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對家長義工安全指揮的句子
【第1句】: 對家長的安全溫馨提示語
給你一些參考:
【第1句】:千里萬里走一趟,開車路上多謙讓;我們安全有保障;全家心里都舒暢!
【第2句】:慢一點不要急,平安生活是福氣,擠一點不要慌,互相禮讓才寬敞!
【第3句】:速度快一點,危險就難免;話語多一點,分心不可免;一點又一點,平安哪里撿。
【第4句】:不喝酒,多睡眠,行車上路才安全;守法規,遵法紀,生命保障最實際。
我數了數,這些都在30字左右。
你覺得不滿意,這里還有一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2句】: 寫家長義工的作文800字一件事例
中國式家長 中國的父母恐怕是世界上最望子成龍的父母.但是中國的家教又存在很對弊端.MSN中文網指出中國式家長的十大“硬傷”,看看這些普遍錯誤你有沒有犯,它們對孩子究竟會造成什么傷害.第一、過分溺愛,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孩子是父母的愛情結晶,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愛孩子卻是人類獨創的一種另類之愛.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這種溺愛,是人性之中愛的光輝的一種畸形心理,在這種非常態的愛被放大以后,溫柔變成一副枷鎖,疼愛化做一個圈套.人性被扭曲后的結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種到了年齡便把小獅子扔進茫茫草原之母獅釋放出來的獸性.對此,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除了溺愛,嚴格的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嚴重扼殺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從三四歲甚至更早,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們學漢字、念唐詩、背宋詞、練算術,而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后.可孩子畢竟是孩子,縱然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有無數個理由,又豈找出一個借口,去挑戰和反對瞪著大眼、攥著拳頭、攜帶著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家長的種種威嚴?第二、心靈施暴,扼殺獨立人格的樹立 有一個關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說的就是中國家庭教育和國外的區別:一個中國兒童拿著自己畫的圖畫讓父母鑒賞,他會說,你看,我畫得象不象?同樣,國外的孩子會向父母說,你看,我畫得好不好?這一“象”一“好”,僅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相同的環境下,異樣的提問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釋什么,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躍然紙上.自古至今,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但我們對于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缺乏,卻是毫無疑問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如果我們的老師從小就遭受著一種心靈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陳舊的理念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責任再次落到他們身上時,我們所享受的待遇將是多么可怕呀!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師的培養下,完全沒有樹立起獨立的人格.這不是父母的錯誤,而是中國家庭教育的悲哀.第三、物質刺激,變相拜金主義的誘導 在中國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對于物質刺激這個詞語一定并不陌生.據了解,這好象是中國父母們獨有的殺手锏:考試成績全部85分以上,給孩子買飛機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進入前三,獎勵100塊錢.反此種種,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卻驚人的相似.當人生觀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道理有時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繼出臺了所謂“見義勇為獎”等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個法制尚未健全的國度里,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靈里,這是一種變相的拜金主義誘導,也許正是從這一刻起,一道腐敗的大幕已經悄悄拉開.第四、動輒體罰,應試教育的最好幫兇 體罰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特別是在農村孩子和教育欠發達地區的一些學校里.中國家長們理由萬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個嶄新的輪回繼續著:被棍棒打出來的父母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來的老師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學生.誰都知道,應試教育的填鴨式教學是不對的.但對于等好成績都等紅了眼的父母們來說,他們管不了這些,他們最舒服的感覺和稱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學校教育,做好應試教育的幫兇.