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的傳說的好句子合集五篇
我的葫蘆絲情結散文
不知從何時起,我悄悄地喜歡上了葫蘆絲音樂。現(xiàn)在,不但愛聽,還喜歡在寫作之前自我陶醉地吹奏一曲葫蘆絲再動筆。似水流年,聆聽時光,品味美好,喜歡的文慢慢品,喜歡的歌靜靜聽,愿文字和音樂相伴一生。
汪國真詩中說: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是一種誘惑,不是誘惑于美麗,就是誘惑于傳說。是啊,在孔雀起飛的地方,彩云之端,鐘靈毓秀,人間仙境,那里傳說著天上人間不老的故事。在傣族民間流傳著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至今讓人感慨和向往: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發(fā),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佛祖,佛祖就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了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蘆,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都在祝愿這對情侶喜結良緣、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便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不管男女老幼都會吹奏,不論是在江中劃龍舟,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里飲酒歡歌,時時處處都可以聽到美妙的葫蘆絲聲。
十多年前,單位同事從云南旅游歸來送給我一盒“月光下的鳳尾竹”葫蘆絲音樂光盤,還向我繪聲繪色地講起西方版納的風土人情,聽后真讓我眼讒,恨不得馬上生出一對翅膀飛過去看一看。當時條件差,我家里還沒有電腦和網(wǎng)絡,只好利用晚上值班的時間在單位辦公室一臺老式電腦光驅上一遍一遍放著聽。
葫蘆絲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樂器,被稱為“東方薩克斯”,略帶鼻音的發(fā)音,猶如抖動的絲綢那樣飄逸,讓人聽起來即優(yōu)美又親切。古人曾贊“彩云之南獨神韻,繞梁三日音不絕”。就著那份皎潔的月光,吹奏著葫蘆情絲、夢里水鄉(xiāng)、山寨情歌,那婉約浪漫的韻律,令我如醉如癡。
如今,我已人到中年,滄海桑田,花開花落,往事早已淡淡如煙,心事也已淡淡如菊,放下了許多愛好和夢想,唯獨對葫蘆絲情有獨鐘。聽著葫蘆絲那柔和、婉轉、淡雅、纏綿、細膩、圓潤的音調,腦海中總會出現(xiàn)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和場景,越過時空,透過千山萬水,仿佛看到了清清的山泉、皎潔的月光、蔥郁的鳳尾竹林和獨具特色的竹樓。月光如水,灑在西雙版納這片美麗富饒的地方,微風輕拂鳳尾竹,像一層綠色的'薄霧在舞動。美麗的月色透過竹林,如夢如幻,和著光影的斑駁,搖曳生姿;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竹樓里,美麗的姑娘深情地凝望窗外,竹樓外,癡情的小伙吹奏起婉轉、纏綿的葫蘆絲,表達著溫柔細膩的情感,傾訴著心中的愛戀;風吹竹動,竹林與風兒一起翩翩起舞,多么優(yōu)美的旋律,悠遠中帶著飄渺與空靈,如一壺月光老酒,醉了今夜相約的人兒。葫蘆絲那種超凡脫俗、和諧優(yōu)美、親切自然的表現(xiàn)力和穿透力,柔腸百轉,攝人心魄,醉人心魄!
