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上學去好句子匯編三篇
上學去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生在上學路上,不受各種好玩、好看的東西的影響,做到上學路上不玩耍,能按時到校。
(2)學會8個生字:看、書、包、林、招、吧、這、邊;理解詞語:書包、樹木、招手、一會兒。
(3)看圖仿照例句把句子說完整,學會用“什么時候,誰,怎么樣,去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4)朗讀課文,做到不漏字也不添字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1課時:讀通課文,學習生字“著”、“書”、“包”,教學第1段。
第2課時:學習其余5個生字,講讀第【第2句】:3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課時:總結課文,講明道理,進行行為指導,聽寫生字和新詞,完成練習。
課前準備:寫有生字的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導語。
小朋友還記得一入校,音樂老師就教大家唱了一首:“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的歌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丁丁小朋友在上學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板書課題)他也像歌里唱的那樣愛學習、天天不遲到嗎?
(2)初讀課文,對需學的生字有初步的了解。
①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②自己試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3)指導看圖,學習第1段的三個生字。
①根據剛才小朋友聽到的錄音,然后看著課文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上丁丁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小樹讓丁丁和它們一塊玩,丁丁說要上學去。浪花讓丁丁和它們一起玩,丁丁說要上學去。)
②根據學生的發言出示生字卡片,并且指導書寫。
著:用姿體語言幫助理解,它表示動作進行較長的時間,注意與“看”的區別,提醒學生它的發音不但是翹舌而且是輕聲。
書:橫折、橫折彎鉤、相當于一層層的書,只有下面的書大一點,上面的書才能放得穩。
包:注意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第【第3句】:四兩筆相當于包里的東西,應把它們放在第【第1句】:二筆里,最后一筆一定把包的拉鏈拉上,也就是要把小口子封住,這樣你包里的.東西才不會被小偷偷走。
(4)圖文對照,閱讀課文。
丁丁干什么去?
丁丁怎樣上學去?
什么時候,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 (板書)
什么時候 誰 怎么樣 去干什么
早上 丁丁 背著書包 上學去
仿照上句,把下面的話補充完整:
①早上,( )拿著書在大聲朗讀課文。
②( ),我用彩色筆畫畫。
③放學了,我( )。
第2課時
(1)導語。
上節課,我們學了三個生字和一個句式,接下來我們繼續來學余下的生字和詞語。現在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想象你背著書包來上學,忽然間在你眼前出現了一片樹林,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你的頭上,有鳥兒在你耳邊給你唱歌,有花兒在你眼前為你綻放,有流水在你身邊歡跳……這時候你最希望干什么呢?”(教師深情并茂地敘述,同時在錄音機播放關于大自然里的美妙的聲音)。
學生:睡覺、到處亂跑、捉小動物、摘蘋果、游泳……
教師:那么我們來看看丁丁在路過小樹林時會干什么呢?
(2)教學第2段。 (板書)
什么地方 誰 怎么做 怎么說
小樹林 小樹 招招手 玩 捉迷藏 可有趣啦
小樹林 丁丁 搖搖頭 不要我上學去
①引出要學習的生字和詞語。
老師:為什么小樹木要丁丁和它們捉迷藏,而不是像下面那一段里所講的那樣去捉小魚呢?
學生:有地方可以藏。
老師:如果只有一棵樹可不可以捉迷藏呢?
學生:不可以。
所以要成為樹林必須有許多樹在一起才行,你們看兩個“木”緊挨在一起就組成了“林”,所謂的獨木難成林就是這個道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林”左邊那“木”的一捺應該改為一點,而且兩個“木”要齊心協力地緊緊站在一起,否則風沙都從兩個“木”中間吹進來,我們的綠洲不早就成了無人區了嗎?
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學著寫一下。對個別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全班講解。另外要注意的是它是前鼻音,進行跟讀。(以“開火車”的形式抽一組學生讀)。老師: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小樹向丁丁招招手,許多小朋友也說了如果是自己是話可能就會在那里睡覺呀、摘蘋果呀什么的,可丁丁為什么要搖搖手呢?他不是太笨了嗎?
學生:因為丁丁要上學去。
老師:這里招招手表示什么,搖搖頭又表示什么?
學生:招手表示歡迎,搖頭表示不同意。
對了,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好,剛才你們一直在用招手這個詞語,看來“招”是要用到手的,所以這個“招”字就用到了“扌”。它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刀”,下面是個“口”,跟老師書空一遍,然后寫在自己的練習本里,等一下課后給老師看一下,我們還要比比誰寫得最好。
老師:小樹說了,它只要丁丁玩一會,為什么丁丁不肯呢?