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父母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嗎,就想去玩兒!你們老師不是讓你寫五十遍新字詞嗎,你寫了幾遍了?這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也是每個人都服從過的.現在想來,是不是很搞笑?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標的遠景性和階段性.這大概不能全怪中國家長,因為很多家長還在為生存奔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們覺得當官好,就對孩子說好好學習,爭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們如果覺得寫書賺錢,就會買來一堆文學作品,讓孩子發奮讀書.當然,家長自身的素質也大不相同,相應出的做法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差別.即使如此,中國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遠景性和階段性,或者有了針對性沒了方向性等等顧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為方式,是不用懷疑的.甚至,這個現象有兩個極端.一是家長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長的話一言九鼎,讓你上東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完全“野生生長”,他們從來不對你說向東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隨便打狗或攆雞.但無論如何,對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視或過分重視,帶來的后果都是不盡如人意的.第六、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長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說以上五個方面更多是從孩子的幼年教育出發,那么以下五個方面則更多關注家長們對長大孩子的。
【第3句】: 寫校園家長義工的作文,題目是《我眼中的義工xx》,xx可以是叔叔,阿
天,嘩嘩地下著雨。我們上學的孩子撐著傘,穿著雨衣,急匆匆地向學校走去,眼里似乎已經看不到身邊的汽車了;路邊的汽車,嘟嘟地喧囂著,不時濺起一陣陣地水花,他們眼里似乎已經看不到車邊的我們了。此刻的你身材不高,卻偉岸地站立在馬路的一邊,揮動著有力的雙臂,時而指揮著汽車,時而護送著我們。有個小朋友的雨傘被風吹反了,你急忙跑過去,先把小朋友護送過馬路,再幫助他把傘弄好,俯下身,似乎還跟他說了什么,我想你肯定在叮囑他過馬路要小心。這位小朋友走了,你撩撩自己被雨淋濕的頭發,整整雨披,又回到了你的崗位上。汽車又在你的指揮下有序地停了下來,小朋友們在你雙翼的保護下平安地走進了校園。此刻,我發現你的紅馬甲越發地鮮艷,在人群中越發地醒目。我走進了校園,可你的形象還在我的眼前閃爍。你完全可以在家悠閑地喝著豆漿,看著晨報,可是你沒有,你義務護送著我們。你是勤勞的,是勇敢的,是我們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你更是我們每個孩子的保護神。
我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很忙,爺爺奶奶家住的又遠,平時都是我一個人上學的。一開始,爸爸媽媽都擔心我過馬路的時候不安全,自從寶帶小學有了家長護衛隊后,爸爸媽媽放心多了。如果有人擔心我一個人上學不安全,爸爸媽媽就會說,沒事的,他們學校有家長護衛隊的,保護得可好了……我們寶帶小學的家長護衛隊就是每位家長心中的保護神。
【第4句】: 表達對父母的尊敬的句子
1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5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6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7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9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10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
【第5句】: 感恩家長義工作文開頭
“感恩的心,感謝的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三尺講臺上,是偉大的你,燈光照射下是默默的你,學生成功時默默流淚的是自豪的你……你是誰?你就是我的恩師……
可否記得——
那日演講時,我十分害怕,有那么多老師,有那么多同學在下面看著我,如果說錯怎么辦?如果沒說好怎么辦?我的心就像一團亂麻。這時您看著我,眼中充滿著肯定與鼓勵。這時我似乎聽到您在為我喊“加油”!那眼神猶如一把快刀,斬斷了我心中的那團亂麻,我又重新拾回了信心。比賽終于結束了,我得了第四名,是二等獎,心中那顆巨石總算落地了。這時您的眼中是多大的欣慰啊!老師謝謝您的目光。
臨近考試的那天,我到您家去送腰鼓比賽人員花名冊,您陪我一起選人數,這時,我看見了幾根銀絲在閃閃發亮,我知道那是您對我的操勞的見證,為了這幾根銀發,我一直在努力,因為除了期末成績,我沒能力去回報您,莘莘學子終于有一個目標——回報恩師。老師,您放心,我定會考出理想的成績。
我要飛翔,是您給我插上了翅膀;我要奮斗,是您為我刷新起跑線;我們要超越,是您為我們點燃斗志,您為我們傳道、授業,卻不求多大的回報。在昏暗的燈光下操勞的人是您;在無盡的黑暗中引我們走向黎明的人是您;在成功背后默默付出的是您;您就是我們的另一位母親。沒有哪一位母親不是真心愛著自己的孩子,您也一樣,為了我們寧愿付出自己的青春,您把我們視為寶石,我們把您視為母親。一句話語,一份答卷……無不體現著我們對母親的回報。古人不忘感恩,我們又怎能忘記感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授業”之恩,終身難忘!
