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的好句子集合三篇
關于格格不入的造句
【第1句】:據預估,五年內,移動互聯網用戶將會超過電腦上網用戶,而這類設備與網絡瀏覽器主導的傳統世界仍然格格不入。
【第2句】:課本上寫的家居生活和實際狀況根本格格不入。
【第3句】:在這個追求即時滿足的時代之中,醫學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第4句】:我這老古板和現代社會已有些格格不入了。
【第5句】:許多人思想聳人聽聞,看法與社會格格不入。
【第6句】:也許這些聽起來與經濟危機的大環境格格不入,那是因為這艘輪船是在經濟危機之前開始建造的。
【第7句】:他倆就像方枘圓鑿,自是格格不入。
【第8句】:畫面上打斗這么激烈,怎么配這種格格不入的慢節奏音樂?
【第9句】:經典是作為時代的背景音而存續的作品即使處支配地位的當下與之格格不入。
【第10句】:我看墻壁和天花板的顏色總覺得格格不入,是不是改刷其他顏色較好?
【第11句】:但它的確幫助反駁了一個廣泛的信念伊斯蘭和公開的伊斯蘭政黨總是與有效地民主制格格不入。
【第12句】: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政治正確性和民族主義意識的影響,這與知識全球化的背景和趨勢是格格不入的。
【第13句】:我們交談后,格格不入,我看你就別再費心撮合了。
【第14句】:網絡有其自己的邏輯性,與我們的期望格格不入。
【第15句】:當然,在那些與這種文化格格不入的年長的老板、同事或者老師看來,這些解釋也許沒有什么說服力。
【第16句】:她形容爾貝特的幾何學的推測是“實驗性的”,而現代概念的實驗是同中世紀的理智是格格不入的。
【第17句】:基澤是一位居住在佛蒙特州的作家,他認為他對隱私的尊重很淺薄,與他的政治觀點格格不入。
【第18句】:她這身打扮太隨便了,出現在這種場合,真是顯得格格不入。
【第19句】:關于指責這起事故和提出有關波蘭的未來的問題顯得格格不入。
【第20句】:這其中也包含表示抗議的投票,但更多是反映了他們與歐盟精神格格不入的觀點。
【第21句】:鐃鈸配揚琴,聽起來不會格格不入?
【第22句】:他太過沉靜了,和周遭的熱鬧氣氛顯得格格不入。
【第23句】:他們兩個的個性根本格格不入,怎么會結為夫妻?
【第24句】:研究人員提議,排斥飲酒的人往往悲慘可憐而與社會格格不入。
【第25句】:少數人爭論赤柬領導了一場屠殺被認為與其革命目標格格不入的群體的戰役。
【第26句】:該國轉而通過加入(以及有時幫助創建)各種類型的地區集團,以使自己在這片區域內看上去并沒有那么格格不入。
用格格不入造句
用格格不入造句大全
【第1句】: 他與人處事總是格格不入。
【第2句】: 今天王老師穿著晚禮服來上數學課,這與她的身份格格不入。
【第3句】: 對于他那理性、嚴謹和沉著冷靜的頭腦來說,一切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
【第4句】: 他的穿戴和今天的場合格格不入。
【第5句】: 他們身上的裝束,顯然是農村集貿市場上的流行款,與時尚明亮的大廳顯得格格不入。
【第6句】: 同桌都快一學期了,但不知為什么,他們至今都格格不入。
【第7句】: 我覺得我與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第8句】: 有時我覺得和整個群體格格不入。
【第9句】: 他的思想與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格格不入。
【第10句】: 每個意大利人都覺得自己遺世獨立,或者至少在鄰居當中顯得格格不入。
【第11句】: 自由散漫與紀律嚴明是格格不入的。
【第12句】: 網絡有其自己的`邏輯性,與我們的期望格格不入。
【第13句】: 她這身打扮太隨便了,出現在這種場合,真是顯得格格不入。
【第14句】: 那兩位學者之間的格格不入是很明顯的。
【第15句】: 這人與周圍的環境是那么格格不入,要在任何其他地方一定會引人注意。
【第16句】: 他發現他是孤立無依地處在一種格格不入的氣氛之中。
【第17句】: 他太過沉靜了,和周遭的熱鬧氣氛顯得格格不入。
【第18句】: 他倆就像方枘圓鑿,自是格格不入。
【第19句】: 誤會是一種心胸的狹隘,它與包容格格不入。
【第20句】: 這次會議上,他們的觀點是格格不入,一直到散會都沒得出結果。
【第21句】: 他的看法與你的看法格格不入,應統一起來。
【第22句】: 我看墻壁和天花板的顏色總覺得格格不入,是不是改刷其他顏色較好?
【第23句】: 畫面上打斗這么激烈,怎么配這種格格不入的慢節奏音樂?
【第24句】: 許多人思想聳人聽聞,看法與社會格格不入。
【第25句】: 我這老古板和現代社會已有些格格不入了。
【第26句】: 他們總是格格不入,面和心不和。
【第27句】: 她的小禮服裙與其他同學樸素的衣著相比,顯得格格不入。
【第28句】: 她對事物的看法與他格格不入。
【第29句】: 她上學時總覺得和大家格格不入。
【第30句】: 他們的觀點同我們看問題的方法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的意思與造句
【成語名字】格格不入
【漢語拼音】gé gé bù rù
【近義詞】:方枘圓鑿、水火不容、針鋒相對
【反義詞】:水乳交融、融為一體
【成語出處】《禮記·學記》:“發然后禁,則?格而不勝。”
【成語解釋】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格格不入造句】思想僵化的人,對新的觀點、見解、理論,一開頭總是會感到格格不入的。
【格格不入的成語故事】
《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主要內容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闡述修身做人的準則,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歷法、地理等諸多方面.
