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了頂真和比喻手法的句子
【第1句】: 運用頂真 比喻 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段話
沒有愛心,可以在春天里尋覓; 沒有意志,可以在冬天里磨礪; 沒有完美,可以在生活中努力; 沒有希望,可以在夢境中追尋.排比句精選 心靈—— 心靈是一方廣袤的天空,它包容著世間的一切;心靈是一片寧靜的湖水,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心靈是一塊皚皚的雪原,它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
痛苦—— 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進的路途中滿是坎坷;痛苦是無人理解的悲哀,無助的面對一切挫折;痛苦是心靈最深的折磨,無淚且無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沒有的表情,是煩惱中的惡魔。 愚蠢—— 愚蠢是一種天生的無奈,是一種后天的懶惰,是一顆自己種下的惡果,是一條好果實中的蛀蟲。
謊言—— 謊言是一只心靈的蛀蟲,將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謊言是一個深深的泥潭,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謊言是一個無盡的黑洞,讓人墜入罪惡的深淵萬劫不復。 陰險—— 陰險,是一條披著羊皮的狼,干著不見天日的勾當;陰險是善良的公敵,嫉妒的朋友;陰險是一座心靈的冰山,讓人透過清澈感到的是陣陣的寒意。
自私—— 自私是一面鏡子,鏡子里永遠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塊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見別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層玻璃,看上去透明,卻始終隔開了彼此的距離。 【第1句】:愛心: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第2句】:美:靜物是凝固的美,動景是流動的美;直線是流暢的美,曲線是婉轉的美;喧鬧的城市是繁華的美,寧靜的村莊是淡雅的美。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感悟美的心靈。
【第2句】: 運用頂針修辭的詩句有哪些
2)頂針。用上一句的結尾部分做下一句的開頭部分,使前后兩句首尾蟬聯,上遞下接,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針。頂針的好處是能夠使原來彼此相對獨立的詩句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朗讀起來也顯得十分連貫,詩歌本身也會給人一氣呵成之感。漢末樂府民歌《平陵東》就熟練地運用了這種方法。有詩句與詩句之間采用頂針方法的,如宋代詩人王十朋的《杜鵑巖》:
游宦三年樂事違,巖花笑我鳥催歸。
歸來又被巖花笑,笑我登巖何太稀。
有些詞曲,部分句子需要重疊,實際上也等于采用了頂針方法,如南宋劉克莊的一首《憶秦娥》: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
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此詞兩處頂針,將上下片前后兩部分的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使我們體會到作者借此詞表達了對北方淪陷區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復的偏安政策強烈不滿,對時世滄桑的無限感慨。可見在詞曲中局部使用頂針手法效果也非常好。
也有章節與章節之間,詩與詩之間采用頂針方法的。如王安石《憶金陵三首》,每首絕句間都用頂針的方法加以連接:“覆舟山下龍光寺,玄武湖畔五龍堂。想見舊時游歷處,煙云緲緲水茫茫。”“煙云緲緲水茫茫,繚繞蕪城一帶長。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追思陳跡故難忘,翠木蒼藤水一方。聞說精廬今更好,好隨殘汴理歸煌。”
【第3句】: 運用頂針的手法寫句子
頂真,又叫頂針、聯珠、鏈式結構等。頂真法是將前一句或前一節奏的尾字,作為后一句或后一節奏的首字,使兩個音節或句子首尾相連,前后承接,產生上遞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種制聯方法。用頂真法創制的聯語,要做到語句遞接緊湊、生動明快方為佳聯。頂真與疊字形式相仿但本質卻不同,頂真可以是一個單字,也可以是一個復詞或詞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復使用。請看下聯:
壽祿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豐,豐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臺,臺享榮華富貴,貴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順也;
晦氣如東海,海真大,大貪鬼,鬼面獸心,心術不端,端是財痞雜種,終必一死,死無下葬墓地,地伏餓狼,狼撕其身,身敗名裂哉!
相傳這副楹聯的上聯是個好吹牛拍馬的富家子弟給一個大富翁送的壽聯。做壽之日無人能對下聯,喜得富翁眉開眼笑。一個窮秀才見了上聯,即對出下聯,叫一小孩送上,氣得富翁七竅生煙,壽席不歡而散。這副楹聯的上下聯都是采用頂真法創制的,聯語象一條環環相扣的鏈子,上聯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聯卻把富翁罵得狗血噴頭,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稱快。
頂真對聯,根據用字的位置和頻率,可以分為句中頂真、句間頂真和句句頂真。
句中頂真,即在句中結奏點(斷讀處)傳遞文字,古人稱之為聯綿(連綿)。如長沙白沙井聯: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長沙沙水水無沙。
按七言聯“二二三”節奏式,可讀為“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德、山、沙、水均為句內頂真。
句間頂真,即在各斷句間傳遞文字。如下面一副戲臺聯堪稱頂真聯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裝誰象誰,誰裝誰,誰就象誰。
這副頂真楹聯概括力極強,僅用了八個字,就把戲劇演員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來了,該聯對仗工穩,精巧風趣,聯意雋永,是一副絕妙戲聯。
句句頂真,即無論斷句多少,聯珠到最后一句,可稱之“連環”。根據其斷句多少,可分為大小兩種。
小連環一般是三個斷句,兩處頂真。如四川青城山天師洞聯: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連環是三次以上的頂真。如前面所舉的“壽祿比南山”聯,多達十次頂真。此聯還有另一面目:
壽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壽年豐,豐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臺,臺享榮華富貴,貴客早應該來,來之是理,理所當然;
福如東海,海闊大,大老人,人面獸心,心田不好,好一個老雜種,終久必死,死無葬身之地,地穴未打未來,來之后悔,悔之晚矣!
這副大連環聯,在平仄、對仗、重復等方面,明顯帶有民間傳說的原始性,所以傳說中下聯乃一老農所對。
不同的頂真方法,有時候還可以綜合運用。請看一副風景聯:
聽雨雨住,住聽雨樓邊,住聽雨聲,聲滴滴,聽、聽、聽;
觀潮潮來,來觀潮閣上,來觀潮浪,浪濤濤,觀、觀、觀。
這副頂真對,既有句內頂真,又有分句之間的頂真。上聯妙用一字兩義,“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聽雨觀潮之妙趣隨著語意的跳躍盡納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