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梅花的成語【優選文案43句】
描寫梅花的成語
1、面目全非: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
2、例句:梅花開放時像牡丹一樣艷麗,但是卻艷而不嬌。
3、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云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云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4、荒誕不經:不經,不正常的。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5、(出處)巴金《〈爝火集〉后記》:“他只是平鋪直敘,樸實無華地講會見的事情。”
6、暗香疏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態,后被用為梅花的代稱。
7、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際風云,鹽梅舟楫,一德務臣君。”
8、瞪眼咋舌睜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神情緊張或很吃驚。
9、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10、出處:宋·林逋《林和靖集·卷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11、?(預習)中小學1至9年級各科線上微課合集
12、釋義:質樸實在而不浮華。經常用以形容事物形態、外觀或者人物性格等方面。
13、(出處)巴金《〈爝火集〉后記》:“他只是平鋪直敘,樸實無華地講會見的事情。”
14、傲雪欺霜: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15、譯文: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清淺,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16、(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欺霜奪第一。”
17、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逸趣橫生指超逸不俗的情趣洋溢而出。
18、不惜代價:為達到某種目的不惜一切物質或精力。
19、另眼相看: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個人(或某種人)不同于一般。
20、出處: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饑畫餅。”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21、一字之師: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22、不由分說:不容分辯。不由,不聽從,不容許。分說,辯白。
23、我不僅欣賞梅花的美麗,更欣賞梅花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在冬天,梅花能忍受住呼嘯的北風,經得起無情冰雪的考驗。不管下多大的雪,刮多大的風,梅花依然傲然挺立地綻放著,冬日的梅花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梅花所體現出的這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4、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5、(釋義)指農歷的十月(寒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臘月),年前最冷的三個月。
26、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形容梅花。
27、釋義: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
28、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貶)。
29、清友,群芳右。萬縞紛披茲獨秀,天寒月薄黃昏后。縞袂亭亭招手。故山千里云迷岫,借問如今安否?
30、月落參橫:亦作“月沒參橫”。月亮已落,參星橫斜,形容夜深。參,二十八宿之一。《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親友在門,饑不及餐。”宋秦觀《和黃曹憶建溪梅花》:“月沒參橫畫角哀,暗香消盡令人老。”
31、出處:北魏·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32、(釋義)指昏庸淺陋的知識分子。冬烘:就是在冬天籠袖烤火,搖頭晃腦,一專館腐儒。
33、青梅竹馬:青梅:青的梅子;竹馬:指小孩將竹竿騎在襠下做馬。形容小兒女天真無邪玩耍游戲的.樣子。現指男女幼年時親密無間。鶴子梅妻指宋隱士林逋以鶴為子、以梅為妻事。清董以寧《河滿子·同程村閑話》詞:“若比孤山林處士,但非鶴子梅妻。”亦喻指妻子兒女。
34、暗香疏影、梅妻鶴子、驛寄梅花、驛使梅花、驛使梅花、望梅閣老、鹽梅舟楫、止渴思梅、摽梅之年、摽梅之年。
35、例句:冬天到來,寒風呼嘯,萬里冰封,唯梅花不畏嚴寒頂雪開放。
36、兩張照片是不同年份拍的,年年梅花都相似:)
37、例句:梅花開放時像牡丹一樣艷麗,但是卻艷而不嬌。
38、釋義:不怕嚴寒的天氣的意思。嚴寒:酷寒,極其寒冷。
39、意思是表示對親友的問候及思念。出自唐·牟融《送范啟東還京》詩:“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40、例句:在眾多的花草中,除了喜歡傲雪凌霜的梅花和高潔映日的荷花外,我還與月季花有著特
41、今年,我國新課程標準出臺,最大突破就是:提倡跨學科的項目化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42、意思是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比喻隱逸生活和恬然自適的清高情態。也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常見題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