我們如果反思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運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還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擱淺或傾覆的時候,船里還有個“我”在做主,也可說是這人的個性做主。這就是所謂個性決定命運了。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感情是很難控制的 人是很可憐的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只記得一句時常縈回心頭的話:人在當時的處境中,像漩渦中的一片落葉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錯啊,人做得了主嗎?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人情好逸惡勞,斗來斗去,疲倦了,就想歇歇了。而人之常情又不肯認輸。倦怠了,就對自己說:“行了,可以了”,于是停止了戰斗而對自己放松了。我們往往說:“世上還是好人多”。這就是說,大兇大惡只是少數,完美的圣人也只是極少數的。處于中間地位的大多數,雖然不是圣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實他們只是對自己不夠明智,不自覺地寬容了自己,都自以為已經克制“小我”,超脫了私心,不必再為難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實他們遠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只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沒看透自己。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照鏡子可以照見自己的相貌。如果這人的臉是歪的,天天照鏡子,看慣了,就不覺得歪了。丑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瀟灑的“帥哥”,照不見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為我們鏡子里的“鏡中人”,總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并不是自己的真面目。面貌尚且如此,何況人的品性呢!每個人自負為怎樣的人,就以為自己是這樣的人。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這就是所謂“妥協”。 孔子常常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一般人的信心,時有時無,若有若無,或是時過境遷,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應,就懷疑了。這是一般人的常態。沒經過段歷練,信心是不會堅定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余暇顧忌其他。也許到臨終“回光返照”的時候,才感到悔漸,心有遺憾,可是已追悔莫及,只好飲恨吞聲而死。一輩子鍛煉靈魂的人,對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彌堅。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神明的大自然,對每個人都平等。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魂,都有個性,都 有人性。但是每個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賦的資質才能,卻遠不平等。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人有兩部分,看得見的身體和看不見的靈魂。靈魂的美惡,不體現在肉體上。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我站在人生邊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價值。人活一輩子,鍛煉了一輩子,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績。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離開人世了。靈魂既然不死,就和靈魂自稱的“我”,還在一處呢。 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也不相同的靈魂。有關這些靈魂的問題,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亂想罷了。我無從問起,也無從問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為不知”,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了。
——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看透生老病死,無疾而終,是較為體面地離開人世的方式,在這“上帝下崗,財神爺坐莊”的時代“雁死留聲,人死留名”,留下名聲之外,楊絳先生認為,人軀體湮滅之后,靈魂依舊存世。
日薄西山之年,總免不了會回憶那曾經的旅途,也總免不了會抽象出一些如命運、人的存在之類的哲學命題進行思考。千百年來,這樣的命題長盛不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論,但總無定論。人總說“人生有命”。是不是人的命運就是天生注定的呢?楊絳女士并沒有明確給出答案,但她說:“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不管算命的怎么說,八字怎么規定,一切都由自己選擇。即使選擇錯了又有什么關系呢?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沒有預演的現場直播。有時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盡了自己的努力,然后一切坦然就好!正如伏爾泰所說的:沒有所謂的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考驗,懲罰或者補償。
如何看待楊絳先生在《走在人生邊上》一書
書沒看過,但我相信三尺頭上有神明。神明其實是一種道德、精神約束,提醒你干壞事時,不要以為沒人知道。凡事皆有因果,壞事做絕因果自來!
表示人品的好句有哪些
你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合法公民。
關于楊絳的書到底有多少
楊繹先生的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記》,《堂吉訶德》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上聯:秋臨夏落幕,下聯怎么對
秋臨夏落幕.今過是明天。
為什么楊絳要叫楊絳先生
