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敘述表達方式的句子
【第1句】: 表達方式 句子10句
有五種
【第1句】:記敘 【第2句】:說明 【第3句】:議論 【第4句】:描寫 【第5句】:抒情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描寫
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通過飽含感情的景物描寫和聯想議論,充分表達思想感情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采用先概括敘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
采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人物的思想品質
先概括后具體的敘述方法
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
【第2句】: 一個采用描寫的表達方式的句子
描寫方法: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具體描繪出來的一種手法.
按內容來分,描寫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兩種.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即概括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則包括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按特征分類有:1白描,所謂“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事物形象的一種寫法,魯迅 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關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紹:“其時進來的是 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 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語言 簡潔,印象深刻.【第2句】:細描,細描是指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如阿累的《一 面》寫魯迅就比魯迅寫藤野又細一些:“他的面孔黃黑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象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 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象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新風霞的《傻二哥》則寫得更細膩,把一個賣藥糖的勞動者“傻靈傻靈”的特征刻畫得淋漓 盡致,從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準備、吆喝的聲調、吆喝的內容到他對顧客和 鄰里窮哥們兒的態度都細細寫來,寫出了一個活生生的善良、勤快、樂觀,窮而有志的年輕 人的性格和形象.【第3句】:襯托 ,襯托是指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為了突出主要對象用另外的人或物來陪襯或烘托的手法.人 們 常說:“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就是這個意思.襯托可以從正面襯托,也可以從反面襯 托,可以以景物來襯托人,也可以人襯托人,還可以物來襯托人,但這些都要根據表達內容 的需要來使用.魯迅是很擅長襯托筆法的文學大家,他的《在酒樓上》正襯、反襯都寫得極 好,同學們可以反復閱讀.這里摘出兩段,請大家欣賞:?
“窗外只有漬痕班駁的墻壁,貼著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鉛色天,白皚皚的絕無精彩,而且 微雪又飛舞起來了.”用景物從正面襯托了呂韋甫懶散懷舊的心情.?
“幾株老梅競斗雪開著滿樹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為意;……山楂樹,從暗綠的密葉里顯出 十幾朵紅花來,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憤怒而且傲慢,如蔑視游人的某心于遠行.”用“ 梅”與“花”反襯呂韋甫的懶散心情.
【第3句】: 關于五種表達方式的句子每一種需要兩句
一、語言的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一)、敘述:記載、述說人物活動的一般情況和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 作用:(1)介紹人物的身世、地位、經歷、事跡等,敘述事情的發生、發展或變化過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為議論文提供事實論據,以用來證明論點。 例:【第1句】: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
【第2句】:又過了九日,是我們啟程的日期。閏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沒有同來,卻只帶著一個五歲的女兒管船只。
(二)、說明: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點、構造、功能、作用、成因、關系等所作的客觀的介紹。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繪。
作用:(1)用來把事物的外形、特點、性質、構造、功能等解說清楚,使讀者對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2)是說明文的主要表達方式;也常在議論文中與議論交叉使用。
(3)常用于應用文。 例:【第1句】:這是我們這里養雞的器具,木盤上面有著柵欄,內盛食料,雞可以伸進頸子去啄,狗卻不能,只能看著氣死。
【第2句】:我們這里煮飯是燒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 (三)、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作用:(1)是議論的主要表達方式。(2)在記敘文中常穿插在敘述、描寫之中,用以點明或更鮮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例:【第1句】: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2句】: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四)、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劃。
作用:(1)再現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風光,抒發感情。(2)描寫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刻劃人物形象。
(3)描寫人物活動 的自然或社會環境,交代背景,渲染氣氛,幫助刻劃人物性格,襯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和真實感。
例:【第1句】: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第2句】: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根據描寫對象把描寫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描寫人物的容貌、姿態、神情、服飾、氣質等。
語言描寫:描寫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對話)。 動作描寫:描寫人物的動作和行為、舉止。
心理描寫: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和內心世界。 環境描寫:包括自然景物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描寫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社會環境描寫:描寫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的布局、陳設等。
場面描寫:同一時間、地點、眾多人物的活動所構成的畫面。要有特定的場合氣氛。
細節描寫:對某些細小的舉止行動或對細小的景物片斷的描寫。 從表現手法上分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對所要表現的人物或中心事件進行直接地描寫,用以直接刻畫人物、表現主題。(也叫直接描寫) 側面描寫:描寫所要表現的人物和事件周圍的事物,使所要表現的人物、事件更鮮明突出。
(也叫間接描寫) (五)、抒情:抒發、傾吐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開表白愛憎,直接抒發、傾吐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 例:阿!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間接抒情:作者把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感情滲透到敘述和描寫之中,使感情同寫人、敘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來。
一般寫景、狀物的文章都用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分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種。
寓情于事:“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p>
《我的老師》 寓情于景: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寓情于理:“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p>
【第4句】: 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表達方式.
【第1句】: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表達方式.
(1)暴風雨夾雜著栗子般大的冰雹.(描寫)
(2)天亮的時候,雨停了.(敘述)
(3)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名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議論)
(4)聽到這些大自然的幸福鳥歌唱,誰能不為之動情呢?(抒情)
【第2句】:解釋下面的詞.
