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經典名句天下難事_必作于易
《道德經》 第六十三章,老子認為,要有作為就必須“無為”(即順應自然,不強作妄為),要做成大事就必須不生事端,不惹是非,要生活有興味,就必須保持淡泊寧靜。他還提醒人們,做事情要把困難估計得充分一些。處理問題,要由小到大,由易而難。
【原文】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大意】“無為”才能有作為,做事不要生是非。莫嫌淡泊無味道,淡泊之中才有收獲。“大”事總由“小”事生,“多”總由“少”積累成。處理事情要從容易之處先入手。要想做大事者,要從細微小事先做起。天下難事多起于易,天下大事則起于細。圣人正是因為不自大,所以才能做成大事。輕易承諾的,且沒有做到的,信用就容易喪失掉。事情看得太容易,困難則更多難以處理。圣人做事有理智,碰到困難從不回避。重視困難把它解決掉,因此也就沒有什么難題了。
《道德經》 第六十四章,本章講述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告誡統治者在社會禍患出現之前就應當加以預防。人們做事必須持之以恒,善始善終,“慎終如始”(結束時也要像開始那樣謹慎)。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大意】局面安定易于維持,跡象未顯則易處置。脆弱之時易消解,細微之時則易散失。事故未發生要先防范,禍亂未生則先整治。合抱大樹參天高,原先只不過是一顆小樹苗。高高聳立的九層樓臺,也是堆堆的泥土筑建起來的。漫漫遠行的千里路,始于腳下的第一步。人們做事總是想要快點成功,越是快的成功離失敗越近。持之以恒有所始終,這樣事情必然會是成功的。圣人處世的境界很高,別人嫌棄的他都會要。難得之物不貪求,這樣吸取教訓且記得牢。眾人過錯他去補救,輔助萬物競得自由。任憑發展順應自然,清靜無為才是第一。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這段是什么意思
這段里面有兩對關鍵詞:“難”對應“易”;“大”對應“細”。
我理解的話:要想做一件困難的事,就把它分解成你能做到的事開始做,從簡單到復雜,這個過程叫:積累。
把大事分解成一件一件小事去逐步完善,這樣你才能不會知難而退,從而達到目標。
簡稱“弱其志”。有點類似于現在常用的思維導圖。
我們經常說的就是“這事太難了”“我買不起”。其實應該是“我要怎么做才行”“我怎么買,才能買的起”。
《道德經》中有何“天機”
可以說《老子》道經全是天機,道可道,非常道是天機;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視之不見日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孔德之容…都是比較明透天機。不學佛怎么也說不清,道不明。就是告訴我們反樸歸真。南無阿彌陀佛
你最喜歡的經典名句有哪些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杜甫有哪些經典詩詞名句
謝謝!
杜工部的詩被稱為“史詩”,現存詩大概有1500篇左右,你要說每一首都是經典,也不現實。但是杜甫的確有很多經典的詩詞名句被我們所熟知。
小時候讀書時印象最深的是那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如今離故土千里,腦子里便經常出現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的那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了。
下面和悅享詩文一起了解一下杜甫都有哪些詩詞名句流傳于世,為世人所愛吧: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夢李白二首?其二》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九首?其六》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佳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四首?其三》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不見》
不知大家還知道哪些杜甫有名的詩詞呢?歡迎留言交流。我是悅享詩文,大家喜歡的話可以多多關注。
如何理解《道德經》中的: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躁勝寒,不要把躁和燥混為一談,有錯嗎?看看運動員就知道。靜勝熱,熱了進逼暑洞或空調室,累了休息一會就知道了。清靜安居樂業不好嗎?反,亂,戰爭,洪水,地震,蝗蟲,等好嗎?所以清靜為天下正,太平年,風調雨順好年境。
老子為什么要寫《道德經》
冬天多云的陽光更有老子紫氣東來的氣味,寧靜里有隱憂,寧靜和死一般,生于憂患。
人一呼一吸間,自有道魔,悟道,生于憂患,就是道高一丈。成道就是死于安樂。
唯之于阿,相去幾何,美之于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兮。眾人兮兮,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眾人昭昭,我獨昏昏,澹兮其若海,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這段老子對自己心理路程的描寫,事業不順,愛情不順,感覺人生之路漫漫,大家快樂,只有自己心在漂流,修煉成了心和大海一樣寬闊,所以來老子佳人無夢以后,就有寫道德經的豐富素材。
