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游記比喻的句子
【第1句】: 滿井游記中哪些句子用了比喻
比喻的表現方法雖然很常見,但袁宏道運用起來自有他的新奇之處。在這篇游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如上文分析過的寫水寫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
【第2句】: 滿井游記:文中的比喻句進行賞析“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春天來了,山上的積雪消融了,但作者不說積雪消融,而說“山巒為晴雪所洗”。
積雪由被動地消融變為主動地為山川梳妝打扮,山峰也由一個沉寂的靜物變成一個梳洗打扮、髻鬟始掠的美女。這種比喻手法不但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春臨大地、山峰轉翠這個變化過程,而且也使積雪和山峰在比喻的手法中顯得更加嬌艷動人,充滿春的氣息。
“山巒為晴雪所洗”幾句,是寫春山之美。山巒的積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蔥的山色如同經過洗試一般,顯得格外鮮妍明媚,好像剛洗過臉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發髻。
“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妝剛罷。這個比喻,與上面開匣明鏡的春水的比喻,雖然分別指山和水,卻一氣相通,由明鏡而帶出對鏡梳妝的美人,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體,給人以相互生發的和諧美感。
【第3句】: 《滿井游記》中描寫山水的比喻句是
本文在記敘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比如作者將初春曠野中的自己比作“脫籠之鵠”。如“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
以人比物的比喻句: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物比人的比喻句:若脫籠之鵠
以物比物的比喻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第4句】: 《滿井游記》的句子翻譯
【譯文】 北京地區氣候寒冷,花朝節過后,殘留的寒意仍然很厲害。
冷風時常刮起,起風時就飛沙走石。只好拘束在一間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不行。
每次迎著風快步疾走出去,不到百步就返了回來。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幾個朋友一塊兒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
河堤兩岸生長著高大的柳樹,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我(來到這里)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
在這時河上的薄冰開始融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泛起一層一層像魚鱗似的浪紋,清澈見底,河水亮晶晶的好像剛打開的鏡匣,冷光突然從匣子里閃射出來一樣。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美麗的樣子像是剛擦過一樣,鮮艷明媚,好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一樣。
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柔嫩的梢頭在風中散開。麥苗高一寸左右,游人還不算很多,但汲泉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女子,也時能見到。
風力雖然還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浹背。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世間一切動物都喜洋洋的。
才知道郊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罷了 。 能夠不因為游山玩水而耽誤正事,瀟灑地在山石草木之間徜徉,就只有我這種閑官。
而滿井這地方剛好離我的居所近,我游山玩水將從這個地方開始,又怎能沒有記錄的文章呢!己亥年二月。 【注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學家。
滿井,明清時期北京東北郊的一個游覽地,因有一口枯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時不落”,所以叫滿井。 燕(yān):河北北部地區,這里指北京一帶。
花朝節(zhāo):傳統節日名,在農歷二月十二日(也有說是二月初或二月十五日)。相傳著一天為百花生日。
凍風時作(zuò):冷風不時的刮起來,作:興起。 礫:小石塊。
局促:拘束。 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節說,所以沒有寫月份。
和:暖和。 偕(xié):一同。
東直:北京東直門,在舊城東北角。滿井在東直門北三四里。
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若脫籠之鵠(hú):好像是從籠中飛出去的天鵝。 于時:在這時。
冰皮:河面冰層,指水面凝結的冰層猶如皮膚。 乍:剛剛,開始。
鱗浪:像魚鱗似的細浪紋。 晶晶然:光亮的樣子。
新開:新打開。 匣(xiá):指鏡匣 山巒為晴雪所洗:山巒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凈。
為,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積雪。
娟然:美好的樣子。 倩女之靧(huì)面:美麗的少女洗了臉。
靧,洗臉。 髻(jì)鬟(huán)之始掠:剛剛梳好髻鬟。
鬟,梳成的環形發髻。掠,這里指梳理頭發。
披風:在風中散開。披,開、分散。
麥田淺鬣(liè)寸許:意思是麥苗高一寸左右。鬣,獸頸上的長毛,這里形容不高的麥苗。
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茗,茶。
罍,酒杯。蹇,這里指 驢。
泉、茗、罍、蹇都是名詞作動詞用。 浹(jiā):濕透。
曝(pù)沙之鳥: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 呷(xiā)浪之鱗:浮到水面吸水的魚。
呷,吸,這里用其引申義。鱗,代魚。
毛羽鱗鬣:泛指一切動物。毛,指狐兔獸類;羽,指飛禽;鱗,指魚等水生動物;鬣,指馬驢一類動物。
未始無春:未嘗沒有春天。這是對第一段“燕地寒”等語說的。
墮(huī)事:耽誤公事。墮,通“隳”,毀壞、耽誤。
瀟然:形容無拘無束瀟灑的樣子。 此官:當時作者擔任順天府儒學教授,是個閑職。
惡(wū)能:怎能。 紀:通“記”,記述。
己亥: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