沒有音樂的世界將會一片荒蕪。音樂,確實是一種讓心靈得以安靜和充實的東西。雛鷹,因有翅膀而在藍天自由飛翔;人,因有夢想而奏響生命的樂章。有人說:“很多的夢,無法遙望,還可以遙想;不能相守,就夢想翅膀。”絕美絕侖的葫蘆絲曲子,如月光下靜水般天籟之聲,就與我的寫作夢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它不但能解除我煩惱的心緒,而且還能修身養(yǎng)性,激發(fā)生命的活力。當我夜燈下伏案寫作時,一邊敲打著鍵盤,一邊放著葫蘆絲曲子,那委婉曼妙的樂曲入耳入心,心有一種被絲絲縷縷纏繞的奇妙感覺,激發(fā)了我寫作的靈感,文字伴著曼妙的音律汩汩而出,行云流水般在屏幕上流淌著,那悠揚委婉、意味深長的音律,清新而柔美,綿長而回旋,引領我走進了一個渾然忘我的自然純美空間。
走近葫蘆絲,就走近了一種高雅的情懷。在生活比較困難的日子里,我用稿費買了一支心儀的葫蘆絲,閑暇時間,到書店查閱關于葫蘆絲入門的資料,在熟悉了基本指法后,很快就學會了第一支葫蘆絲曲子《婚誓》,音符在指尖滑落,浪漫在心頭燃燒。一首靈魂最深處的完美音符,猶如良師諍友,讓我心靜,令我陶醉,所有的煩惱憂愁,皆在葫蘆絲的旋律中得到化解。閑暇時間,我就搬一個馬扎坐在陽臺上,閉上眼睛靜靜聆聽那幽幽的葫蘆絲音律,讓心靈在一杯香茗中回味,在一首樂曲中沉醉。
葫蘆絲就像一件為健身而設、為養(yǎng)生而制的神器。職場的競爭、工作的壓力、快節(jié)奏的生活,身心疲憊不堪,讓優(yōu)美的旋律在指間流淌,就成為了最好的減壓方式。中醫(yī)學上早就有五音通五臟的醫(yī)學理論,“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葫蘆絲演奏中有三大技巧,那就是氣息、指頭、用舌,這些與經(jīng)典養(yǎng)生健身方法相一致,養(yǎng)生中有“呼吸到臍,壽與天齊”之說,而吹奏葫蘆絲時氣息收放正好氣沉丹田,是一種極好的有氧運動,增加肺活量。都說“十指連心”,手指與心臟、大腦密切相關,吹奏時手指靈活運動,且舌尖輕抵上額,呵出穢氣,鼻引清氣,有效地促進了大腦血液循環(huán),減緩大腦萎縮,有助延年益壽。
歲月因經(jīng)歷而懂得,生命因懂得而精彩。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在網(wǎng)上下載葫蘆絲樂譜,學習演奏生活的樂章。每次吹奏葫蘆絲,都會將全身心融入到音樂的世界里,忘掉了年齡,忘掉了煩惱,獲得了快樂。如絲綢般飄逸的葫蘆絲聲,聲聲入耳,激情和靈感盈滿心懷,伴著美妙的音律潛心寫作,即使清貧也是一種美妙幸福的享受。在這初冬溫暖的陽光下,將成長的每一步串成一首詩行,書成一段文字,組成一曲旋律,在點點滴滴的幸福中感悟生活、享受人生。
飄逸云煙曼妙聲,空蒙山水籟天音。小小的葫蘆絲給我的生活增添了斑斕色彩,把我一顆浮躁的心慚慚帶入了一種禪境。雖然沒有面向大海的意境,卻有春暖花開的愜意。我愛美妙悅耳的葫蘆絲,它是我心靈親密的伴侶,是它讓我的生活充滿了陽光、生命充滿了活力!
