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李詠去世的好句子匯總50條
回歸自然哲理散文
一大早就知道李詠去世的消息,她老婆發微博說: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還是不幸去世,永失我愛......。其實,無論是大眾眼中的名人,還是普通人,終點都是相似的。
我不是喜歡去追明星的人,總感覺名人的世界也是世界,和普通人沒有多大區別。所以從無過分的熱烈,也絕不會忘乎所以的盲從,始終保持一個凡人的清醒。但一位讀者的留言,還是深深的刺痛了我。他說:“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偶然,但死亡是必然。”
說是早已看淡生死,也越來越能從容不迫的接受最終的結果,但每次聽到死亡的噩耗,還是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無論你多有影響力,無論你手握多重的權力,也無論你會擁有多少別人無法比擬的財富,你都無法悖逆最終的死亡。每次思考這些的時候,內心難免生出幾絲苦澀和無奈。
人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為了什么?僅僅是為了物種的延續?或者被一種更具生命力的物種取代?生物學給歷史的一個教訓是:生命必須繁殖。有繁殖就會有死亡,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生命的使然。
掀開發黃的歷史,哪一朝,哪一代的王侯將相不是期望生命不息,萬古長青,但最終都化為塵埃,或者一段不長不短的文字,沒有誰是例外。
爺爺活過92歲,我一直覺得他就像一棵參天的大樹,會蔭庇子孫們一輩子。我以為爺爺兒孫滿堂的日子會成為一種永恒,因為有他在,我們多大都是孩子。可他還是在一個多雨的秋季突然離去。說真的,我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我甚至不知道,離開爺爺的日子,生活應該怎樣度過?
至今六個年頭過去了,每一天都匆匆忙忙的過活,人就像一部被啟動的機器,很少有時間想起爺爺,突然有一天想起爺爺,他只不過是在我的故事里存在過罷了。我知道,如果今天要再去問我的兒子,可曾想起那個白胡子的老爺爺,兒子也會一臉的茫然。
人總不能活在記憶里,生活也不會給我們太多的時間,我們必須創造價值,為了家庭,孩子,為了改變生存的現狀。其實對于生死的話題,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弄明白。就好像我們坐上一趟開往遠方的列車,只是以為路漫漫其修遠兮,卻會忘記生命的終點站。
嘴上說著過好每一天,但又有多少每天真正的幸福過?我們總是被這樣或者那樣生活中瑣碎的事情干擾,被各種猜忌,懷疑、競爭、利益或者壓力左右。我們所能享受的幸福極其的短暫和有限,卻不得不用一生來追求、來換取、來選擇或者承受。
很多人奮斗一生,等到該享受的年紀,卻把所有的東西留給后代或者社會。身體上的疾病,不幸的交通事故,以及不可抗拒的衰老,都會讓人們在最后的時刻無限的遺憾。竟然還有那么多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想愛卻沒有時間愛的人。
前一段時間,有個網友出了個命題作文,“如果你有一年的空閑時間,你將如何度過?”沒想到自己竟然還有那么多未了的心愿,滿滿的寫了好好幾頁,依然未盡興。如果把這一年當成人生最后的一年,其實,我們會變的無比的勇敢無比的理性,無比的真誠。
能改變的就去改變,不能改變的就要學會承受。前一段時間閱讀《人類簡史》知道了宇宙的生成,距今已經有135億年,人類來到地球不足兩萬多年,而人類真正的繁榮也不過短短的200多年。有生,就會有死。就連宇宙,星際,地球都有年齡和終點,而那些看似整天陪伴我們的星際,在爆炸的張力之下,離我們越來越遠。
天文學家曾經在幾十萬米的太空俯瞰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卻也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亮點。宇宙何去何從?連地球、月亮、太陽也不能在既定的軌道上永遠的運行。如果和物種、宇宙、星際比較,生命真的微不足道。
前幾日,與一位同事聊天,他悲憫的情愫中不時流露出對死亡的恐懼和無奈。他說:每一個人都是有罪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只是為了贖罪。我極力反駁,“但至少我們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至少我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要幸福,這是不爭的事實?!?/p>
