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品生命價值的名句·
生命,活著才是生命。但是活著,意味還有死亡,誰都逃避不了死亡,因為我們都是人,不是神。況且尼采還說過,這世上沒有神,如果有神,我怎么能原諒那神不是自己呢?
所以上天賦予了人的生命,為什么有的人卻短短幾年就能綻放生命的光彩,而有的人卻過完一生,都感覺是白來世上走一遭呢?
這就關乎著生命活得有意義與無意義的區分了。有意義的生命,當然是綻放了生命的光彩,而無意義的生命,是暗淡無光的。那么如果做到綻放自己生命的光彩呢?
尼采最精辟的一句名言,僅21個字,卻讓多少人綻放了生命的光彩。這句名言如下:
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一點,因為我們始終要失去它。——尼采
是啊,試問過你對待生命大膽了嗎?有多大膽啊?為了大膽你做了哪些貢獻呢?最近《飛馳人生》挺火的,那么就跟大家談一下《飛馳人生》的導演韓寒吧。
韓寒他就是對待自己生命很大膽,為何這么說呢?因為韓寒在讀高中時候,為了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他就做了一次非常大膽的事兒。
他為了寫小說,退學了。退學后,他可以活得時間上的自由,可以在小說里好好打拼自己的人生。他做到了,他也成功了,所以他到現在依舊在綻放自己生命的光彩。
大家的憂慮,錯失綻放生命的機會
而他對自己生命的大膽,失去的是大家都認為了的夢想。大家都以為不讀完高中,以后上了社會靠什么去養活自己呢?不考大學,以后靠什么去上班呢?
這是大家對自己生命的擔憂,以及顧慮。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韓寒這個寫小說的愛好,當然也有部分人有其他愛好,比如打籃球,比如彈鋼琴、比如音樂、畫畫等。
但是他們對自己的愛好,也只是出于單純的喜歡。沒有達到發瘋的地步。因為他們不敢拿自己的愛好給自己生命做個賭注。他們不敢堵,沒有這個膽量,而韓寒卻有。
韓寒退學時,老師曾問過他以后你靠什么去養活自己?韓寒卻自信地說了三個字,稿費啊。無疑韓寒對自己的愛好是自信的,超強的自信。
最窮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此一時彼一時啊。如今大家都工作了,試問下你們還有什么愛好沒?怕很多愛好也都被現實社會磨滅了吧。
如果仍然有愛好,對曾經的愛好仍然始終保持著,你現在敢像當初的韓寒一樣大膽一次,放棄工作,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嗎?其實現在還不遲。
不過多數人還是不敢,不敢對自己生命大膽一次。不敢跨出這一步。因為這一步,他們想到 很多代價。比如說沒有穩定的收入,怎么養活自己?怎么養活家人?
是啊,這么想。當然是大膽不起來,更不敢為自己生命大膽一次。其實哪怕輸了又何妨?最窮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所以說尼采最精辟的一句名言,僅21個字,卻讓多少人綻放了生命的光彩!韓寒就是其中一個!還有很多例子,這里就不一一表明了!
文/啟路文學/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生命的價值是無限的嗎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暫的幾十年稍縱即逝,但我們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就是說要在你短暫的一生中,去做更多有益于國家、人民的事情,做一個品德高尚、忠于祖國、造福人類,贏得世人尊重的人,顯現出你的生命價值,能使后人將你的精神代代傳揚下去,這樣的生命價值才是無限的。
黃繼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鋒等,他們都是將有限的生命體現在無限的價值之中,為此而得到人民的懷念,人民將永遠記住你們。
你認為生命真正的價值是什么
謝邀,回答,為你認定的理想奮斗終身。
生命的價值在哪里
我認為:
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不是一生只為了索取。
一、生命不分長短,關鍵視其有無價值。
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己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先生詩句的字里行間滲透著“索取”與“奉獻”的人生價值。一生只顧索取,不顧他人死活的人,雖活猶死,只是行尸走肉;一生惟專注于他人,奉獻于大眾之人,則雖死猶生,其精神永遠激勵后人,讓人們銘記不忘。例如:北宋秦檜、清末民國初期的袁世凱、民國時期的汪精衛,這些賣國、復辟的無恥小人雖然活的年限長,但誰人不罵?誰人不恨呢?相反,晚清改良派人物譚嗣同、解放戰爭中的董存瑞、社會主義建沒時期的雷鋒……他們年齡并不大就失去了生命,但是他們的名字后人常記心中,他們的精神永在。
生命較短暫,精神永留傳。
后人常憶起,價值大無邊。
二、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少年強,國之強。一個人應該從小就樹立無私奉獻,為公眾利益而生的生存理念;從小就有國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從小就擁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時候的危機感。不為蠅頭小利所動,不貪腐、不霸道、不欺弱、不偷稅、逃稅,做一個愛國、愛民、文明、無私、敢擔當的人。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己應有的價值!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告訴自己——我沒有白活!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別人尊重自已!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永存在別人的記憶里!