【第6句】: 表示安全的句子
同學們上學和放學的時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擁擠的時候,人多車輛多,必須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第1句】: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第2句】:集體外出時,最好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第3句】:在沒有交通民警指揮的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 【第4句】:在霧、雨、雪天,最好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以便于機動車司機盡早發現目標,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在一些城市中,小學生外出均頭戴小黃帽,集體活動時還手持“讓”字牌,也是為了使機動車及時發現、避讓,這種做法應當提倡。 橫穿馬路應該注意什么? 橫穿馬路,可能遇到的危險因素會大大增加,應特別注意安全。
l.穿越馬路,要聽從交通民警的指揮;要遵守交通規則,做到“綠燈行,紅燈停” 。 【第2句】:穿越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在有過街天橋和過街地道的路段,應自覺走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
【第3句】:穿越馬路時,要走直線,不可迂回穿行;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段,應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在確認沒有機動車通過時才可以穿越馬路。 【第4句】: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護欄和隔離墩。
【第5句】:不要突然橫穿馬路,特別是馬路對面有熟人、朋友呼喚,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車已經進站,千萬不能貿然行事,以免發生意外。 騎自行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騎自行車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如下: 【第1句】:要經常檢修自行車,保持車況完好。
車閘、車鈴是否靈敏、正常,尤其重要。 【第2句】:自行車的車型大小要合適,不要騎兒童玩具車上街。
也不要人小騎大型車。 【第3句】:不要在馬路上學騎自行車;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要騎自行車上街。
【第4句】: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不逆行;轉彎時不搶行猛拐,要提前減慢速度,看清四周情況,以明確的手勢示意后再轉彎。 【第5句】:經過交叉路口,要減速慢行、注意來往的行人、車輛;不闖紅燈,遇到紅燈要停車等候,待綠燈亮了再繼續前行。
【第6句】:騎車時不要雙手撒把,不多人并騎,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鬧。 【第7句】:騎車時不攀扶機動車輛,不載過重的東西,不騎車帶人,不在騎車時戴耳機聽廣播。
【第8句】:學習、掌握基本的交通規則知識。 一) 行車上路要小心 平安二字值千金 (二) 司機一滴酒 親人兩行淚 (三) 心急不吃熱豆腐 開車不開英雄車 (四) 滴酒不沾 出行平安 (五) 安全意識拋腦后 事故發生忙個夠 (六) 生命最可貴 平安是幸福 (七) 禮讓為先人人敬 強超搶會是禍根 (八) 平安藏心間 禮讓應率先 (九) 家人盼你平安歸 親人等你去團圓 (十) 方向在手中 安全記心中 (十一) 駛上高速路 莫要搶速度 (十二) 搶道不是英雄 讓行才是風尚 (十三) 把穩方向盤 不開英雄車 (十四) 途中無事故 等于高速路 (十五) 無知小孩出車禍 父母首先有過錯 (十六) 占道擺攤又設點 防礙交通最危險 (十七) 護欄保安全 翻越最危險 (十八) 交通規則靠大家 人人都來維護它 (十九) 高高興興出門 平平安安回家 呵呵。
先這些吧..。
【第7句】: 小學生家長志愿者服務宣言
