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西游記回合好句
西游記未解之謎:孫悟空的屁股尾巴為何變不了?這一回的“姜子說書”,我們講的是名著中的人生智慧:《西游記》教你做人要謙虛本分。
《西游記》里,孫悟空曾經在如來面前炫耀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會駕筋斗云,一縱十萬八千里。”
七十二般變化,是孫悟空最大的驕傲,五百年后,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靠的也是無窮變化的本事。但是,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是有缺陷的,屁股、尾巴變不了,一笑就露餡。
《西游記》里,孫悟空與二郎神斗法,孫悟空變廟宇,因為尾巴變不了直接露餡;
《西游記》里,西天取經路上,金角銀角一回,孫悟空變九尾狐貍,被豬八戒看到猴尾巴,后來孫悟空再變化,又因為紅屁股被豬八戒認出來(你雖變了頭臉,還不曾變得屁股。那屁股上兩塊紅不是?我因此認得是你)。
《西游記》里,獅駝嶺一回,孫悟空一笑笑出原嘴臉來,被三魔大鵬鳥識破,原著中寫道:
這大圣忍不住,赥赥的笑出聲來。干凈他不宜笑,這一笑笑出原嘴臉來了,卻被那第三個老妖魔跳上前,一把扯住道:“哥哥,險些兒被他瞞了!”
(孫悟空被識破后)不一時,將寶瓶抬出,放在三層門外,展得干凈,揭開蓋,把行者解了繩索,剝了衣服,就著那瓶中仙氣,颼的一聲,吸入里面,將蓋子蓋上,貼了封皮。
(孫悟空逃出陰陽二氣瓶后)那行者將身一抖,收了剝去的衣服,現本相,跳出洞外。
《西游記》這一回,孫悟空一笑就露餡,結果是被剝光了,放進陰陽二氣瓶,差點死了。
也是在這一回,《西游記》作者介紹道:原來行者有七十二般變化,若是變飛禽、走獸、花木、器皿、昆蟲之類,卻就連身子滾去了;但變人物,卻只是頭臉變了,身子變不過來,果然一身黃毛,兩塊紅股,一條尾巴。
孫悟空是猴子,有紅屁股與猴尾巴。豬八戒同樣是豬身,也有一根豬尾巴,但豬八戒也曾變小女孩、胖和尚等,豬八戒變成人物,就能把尾巴變掉,為什么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反而變不了呢?
孫悟空的屁股尾巴為何變不了?孫悟空變化之后為何不宜笑?其實真相很簡單,只有兩個字“少腮”。
《西游記》孫悟空學藝,得道之后,求菩提祖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菩提祖師說孫悟空比他人不同,所以傳不得。孫悟空怎么與別人不同了呢?孫悟空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
什么是“少腮”?有人說,是孫悟空長相問題,又牽扯到胎生卵生。其實,這不過是《西游記》作者玩的文字游戲,“少腮”就是“少思”,意思是“孫悟空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
所以,《西游記》里,孫悟空的屁股尾巴之所以變不了,是因為他太驕傲了!孫悟空變化之后不宜笑,一笑就露餡,這就叫得意忘形。孫悟空太得意了,自恃聰明,以為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間,結果直接被扒光了,真真是“露餡”。
“猴子屁股”的典故,錢鐘書在《圍城》里就用過,說一只猴子蹲在地上的時候,人家看不到它的屁股,但是等它爬樹的時候,屁股就露出來了。所以,嘲笑貶低他人的話,永遠都是少說為妙,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你自以為高高在上藐視一切的時候,其實給人家看見的,不過是一個紅通通的屁股。
所以,《西游記》里,盡管孫悟空猴精得不得了,豬八戒蠢笨得不得了,但是,當孫悟空的尾巴翹到天上去的時候,就是他被豬八戒看笑話的時候。
《西游記》作者特地安排孫悟空是猴子,豬八戒是豬,特地安排豬八戒每次都能看穿孫悟空的紅屁股猴尾巴,可不就是告訴讀者“做人要謙虛本分,切莫欺心”,正所謂“些些狂妄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只為心高圖罔極,不分上下亂規箴。”
上聯是:名著之首西游記,下聯怎么對
名著之首西游記,國粹大戲是京劇。
西游記里的好句有哪些
西游記里的好句子欣賞?