【第1句】:微不足道(微和足)
微:小,細小。
足:值得,夠得上。
【第2句】:拈輕怕重(拈)
拈:用手指搓捏或拿東西。
【第3句】:精益求精(益)
益:更加。
【第4句】:見異思遷(異和遷)
異:不同的;新奇,奇特的。
遷:改變,變動。
【第5句】: 運用表達方式的句子,不重復,并注明是那種表達方式
記敘: 我鼓起勇氣,兩手摸索著,一步步探進了樓內,小心翼翼地登上樓梯。
拐到二樓時,一縷柔和的亮光浸入了我的視線,驅走了我心中的恐懼。 屋內的土灶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爺爺不在這兒燒飯,我們玩兒藏貓兒時都搶著往里鉆,那里最安全,可是等爬出來,就滿臉滿身的黑,這可免不了挨大人們的罵,有時還挨打,但過了一會兒就忘了疼,又鉆了進去。
忽然,三樓左面的房門一開,走出來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梳著短發,帶著發夾,一副可愛的模樣,她的手里拿著一個我倍感親切的小藥瓶和小蠟燭,她去把那只快要燃盡的小蠟頭換了下來,點燃了一支新的小蠟燭插上去。 大家都把手絹放在桌上,老師踱著步子,走來走去觀看大家的作品。
整座孤山仿佛只屬于他們.樹陰下的小道上,他們漫無目的的走.她想如果一直這樣走下去也挺好的. 描寫: 四周寂靜無聲,偶爾有鴨子“嘎嘎”地叫著,卻一點兒也看不到它。 太陽露出半個圓臉,慢慢地從飄蕩的云霧中升起來,最后才完全跳出白霧,一剎那間,這深紅的火球忽然發出奪目的亮光,給云和霧鍍上了柔和的橘紅色。
院中的“一支箭”也是頂招人喜愛的,整株草只有一片葉子,基部下延,外形似盾,另外在基部抽出一個穗子,挺直如矛,淡黃色,故又稱“矛盾草”。 我環視四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洋房,潔白的墻,青色的瓦,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
樓梯扶手的轉折處擺著一個小藥瓶,上面插著一截燃燒著的小蠟燭,雖然光很微弱,但在這黑暗的樓道里,它顯得又是那樣的明亮。 青青欲雨天底下,遠山蒼翠的輪廓很清楚,她就數著掠過山頂的云。
風是涼的,撲扇著拂起她的頭發。天空暗下來了,暗下來了,湖面是有巡邏船,船上的人用喇叭高聲催促游船快點,再快點。
悶雷轟轟地在云見滾著滾著。 抒情: 我熱愛江南,我熱愛家鄉,熱愛老木屋。
望著她下樓的背影,我不禁激動起來。小姑娘的心靈多么像這樓道里的燭光??! 久雨后大地少女般的眉開顏笑,那么嫵媚與多情,青春與豐美。
請你也以堅實的步態,昂揚的英姿,投入這雨后蔚藍的天空下,融入這雨后青春的土地,盡情地馳騁與遨游,盡情地歌唱與揮舞;在這幅干凈明晰的畫布上,精心地構思,盡情潑瀉希望的彩筆! 啊,小草,是你讓神州大地充滿綠色,是你讓祖國增光添彩。 議論: 造物主常把高貴的靈魂賦予卑賤的肉體,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愛把最珍貴的東西藏在家中最不起眼的地方。
歷史是一本不斷連載的長卷,人們可以去翻看已經寫好的部分,但卻無法預測下一步作者的意圖;人們可以選擇故事發展的方式,但卻無法擺脫命運和時間的操縱。 如果運氣比較好,碰上的是一位明主,那么君子方能揚眉吐氣,然而事實上卻偏偏又是昏君比較多,于是,從屈原到岳飛再到本書中的史可法,歷史上的君子們永遠是小人的手下敗將。
勇敢是我前行的燈塔,照亮了我前行的航程.它告訴我學習也如此,需要勇敢,遇到難題,不怕,但需要勇敢,需要克服困難的勇氣,需要取得成功的信心. 勇敢是成功的鋪路石,勇敢是成功的指明燈,成功總夾雜著許多挫折,而克服挫折的金鑰匙就是勇敢。
【第6句】: 【以月亮為話題,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各寫一個句子.【第1句】:敘述:【第2句】:說明:3
以月亮為話題,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各寫一個句子.【第1句】:敘述:今晚月亮很圓【第2句】:說明:月亮在十五、十六的時候很圓,初一的時候就是月牙了【第3句】:議論:有人望月喜,有人望月憂,這是人們的心境不同造成的【第4句】:抒情:今晚的月亮真圓啊~二.適當變換下面詞語的位置,使其成為兩句意思相同和兩句意思不同的話.用 我 交談 普通話 他 和 相同:【第1句】:我和他用普通話 交談【第2句】:他和我用普通話 交談不同:【第1句】:我用普通話和他交談【第2句】:他用普通話和我交談大( 聲 )疾 (呼 )求救或促人覺悟 ,大( 刀 )闊 (斧 )辦事從大事著手,用“精”字組5個詞,然后填空.1,陳明制作的那架飛機模型很 ( 精致 ).2,( 精美 )的工藝品吸引了很多觀眾.3,人們紛紛稱贊牙雕工人( 精湛 )的技藝.4,這臺儀器很 ( 精確 ).5,要使人造衛星順利上天,在設計制造過程中,計算必須十分( 精密 ).。
【第7句】: 朱自清《春》中運用表達方式:描寫的語句及作用.快,
【第1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運用了反復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疊用“盼望著”,突出“盼”.而東風報訊,充滿喜悅.【第2句】: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描繪了小草剛剛長出的情態,用了“偷偷”“鉆”,給.人以不知不覺的感覺,又用“嫩嫩”“綠綠”使小草惹人喜愛,還寫了小草的長勢和生長的面積,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給人以清新悅目之感【第3句】: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作者抓住春雨細密、輕盈、綿長的特點.從靜景寫到動景,由近寫到遠,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綿綿的朦朧剪影圖,意境深遠,十分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