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和擬人句一起用的句子
【第1句】: 擬人句和比喻句造句
擬人句--------①蚯蚓從泥土中鉆了出來,揉了揉惺忪的小眼睛,向周圍望去,他看到了一派美好的春光。
②光禿禿的樹木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③一陣狂風暴雨過后,禾苗像得到寬恕似的直起了腰。
比喻句--------①秋天,是一個取得了成功的科學家,他在悄悄地回顧著以前的成長道路。
②書是一扇窗,只有打開了,才能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
③父親是疲憊時的一杯龍井,當你軟弱無力時,只需一口就使你神清氣爽。
擬人句+比喻句------------①頑皮的雨滴將雨傘當作了舞臺,盡情的跳起舞來了。
② 寧靜的夜晚,像被施了黑色的咒語,漆黑,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竊竊私語。
③船頭飛濺起如翡翠般晶瑩透亮的浪花,吟唱著歡樂的歌兒。
【第2句】: 比喻句和擬人句
【第1句】:魚兒在水中悠閑地散步
【第2句】:小鳥在枝頭歡快地唱歌
【第3句】:蟋蟀在草中彈琴
【第4句】:老虎在樹下打呼嚕
【第5句】:花兒在風中彎著腰
【第6句】:風在輕輕地拍打著水面
【第7句】:蝴蝶在空中跳舞
【第8句】:蜜蜂在花兒上挑蜂蜜
【第9句】:星星在空中眨眼睛
【第10句】:樹在風中絮絮低語
【第11句】:小狗汪汪叫著,在跟我要食吃.
【第12句】:春天母親又蘇醒了,她哺育小草,呵護大樹,孕育生命,溫暖人間,使世界一片生機盎然。
【第13句】: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第14句】:請聽聽森林爺爺的話吧。
【第15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
【第3句】: 比喻句和擬人句大全
【第2句】: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第3句】: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第4句】: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第5句】: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第6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
【第7句】: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第8句】: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第9句】: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第10句】: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第11句】: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第12句】:幸福是染色的畫筆,能染紅鮮花,也能染綠樹葉;能給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質感,也能給純潔的心靈涂抹一層輝煌。
【第13句】:這一朵朵菊花,遠看像一個個色彩鮮艷的繡球,近撫好似一匹匹細膩的絲綢。
【第14句】:天上的云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獅,像奔騰的駿馬。
【第15句】: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云。
【第16句】: 春天到了,大地變成了一片綠毯。
【第17句】:一艘銀灰色的氣墊船,像一匹純種烈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飛掠而過。
【第18句】: 遠遠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樹連成一片,濃濃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顴骨上橫著的一道劍眉。
【第19句】: 鵝毛,像蘆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來。
【第20句】:北極星像盞指路燈一樣掛在天空。
雨后的草原野花競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兒都是五顏六色的了!
道旁的草地上長著一簇簇蒲公英,傘形的小白花球,隨風散落。
蒲公英的朵朵黃花開得絢麗爛漫——小巧,嬌嫩,好像是一些雛雞,它們撲動著,歡笑著,顯得那么親切可愛。
蒲公英那帶絨毛的種子在空中飛飛揚揚地飄著,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別。
含羞草像一個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葉片上輕輕一碰,它就合攏起來,枝條也跟著低垂下來,好像不敢見人似的。
田野里,谷穗深深地彎著腰,仿佛正在彬彬有禮地歡迎來訪者的主人一樣。
一粒粒谷子又碩大又飽滿,像琥珀一樣放著光彩。
滿地里的谷穗兒長得像狗尾巴似的,金黃金黃的,看著愛死人!
【第4句】: 比喻句和擬人句 要非常經典的
“比喻”與“擬人”這兩種修辭格,在文章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它們的使用往往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達感情氛圍,達到妙筆生輝的效果。那么如何去識別“比喻”和“擬人”句呢?筆者談點個人經驗:
“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寫,識別的重點應當體現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點是兩事物間的相似點,一般有三種表達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同時出現
“明喻”是說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體”、“喻體”和“比喻詞”同時出現,其典型的標志是出現代表性的“比喻詞”“像”。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極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它們分別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筍……”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個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當然,比喻還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猶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寫成“……像……”的形式進行表述。如,《第一場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可以改寫成“雪末兒像玉屑似的隨風飄揚”。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說成乙事物',典型的表達形式是“甲是乙”。如,“產黨是太陽”。其它標志形式有“……變成……”,“……化成……”“……構成了……”等。如“萬里江山變成了粉裝玉砌的世界”。(《第一場雪》)
“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來把“甲事物”替代。通常只出現“喻體”,“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如,“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第一場雪》)直接用“銀條兒”、“棉被”來替代“雪”。抓住了事物間的相似點進行表述。
而“擬人句”是把某事物當作人來寫,使它富有人的行為、表情、動作、思維等特征。重點是抓住事物間的相關點,如,“它尤其愛跟山哥哥鬧著玩:一會兒牽著手,并肩而行;一會兒橫鏟一腳,將山路攔腰截斷。”(《索溪峪的野》)“天空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的星星……”(《凡卡》)再如,“小河一路歡笑,一路歌……小樹招手,樂呵呵。”都是擬人句式。
擬人句的識別,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當作人來寫,給它賦予了人的行為、表情、動作、思維等特征,只要所描寫的事物具有了人的這些特征,那么這個句子就是擬人句。
【第5句】: 比喻句和擬人句摘抄
選自《秋天的雨》和《花鐘》
比喻句:
【第1句】: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第2句】: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第3句】: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擬人句:
【第1句】: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
【第2句】: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小喜鵲銜來樹枝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在加緊挖洞,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楊樹、柳樹的葉子飄到樹腳下。它們都在準備過冬了。
【第3句】: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放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