學生:丁丁怕玩起來管不住自己,忘了去上學。
老師:一會兒,也就是一點點時間,這又沒有什么關系的,而且很有趣,你們說呢?如果是你,你會玩一會嗎?(前后四人展開2分鐘討論)。
②總結。
小朋友的發言都很積極,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聽出來每位小朋友都想做個不
遲到、愛學習的好孩子,從明天起大家都能做到不賴床,不遲到嗎?我可聽說了有些小朋友就睡懶覺,希望從明天起不要讓老師有這么個印象:這個小朋友很懶的。大家說好不好?
第3課時
(1)導語。
今天老師特地來得早點,發現小朋友們真得都早早地到校了,所以咱們應該拍手鼓勵一下自己:“棒,棒,你真棒!”接下來,我們看看丁丁又碰到誰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2)教學第3段。
想想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第2段的,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5分鐘),然后老師畫張表格由小朋友自己來說。 (板書)
一年級語文上冊《上學去》教學設計
【第1句】:教學要求。
【第1句】:學生在上學路上,不受各種好玩、好看的東西的影響,做到上學路上不玩耍,能按時到校。
【第2句】:學會8個生字:看、書、包、林、招、吧、這、邊;理解詞語:書包、樹木、招手、一會兒。
【第3句】:看圖仿照例句把句子說完整,學會用什么時候,誰,怎么樣,去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第4句】:朗讀課文,做到不漏字也不添字
【第2句】: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3句】:課前準備:
寫有生字的卡片、錄音機。
【第4句】: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語。
小朋友還記得一入校,音樂老師就教大家唱了一首: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的歌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丁丁小朋友在上學路上發生了什么事?(板書課題)他也像歌里唱的那樣愛學習、天天不遲到嗎?
(二)初讀課文,對需學的生字有初步的了解。
【第1句】: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第2句】:自己試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三)指導看圖,學習第1段的三個生字。
【第1句】:根據剛才小朋友聽到的錄音,然后看著課文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上丁丁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小樹讓丁丁和它們一塊玩,丁丁說要上學去。浪花讓丁丁和它們一起玩,丁丁說要上學去。)
【第2句】:根據學生的發言出示生字卡片,并且指導書寫。
(1)著:用姿體語言幫助理解,它表示動作進行較長的時間,注意與看的區別,提醒學生它的發音不但是翹舌而且是輕聲。
(2)書:橫折、橫折彎鉤、相當于一層層的書,只有下面的書大一點,上面的書才能放得穩。
(3)包:注意第二筆是橫折彎鉤,第【第3句】:四兩筆相當于包里的東西,應把它們放在第【第1句】:二筆里,最后一筆一定把包的拉鏈拉上,也就是要把小口子封住,這樣你包里的東西才不會被小偷偷走。
(四)圖文對照,閱讀課文。
丁丁干什么去?
丁丁怎樣上學去?
什么時候,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 (板書)
什么時候 誰 怎么樣 去干什么
早上 丁丁 背著書包 上學去
仿照上句,把下面的話補充完整:
【第1句】:早上,( )拿著書在大聲朗讀課文。
【第2句】:( ),我用彩色筆畫畫。
【第3句】:放學了,我( )。
第2課時:
(一)導語。
上節課,我們學了三個生字和一個句式,接下來我們繼續來學余下的生字和詞語。現在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想象你背著書包來上學,忽然間在你眼前出現了一片樹林,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灑在你的頭上,有鳥兒在你耳邊給你唱歌,有花兒在你眼前為你綻放,有流水在你身邊歡跳這時候你最希望干什么呢?(教師深情并茂地敘述,同時在錄音機播放關于大自然里的'美妙的聲音)。
學生:睡覺、到處亂跑、捉小動物、摘蘋果、游泳
教師:那么我們來看看丁丁在路過小樹林時會干什么呢?
(二)教學第2段。 (板書)
什么地方 誰 怎么做 怎么說
小樹林 小樹 招招手 玩 捉迷藏 可有趣啦
小樹林 丁丁 搖搖頭 不要我上學去
【第1句】:引出要學習的生字和詞語。
(1)老師:為什么小樹木要丁丁和它們捉迷藏,而不是像下面那一段里所講的那樣去捉小魚呢?
(2)學生:有地方可以藏。
(3)老師:如果只有一棵樹可不可以捉迷藏呢?
(4)學生:不可以。
所以要成為樹林必須有許多樹在一起才行,你們看兩個木緊挨在一起就組成了林,所謂的獨木難成林就是這個道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林左邊那木的一捺應該改為一點,而且兩個木要齊心協力地緊緊站在一起,否則風沙都從兩個木中間吹進來,我們的綠洲不早就成了無人區了嗎?
