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寫句子的方法是什么
【第1句】: 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句子
例子【第1句】:成熟是一種圓潤而不世故的神態;成熟是一種真誠而不幼稚的笑臉;成熟是一種幽默而不庸俗的語言。
例子【第2句】:自信是一種執著而不固執的腳步;自信是一種成熟而不圓滑的揮手;自信是一種機智而不奸詐的謀劃。
例子【第3句】:瀟灑是一個優美而不妖艷的眉眼;瀟灑是一個從容而不做作的回首;瀟灑是一種開放而不放縱的胸懷。
例子【第4句】:廉潔是一首激越而不噪耳的歌曲;廉潔是一杯清淡而不乏味的香茗;廉潔是一抹清麗而不暗淡的月光。
例子【第5句】:老練是一座巍峨而不險峻的山峰;老練是一條寬廣而不肆虐的河流;老練是一部深刻而不晦澀的巨著。
【第2句】: 仿寫句子的方法
其實仿寫語句試題有一定的綜合性,它往往涉及語法結構、表達方式、語意連貫、修辭運用、風格諧調等許多方面,也間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識范圍及文化修養,反映出理解、表達運用等多層級的能力要求。這是考查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題型。
(一)仿寫的基本要求:
仿寫的要求分為顯性要求和隱性要求。顯性要求是指命題者在題干中明確提出的要求;隱性要求是指隱含在被仿寫的句子中的要求。這里主要談談隱性要求:
【第1句】:內容要協調一致,前后呼應。
內容協調一致,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稱例句)的內容要有內在的聯系,要能夠互相搭配,互相銜接。二是仿句與被仿句的內容和精神實質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對立關系、富有哲理性和啟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結合被仿句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前后呼應是指如果被仿句前邊的句子與后面的句子在語意上存在相互聯系、相互對應的關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語意上體現這種相互聯系、相互呼應的關系。
【第2句】:句式要統一。
句式,即句子的結構形式。句式要統一,是指仿句與被仿句的結構要一致。這就要求考生仿寫前仔細觀察。觀察從整體到局部, 試題往往給出了句式,或要求與某一畫線語句句式相同。這樣,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語句是否符合要求的關鍵。有時要仿寫的是一個短語,那就要首先考慮到短語結構一致,如例句是主謂結構,仿寫語句也應如此。
【第3句】:修辭要相同。
修辭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辭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寫前要仔細審視,看被仿句用了哪種或那幾種修辭方法。
【第4句】:字數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二) 仿寫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1句】:仿句與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內容要做到:“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要有創新。
【第2句】:修辭要恰當。熟知各種修辭的特點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第3句】:用詞不能重復。除了明顯的供用詞語以外,仿句的用詞盡可能不與被仿句重復,避免語意雷同。
二、考點舉要
語言仿寫題具有題型靈活、設計精巧、考點繁多、綜合性較強等特點,我們中考主要從下面三個方面來考查學生:
【第1句】:考查同學們對句式、語法、修辭等知識的綜合運用。
學會寬容,寬容是容納大樹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陽光暴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 ;寬容是吹開閉鎖保守的清風,是洗滌狹隘自私的雨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005年嘉興市中考題)
分析:(1)中心詞有別。前一處所填內容的中心詞應與田野、天空等相類,如大海、沙漠、草原、高山等。后一處應與清風、雨水等相類,如雪、霧、露、霜、冰雹等。(2)修飾語有別。前一處應與“容納大樹小草”、“接受陽光暴雨”等相類,后一處應與“吹開閉鎖保守”、“洗滌狹隘自私”等相類。(3)要把握該句的修辭(比喻)
例句 :是飽經飛沙走石的沙漠,是敲打謊言虛偽的冰雹。
【第2句】:考查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創造思維的能力。
例如:什么樣的年齡最理想?什么樣的心靈最明亮?什么樣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樣的青春最輝煌?鮮花說,我開放的年齡多嫵媚;月亮說,__;海燕說,__;太陽說,__。
分析:該題是問答式仿句,答題時要用擬人的修辭,但要注意結合回答對象的特點進行回答。
例句:我純潔的心靈多明亮;我奮斗的人生多美好;我燃燒的青春多輝煌。
【第3句】:對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的檢測,包括道德素質,審美意識、情趣,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例如: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如果你是一顆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__,___。
分析:(1)要把握句式(如果,就)(2)要把握該句的修辭(比喻、排比)(3)要把握實現內容(奉獻精神)
【第3句】: 寫出句子的修辭方法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反復、襯托、用典、化用、互文等。