以上是我對生命的價值是什么的粗淺之談,還望廣大朋友們參與討論,以此闡述自己的高見。
歡迎友友們關注并評論,在此,在水一方真誠地謝謝您的閱讀!
說出一句關于勞動的名句
勞動致富,勤勞發家。
網絡照片。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找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干力所能及的事,找情投意合的人!
關于命運的精辟名言名句有哪些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命運是什么?古今中外名人智者對命運這個話題留下了無數名言警句和文學名句,這里摘錄最精辟的四十幾句以饗讀者。喜歡記得點贊和分享!
中國篇
●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荀子·榮辱》
● 古來才命兩相妨。—— [唐]李商隱《有感》
●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明]吳承恩《西游記》
● 運去黃金失色,時來鐵也生光。——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 不論英雄豪杰,都逃不了境遇和時代的支配。—— 夏丏尊《教育的背景》
● 命運,不過是失敗者無聊的自慰,不過是懦怯者的解嘲。—— 茅盾《蝕·幻滅》
● 一塊土塑成了美的菩薩,丑的將軍。怨及匠人的偏心,不如歸咎自己的命運。—— 石評梅《紅粉骷髏》
● 大至于人類大規模的屠殺,小至于個人家庭糾糾紛紛,一切“哲人”和這個問題碰頭時,理性的光輝都不免失去,樂意轉而將它交給“偉大”或“宿命”來處理。—— 沈從文《綠魘》
● 所謂命是經過主觀努力之后仍不可超越的客觀限制,必須盡人事,才能知天命,天命不是完全前定的。—— 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
● 幸運背后總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著的。一旦自己松懈下來,幸運也就溜走了。—— 《羅蘭小語》
● 每一個人生命歷程與宇宙的時間對照配合時,就會有各種大小不同的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機緣,有時是好,有時是壞,這就是所謂“運”。—— 李亦園《人類的視野》
● 抗命不可能,順命太輕閑,遵命得認真,唯有樂命,樂命最是自由自在。—— 三毛《隨想》
● 生活中沒有那么多走運的事,企望以走運來維持樂觀,終歸會靠不住。—— 史鐵生《幾回回夢里回延安》
● 在幾十億條命運軌道無窮多的交織組合之間,一個人的命運真可謂朝不慮夕了。—— 史鐵生《姻緣》
●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運、路,上帝本來不公平。—— 史鐵生《山頂上的傳說》
● 當我沮喪的時候,當我彷徨的時候,當我孤獨寂寞悲涼的時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運,相信命運的不公平;當我快樂的時候,當我幸福的時候,當我成功優越欣喜的時候,我格外地相信自己,相信只有耕耘才有收成。—— 畢淑敏《握緊你的右手》
● 命運本有自身的秩序,它就是面對一連串抉擇。—— 秦文君《十六歲少女》
● 世態炎涼人間滄桑不會因為年齡的不同而不同,命運的打擊也不會因惜其年少而格外輕柔。—— 素素《少年》
● 人,一生一世,在或長或短的跋涉中,總有種種重要關頭或轉折點,決定他的“命運”,影響他的一生。—— 梁治平《海瑞與柯克》
外國篇
● 在厄運中滿懷希望,在好運中不忘憂慮。—— [古羅馬]賀拉斯《歌集》
● 命運之神的打擊方式并非一成不變。有時,她會借我們自己的手打擊我們;有時,她又為我們設下危險的圈套。—— [古羅馬]塞涅卡《致盧奇里論道德的信》
● 說命運是我們一半行為的主宰,那是對的;但命運還留下另外一半,也許是較小的一半,讓我們自己去支配。—— [意大利]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 一方面幸運與偶然性有關——例如長相漂亮、機緣湊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運又決定于自身。正如古代詩人所說:“人是自身幸福的設計師。”——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論幸運》
● 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厄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后者比前者更為難能可貴。——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論厄運》
● 命運不會滿足于只給人帶來一次不幸。——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理性主義的外飾》
● 命運是一個很好的女神,她不愿讓小人永遠得志。—— [英國]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 不為幸運所欺騙的人,也一定不會為厄運所壓倒。—— [英國]本·瓊森《偶得集·命運》
● 如果你不太幸運,你就會不認識自己。如果你太不走運,那就誰也不會認識你。——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 承受厄運需要美德,承受幸運需要更高的美德。——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錄》
● 命運的神力只被那些不幸的人們所承認;因為,幸福的人們都把成功歸于自己的精明強干。—— [英國]喬納森·斯威夫特《雜感錄》
● 命運是一個喬裝打扮的人物。沒有比這張臉更會欺騙人的了。—— [法國]雨果《笑面人》