【第1句】:山中無男子,寒盡不知年。(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2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3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第4句】: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第五回《亂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第5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六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6句】: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第7句】:出其言善,則理之外應之;出其不善,則理之外違之。(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第8句】: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萬種強徒,怎似隨緣節儉。心行慈善,何須努力看經?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度孤魂蕭瑀正空門》【第9句】:出家人掃地恐傷蟲螻之命,愛惜飛蛾紗照燈。(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第10句】: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第十六回《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名著西游記中,三徒第誰對師傅最忠誠
可能是小白龍,黃袍怪將唐僧變為虎精后,他去刺殺,失敗后叫豬八戒去請孫悟空回來救師父。大徒弟孫悟空還需緊箍咒的壓制,二徒弟豬悟能動不動就要散伙回高老莊,三徒弟沙悟凈吃了前九世唐僧的化身只為贖罪而來。三個徒弟說不上很忠誠,只是他們知道保了唐僧取經成功才有洗白的機會。而小白龍在天界上層人士眼里不算什么,不然西游記中連孫悟空.牛魔王.九頭蟲.魏征之類的角色都可以隨時欺負龍族,他自己在找機會轉正罷了。
補充一下,天宮的宴席上有龍肝鳳髓這道菜,孫悟空強取金箍棒和鎖子金甲,牛魔王赴宴碧波潭,九頭蟲勾搭龍宮公主,魏征夢斬涇河龍王,小白龍燒了玉帝賜下的夜明珠被判無期。由此可見龍族在天界上層及妖界高手中地位,小白龍只能緊緊的抱好唐長老的大腿,期望如來佛成為他的靠山。個人認為,小白龍對唐僧最忠誠。
名著《西游記》里哪個妖怪最厲害
最厲害的妖怪,第一是大鵬。大鵬是那群妖怪的三弟,曾經吃空了一座城,把一個城池的人都吃完了,你說厲不厲害。然后不用任何法寶,可以抓住悟空。要知道,其他妖怪,得用法寶才能抓住悟空。大鵬一翅膀就9萬里,一把抓住悟空。
悟空無計可施,只能哭著喊著去找如來。原來大鵬是如來的舅舅,是鳳凰的孩子。如來佛曾在孔雀大明王肚子里出來,就拜孔雀為母,大鵬和孔雀都是鳳凰的孩子。如來還答應大鵬,只要他肯當佛,不聽話的信眾都給他吃。
第二可能是黃眉大王,不過他可能不厲害,關鍵是法寶厲害,然后后臺硬。你想,他搞了個小西天,有小雷音寺,諸天菩薩也都有,你敢信!還是在西牛賀洲,如來的地盤。背景太強,來頭是東來佛祖彌勒佛。
至于牛魔王,那必須厲害,被一大波佛祖給揍了。牛魔王是當年和悟空結拜的大哥,悟空是七弟,可想而知他有多強。收復牛魔王時,來的幾乎算是如來佛那邊的人,四面八方包圍,天上還有天兵天將。牛魔王也是比較可憐的,孤軍奮戰,沒有幫手!
牛魔王最后的結局是: 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又鉆出一個頭來。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搖頭擺尾。才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像,騰那不動,無計逃生,只叫‘莫傷我命!情愿歸順佛家也!’
其實,最厲害的不是妖怪,而是女色,女兒國國王,無底洞的玉兔精等,都是很影響取經的。也只有唐朝和尚忍得住了,佩服佩服!
名著《西游記》中的六耳獼猴是誰的徒弟
文中沒有注明是誰的徒弟,他是和悟空同宗同源的女媧補天后遺留下來的一塊仙石。因此很多讀者認為他是悟空的化身……
名著《西游記》里三打白骨精為什么唐僧不相信孫悟空,而相信豬八戒
謝邀!
真實原因可能跟大家想的有點出入。原因是:唐僧很早就對孫悟空不滿了!
三打白骨精之前的事件是什么?是四圣試禪心。四圣試禪心為了什么?怕唐僧有色心破色戒?不是的,是怕唐僧思凡不肯西去取經了,那么菩薩們的計劃就泡湯了。
取經路上有很多困難險阻,妖魔鬼怪擋道,那是外因,人力可以克服;唐僧要是自己不想去了,那就是內因,這就很難解決了。
當時唐僧表現如何?磨磨唧唧既不拒絕也沒答應,其實他心里還是想的,只是心有顧慮,也不怎么拉的下臉。于是用試探的語氣讓幾個徒弟留下,讓他們先去試試。
結果悟空的反應是“自小不知道干那事”,并且把事情推給了八戒。說句老實話,猴群里只有猴王才有交配權,花果山的猴子猴孫還不都是他的種?這個時候裝起傻來了。而且這是什么性質?這是領導交給你任務你不去辦,把事情推給了別人。
還是八戒討人喜歡,自告奮勇的當起了敢死隊,最后也替唐僧擋了一槍。所以后來唐僧一直很喜歡八戒,就算他犯點小錯也會袒護他,這就是原因。
八戒本身就是個大色狼,還需要試他干嘛?唐僧雖然沒被試出來,但是看得出也是有那方面意思的,就給個無聲警告,這就叫殺豬儆唐。這件事最后的結果是,菩薩狠狠的教訓了八戒一頓,并且警告了唐僧:小心點!你在干什么我們都看著呢。
而且最惡劣的是,猴崽子居然早就知道那四個人是菩薩,也不提醒唐僧一下。唐僧心里就已經憋了一肚子火了,這是猴子誠心要看他出丑啊。
所以后來唐僧動不動就要趕孫悟空走,因為他早就看猴子不順眼了,白骨精事件和山賊事件只是找到了茬而已。
為什么《西游記》與其他三部名著相比,翻拍的次數比較多
為什么西游記翻拍的次數這么多呢?
