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明表達方式的句子
【第1句】: 含有說明方法的句子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
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如: 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
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
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于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
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于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
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準,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準,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
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這里用了不只一個標準,所以表達不清。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準,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于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3)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采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并力求近似。 (4)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采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于“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于“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于“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②肥料是能供給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③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④工程技術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么角度考慮,無論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
這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這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7)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語言形式。
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云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后一句是詮釋說明。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
【第2句】: 句子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什么叫敘述?敘述有什么作用? 敘述是作者通過一般性的陳述,介紹、交待人物、事件、環境及其發展演變過程的表達方法。
回答“是什么”的問題。 敘述的作用是: ①介紹人物的經歷、事跡、交待人物的關系; ②交待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其發展過程;③概括事實事例,為文章的議論提供依據;④聯系故事情節、過濾轉換上下文的意思。
▲敘述有哪些種類和方法? 敘述有兩類:一是概括敘述、一是具體敘述,概括敘述又叫簡述、略述、就是用簡單的筆墨對人物、事件、環境加以介紹、給讀者提供一個大概的印象。具體敘述又叫詳述、細述,就是用詳盡的筆墨對人物事跡、環境作詳細交待。
敘述的方法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的發展過程或人物經歷的自然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
它符合人們一般的認識習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易于將人和事敘述完整。倒敘、又叫倒插筆。
是把事件(人物)的結局或發展過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斷提到前邊敘述,然后按順敘的方法進行敘述的方法。倒敘有三種情況。
一是把結局提前、二是把某個片斷提前、三是用回想回憶的方式進行,將作者的感受用敘述在文章前邊表達出來。用倒敘的優點在于:可以造成懸念、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
插敘,就是在敘述進行中插進另外一段敘述。插敘能充實文章內容、豐富故事情節。
插敘也有三種情況:一是插進來的內容是和所敘述的內容有關的以先發生的事情。這種插敘又叫追敘.二是插進來的內容是對所敘述內容的補充,注釋。
這種插敘習慣上又叫補敘。再一種情況是插進來的內容在表達順序上與原敘述的順序相反,這種情況又叫逆敘。
▲敘述常用那些人稱?它們各有什么優缺點? 敘述的人稱,就是敘述客觀事物或人物活動時所確定的出發點和所選擇的角度.常用的敘述人稱有三種: 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三人稱——他、他們和第二人稱——你、你們。 使用第一人稱,有三種情況。
“我”、“我們”有時就是作者本人,有時是虛構藝術形象,有時還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優點是:講的是“我”、“我們”的親自見聞,有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實、親切、自然。
其缺點是,只能從“我”、“我們”的角度去寫,在刻畫人物,描寫景物環境時要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使用第三人稱的優點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夠自由靈活地將敘述對象講述出來。
其缺點是:客觀色彩較濃,缺乏第一人敘述的優點。 使用第二人稱,有兩種情況: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僅敘述了別人,也敘述了自己,實際上是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上進行敘述的。
如果作者較為客觀地向讀者講“你”“你們”的事自己并沒有在文章中出現,那實質上是第三人稱的敘述。▲在敘述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①要線索清楚。
確定一定的線索,才能理絲有緒,無論多么復雜的情況,都能自成條理。②要交待明白。
敘述要達到告訴讀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敘述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這樣讀者才會得到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
③要詳略得當。敘述一件事,對它發展過程的每個階段不能平均用力量,敘述幾件事,也要有個側重點。
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 做到詳而不雜,細而不荒,簡而不陋。④要波瀾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
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種敘述方法,運用抑揚、快慢、斷讀、離合等技巧,使敘述峰巒起伏,跌宕多姿。▲什么叫描寫?描寫有什么作用?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狀態、動作、景物的性質、特征、環境的色彩、布局等具體地描繪出來。
它回答的是“怎么樣”的問題。具體、形象、生動地再現客觀事物,給人以親臨其境的真實感。
描寫的作用是:①展現自然景色的風貌;②展現人物的形態、舉止、言談及內心世界,③展現人物活動的背景或具體環境。④喚起人們的審美情緒,影響人們的感情,加深人們對客觀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寫有哪些類型? 描寫大致有四種類型: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什么叫人物描寫?人物描寫包括哪些種類?有什么要求? 人物描寫包括:①肖像描寫。
即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衣著服飾、神情姿態等外部特征寫。肖像描寫的方法很多,從描寫的角度上說:有通過作品中人物介紹進行描寫,有通過不同人物對比進行描寫,有側面烘托的描寫;從描寫的手法上說,有一次完成的描寫,有靜態的描寫和動態的描寫;從運用筆墨的程度上說,有精雕細刻的工筆描寫,也有輕描淡寫的白描。
肖像描寫的要求是:一要以形傳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二要獨特、新巧、切忌因襲雷同。 ②行動描寫。
即對于人的具體行動的描寫。行動描寫的要求是:要具體、生動展示出人物行動的方式方法和步驟,圓滿地回答人物“怎么樣做”的問題。
③語言描寫。即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個性化的人物。
語言描寫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獨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語),一是對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互問互答)。
搞好語言描寫,首先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處境、思想和性格特征,使人看后相信這個人只能這樣。
【第3句】: 表達方式 句子10句
有五種
【第1句】:記敘 【第2句】:說明 【第3句】:議論 【第4句】:描寫 【第5句】:抒情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描寫
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通過飽含感情的景物描寫和聯想議論,充分表達思想感情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采用先概括敘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
采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人物的思想品質
先概括后具體的敘述方法
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