格格不入散文
寫下這四個字,有些惶恐。其實并非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我還在人群中行走,依然與萬物相融。但這四個字確確實實長在腦袋里了,開始呈現一片綠意,尤其,當整個教室的人都沉迷于手機里五光十色的世界時,只有我把自己埋進一頁書,或者抬頭看窗外那些枝干嶙峋的老樹,看風中空蕩蕩的鳥巢:此刻它正被幾根瘦瘦的枝條扶著,沒了小鳥的體溫,那些早已被抽干汁液的稻草莖,有的垂掛著,有的斜趴著,好像隨時都預謀著逃跑。這些情景,恰好被遠處那片云看見,它慌慌張張喊來了風,以最快的速度雕刻出一雙潔白的翅膀,然后挑個機緣巧合的時刻,假裝一只晚歸的鳥,回巢。我正發著呆,同桌——這個高度近視的姑娘,拍拍我的肩膀說一句:大冬天的,外面有啥可看的。
透過她厚厚的眼鏡片,我看到一雙被手機奪走青春的、正慢慢干枯的眼睛。盡管這雙眼睛嵌在一個年輕的臉龐上,但我分明見到了這雙眼睛的老年,正拄著面前的鏡片,艱難地挪著視線腳步。面對她的疑問,我笑著說,是的,還真沒啥可看的。
格格不入。這個詞在我腦袋里浮現,像只惱人的小貓,先是伸出軟軟的爪試探,再而露出小小的牙齒,輕輕地咬磨、舔舐我的意識,一點點瓦解我的防備,我開始接受這個詞躺進懷里的感覺,就像接受一粒種子落在我的小菜園里,無論長成甜美多汁的綠葡萄還是鋒利堅硬的鈴鐺刺,我都認領了。
有點驚異自己的變化。要知道,曾經的我一度將這個詞劃分到貶義中去,為了證明與之涇渭分明,我努力修飾自己的言行舉止,盡可能與大家保持一致:看娛樂八卦,追網絡劇,玩電子游戲……以便在聊天中能更快進入話題。然而并非如此,當大家圍坐在奶茶店里唾沫橫飛地說著最新鮮的娛樂新聞時,那些吊足了眾人胃口故事最終還是以草率的結局收場,短暫唏噓后,我分明看到一群人的孤單,懸掛在奶茶店曖昧的粉色墻壁上,空虛而靜默。除了咖啡豆被碾碎時的喊叫外,只有門口那株老梧桐樹上所剩無幾的枯葉,坐在偏西的天光上蕩秋千。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昨晚年終聚餐,圓圓的大桌子上,六盞水晶吊燈極盡妖嬈之能事,每個發光點都在模仿燭焰的形狀,彎曲的、火的形狀。想起小時候停電的夜晚,母親會從柜子里取一支蠟燭,白色的。這蠟燭穿件雪的衣服,卻偏偏與火為伍,火苗跳得高興了,一屋子的人影便也跟著擺動。那時我怕極了這種跳躍的影子,也怕極了黑,面對燭火的舞蹈,卻不敢轉過身去。燭光倒是很溫和,它用世間最暖的顏色,在我潔白的作業本上鋪滿淡淡的金黃,有點像秋天成熟的麥田,我正一筆一劃地收割知識的麥穗。想到這里時,我再看頭頂的吊燈,像在看蹩腳的'舞蹈、滑稽的小丑。餐桌上坐滿了人,大家歡聲笑語、其樂融融,與餐桌的圓形倒很契合,形成圓圓的氛圍。其實我都知道,誰不是各懷心事地坐在這里呢?仔細想想,這世間哪有什么絕對的圓滿,還是清代詩人李密庵說的好:“看破浮生過半,半字受用無邊。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與每一次聚會相同,我依舊是席間那個獨坐幽篁里的人,置身于另一個世界,懷想翩翩。扒拉著眼前的菜,菠菜的脆、木瓜的甜終究沒能喚醒我沉睡的味覺,這些菜只討好了眼睛,美則美矣,卻不如母親隨手從菜地里拔兩棵白菜炒出來的味道熨帖。最后一盤菜端上來,一個碩大的牛頭骨后是小山一樣的牛肉片,我不知道菜名,當它慢悠悠地轉到我眼前時,我無法拿起筷子,就像無法拿起一把屠刀,指向弱小的生命。這頭可憐的牛,沒有草原也就罷了,在奉獻完美味的肉后,居然還得成為眾人參觀的物品。我承認我喜歡吃牛肉,但當牛頭與牛肉一同出現時,我無法下咽,因為在這雙空洞的眼睛里,有風吹石頭發出的凄厲哭聲。
我久久地看著這個頭骨,平整的顱面上,傳來無數燈光摔碎的聲音。顯然,燈光不適合降落在這里,不適合降落進柔軟的情懷。照耀這頭顱的,應該是漫天的星光,最好再有晚風輕輕吹著,讓青草濃郁的香勾起一聲悠長的“哞”鳴,然后劃破萬籟皆靜的夜色,與那顆格格不入的流星,一同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