善行無轍跡,陽光照身體,心結打開。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愛其師,不貴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老子有了豐富修煉經驗后,就想當老師。當老師,遠古有用的書很少,天下人有智慧但容易迷惑。老子要寫一本叫要妙的書,這本要妙的書正式書名就是德道經。
圣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信者,吾善信之,不善者信,吾善信之,得善信。圣人在天下,翕翕焉,為天下混其心,百姓皆注目之,圣人皆孩之。
老子充滿悲天憫人的胸懷,濃縮自己修行的思想,寫成一部書,天下人聚精會神于這本書,老子像孩子一樣發出寬慰笑聲。
我言甚易知,甚易行,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故圣人謁衣而懷玉。寫成道德經很多人都因為私心重而難于理解,所以感嘆老子穿舊衣服,衣服里的道德經就是一塊溫潤的玉石一樣。
《道德經》只能適用于管理層的人嗎
最大玄機:
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只要想學,什么人都可以,學完道德經以后有人成了君子,有人成了小人。
中國春秋時期的《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而且還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道德經》第三章內容如下: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道德經》中的管理之道
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則
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有許多東西是不能量化,不能公式化的。《道德經》的道,就有這一特點。“道可道,非常道”,“道之為物,唯恍唯惚”。“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管理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遵循管理原則,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尤其注重總結實際管理經驗,才能真正做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1句】:管理者要懂得以優秀者為師
【第2句】:順應天道,穩步發展
【第3句】:合作共贏才是硬道理
【第4句】:化繁為簡,簡單致勝
【第5句】:信譽鑄就企業輝煌
【第6句】:主動聽取下屬的意見
【第7句】:把握機會,順時而動
【第8句】:激勵要遵守平衡之道
不言身教的管理原則
老子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老子》二章) 他很看重管理者的修身在治國理民中的重要作用。作為管理者,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不主觀行事,胸懷大志自謙而不居功。老子又將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稱為“三寶”作為修身原則。管理者要堅持做到慈愛不偏心,待人一視同仁,做到節儉,做到將自身的利益放在眾人之后,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治家、治鄉、治邦、治天下。
【第1句】:尊重下屬才能領導下屬
【第2句】:人格影響力來源于自身修養
【第3句】:儉以養德,管理者之良訓
【第4句】:高明的管理者懂得否定自我
【第5句】:管理者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
【第6句】:以身作則,不言之教
【第7句】:低調感恩造就成功的管理者
【第8句】:管理者一定要有一顆“善心”
人盡其用的人才戰略
對管理者來說,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企業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就是識才、用才、勵才、留才和育才。《道德經》認為圣人不但善于用道去治理天下,也善于用道去識別人才,用人才去成就事業。不論是什么人,什么東西,高明的管理者都會讓他發揮作用。這是《道德經》用人藝術的精華所在。
【第1句】:用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第2句】:說到做到,不輕易許諾
【第3句】:優秀的管理者不事必躬親
【第4句】:別對下屬出“權利王牌”
【第5句】:引導下屬進行良性競爭
【第6句】:給下屬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7句】:給他權利就要信任他
【第8句】:不要過多干預下屬的工作
無為而治的管理策略