我的北京情結散文
我的老家在北京的南邊大約有四百來公里,不遠,也不太近。但是在二十四歲之前,我從來沒有去過北京。那個時候,北京給的我印象就是課本上的天安門和萬里長城,要不就是那神秘而古老的故宮。可以說,我對北京的印象是純粹而天真的,是心中最美麗的向往。
雖然我小時候沒有去過北京,北京給我的信息卻是鋪天蓋地的。毛主席、朱總司令、周總理都住在北京城里,這些可都是經(jīng)天緯地的偉人呀;戲匣子(收音機)里、報紙上也經(jīng)常說著北京的消息,天天有,時時新。我感覺,那個時候的北京離我們很遠,很遠,可能是我這一輩子也不可能到達的地方。
其實六歲那年,我是有機會去逛北京城的。我爺爺?shù)慕憬阋簿褪俏依瞎玫呐畠涸诮夥徘熬图捱M了北京城,聽說還嫁了一個老革命,死后還進了八寶山,日子過得還可以。我六歲那年,爺爺要進北京城去看望他的姐姐。我是爺爺?shù)拇髮O子,爺爺也想帶我去北京城見識一下,開闊一下眼界。爺爺反復地叮囑我,叫我準備好,和他一起去北京。
那個時候,我們農(nóng)村沒有公共汽車,更沒有私人跑交通的個體戶。要去北京,得先在村里、公社里開好證明,再早早起床,去我們地區(qū)坐通往北京的汽車。那天,爺爺是凌晨四點鐘就起了床,當他叫醒我,說要去北京時,我看了一下黑乎乎的天,對爺爺說,天太黑了,我不去北京了。說完,我就又倒下睡著了。
雖然過了好多年,爺爺還一直用這一句話來開我的玩話。爺爺生前經(jīng)常說,呵呵,當年叫你去北京,你被叫醒了,用手揉了一下眼,說天太黑了,不去北京了,話一說完就倒在炕上呼呼地睡著了,呵呵,呵呵。我小時候,對當年的情況還有一點印象。隨著年紀的增大,我對當年的情景印象就越來越模糊了。有的時候,我都懷疑這到底是不是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
我的進北京情節(jié),在沒有開花時,就煙消云散了。后來,我和眾多的同齡人一樣,開始了緊張而艱苦的求學生涯,開始了從農(nóng)村到城里的長征。小學、初中、高中,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了下來,對進北京這件事也早就束之高閣,無瑕顧及了。只是到了高三,我在縣高中里,碰見了一個北京來的插班生韓勇。
韓勇說一口標準的北京話,兒語音特別顯眼,和我們說的話差別很大。韓勇戴一副金邊近視眼鏡,臉很蒼白,人也很瘦,平時和我們的話也不多,上完課就走出校門,回自己在縣城大街邊上租住的地方睡覺。韓勇說,你們住的宿舍也太臟了,哪有二十多人一起住在一大間房里的,那是人住的地方嗎?!我才不敢去你們宿舍睡覺呢。
韓勇說的話叫我們吃驚非小,因為我們當?shù)氐霓r(nóng)村人,一家子都是睡在一個土炕上的,自古如此。就是
我們上學回家,還是這么睡的,韓勇怎么會這么說呢。韓勇說,在北京,孩子從小就睡在自己的房子里,不和父母一起睡的。聽到這些,我大吃一驚,心里想,原來北京人是這么講究呀。
韓勇還說,你們可能感覺你們的縣高中不怎么樣,可是在我們北京,你們學校的名氣可非同小可。韓勇還說,他之所以跑了三四百公里來這里讀書,是他爸媽通過熟人走門子、托關系才來到我們學校當插班生的',當個插班生可真的不容易。后來,我聽說,韓勇的爸媽是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醫(yī)生,在醫(yī)院里好象都是主任級的。
因為我的學習還可以,幫韓勇講過幾道數(shù)學題,因此我曾經(jīng)幸運地成為極少數(shù)被邀請進入韓勇宿舍的男生之一。我至今還記得,那是一個單間,就在縣城十字大街邊上,好象是個二樓,位置很繁華,是當時我們縣城的中心區(qū)。雖然現(xiàn)在想起來,那個房間也不怎么樣,可是在當時我的眼里,自己能夠有一間房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里簡直就是天堂。
韓勇的學習成績很是一般,一考試,我們經(jīng)常在總分上把他拉下二百來分。這個成績按照我們河北的高考成績,什么學校也上不了的。可是,韓勇卻一點也不在乎,還說自己進步太大了,考上大學一點問題也沒有。高考前一個月,韓勇被他的爸媽接回了北京,并一舉考上了北京醫(yī)學院,這個消息把我們班的全體同學驚了一個目瞪口呆。這樣的好學校,我們尖子生也不一定能夠考得上,而韓勇竟然能夠考上了,太不可思異了。