“在遇到她以前,我從未想過結婚的事。和她在一起這么多年,從未后悔過娶她做妻子。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錢鐘書
這大概是錢老一生最有名的一句情話,所說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妻子,楊絳。
“先生”一次在很多人的常識中,是用來稱呼成年男性的尊稱,但是楊絳是女人,又怎么會被稱為“先生”呢?且聽小新慢慢道來~
“先生”的歷史與演變
“先生”一詞其實并不是現代漢語詞匯。相反,它出自古語,有“出生比自己早,年紀比自己大”的意思。
早在《論語?為政》中就有“有酒食,先生饌”的句子。當然在這里,“先生”是“父兄”的意思。
《孟子》中有“先生何為出此言也”一句,這里的“先生”則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到了戰國時代,《國策》有云:“先生坐,何至于此。”同樣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
漢代,則更多在“先生”加一“老”字,稱“老先生”。
至于“先生”為何會演變為“成年男子”的代稱,則是因為“先生”在古語中多有“老師”的意思,而古時老師又大多是男性,這才慢慢演變成了現代漢語中的用法。
但事實上,“先生”一詞,最開始并不是“成年男子”的專屬用詞。
“先生”的各類用法
說到這,大概很多人更迷糊了:那“先生”到底怎么用呢?接著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第1句】:老師等教育工作者。古時對有學問的男女都可以這樣稱呼,所以“楊絳女士”會被尊稱為“楊絳先生”。
【第2句】: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第3句】: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第4句】:舊時,管帳、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也會被稱為“先生”。
【第5句】:凡德高望重者,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葉曼、許廣平等均可稱為先生。
【第6句】:現在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這就是我們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用法了。
三毛、楊絳、張愛玲和龍應臺相比較,你更喜歡誰
都很喜歡,也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精英,三毛和張愛玲的書讀的多一點,對他們就多熟知一點。
三毛的文章自然,但能觸即到我的心里,順手拈來: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毛 的氣質里藏著讀過的書,走過的路”。事實上,她在成都街頭巷尾拍的那幾張黑白照,臉上寫滿了滄桑和陰郁,甚至于有些猙獰,這張飽經風霜的臉,完全看不出詩書的洗禮,看不出歲月沉淀后的優雅和平和,我想,她到底沒能自渡成功,所以才有后來這樣的劫難。 《夢里花落知多少》她說未亡人的斷腸, 情真意切,讀來令人潸然落淚,《不死鳥》她談自己茍活的責任,說服自己要勉力活下去,也為同樣痛哭流涕的行者點燃希望的燈,這些文字多多少少都有語言的提煉,情感的升華在里面,只有《明日又天涯》她用最為平淡的語氣,說自己心底的涼薄,提到三三同仁也在這一篇里,她晦澀又明確地割斷了人和人的紐帶,輕描淡寫地否認了某些情誼。 豁達和樂觀都是展示給外人看的,敏感而脆弱是真正的底色,剝去強顏歡笑的偽裝,她從年少到老去都毫無生的喜感。 她有沒有信仰?真難確認。她來自于基督教家庭,在法國路德大殿她為窮苦艱難者跪求圣母,史懷哲曾是她的精神仰望,她和臺灣丁松筠神父交情不錯,看得出走的是天主教路線,在“雨季不再來”的書中,她又對非洲島上的盛行的巫術充滿好奇。 荷西走后,她玩筆仙,她四處去找人通靈,整個精神都處在非常之混亂的狀態,也許是知識太過淵博,書讀得多的人,雖敬畏神明,但并不是一神論的擁護者,信仰,她是很困惑的人,最后自殺,更是她的宗教所不能容忍的,她曾說過挺有哲理的一句話:“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并無舟子可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不能祂渡,不能自渡,冥冥中又似乎 因果都已注定。
張愛玲,文章哲理味濃濃,順手拈來:
懂你的人,才配得上你的余生
所謂歲月靜好,好不過能有個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歡。
許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當你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挫折,好像就不必有人再為你遮風擋雨。
而等到自己濕了衣衫,雙腳泥濘,才知道堅強的代價是涼到心透。
大家都說成長孤立無援,你要學會獨當一面,可是這個世界,不是你逞強,別人就一定懂得你的堅強。
你感覺孤獨,恐怕不是沒人陪,而是沒人懂。
我們不該活得那么累,揣摩不透的心,就不必費力去試探。看不懂的人,也不必勞神去猜測。
人的一生大約會遇到很多的人,但相知的幾率又少之又少。所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世間最好的默契,并非有人懂你說出的故事,而是有人懂你說不出的心事。
許多人覺得,“我愛你,就夠了,我對你好,便不用再去了解你了”。
可是他們錯了。有時候,懂得比愛更加重要,也更加難得。
但其實最好的愛情是相互陪伴、挽手并肩,也相互獨立、各自周全。
因為愛,我想要去懂你,因為懂,才能給你更好的愛。
能讀懂你的內心,聽懂你說話,配得上你的好,我覺得,這樣的人才值得依靠終生。
在我們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張愛玲給胡蘭成的情書,寥寥八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胡蘭成回贈:因為相知,所以懂得。
世人都覺得胡蘭成配不上張愛玲,但張愛玲想要的,只是一個懂她的男人,懂她的孤傲,也懂她童年留下的陰影。
把心留給懂你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氣當你的知音。
懂你的人,會在你累的時候給你一個肩膀依靠,而不是催你趕路;
懂你的人,總能看穿你的逞強,用一個擁抱溫暖你說不出口的艱辛;
懂你的人,哪怕只有一個,也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培養一場心有靈犀。
所謂歲月靜好,好不過能有個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歡。
心得體會,感悟!芳華吐盡,完成使命。人若如人,不枉不枉!只有圣神的思想,沒有圣神的生活。自己是自己最好的靈魂伴侶,左手右于互相撫慰,和自己說話,和天地山川草木獸獸們說話,無爭執,不起嗔心!慢慢人生路,瀟灑到天涯!
上聯:愧無好句醫詞癖;下聯怎么對
愧無好句醫詞癖,
驕有良師指謎津。
上聯:天上人間一輪月,如何對下聯
各位朋友,此上句不錯,下句應該很好對,有的對對子太離譜了。希望大家再接再勵,多動腦子,對出更佳的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