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傷感詞句
【第1句】:李白悲傷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 李白《怨情》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 李白《勞勞亭》
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 —— 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 李白《淥水曲》
一唱都護(hù)歌,心摧淚如雨。 —— 李白《丁督護(hù)歌》
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 李白《江夏別宋之悌》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 李白《獨不見》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 李白《丁督護(hù)歌》
草木雖無情,因依尚可生。 —— 李白《樹中草》
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 李白《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李白《飛龍引二首·其一》
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fēng)。 —— 李白《上之回》
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 李白《塞上曲》
沉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 —— 李白《怨歌行》
無作牛山悲,惻愴淚沾臆。 ——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 李白《秋思》
佳期大堤下,淚向南云滿。 —— 李白《大堤曲》
閣道步行月,美人愁煙空。 —— 李白《上之回》
云鬟綠鬢罷梳結(jié),愁如回飆亂白雪。 —— 李白《久別離》
客有哀時失職而聽者,淚淋浪以沾襟。 —— 李白《幽澗泉》
中見愁猿吊影而危處兮,叫秋木而長吟。 —— 李白《幽澗泉》
歸來商山下,泛若云無情。 —— 李白《山人勸酒》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 —— 李白《長相思·其二》
掩妾淚,聽君歌。 —— 李白《夜坐吟》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朔風(fēng)正搖落,行子愁歸旋。 —— 李白《郢門秋懷》
【第2句】:李白詩中悲傷的句子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 李白《怨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 李白《勞勞亭》。
【第3句】:李白的最悲傷詩詞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譯文 注釋
棄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亂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煩憂多多。
萬里長風(fēng),送走行行秋雁。面對美景,正可酣飲高樓。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風(fēng)骨,又不時流露出小謝風(fēng)的清秀。
你我滿懷超宜興致,想上青天攬住刀月。
抽刀切斷水流,水波奔流更暢;舉杯想要銷愁,愁思更加濃烈。
人生在世,無法稱心如意,不如披頭散發(fā),登上長江一葉扁舟。
【第4句】:李白悲傷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 李白《怨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 李白《勞勞亭》寂寂聞猿愁,行行見云收。 —— 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 李白《淥水曲》一唱都護(hù)歌,心摧淚如雨。 —— 李白《丁督護(hù)歌》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 李白《江夏別宋之悌》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 李白《獨不見》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 李白《丁督護(hù)歌》草木雖無情,因依尚可生。 —— 李白《樹中草》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 李白《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李白《飛龍引二首·其一》恩疏寵不及,桃李傷春風(fēng)。
—— 李白《上之回》蕭條清萬里,瀚海寂無波。 —— 李白《塞上曲》沉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
—— 李白《怨歌行》無作牛山悲,惻愴淚沾臆。 ——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 李白《秋思》佳期大堤下,淚向南云滿。 —— 李白《大堤曲》閣道步行月,美人愁煙空。
—— 李白《上之回》云鬟綠鬢罷梳結(jié),愁如回飆亂白雪。 —— 李白《久別離》客有哀時失職而聽者,淚淋浪以沾襟。
—— 李白《幽澗泉》中見愁猿吊影而危處兮,叫秋木而長吟。 —— 李白《幽澗泉》歸來商山下,泛若云無情。
—— 李白《山人勸酒》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 —— 李白《長相思·其二》掩妾淚,聽君歌。
—— 李白《夜坐吟》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朔風(fēng)正搖落,行子愁歸旋。
—— 李白《郢門秋懷》。
【第5句】:李白寫過最傷感的詩是哪首
長相思:長相思,在長安。
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地遠(yuǎn)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第一首先以“長相思,在長安”直白的訴說自己身在異地,而思戀的人在長安。然后開始描寫環(huán)境:“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紡織娘在金井欄邊鳴叫,已到了有霜的時節(jié),連竹席上都透著寒意。此處詩人由秋聲、秋意起興,一幅秋景忽突突的展現(xiàn)出來了。在這個“微霜凄凄”的日子中,詩人在做什么呢?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哦,原來詩人在這個寒氣襲人的秋夜里,挑著孤燈在思念一個人,“思欲絕”,李白詩中慣用此法,在動詞后用虛詞加以補充,起到強調(diào)和肯定的作用。在此,讓我們更能體會到那種思念到極至的揪心之感。且看,詩人思之不得,開始煩躁不安,于是他站了起來,走到窗戶邊,卷起窗簾,發(fā)現(xiàn)窗外浩月當(dāng)空,霜繁星稀,寒氣逼人,秋意越發(fā)濃了,這樣的相思讓人更加難以入眠了,于是詩人只好望著月亮空自長嘆。如此的沉重的心事,他在思戀誰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原來他是在思念他的心上人呵!
既有如此刻骨的相思,該怎樣去遣懷呢?詩人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先用一句淺顯的對仗“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一個更大的空間和氛圍中,然后緊接一句“天長地遠(yuǎn)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將自己的相思之情吐露得淋漓盡致,且看:上面有蒼蒼茫茫的青天,下面是綠水蕩漾的波瀾,二人相隔天長地遠(yuǎn),連魂魄飛來飛去都極為辛苦,何況隔著關(guān)山險阻,難以逾越,相見就更加艱難!原來愛到極至,連做夢都是如此期盼相見,盡管相隔千山萬水,魂魄也會不辭勞苦的來回飛越。然而,怕只怕“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因為險阻,夢中的魂魄也越不了關(guān)山,使二人不得相見,如此相思,長久下去,豈不讓人摧折心肝?于是末一句用“長相思,摧心肝”來結(jié)束全篇,讓人感覺話已畢而情未盡,胸臆直抒,蕩氣回腸!
此篇整體看來短小精練,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集描寫、抒情、敘述于一體,處處真情流露,質(zhì)樸自然。音韻協(xié)調(diào),朗朗上口,文字淺顯易懂但不落俗套。
人們也許會思索,怎樣的情感會有如此大的阻礙,連夢魂也難以逾越呢?從字面意思上,這的確只是男子在思念自己心愛的女子時的一番痛徹之言。但曾有人考證,認(rèn)為這是李白被謗離開長安的懷君之作,寄托他對理想的追求和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苦悶和憂傷。然而我想,李白一生曲折離奇,想象奇妙,大膽熱烈,敢說敢為,他的苦悶何須用如此迂回的方式來表達(dá),他的《蜀道難》《行路難》等就是例子。
當(dāng)然,無論詩人原意如何,有何托詞,暗隱何事,也并非自己今日所想去考證和想要表達(dá)的。今日,就權(quán)當(dāng)作一篇純情感的詩來讀它吧,人生能得一男子如此深摯的愛憐和相思,夫乎何求!
在浩瀚的中國古典文化中,也許人們最初只是為了模仿,后來竟形成了一種習(xí)慣。如男子悲秋,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宋玉;女子傷春,人們就會想起杜麗娘一樣。而正是因為這一春一秋,秋去春來,才讓人更加深切的體會到,思念,是年年歲歲、無時無刻不在的?!堕L相思》一中,男子在秋夜因思念心上人發(fā)出了“長相思、摧心肝”的吶喊,對女子的相思之苦,詩人又是怎樣來描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