后來我們才明白,原來我們河北的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和北京的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完全是兩回事,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原來北京城里的孩子,比我們擁有多得多的特權。后來,我還聽說韓勇大學畢業(yè)后去了德國留學,后來就回國做醫(yī)療器材生意,聽說發(fā)了大財,是最早富起來的那一批人。再后來,就再也沒有聽說韓勇的消息了。
高考后,我去上海上大學,在我們班三十七個同學中就有三個北京同學,說話和韓勇的腔調完全一樣,做派卻各不相同。他們是三種性格、三種脾氣、三種人品,一個孤傲,一個隨和,一個好強,以至于就有了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孤傲的,全班沒有一個朋友,男女同學都煩他;隨和的,和全班同學的關系都不錯;好強的,在班里有多少朋友就不知道了。
三個北京同學的命運也各不相同。孤傲的那個,因為在大二曠課被開除了。這個同學一點也不可惜,因為他根本就不正干,絕對的一個潑皮無賴,據(jù)說現(xiàn)在德國流浪,音訊皆無。好強的那個,畢業(yè)后去中國公安大學教書,不久就辭職,當了律師,現(xiàn)在好象去加拿大陪孩子讀書了,也沒有什么聯(lián)系了。
隨和的那個,進大學一個月就因去外邊飯店吃飯和一伙剛勞改回來的人打架,被學校記了四年的大過,在大學畢業(yè)前一個月,又因故與我班一個男同學打架被開除了,這個就十分可惜。因為我班的那個男同學本來就十分欠揍,人品太差。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那個男生大學畢業(yè)不到一年,就因徇私枉法,收了人家的錢,被關進了班房。而這個被開除的同學,雖歷經(jīng)磨難,現(xiàn)在卻也是事業(yè)有成,在全國各地開了十幾個店,相當興隆。
畢業(yè)后,我就來了海口,好象是來到了天邊,離北京的距離是越來越遠。可是真的沒有想到,不到半年,我就有了去北京出差的機會,終于在一九九二年第一次進了北京。當時的北京,四處也是破破的、舊舊的、臟臟的、亂亂的,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第一次到達北京的晚上,我就喝醉了,醉了個一塌糊涂。我好象記得,第一次進北京,住的是京都飯店。
從此以后,我去北京的機會就越來越多了,也順便逛了好多地方。北京的天安門、故宮、長城、十三陵、頤和園都已去過,可是,不論我逛多少地方,再也找不到那種童年時的感覺了。特別是近幾年,北京的車越來越堵,人越來越多,空氣越來越污濁,霧霾越來越濃,環(huán)境越來越差,人際關系越來越淡薄。我感覺,現(xiàn)在的北京,早就不是我小時候一心向往的北京了。小時候的北京,早就悄悄地離我而去了。
特別是最近兩年,我母親去了北京,兒子也在北京讀書,我進北京的頻率越來越勤。這兩年去北京的次數(shù),幾乎超過了前些年的總和。前幾天我去了一趟北京,專門看母親和兒子。可是,我沒呆上幾天,就感覺鼻子特別難受,頭整天暈暈的難受,象喝醉了一樣,一個勁地疼,連呼吸都感到困難。因為親情使然,我還是咬著牙呆了幾天,沒有給母親和兒子說。
我現(xiàn)在越來越感覺到,北京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既深愛又有恨,既熟悉又陌生,既向往又背離。我之所以仍然愛著北京,是因為北京城里有我的至親,有我這一輩子永遠也無法報答的人。我之所以恨北京,因為我對這個污染得如此厲害的城市越來越?jīng)]有感覺了,因為它早就將我小時候的美好向往破壞得體無完膚、支離破碎。說實話,我對北京已經(jīng)沒有感覺了。
我是一個單純而善良的人,小時候如此,長大后也如此。我喜歡讀書,諸子百家,無所不喜;我也喜歡寫作,各種文體,都會信筆亂來。但是,我有我的原則和底線,絕對不搞網(wǎng)戀,絕對不會異想天開。我喜歡我現(xiàn)在的生活,我也向往我心中的美好。平時有空閑的時候,我喜歡把我的所思所想付于筆端,在夜深人靜時,洋洋灑灑,一蹴而就。
今天晚上突然想到了北京,就信筆把我的感想寫了下來。
我的斯文情結散文
斯文是一種形象還是一種精神,討論起來我想是件費精神的事,但我相信大家都會知道斯文是怎么一回事兒。
這一輩子差不多都過去了,我還是在想著這件事兒,想著我的斯文情結,這是我的夢罷,沒能實現(xiàn),而且現(xiàn)在也沒實現(xiàn)的任何跡象或者說希望了,總是有幾分奧惱在,但后來再一想,這事兒跟我的能力好孬好象也沒啥直接關系,總不能說是因為我不努力才沒能完成我的斯文進程吧!
