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寫景佳句
【第1句】: 贊美峨眉山景色句子
峨眉山千姿百態,東部低山,勢若錦屏;中部群峰聳峙,如筍如蓮,如詩如畫;西部山勢巍峨,雄偉壯觀。
春季萬物萌動,郁郁蔥蔥;夏季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秋季紅葉滿山,五彩繽紛;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主峰金頂絕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
登臨其間,可西眺皚皚雪峰,東瞰莽莽平川,氣勢雄而景觀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燈四大奇觀。中部群山峰巒疊嶂,含煙凝翠,飛瀑流泉,鳥語花香,草木茂而風光秀。
金頂海拔3077-3099米,三峰并峙,絕壁凌空,剛勁挺拔,“高凌五岳,秀甲九州”。俯瞰峨眉山,氣勢雄偉而景色秀麗,山靜云動,儀態萬方,多姿多彩,飄逸神奇。
游客人峨眉山,有如在畫中游,感覺到一種詩的意境,美的享受,仿佛超然于塵世之外,身心俱凈化澄澈。難怪《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稱贊峨眉山"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一山而具"五種美感":形態美、動態美、色彩美、聽覺美、意境美。
美的事物和美的自然,帶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和美的感受。
【第2句】: 描寫峨眉山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第1句】: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登峨眉山》李白
【第2句】: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抖朊忌皆赂琛防畎?/p>
【第3句】: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第4句】: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抖朊忌皆赂杷褪裆倘胫芯?》李白
【第5句】: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抖朊忌皆赂杷褪裆倘胫芯?》李白
【第6句】: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吹西到長安陌。——《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第7句】: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抖朊忌皆赂杷褪裆倘胫芯?》李白
【第8句】: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抖朊忌皆赂杷褪裆倘胫芯?》李白
【第9句】: 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第10句】: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第11句】: 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王維
【第12句】: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云海泉
【第3句】: 寫峨眉山的詩句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 甫
戎馬交馳際, 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 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 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 試覓姓龐人。
峨眉山
峨眉山,峨眉山,
吾今為你譜新篇。
山上一曲《紅梅贊》,
山下一曲《相見歡》。
峨眉山,峨眉山,
處處秀色皆可餐。
峨眉一山有四季,
峨眉十里不同天。
峨眉山,峨眉山,
冰清玉潔似嬋娟。
峨眉風情千萬種,
奈何獨自守西川?
峨眉山,峨眉山,
峨眉千載無烽煙。
不與群峰爭險峻,
只為社稷保平安。
峨眉山,峨眉山,
虛無縹渺天地間。
云游四海三十年,
至此方知天地寬。
【第4句】: 寫峨眉山的詩句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長恨歌 白居易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蜀道難 李白
錦水繁花添麗藻,峨嵋明月引飛觴。送裴頔侍御使蜀 錢起
碧霄今夜月,惆悵上峨嵋。西蜀送許中庸歸秦赴舉 陳羽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 韋莊
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測。何須見我眼偏青,
未見我身頭已白。茫茫四海本無家,一片愁云飏秋碧。
壺中醉臥日月明,世上長游天地窄。晉朝叔夜舊相知,
蜀郡文君小來識。后生常建彼何人,贈我篇章苦雕刻。
名卿名相盡知音,遇酒遇琴無間隔。如今世亂獨翛然,
天外鴻飛招不得。余今正泣楊朱淚,八月邊城風刮地。
霓旌絳旆忽相尋,為我尊前橫綠綺。一彈猛雨隨手來,
再彈白雪連天起。凄凄清清松上風,咽咽幽幽隴頭水。
吟蜂繞樹去不來,別鶴引雛飛又止。錦麟不動惟側頭,
白馬仰聽空豎耳。廣陵故事無人知,古人不說今人疑。
子期子野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坐中詞客悄無語,
簾外月華庭欲午。為君吟作聽琴歌,為我留名系仙譜
【第5句】: 《峨眉山月歌》作者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之情的兩句寫景句子是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標題】:峨眉山月歌 選自卷八 【作者】:唐 李白 【體裁】:七言絕句 【格律】:七律 【原文】: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詩人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著詩人.但在從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詩人思念不已. 【注釋】: 【第1句】: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第2句】: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 【第3句】:發:出發.清溪:指清溪驛,在四川犍(qián)為峨眉山附近.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在今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黎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游. 【第4句】: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下:順流而下.渝州:今重慶一帶. 【第5句】: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安西都護府,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遷居四川江油.天寶初,入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為謫仙人,薦于唐玄宗,待詔翰林.后漫游江湖間,永王李璘聘為幕僚.璘起兵,事敗,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貴州?。?中途遇赦,至當涂依李陽冰,未幾卒.是唐代著名詩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詞,宋人已有傳說(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證以崔令欽《教坊記》及今所傳敦煌卷子,唐開元間已有詞調.然今傳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難斷定.今仍錄《菩薩蠻》,《憶秦娥》各一首. 【鑒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揚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