● 人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 [美國]愛默生《命運》
● 始終如一的人相信命運;反復無常的人相信運氣。—— [英國]迪斯累里《維維安·格雷》
● 人們對于自己實際擁有什么東西,并不怎么感謝命運,對于自己缺少什么東西,卻總是加倍地埋怨命運。—— [瑞士]郭特夫里特·凱勒《綠衣亨利》
● 命運之網的千絲萬線雜亂無章地交織在一起……一個人如果去探究它,他就會看到正確與錯誤成了一體。—— [挪威]易卜生《布蘭德》
● 好運不會在人家等候的那個地方自然而來,而是經過彎彎曲曲與困難得難以想象的道路降臨的。—— [西班牙]安赫爾·格拉·加爾多斯《慈悲心腸》
● 我們整個世界,一條條街道,一個個房間,都充滿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命運。—— [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愛與同情》
● 任何一種命運,盡管它也許是漫長而復雜的,實際上卻反映在某一瞬間,正是在那一瞬間,一個人永遠明白了他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阿根廷]博爾赫斯《塔德奧·伊西多羅·克魯斯傳》
● 人生的命運是多么難以捉摸啊。它可以被純粹幾小時內發生的事毀滅,也可以由幾小時內發生的事而得到拯救。—— [美國]歐文·斯通《總統之戀》
● 請相信我,誰不期待機遇的饋贈,誰便征服了命運。—— [英國]馬·阿諾德《逆來順受》
● 命運的車輪不是像冰川那樣緩緩移動,就是快得連它馳過的影子也看不見。—— [美國]沃克《戰爭風云》
【文學名句】,遇見動人語言是美妙的緣,總有貼心文字溫暖著你我。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生命是最基本的價值嗎
所謂“價值”,必然是主體對客體,或者對另一個主體的評估。如此,客體才能對主體呈現出它的有用性或積極意義。
理解了這一前提,后面的論證就迎刃而解了。接下來我們要問,主體是什么?主體就是一個能自己做決定的個體。那么究竟怎么樣才叫自己做決定呢?它指的是個體憑借自身的感覺、知覺、情感以及理性做出自主的評價和判斷,繼而以此為據展開行動。
那么,什么樣的個體具有感覺、知覺、情感乃至理性?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生命。也就是說,只有生命才能感知世界或評估價值,沒有生命,別的任何價值都沒有源泉,沒有根據,沒有憑證。故而生命是最基本的價值,也是最終極的價值。
或許有人已從我的論述看出來,“自主原則”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構成了生命價值的核心。一個生命如果無法自己做決定,它就沒有真正地活著。由此推論,當一個生命無視或貶抑另一個生命的價值時,他自身的價值也會跟著貶值。
康德曾把這一邏輯上升到更高的層級。在他看來,自主就是一個擁有自由意志的主體不受另一個擁有自由意志的主體的主宰。但是在我看來,他的理論升級過于狹隘了。因為自由意志是什么?哲學家們仍然爭論不已。一個微不足道的噬菌體可能談不上什么自由意志,但不能否認,它依然是一種生命,依然有自主的決策和行為,同樣依然具有偏好,具有最基本的價值。
所以,沒有生命這一最基本的價值,我們完全可以宣稱,整個宇宙一文不值。
生命的存在,在于是否體現其價值和意義
謝邀。(據說寫上這兩個字感覺會很厲害)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所謂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無非就是讓你感覺完成人生目標、人生不虛度的一種良好的自我感覺而已。有些人外求于人,乞求得到同類的認可。有些人內求于己,追求心靈世界的圓滿。前者烈士,后者隱士,他們走著截然不同的路,卻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回到問題。對于生命的本身,存在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對于人,不止個人,整個人類文明的存在都是沒有意義的,你根本不知道這艘巨艦將駛向何方)。這是令人沮喪卻無可辯駁的事實。本能叫它生存繁衍,但那只占用了生命的一小部分,并不算“意義”。但人類是靈智的,如果非要外加“價值”和“意義”,那便是“追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件事。聽著有點像自我安慰。追尋意義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
關于生命,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謝謝。這個話題太大,個人對生命的理解,如果只能用一句話概括的話那就是:敬畏生命。 每個人的 生命都是上蒼通過父母賜給我們僅有的一個過程,生命本身是平等的,并無貴賤之分。生命有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有職業不同和社會地位的高低。但是當人們躺在醫院病床上的時候,無論他從事何種職業、社會地位如何,在醫生的眼里只是一個需要解除病痛希望恢復健康的病人,也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在生老病死面前生命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基于這些,醫務人員方能敬畏生命,每個人僅有一次的生命,才能在醫療行為中善待每個病人。個人淺見,貽笑大方。
什么是生命的價值
謝謝。首先請原諒我無法感同身受,只能對你說一句:別太難過了,堅強起來,未來還很美好。我也知道這句話是多么的蒼白無力,因為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真的無法體會到那種痛苦和難過,就像我寶寶引產的經歷,我的家人、朋友,他們都會難過,但卻無法體會我的痛苦,只能靠自己堅強的面對,勇敢的走下去!