這總須是怪我不得!
從小好讀書,三教九流,啥書都看,看得腦袋碩大如斗,卻是眼睛賊亮,好象個練弓射的后翌,把個小小的虱子一樣的字兒,看的大如車輪,什么秉燭夜讀啊,連續(xù)數(shù)小時看書啊,對我來說就是經(jīng)常的事,而且喜歡躺著看書,看了這么多年,那眼睛就是【第1句】:5,有時測測還能看到【第1句】:6,看著人家都弄幅眼鏡掛著,不讀書都顯得那么知識,心里就直發(fā)悶,你說我急不急,讀了這么多書,愣和沒讀書就是沒啥區(qū)別!
記得那時有次在田里做事,鄰居有個人就笑我說,你看你,讀了這么多年書,眼鏡也不戴一幅,活活的就不象讀書人,干農(nóng)活倒是前弓后馬,挺象樣子……你說這什么話呀,這不是成心悶我這是啥?
還有呢,那時有一段時間我在建筑隊做事,有個小學時的同學,和我玩的挺好,他也在里面做事。他人好,會玩,就是不會讀書,那時小學就五年制,好家伙,我都初中畢業(yè)了,他把小學五年級讀了四年,楞是考不上初中,他老爸沒辦法,就讓他畢業(yè)了,回家做農(nóng)活。但我那時放學回家還是找他玩,他用鐵絲做的小手扶拖拉機真的好玩,所以那時我一有空就跟著他屁股轉。不過在建筑隊做事時情形就不同了,他是建筑隊的大師傅,一天可以賺二十元工資,而我上學學的東西任我怎么動心思,也用不到這搬磚和攪拌沙石中去,所以只能做小工,一天賺八塊錢,不過那時我心態(tài)好,下班了不管多累還是搬本和磚一樣厚的書看,那小子就笑我,得了吧,還看,看那玩藝做啥?人家讀書人總得有點讀書人的斯文,我看你干活時蠻象樣子的,一讀書,就咋看咋不象!
就這,你說我會不會很渴望斯文!
我渴望斯文,可我要的斯文在哪呢?
從小,我生活在黃土漫漫的.陜西關中農(nóng)村,一地的黃土,我也是土色,而那長長的面條,大大的饅頭,沒讓我長到五大三粗,精獷野性,卻也沒長到白晰細膩,奶油斯文。
來南方后找工作,讓我對斯文的形象又有了一個更有高度的認識。找一些文職的工作,我總得帶上一疊厚厚的證書,還老是被別人用狐疑眼睛看著,然后把那些證件看了又看,不過癮,又拿到窗口對著光線看,每每在這種時候,就老是有一句粗話在我的嗓子眼里憋呀憋的,要不是我自制能力還不錯的話,肯定當場給冒出來!所以我后來我想,我的廣告詞可能得是:您別看我形象,給我時間,讓我表現(xiàn)!可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還是被形象拒于門外!