因為西游記塑造了一個美猴王孫悟空的形象,相比于另外三個名著,一個無所不能的美猴王簡直就是很多人的童年大英雄。
人常說,少不看紅樓水滸,老不看三國,但是對于西游記卻沒有并未有什么,這也致使在一段時間內,西游記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宣傳發展。紅樓夢的一些片段也導致在歷史發展的某一階段,該書被列為禁書目錄,這更是打壓了紅學的發展。而三國演義以及水滸傳的形象有太過于復雜,世界觀過于龐大,人物塑造的太多導致典型突出拿來做宣傳的人物太少。108單英雄好漢,成百上千的將領謀士,其中沒有一個能夠出來代替作品。
而西游記則不一樣,圍繞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所開展的各種宣傳,一個無所不能上天入地的孫悟空就能讓人想到師徒四人的取經之路,這也是一個作品的主線,對于人物的簡單塑造可以讓讀者更好的接受主線,取經,和圍繞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師徒四人就是主角,孫悟空就是主角。
說到孫悟空,我就想到明年的西游記,文體兩開花,弘揚中華文化。
名著西游記中豬八戒取經途中這么辛苦,為啥還這么胖
二師兄這叫心寬體胖,跟吃什么東西無關。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凡事不要太較真,等你頭發白了,牙齒掉了,行動不便地坐在輪椅上曬著太陽,回憶起自己當時刻骨銘心的事和人時,自己也會吐槽一下自己:我當時是不是傻,是不是傻,是不是…
《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這些名著如果是近代寫的,能不能拿諾貝爾文學獎
《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這些名著,如果是近、現代寫的,也拿不了諾貝爾文學獎。
第一、諾獎是出了名的政治獎項,雖然過不少正常獎項,但是諾獎的評委會歷來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看看得過獎的中國人都是些什么人就明白了。這些人要么就是站在中國的對立面,要么就是丑化中國,或者不被中國重視的人。除了屠呦呦,其它被諾貝爾評委會授過獎的中國人幾乎都是丑化中國的。
第二、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一個字詞都可能有多重意思。不說別的,只是親戚關系,外國人大多數弄不明白。中國的文字是世界文化寶庫中最瑰麗的珠寶,西方世界看不懂。現代文學西方人翻譯的都不十分準確,而四大名著的半文言半白話文字,翻譯解讀起來難度更大。
第三、西方的價值觀與中國不同,長期以來,價值觀、人權是受西方世界打壓中國的借口,按西方的觀點,三國里的忠他們理解不了,西游中的妖他們理解不了,水滸中的好漢行為本身作者故意而為,又怎么能得到西方的認同。至于紅樓夢,連大多數中國人都看不太懂其中的內涵,外國人就更不用說了。
第四、中國的文化缺乏有效的傳播,除去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外,中華文化很少能傳播到世界各地,尤其在近現代,外來文化的入侵呈洶涌這勢。中國要做的不是得個諾貝爾文學獎,而是將中國優勢的文化藝術傳播出去,這才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根本。
第五、中國文化的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節日,傳承力度明顯不夠,例如被韓國盜竊的端午節、屈原等。加大中國文化的宣傳保護力度,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增加,文學藝術才會讓世界更為接受。當中國文化成為世界強音時,中國作家的諾貝爾獎也就水到渠成了。
《西游記》中究竟哪個故事最終激怒皇帝,使名著變成了禁書
還記得羊力大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嗎?
唐僧師徒一行人來到一個國家,那個國家的國君迷信道教疏遠佛教,好煉丹修道,大權交給權臣,不理政事,因此讓三個妖怪把國家整的烏煙瘴氣。所以,你有想到了什么嗎?
對,因此西游記一度被禁,被認為是諷刺嘉靖皇帝,歷史上的嘉靖皇帝皇帝在位期間朝政一度群魔亂舞,嚴嵩便是那個時代的杰出代表。
從這個單一的角度看,西游記的被禁是有較為直接理由的。此外關于一些道教佛教之間的爭執也是主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