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第1句】:對比 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句】: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滿招損,謙受益。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第3句】:排比 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第4句】:反復 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
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跀橙藦哪睦镞M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第5句】: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第6句】:反問 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第7句】:設問 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
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第8句】: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一針一線”代指“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第9句】:比喻 A、比喻就是平常說的打比方,是用本質不同但具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說明或描繪事物的修辭格。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體、喻體、喻詞。構成比喻必須符合下列兩個條件:(1)本體和喻體是本質不同的兩類事物,同類事物一般不能規程比喻。
(2)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即喻體必須在某一點上與本體相似,才能用來說明描繪本體。如“我們的祖國像花園”祖國和花園的相似點是美麗。
相似點是比喻的靈魂。B、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類。
1)明喻:是明顯的比喻,它的本體、喻體、喻詞都出現,喻詞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時后面還用“一樣、一般、似的”等詞語呼應。2)暗喻:從表面看來是判斷、敘述或說明暗中包含著比喻關系。
暗喻的本體和喻體都出現,與明喻的區別在于它的喻詞由“是、成了、變為、當做、變成”等詞充當。3)借喻:用喻體來代替本體,也就是說,本體不出現,喻體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讀者或聽話人能理解兩者的關系。
如“其缺點是見樹木不見森林,揀了芝麻綠豆卻丟了西瓜。”【第10句】:擬人 比擬是把甲事物當做乙事物的描寫方法。
比擬可分為擬人和擬物兩大類。1)擬人:把物當做人來寫,使物人格化,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這是最常見的比擬形式。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天空,去迎接那雷聲。
2)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狀態或動作,或者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寫。a把人寫作物的,如“那寬大肥厚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p>
b把甲物寫成乙物的,如“兩個人都沒有說話,有滋有味地咀嚼著一秒一秒流來的時間”。比擬的主要作用在使語言生動,并引起讀者的聯想。
【第11句】:借代 借代是用與人或事物有關的東西來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辭格。又稱“換名”。
這樣的換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聯想,增強語言的象征性,使語言生動活潑,富于變化。運用借代要注意1)抓住事物的特征2)使讀者容易了解。
【第12句】:夸張 A 對事物加以超越事實的描述,叫做夸張。B 夸張1)按意義可以分為三類:a擴大夸張,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處說。
如: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b縮小夸張,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處說。
如:三顆糧食,收不收有什么關系?c超前夸張,把后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或同時出現的。如:“你什么時候學會抽煙的?”“在娘肚子里我就會抽兩口了。”
2)按形式可以分為直接夸張和間接夸張兩類:a直接夸張:是不借助其他修辭格直接進行的夸張。如:謝惠敏的兩撇眉毛險些飛出腦門。
b間接夸張:是通過其他修辭格直接進行的夸張。如:碟子里一塊像禮拜堂定風針上鐵公雞施舍下來的肉,鮑小姐用刀割不動。
夸張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獲得深刻的印象??鋸埖拿钐幵诓凰普鎸嵍鴮懗隽苏鎸嵉母惺?。
【第13句】:雙關 讓詞句具有雙重意義的修辭方式叫做雙關。雙關可分為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兩種。
1)諧音雙關: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雙關是諧音雙關。如“人家笑我氣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