就前兩天,我?guī)е镜囊粋€職員去電子城和一家電腦商談幾臺電腦的配置。接待我們的是一個小姐,當我們坐下談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帶去的這個家伙長相太斯文了,太讓女孩子狂愛了。本來人家長的斯文也不是人家的錯,當然,這也更不關我屁事,可這個小姐就是把我涼在一邊和我這個伙計談,而且一臉色相死盯著人家,又讓我長見識了,這都什么跟什么呀!一生氣,我換到旁邊的電腦公司裝了三臺電腦,讓他們去談吧,如果談成了朋友,那不又幫我們公司解決了一個光棍問題,說起來也是一樁好事。
江湖路上走多了,我對這個斯文還真就是渴望,從小至大,就是那么渴望,這是我生命里的一個情結,就象我那初戀的小情人一樣,掖著藏著,不肯輕意拿出來示人,今天不小心就說出來了,還是臉兒紅紅的,人家不好意思嘛!
我的女紅情結散文
“女紅”早時指婦女所作的紡織、刺繡、縫紉等針線活,它是華夏民族物質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代婦女聰明才智的結晶。“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孟郊《游子吟》);“一梭聲盡重一梭,玉腕不停羅袖卷。”(王建《織錦曲》);“慵線懶針,幾曾作女紅。”(《桃花扇》)……古往今來,關于“女紅”的詩句不少。《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勇睛雯病補雀金裘”也可謂“女紅”的一個經(jīng)典故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晴雯憑著一雙奪天工的巧手,臨危不辱使命,終化干戈為玉帛。
每當拿起針線,我常常會想起母親,她無論是縫紉、繡花、編織、鉤花,樣樣都做得非常精細。兒時的回憶總是和母親的針線相連著的,從早到晚,總看見母親在飛針走線。耳濡目染,我和姐姐也學會了基本的“女紅”,特別喜歡裁剪衣服、鉤編衣服,盡管沒有母親和姐姐做的精致,但也時時會欣賞自己的拙作,為一件件成品形成而欣喜!
成家以后,有了女兒,無論工作、家務多忙,我都習慣自己做衣服、鉤編毛衣,只要一拿起針線,一種溫馨總在心里涌動。總喜歡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人羨慕,惹人喜愛。而今條件好了,衣食無憂,只要愿意花錢,什么紡織品在商場都能買到。女兒也長大了,不再需要穿我做的、織的衣服了,鉤針、毛線什么的就很少派上用場了,縫紉機也被冷落在一旁,成了“燙手的山芋”,賣也不值幾文錢,只能留做珍貴回憶了。
現(xiàn)代化的代價,就是把女性最大程度地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同時,連手工活都生疏或不會做了。如今,提起“女紅”,年長者恍如隔世,而年幼者則不知所云。曾在那個久遠的年代身價百倍的“女紅”,進入市場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卻僅剩一抹淡影,不受注意地存在于少數(shù)人的記憶里。“女紅”這個字眼,正由現(xiàn)實向古董演變。
在輕松的同時,我隱約覺得還是缺少點什么,是對“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親情懷念?還是對“珠珠淚似針紉處,寸寸腸如結線時”的纏綿渴望?不得而知。忽然覺得自己放棄了“女紅”,實在是荒廢了一種悠然的`心情,失去了一份沉靜的心態(tài)。多年的“女紅”情結始終纏繞著我,難以忘卻!
其實,若能在細雨霏霏的夜晚,放一段輕柔的純音樂,一個人靜靜的坐著,任手指間繞山繞水,一種軟軟的、柔柔的親切而溫馨的氣息瞬間便由指間傳到心里。穿針引線,鉤花繡朵,任樂聲裊裊地飄忽在房間的每個角落,喃喃低語,慵線懶針,不需要想什么,只要看著手中的針線,安靜地聽,細心地做,讓那心脈間的悠悠秋千隨著針線的飛舞,跟著音樂的指引漸漸地揚起,這也是一種最美的享受,很是愜意。特別是當你織出的一針一線、鉤出的一花一朵得到別人的賞識和索要,給別人帶去一份美麗時,那種成就感也足以讓你幸福和滿足了!
我想,說不定等以后退休清閑下來后,我還會重操“女紅”舊業(yè),編織自己的心情,找回那份安逸和踏實,找回那份純凈的情懷,以了我的“女紅”情結。既給自己的日子填注開心劑,還能節(jié)約開支,何樂而不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