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睌上江景的優美文案
惠崇春江晚景 古詩
惠崇春江晚景 (北蘇軾 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欲上時。
注釋譯文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晚景》是他的畫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
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蔞蒿:一種生長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藥) 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
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魚逆江而上。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古詩《惠崇春江曉景》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上時。
解釋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回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