生命的價值,每個人的理解可能都不盡相同,我們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上,最終含笑九泉,人其實都是向死而生的,這是一條沒有回程的路,只能往前走,去收集一路上的美好時光、精彩瞬間,可以在自己離開的時候盡可能的不留遺憾。
小的時候,我們沒有能力獨自行走,爸爸媽媽會幫助我們;慢慢的長大了,我們開始獨立,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再后來老了,身體各項機能開始退化,做事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能夠無病無災的壽終正寢是最美好的結局,但很多人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生命最后的時光,有些人是自己想活著,積極的接受治療,有些人是因為家人不愿放棄,痛苦的熬時間……生命到了最后,其實想要的就是一份尊嚴,為什么人離開的時候,我們會給他穿戴整齊、梳洗干凈?就是希望他可以有尊嚴的、體面的走。我媽跟我說過,如果將來她得了不治之癥,堅決不要去醫院,她寧愿把最后的時間用來和家人團聚、用來完成心里最后的愿望,也不要把最后的光陰停留在讓身體痛苦、心里也痛苦的醫院里等死。第一次聽到我媽說這些的時候,我心里是非常排斥的,我覺得我肯定會給她治病,我不能讓自己留遺憾,媽媽沒有了就真的沒有了,就算她一生做了再多不對的事情,但她活著,我至少還有媽媽。后來再次聽到她這么說,我開始慢慢接受了,如果真的發生那樣的事情,而我違背她的心愿,堅持給她治療,會讓她不但身體痛苦、心里更痛苦!這樣做也只是讓我自己減少了一些負疚感而已,我會覺得自己盡力了,但對她確是無盡的折磨。如果我按照她說的那樣做,我一定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我會覺得自己沒有盡力挽救她,我會非常痛苦,甚至后半生都會帶著悔恨過下去,但對于她來說,開心的走完最后的路,她可以含笑九泉了。當然,我爸爸媽媽現在身體都還不錯,只是他們并不忌諱討論生死的問題。人沒了就沒了,是否有靈魂的問題我不知道,但是最痛苦的永遠是活著的人,要帶著對他們的思念和愧疚繼續走下去。
所以我覺得,如果我遇到這樣的選擇,我會尊重老人的意愿,在生命最后的階段,幫助他們完成最后的心愿,如果他們想活著,那我會盡全力的救治他們,如果他們有其他的想法,我也會尊重,還給他們生命最后的尊嚴。
當然,每個人的想法不同,選擇也不同,我只是說出自己的感受罷了,遵從自己的內心吧,就像當初我的寶寶是否引產,我痛苦了一個多月,無法做出選擇,無論我怎么做,我都會后悔。如果我堅持留下她,那么她從出生開始就要不斷的往醫院跑,也可能會因為身體的缺陷而遭受其他人的歧視和嘲笑,雖然無論她怎么樣,我都會非常愛她,但是這個社會并不只有我,她也許會痛苦的過一生;最終我選擇了引產,我非常的難過,甚至想過和寶寶一起離開,我這一輩子也無法忘記她,我后悔自己沒有給她一個生存的機會,但這種痛讓我一個人承受也就夠了……所以很多時候無論我們做出什么選擇,都有可能是錯的,我們都會為之付出代價,那就遵從內心吧!讓我們來之不易的生命多一份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