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好像卻不是比喻句的句子
【第1句】: 為什么有的句子里有像卻不是比喻
比喻句中,“兩種事物”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只有本體和喻體之間具有相似之處,句子才能構成比喻。如前面例①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出水很高的葉子,“亭亭”比擬“高”,以舒展的“裙”(幅)比擬張開的“葉子”,形態上非常相似;例②用光熱無窮的太陽比擬尼采,相似點在“只給不取”。例④說上排牙齒與下排牙齒差不多,描述的是同一事物(對象),兩者之間只有“相等性”,沒有“相似點”(因而不能構成比喻)。由此看來,由于螞蟻和蜘蛛都屬于同一種事物,螞蟻的腿和蜘蛛的腿描述的是同一對象。因而不是比喻句。"蜘蛛的腿像螞蟻的腿”這種句子,形式上有“像”之類的“連接詞”,內容上會涉及兩個對象,如果不細心分辨,會誤以為是兩種事物,導致出錯。
【第2句】: 帶“好像”“似的”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嗎
比喻分為三類:明喻 暗喻 借喻 比喻有三個因素:本體 喻體 比喻詞 .比喻詞有:好像 似的 一樣 仿若 是 成為等等 用 好像 似的等詞是 明喻 例如:她的臉紅得跟蘋果似的用 是 成為 就是暗喻 例如: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有時候沒有比喻詞,那就是借喻.例如: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那么構成比喻的條件是什么呢.有兩個一:本體和喻體要有相似之處 例如 臉紅起來的顏色和紅蘋果是相似的二;本體和喻體不能是同類事物 本質上要有區別 例如,她長得像她媽媽 她和她媽媽屬于同類事物 夠不成比喻。
【第3句】: 有比喻詞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
有比喻詞而不是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
一、表示比較的
【第1句】:她還像過去一樣愛打球。
【第2句】: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復樣高大美麗。
【第3句】:小明長得很像他爸爸。
【第4句】: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我們。
二、表示舉例
【第1句】:像你這樣健壯的人應該去當運動員。
【第2句】:像雷鋒這樣的人值制得我們好好學習。
三、表示猜測:
【第1句】: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百事。
【第2句】:我好像在哪里見過你。
【第3句】:他臉色蒼白,好像是病了。
四、表示想像
【第1句】:天邊的白云,仿佛被涂上了五彩繽紛的顏料。
【第2句】:霧天的樹林仿佛披上了半透明的輕紗。
【第3句】:這塊大石頭好像是從天外飛來度的一樣,高大突兀,人問們把它叫做“飛來石”。
五、一些表達感覺的句子可以歸入通感,也不是比喻句(就比喻和通感這兩種修辭手法的爭論很多,讓人有無所適從之感。)
【第1句】: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第2句】:我的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
【第3句】:聽了老師的夸獎,我的心情像吃了蜜一樣,甜滋滋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