2001年1月14日至18日,國際志愿者協會(IAVE)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了第十六屆世界年會,通過了《全球志愿者宣言》(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volunteering)及《全球行動方案》(The global agenda for action)。
這兩個文件勾勒出了二十一世紀志愿服務的發展方向、遠景目標及具體做法,對于增強對志愿者精神的認知、增進政府部門、民間社團、企業、學校及媒體對志愿服務的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們推進中國的志愿服務事業發展也具有借鑒意義。現將其中的《全球志愿者宣言》編發,供參考。
全球志愿者宣言 志愿服務是公民社會的基石。它可以激發人類最高貴的情操--追求全人類的和平、自由、機會、安全和正義。
在這個持續變遷的全球化時代,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相互依存,也越來越復雜。通過志愿服務的參與,無論是個人或集體行動,可以達到以下的目標: ·維護及強化社區、關懷及服務等各種人道價值觀念; ·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都可以享受權利,履行義務,并可以終生學習及成長,充分發揮個人潛能; ·消除差別,加強溝通,使我們得以生活在一個健康、持續發展的社會中,齊心協力,開拓創新,迎接我們共同面對的挑戰,塑造我們共同的未來。
在新的千年之初,志愿服務正日益成為所有社會的基礎要素之一。它把聯合國所宣示的:"我們,人類,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這一理念轉化為切實、有效的行動。
這一宣言,支持所有人們,不分文化背景、種族、宗教信仰、年齡、性別和生理、社會或經濟條件的差異,都享有自由參與志愿服務的權利。全世界所有人都應該享有以個別行動或集體行動,自由貢獻自己的時間、才能或精力,不求物質報酬去幫助他人與社會的權利。
我們希望志愿服務事業發展能達成以下數項目標: ·讓全社會共同參與,鼓勵青年通過一段時期的志愿服務,發現并解決全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 ·為沒有發言機會的人發言; ·促使更多人參與志愿者; ·補充而不是取代其他部門所負責的事務以及受薪人員的工作; ·幫助人們吸收新的知識與技能,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自立性與創造力; ·促進家庭、社會、國家和全球團結。 我們認為,志愿者及其服務的團體和社會,都負有共同的責任,即: ·創造適當的環境,使志愿者能從事有意義的工作,并達到共同的目標; ·界定志愿者參與的條件,包括在什么情況下,接受服務的團體與志愿者可結束他們之間的協議,并制定政策指導志愿者活動; ·為志愿者和他們所服務的對象提供妥善的安全保護; ·為志愿者提供適當的訓練、定期的評估與肯定; ·消除所有生理、經濟、社會和文化的障礙,確保每個人的參與機會。
從聯合國人權宣言中所提出的基本人權以及志愿者守則和志愿者及其服務機構的責任來考慮,我們呼吁,所有志愿者都應堅信并表明,志愿者行動是一種具有非凡創造性的力量,它有助于: ·建立一個健康、持續發展的社區,尊重人類價值; ·使人們充分享有權利,不斷改善生活; ·解決社會、文化、經濟與環境問題,并通過加強全球合作,建設一個更加人道、更加公正的社會。我們還呼吁: ·各個部門應加強合作,在全國各地建設一些健全、有形、有效的"志愿者中心"作為推動志愿者工作的領導機構; ·各級政府應保障人們參與志愿服務的權利,消除參與志愿服務的法律障礙,任用志愿者參與政府工作,并且為非政府組織提供相應的資源,以促進和支持志愿者的有效動員與管理; ·企業應積極鼓勵幫助員工參與社區志愿活動,并盡力提供人員與金錢資助,發展促進志愿服務活動所需的基本建設; ·媒體應大力報道志愿者事跡,提供信息鼓舞及協助人們參與志愿服務; ·教育部門應鼓勵及協助所有人不分老少參與志愿者活動,為他們創造從服務中思考與學習的機會; ·宗教界應肯定志愿者行動是符合宗教精神的行為; ·非政府組織應為志愿服務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并盡力為志愿服務提供人員與資金資助。
我們呼吁,聯合國應基于對志愿服務機制對于一個開放社會的重要性的充分認識,宣布現在是"志愿者和公民社會的年代",并確認"紅V"為全球統一的志愿者標志。 國際志愿者協會殷切希望全球志愿者與各界領導人團結一心,促進支持志愿者行動的發展,使人人享有參與志愿者的機會,并使其成為各民族、各國家間團結的象征。
國際志愿者協會歡迎全球志愿者團體研究、討論、支持以及實踐這一"全球志愿者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