借用帕斯卡的話來反駁一切消極悲觀者:“當宇宙壓碎人類的時候,人類仍然要比殺死他的宇宙高貴。因為人類知道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而宇宙對自己的勝利卻一無所知?!泵看巫x這段話的時候,我都會備受鼓舞,且不再懼怕死亡。我對死亡有了新的理解。
死亡是什么?是枯萎凋零后,把有限的時空留給那些比我們更頑強,更優秀,更出色的后代。死亡不是終結,是一個生命對于另一個生命的交付。至少下一代身上有著我們的基因,以及那些閃耀著光環堅強不屈的品質。
如果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逆轉,如果知道死亡必然來臨,如果知道時光的機器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刀,刀刀催人老。我們如何善待現在的自己?如何重新定義活著的意義?如何體會幸福的偉大或者卑微?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不知道在那個報紙上看到一段唐伯虎式的瀟灑,其中有一首小詩,讓我真正理解了人的高貴,以及面對死亡時候的淡然和灑脫。
生在陽間有散場;
死歸地府也何妨。
陰間陽間具相似,
只當漂流在異鄉。
這是何等的酣暢淋漓,面對死亡時的大義凜然?就像羅曼羅蘭說過:真正的勇氣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卻仍然熱愛生活?!蔽覀兠恳粋€人何嘗不是這樣?如何過好每一天,走好以后的路,讓生命更有價值,即使面對死亡也無怨無悔?自我的救贖其實才是最好的救贖。
接受死亡,并學會承受一切痛苦。其實這才是生活的本質。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存在永恒,別祈求一輩子的幸福。過好每一天,雖然有時我們會被各種紛繁的'瑣事搞的心煩意亂,但這些噪音終會過去,因為耶穌死后的第三天就是復活節痛苦總是與希望同在。
熱愛生活,珍愛身邊所有的人。拿出你十二分的熱情,等到愛的容器匱乏,就及時的填滿。一輩子看起來很長,可一旦錯過,就是終生的錯過。你根本回不了頭。生活從來沒有“如果”,會讓你重來一次的機會。更不要等你攢夠了再去愛別人,因為你根本不知道終點在哪里。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讓生命在無為中蹉跎。你不一定學著別人的樣子,去遠方尋找詩意的人生,你更無須眼睛盯著遠方,而忽略路邊的風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不要刻意完美,經歷才是最終留給我們最好的財富。讓夢想與死亡同步,甚至與死亡為友,即就是倒,也要倒在前進的路上。
多讀一些好書,看那些偉人如何理解生命。用一輩子的時間,明白別人幾輩子才明白的真理和事實,無形之中就是增加了生命的密度和質量。正如生命是一條河,我們無法增加它的長度,卻可以增加它的深度和廣度。至少,到了最后的日子,我們不會孤獨。
善待自己,其實你在別人的眼里根本沒有那么重要。也許只是一個符號,一個標志,一個工具,一個影子,甚至是一道賞心悅目的景致,也許什么也不是,你僅僅是你自己。而你卻是你自己的全部,主宰,靈魂的國王。任何自愛、自戀、狂妄、甚至不切實際的幻想,對你來說再正常不過?;畛錾谋旧蔀槲枧_上的主角,而不是別人眼中的觀眾。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真正的自由是不再承受生活中的牽絆,因為你為自己、為身邊的人、為這個世界做了自己該做的一切。傾情的投入、忘我的工作、創造改變這個世界,并從中找到了快樂,理解了生命的意義,并得到生活的饋贈。
與其說死亡是另外一種意義的延續和交付,不如說是生命本質的回歸,回歸自然,生于自然然后滋養自然。中國人講生死輪回,而站在生物學的角度來理解,一個單獨生物的死亡,預示著更多生物進化和繁衍。生即是死,死卻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
《回歸自然》詩歌
一別網海數日,只因瑣事纏身,
幾翻周折蹉跎,總算安得清靜。
再次伏案臺前,回首昔日往事,心中不免幾度感慨!
過眼云煙,似紙金繁華浮沉,曇花一現。
終究落得滿身灰土埃塵。世態炎涼人心叵測,令人意寒心酸,
笑看紅塵幾多情愁哀怨,不如抖落塵埃。胸襟坦然順其自然。( 文章閱讀網: )
休去理會世間名利繞心煩,苦為生計奔波拼搏;體累身酸。
身心兩疲憊。不如把紅塵看淡修身養性,潛得身在紅塵,意在山野。至高境界!
試問世間酸甜苦辣,驚恐悲哀。幾人深嘗,真探?
人生苦短,笑也好,淚也罷,醒也好,夢也罷。誰人看淡?
不如登高眺遠,顏眉一笑。隨緣!