現在就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學著寫一下。對個別有代表性的錯誤進行全班講解。另外要注意的是它是前鼻音,進行跟讀。(以開火車的形式抽一組學生讀)。老師:剛才小朋友說到了小樹向丁丁招招手,許多小朋友也說了如果是自己是話可能就會在那里睡覺呀、摘蘋果呀什么的,可丁丁為什么要搖搖手呢?他不是太笨了嗎?
(5)學生:因為丁丁要上學去。
(6)老師:這里招招手表示什么,搖搖頭又表示什么?
(7)學生:招手表示歡迎,搖頭表示不同意。
對了,這位小朋友講得很好,剛才你們一直在用招手這個詞語,看來招是要用到手的,所以這個招字就用到了扌。它是個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刀,下面是個口,跟老師書空一遍,然后寫在自己的練習本里,等一下課后給老師看一下,我們還要比比誰寫得最好。
(8)老師:小樹說了,它只要丁丁玩一會,為什么丁丁不肯呢?
(9)學生:丁丁怕玩起來管不住自己,忘了去上學。
(10)老師:一會兒,也就是一點點時間,這又沒有什么關系的,而且很有趣,你們說呢?如果是你,你會玩一會嗎?(前后四人展開2分鐘討論)。
【第2句】:總結。
小朋友的發言都很積極,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聽出來每位小朋友都想做個不
遲到、愛學習的好孩子,從明天起大家都能做到不賴床,不遲到嗎?我可聽說了有些小朋友就睡懶覺,希望從明天起不要讓老師有這么個印象:這個小朋友很懶的。大家說好不好?
第3課時:
(一)導語。
今天老師特地來得早點,發現小朋友們真得都早早地到校了,所以咱們應該拍手鼓勵一下自己:棒,棒,你真棒!接下來,我們看看丁丁又碰到誰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二)教學第3段。
想想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第2段的,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5分鐘),然后老師畫張表格由小朋友自己來說。 (板書)
什么時候 誰 怎么做 怎么說
小朋友都說得非常棒,但我們發現第【第2句】:3段中都有個吧,而且這個吧是輕聲,為什么不是第一聲呢?原來:輕聲是表示請求的意思。大家試試看,把語氣和語調念出來,兩者感覺是不是不一樣呢?
另一個發現是兩段里都用到了向、在這兒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向是什么意思?(用身體語言說明);還有誰能告訴老師這兒是什么意思?(用手指的方向說明)。
很好,其實這兩個詞都是表示方位的。向的同義詞有對、面對;這兒的同義詞是這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邊都是走之底,有三畫。
下面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快速地記生字,看看哪位小朋友記得最多最好,然后咱們請兩位小朋友上來到黑板上寫一下,老師念一個,小朋友寫一個,坐在下面的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寫字本上和上面的兩位小朋友比比,看誰才是小書法家。
我們發現這幾個字小朋友可能會把它們搞錯,所以我們來把他們組一下詞,看看到底是和誰是一家人?
看 跑 這 著 包 邊
(三)表演。
自找同伴,三個人組成一組,一人演丁丁,一人演小樹,另一人演浪花,注意丁丁堅持上學不遲到的堅定決心,小樹、浪花千方百計要丁丁留下的懇求語氣,要把動作配合進去。
針對表演中的不足進行指導、改進。
(四)總結。
今天大家都覺得玩得很開心,但不要忘了我們這次學習丁丁的目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的路上都不能受各種誘惑的影響,,要學會保護自己,按時到校或者按時回家。
一年級語文上冊《開開心心上學去》教學設計
目標確定的依據:
【第1句】: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基于健康、安全地生活: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對校園生活充滿期待。
(2)基于愉快、積極地生活: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
(3)基于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關心他人,友愛同伴,樂于分享與合作,并喜歡集體生活。
(4)基于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對周圍環境充滿興趣,喜歡接觸新鮮事物。能與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對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成人的幫助下,能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或信息。
【第2句】:學情分析:
(1)基于健康、安全地生活: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剛入校,一部分學生沒有形成對新環境的認同感與喜悅感,還不能擁有積極的上學心態。
(2)基于愉快、積極地生活:剛入學的學生,有一部分學生有緊張不安等情緒,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角色變化和悅納自己的新身份。