在《道德經》看來,無為之道,是最高的統治管理策略。無為不是消極的不作為,《道德經》鼓勵道法自然基礎上的無為而為,而且要進一步做到“為而不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德經》認為這就是深遠玄妙的“德”為、無為、無不為互為前提和目的,它們之間的微妙關系和蘊含的豐富管理思想是值得每一位管理者深思的。
【第1句】:無為而治,讓下屬自主工作
【第2句】:遵循“道”的軌跡進行授權
【第3句】:最好的管理就是沒有管理
【第4句】:多指揮,少指導
【第5句】:無為管理要以人為本
【第6句】:無為不等于放任自流
【第7句】:不可盲目多元化
【第8句】:管理者多事,不如無事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道德經》哲學的基本精神就是以人為本,《道德經》多處批評統治階級荒淫無恥,為民請命,對統治者提出警告。實行人本管理,要多傾聽職工的心聲。“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管理者對待員工要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滿足他們物質和心理方面的種種需要。
【第1句】:和諧是團隊的潤滑劑
【第2句】:確立主人翁地位,培養員工歸屬感。
【第3句】:做一個空氣式的領導
【第4句】:贊揚比責備更容易收攏人心
【第5句】: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
【第6句】:愛你的員工
【第7句】:“處下”才能獲得“心”的認可
【第8句】:柔性管理,以仁義收人心
柔之勝剛的管理措施
剛柔關系是《道德經》重要話題之一,《道德經》認為柔弱勝剛強。柔性管理作為人本管理的一種能夠增強企業靈活性、適應性、創新和快速反應的管理,它更突出“人性化”,通過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柔性的價值準則和行為模式,滲透到個性的組織系統、優良的信息管理、快速的反應機制、靈活的生產體系和市場導向的開發與服務中去。
【第1句】:柔軟而堅韌,彈性十足
【第2句】:在 自 己最 擂 長的領 域發展
【第3句】:乘法求量,快速復制
【第4句】:管理者要有決斷力
【第5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第6句】: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第7句】:管理者要發揮溝通的作用
【第8句】:剛硬的制度比不上柔軟的愛心
細節致勝的管理智慧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不經意間道出了細節管理的意義。在某種意義上說,實行細節管理也是一種智慧化的管理。關注細節,突出了一個管理者的智慧,一個群體的智慧,擁有了一種管理的策略。管理者要意識到,現在的市場競爭已經到了細節致勝的時代,細節管理已漸漸成為一種管理的時尚。
【第1句】:管理者要有細節思維
【第2句】:小事情成就大事業
【第3句】:不斷進步,精益求精
4,在細節上進 行 突破
【第5句】:小錯誤也會帶來大失敗
【第6句】:不輕視每一件小事
【第7句】:從小問題上提倡節儉
【第8句】:用精心細致的關心使員工快樂起來
變革創新的管理方針
《易》經中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老子說物壯則老”,與之隱隱相合。在辯證的世界觀里,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都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過渡狀態。主動求變,是唯一的制勝之道,否則將被無情地甩在故紙堆中。缺乏變革創新意識的管理者,將無法在這個時代立足,更談不上卓越管理。
【第1句】:讓團隊在變革中騰飛
【第2句】:在變化中成為贏家
【第3句】:自我滿足是創新的絆腳石
【第4句】: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
【第5句】:管理者要有逆向思維
【第6句】:有中生無,無中生有
【第7句】:突破自己陳舊的思維
【第8句】:創新的過程就是自我淘汰的過程
《道德經》中第十二章怎么理解
《道德經·第十二章》原文: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爽,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通行解讀】:
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圣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我的思路】:
首先,說說文中的“人”,你也許會問,人有啥好說的,其實不然,老子所謂的“人”可不是指一般老百姓,而是指帝王將相!啥,你沒搞錯吧?一點都沒錯!
五色、五音、五味、狩獵、奇貨,這是老百姓會面對的“迷茫”嗎?同樣,末尾的“圣人”也只有帝王將相才會有資格去蛻變!《道德經》本來就是給帝王將相看的書——講內圣外王之道的,這一點被很多人忽視了!當然,作為老百姓,也不要悲傷,當官的“正”了,咱老百姓自然也就幸福了……
搞明白了這一點,再看我下面的解讀就不會感覺“拐彎”拐得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