看都市繁華與鋼筋凝土之間,藏有多少凄美無奈?
來來往往的行人,一個過客的背后都上演著一段精彩的人生大舞臺。
悲哉;樂哉。
暮色的港灣,燈火闌珊有誰能把煩情愁事;真正拋在腦外?
將那美酒干紅,花前月下。好好醉一回,賞一遍?
何等醉生夢死鏡中月,南柯一夢方恨晚。
看風云變幻,潮起潮落。海市蜃樓,彈指之間。
唯有遵循大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隨波逐流,隨遇而安。
休管人生恩怨,勞神傷脾。
心無雜念,無欲無求。
方能圓心中所愿。
大愛無邊冰釋心中幾多煩緣不懈。
化紅塵之仇怨,齊云天之祥瑞。
將愛灑滿人間,照得世人喜笑顏開,分享溫暖。
也不枉然今生紅塵走一朝,省得余生空遺憾!
回歸自然優秀散文
時光似乎過得特別的快。像飛馳的列車一晃而過,載著我們年輕的夢想,駛向未來.很想抓住些什么,兩手卻仍舊空空如也。有的只是滿眼的憂傷。像蔓滕一樣,糾纏著,令人窒息。
之前,和朋友聊天,聊起喜歡什么樣的人。我向往明媚的笑,干凈而溫暖。因此,我喜歡陽光一點,富有活力一點的。也許是我心底太多憂郁的東西,像影子一樣跟隨著我,所以我需要萬米陽光。需要一點點讓我溫暖的東西。影子終究離不開萬米陽光以前一個人的時候,心總是覺得孤寂得可怕。如今,身邊的朋友逐漸多了起來。一起瘋狂,一起追尋快樂。簡單而熱烈。而我卻在這個過程里沉默不已。我不知道我在憂郁什么或者說為什么我就看不到萬米陽光的東西。
一個人站在空曠的地方都會莫名的感傷。想寫一寫自己的經歷,剛開了個頭,卻再也續不下去了。像心底裂了道口子,無法愈合。我想我還是會寫下去的`,因為那是我一直渴望留下的回憶。
2011年,我喜歡上一首歌----《將愛》的主題曲陳奕迅王菲《因為愛情》。優美的旋律,彌漫著幸福和無可遏制的渴望。每個人,都有一段歷程,想隱藏卻欲蓋彌彰。
2011年,我變得特別愛回憶,總將所有的往事一遍遍的回憶。
2011年,我渴望家的感覺,卻將自己的心緊緊的鎖上。害怕什么,逃離什么。沒有答案。
-2011年,我期待攜手的溫馨,期待屬于自己的那場華麗。無論內心如何堅定相守一生不離不棄的承諾。2011年,我想告別城市的喧囂,極力打造夢想的“生態王國”?;貧w自然,回歸恬淡。如果真有這一天,您會緊隨嗎?
2011年,我突然覺得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比想象的要好很多,沒有那么多奢求和期望,不用背負太多情感和感傷。靜靜的,淡淡的,簡簡的,平淡中不起波浪,微笑中略帶憂傷。
2011年,我站在時光遂道前不停的張望佇留。
遠方的呼喚—回歸自然散文
人類從自然中來,文明使我們創造了城市。而在欲望的城市我們正在失去一些東西,它是文明帶來的,但它絕對不是文明!
我們的所謂文明和自身的劣根讓我們所求無度,殺戮無數。于是我們不在敬畏土地,因為我們不再直接在她那里獲取食物。我們也不再恐懼黑暗,因為城市的夜晚燈火通明。我們建起了高高的樓房,以給我們安全感并滿足我們的一切需求。間接的我們失去了很多,自覺不自覺的成為了文明的奴隸。
但我們是否還記得,我們是大地的孩子,廣袤的土地和豐饒的海洋創造了我們,并讓我們知道,無論何時都應有敬畏感,敬畏這萬物生生不息的輪回循環,敬畏這萬物一枯一榮的永無定律。所謂的文明或許會顯得欣欣向榮,但它并不能掩蓋我們心中那絲絲縷縷卻又綿延不絕的`不安和迷茫。
曾幾何時我們祖先吟唱的由簡單的詞匯化做的山歌俚曲,如今不會再在我們耳邊響起,因為我們感受不到自然那野性而殷切的呼喚。
我看不見文明的希望,也不知道文明將走向何處。但我真誠的期盼我們,期盼人類擁有真正的永恒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