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句子表達方式有哪些
【第1句】: 在語文中句子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在語文中句子的表達方式有以下五種:
【第1句】:記敘(敘述) 【第2句】:描寫 【第3句】:抒情 【第4句】:議論【第5句】:說明
(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征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征。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第2句】: 語文中描寫方式和表達方式有哪些
【第1句】: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屬于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
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詩歌中沒有“說明”這一種)。
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一般用于敘事詩的表達,以高中課本中《琵琶行》和《孔雀東南飛》為代表,而律詩和絕句當中也有出現,如: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如:《孔雀東南飛》中對劉蘭芝的描寫:“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詩歌鑒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例如:秦觀的《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在詩歌鑒賞中一般表現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這一般又稱之為表現手法)
例析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簡析: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例析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暮春浐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問:這首詩是怎樣融情于景的?請作簡要賞析。
簡析:這首詩將友情、世情等濃縮為“古今情”,融入“綠暗”“紅稀”“暮云”“宮前水”等意象組成的一幅感傷畫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一般說來,記敘文多采用敘述、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議論文多采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說明文多采用說明的表達方式。
當然,表達方式的運用也不是絕對的,如記敘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議論或說明,議論文里同樣也可以使用少量的敘述、描寫或說明,說明文里也可以有敘述或描寫。至于雜文、游記、隨筆等更細的分類文體,表達方式則更加靈活。
總之,表達方式的使用,一切服從文體和表現主題的需要。
【第2句】: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也可稱為表現方法(或表達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印象,達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主要著眼于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畫、寓莊于諧、聯想和想象,等等。
例析:簡析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句的表現手法
簡析:該句純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就為我們勾勒出了田園生活圖景,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巧。這種畫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線勾描物象。在文學創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華麗辭藻,而以最經濟、最省儉的筆墨,勾勒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其特點是:抓住被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幾筆,形神逼肖。
【第3句】: 語文閱讀和作文中的技巧語文中表達方式有哪些
寫作指導——把文章寫具體寫細致記敘文的要求與標準一、具體形象、生動感人.【第1句】:寫人要繪言繪形,達到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第2句】:寫事、寫景、寫物,要繪聲繪色,繪形繪狀,給人如經其事、如睹其物之感.【第3句】:主體內容要細膩可感.要使讀者過目難忘 (范例一)一個簡略句,需要大家把它擴展、修改成一個具體形象的句子.這個句子,你認為應該怎樣改,才會更加具體形象細致可感?例句:有個小銀元落在地上.范句:有個小銀元,從桌上滾下來,落在地上丁丁當當地跳著.(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手稿之一 )這個句子,由原來的簡略句,改成描寫具體形象的句子,是因為增補了哪些內容?【第1句】:小銀元從哪里落?【第2句】:怎樣落的?【第3句】:落地后響聲、動態如何?這種逐步擴充的方法,我們給它取一個名字叫步步追問法上面追問的實際情況如何?可以通過演示實驗了解到,但在制作時,你不可能凡事都能親自演示一番,實際狀態只能聯想和想像,使其合情合理,這個過程我們又給它取名為想像延伸法寫人時,要使文章具體形象,僅有上面兩種方法,還是不夠全面的,比如,描寫人物肖像時,還得對人的某一部位、某個方面進行精細描繪,我們又把這種方法叫做局部細寫法二、歸納公式具體形象=步步追問+想像延伸+局部細寫 三、運用演示下面是一個概括性的句子,試用上面的“細寫公式”把它修改成具體形象的描寫句.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年齡不大,長得很瘦,穿得也很差.【第1句】:步步追問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個“瘦法”?③穿得有多“差”?【第2句】:想像延伸、局部描寫(略) 范句: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冰心《小橘燈》)四、思考總結對“把文章寫具體形象”這個問題,通過以上例子的改寫練習,你從中受到哪些啟發?①寫作文時,要邊寫邊追問,清楚了文章中的人和事及相關事情“怎么樣了”,再進行想像延伸,進一步細致了解人和事的具體狀態.②在進行具體形象的描寫時,要有選擇、有主次、有詳略地篩選,要對最能表現中心主題的人和事進行具體細致、形神兼備的描寫,力圖讓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都有一定的作用,力圖用響亮的詞(動詞、形容詞、擬聲詞)句(比喻句、擬人句)把具體形狀描寫出來.五、能力遷移訓練他看著重拾進竹籃的梨,對我充滿了感激.這個句子敘述簡明,但不具體,要使它具體形象,需要清楚以下幾個問題:(1)“這個人”是個什么身份、年齡的人?(2)“這樣一個人”得到幫助時會有什么反應?(3)“這個人”表示感激時是什么模樣的?(4)“這樣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達感激?(5)一個樂于助人的人,會怎樣面對別人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