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字蘇軾名詞句
【第1句】:蘇軾有哪些著名的詩(至少五首)
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第2句】:推薦蘇軾最有名的詩詞10首
【第1句】:《定風波》 與客攜壺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飛。 塵世難逢開口笑。
年少。 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 云嶠。
登臨不用怨斜暉。 古往今來誰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第2句】:《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第3句】:《蝶戀花》 自古漣漪佳絕地。
繞郭荷花,欲把吳興比。 倦客塵埃何處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門前酤酒市。
夜半潮來,月下孤舟起。 傾蓋相逢拼一醉。
雙鳧飛去人千里。 【第4句】:《滿庭芳》 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
凜然蒼檜,霜干苦難雙。 聞道司州古縣,云溪上、竹塢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寧肯過吾邦。 摐摐。
疏雨過,風林舞破,煙蓋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夢里、相對殘釭。 歌舞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第5句】:《臨江仙》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 珠簾十里卷香風。
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
語音猶自帶吳儂。 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第6句】:《西江月》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曖曖微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
解鞍敧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第7句】:《蝶戀花》 簾外東風交雨霰。 簾里佳人,笑語如鶯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燈光酒色搖金盞。
摻鼓漁陽撾未遍。 舞褪瓊釵,汗濕香羅軟。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詩未就冰生硯。
【第8句】:《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 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9句】:《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第10句】:《水調歌頭》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 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云暮,須早計,要褐裘。
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 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
一任劉玄德,相對臥高樓。拓展資料: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1-3] 。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蘇軾 網頁鏈接。
【第3句】:蘇軾的詞句有
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飲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赤壁賦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后赤壁賦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東欄梨花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蝶戀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多情卻被無情惱。
鷓鴣天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水龍吟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第4句】:每句話五個字的詩(帶詩名)有哪些
1,《五字疊韻詩》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蕭衍
原文:后牖有榴柳。梁王長康強。偏眠船舷邊。載匕每礙埭。六斛熟鹿肉。嗼蘇姑枯盧。
出處: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萬綏村)人。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
2,《贈友人》年代: 唐 作者: 賈島
原文:五字詩成卷,清新韻具偕。不同狂客醉,自伴律僧齋。春別和花樹,秋辭帶月淮。卻歸登第日,名近榜頭排。
出處:賈島(779~843),唐代詩人。漢族。字浪(閬)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3,《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二首》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原文:明月人華池,反照池上堂。堂中隱幾人,心與水月涼。風螢已無跡,露草時有光。起觀河漢流,步屧響長廊。名都信繁會,千指調笙簧。先生病不飲,童子為燒香。獨作五字詩,清絕如韋郎。詩成月漸側,皎皎兩相望。
出處: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
4,《婆羅門引·不堪鶗鴂》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原文:不堪鶗鴂,早教百草放春歸。江頭愁殺吾累。卻覺君侯雅句,千載共心期。便留春甚樂,樂了須悲。 瓊而素而。被花惱、只鶯知。正要千鐘角酒,五字裁詩。江東日暮,道繡斧、人去未多時。還又要、玉殿論思。
出處: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5,《靜夜思》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出處: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第5句】:蘇軾的代表詞句
蘇軾
代表詞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1037—1101)北宋,號東坡居士。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大師。蘇東坡是宋詞中豪放詞的代表人物,一向以豪爽通達示人。
然而,在他的心中,也永遠有一段不能釋懷的感情。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然而不幸的是,王弗二十七歲時便與世長辭(和元稹的妻子韋叢同齡逝世)。喪失愛侶,讓蘇東坡的心中極為沉痛。他一直無法忘懷。十年后的一個夜里,蘇東坡又一次夢見了亡妻。夢醒后,情何以堪!他揮筆寫下了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即是開首第一句。如果是活著分手,縱山遙水闊,世事茫茫,也終有重新晤面的希望;而今是生死永隔,死者對人世茫然無知,而活著的對逝者,不也是茫然嗎?恩愛夫妻,撒手永訣,雖轉瞬十年,不用刻意思念,也是自然難忘。蒼天如此,人又若何?惟有那年年讓人傷心斷腸的地方,是一彎殘月清冷地照在長滿短松的山崗!
還有一點讓人感慨的是,蘇東坡的繼室王潤之,是王弗的堂妹。
【第6句】:蘇軾的介紹&蘇軾的名詩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4歲。
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謚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
嘉祐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
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后,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家三口人被評為唐宋八大家,稱“三蘇”,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
在政治上屬舊黨。豪放派詞人。
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飲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赤壁賦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后赤壁賦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東欄梨花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蝶戀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多情卻被無情惱。 鷓鴣天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水龍吟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第7句】:求蘇軾最有名的詩詞10首.
【第1句】:宋代: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題記: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后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轉。
【第2句】:宋代: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題記: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賞析:。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第3句】:宋代: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賞析: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冬,當時蘇軾任密州知州。據《東坡紀年錄》:“乙卯冬,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蘇軾有《祭常山回小獵》詩云:“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回望白云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征衣。圣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其描寫出獵的壯觀場面及卒章所顯之志,與這首《江城子》類似。
【第4句】:宋代: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賞析: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第5句】:宋代: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賞析:雖然自己有欣賞美景的樂趣,但是并不得意。將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間,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第6句】:宋代: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