(3)基于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剛入學的學生,不懂得分享與合作,在成人的幫助下逐漸形成熱愛生活,喜歡集體生活的意識。
(4)基于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一部分學生能悅納自己的新身份,適應自己的角色變化,但大部分學生仍然停留在幼兒園的意識狀態。
【第3句】:教材分析:
《開開心心上學去》是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要讓學生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是非常自然的.現象,代表著自己又長大了;幫助學生克服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擁有積極的上學心態。重點在于讓學生愉快地接受“我上小學了”這一事實,積極調整好狀態,接納自己是一個小學生的身份。難點在于幫助學生克服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擁有積極的上學心態。
教學目標:
【第1句】:體會成為小學生的角色變化。
【第2句】:認識幼兒園、小學生活不同,悅納自己的新身份。
【第3句】:感受家庭的期望,能以愉快、積極的心態面對上學。
評價任務:
【第1句】:通過故事,回憶自己上學第一天的不安與喜悅,初步體會成為小學生的角色變化。
【第2句】:通過回憶、幫助插圖人物想辦法,初步認識幼兒園、小學生活不同,悅納自己的新身份。
【第3句】:通過回憶、交流、討論等,初步感受家庭的期望,能以愉快、積極的心態面對上學。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學活動評價要點環節一
回憶鏈接
談話導入
(1分鐘)回憶領取《入學通知書》,談話導入,板書。
通過回憶,引出本節課所學。
環節二
分享體會
開心上學
(30分鐘)
活動一:聯系故事,分享體會(12分鐘)
【第1句】:觀看插圖,并回憶自己第一天上學家人對你說的話。
【第2句】:說一說自己當天都遇到了誰,說了些什么。
【第3句】:回憶當天學校報到的情景,并說一說。
【第4句】:想一想第一次見到老師和同學的心情。
(完成目標一)通過故事,初步體會成為小學生的角色變化。
(評價任務一)活動二:尋找辦法,開心上學(18分鐘)
【第1句】:回憶開學第一天的心情,并選擇心情表情。
【第2句】:分享開心事。
【第3句】:出示圖片,聯系自己,說一說圖片中的人物可能在擔心什么。
【第4句】:比較幼兒園和小學生活的不同。
【第5句】:小組討論,尋找辦法。
【第6句】:小結,板書課題。
(完成目標【第2句】:三)【第1句】:通過回憶,比較不同,幫助人物想辦法,悅納自己的新身份
【第2句】:通過交流、討論,能以愉快和積極的心態面對上學。
(評價任務【第2句】:三)環節三
拓展延伸
強化意識
(8分鐘)【第1句】:觀看視頻,表演兒歌內容。
【第2句】:同桌討論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完成目標【第1句】:【第2句】:三)通過兒歌,讓學生意識到小學啦,真高興。
(評價任務【第1句】:【第2句】:三)環節四
愛上上學
健康成長
(1分鐘)小結:預祝你們在小學生活中,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健康成長。
學生有開開心心來上學的意識。
附:板書設計
開開心心上學去
上學啦真高興
《上學去》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鞏固學過的生字詞,并讀課文【第1句】:二兩節,指導學生自學第三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檢查
【第1句】:用卡片認讀本課生字詞,講講意思。(書、包兩字說說結構和筆順)
【第2句】:指名朗讀課文。
【第2句】:講讀課文【第1句】:二兩節。
第1節:
【第1句】:齊讀。
【第2句】:這一句講誰?干什么?(講丁丁上學去)丁丁怎樣上學去?(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什么時候,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早上,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
【第3句】:掛出抄有下列內容的小黑板。
什么時候
誰怎樣
干什么
早上
丁丁背著書包
上學去
早上
媽媽起著自行車
放學了
(想讓學生看表,邊讀讀“早上,丁丁背著書包上學去”這個句子,在引導學生,仿效此句,說說后面的兩個句子。)
【第4句】:丁丁早上上學去,經過什么地方,遇到那些事情呢?我們接著往下學。
第二節:
【第5句】:指名讀課文。
【第6句】:讀讀議議。
丁丁走過什么地方?(板書:什么地方)(小樹林)
小樹怎么做?怎么說?(板書:誰小樹怎么做怎么說)(板書:招招手玩捉迷藏)
“在這兒捉迷藏”的“這兒”指的'是哪里?
丁丁怎么做?怎么說?(板書:搖搖手不我要上學去)
“搖搖手”和“招招手”一樣嗎?什么不一樣?(動作不一樣,表示的意思不一樣。招招手是打手勢叫人來,搖搖手是擺動手,表示不答應,不同意)
【第7句】:指導朗讀
(小樹的話要用天真、請求的語氣來讀。“玩”字讀的長一些、重一些。“可有趣啦”要加強語氣。丁丁的話,“不”字要讀得堅定有力,說明態度堅決。“我要上學去”要讀出作為一個小學生的自豪感。)
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第8句】:小結
這一節寫了丁丁走過小樹林,小樹請他留下來玩一會兒,丁丁沒答應。后來丁丁還走過哪個地方,他又是怎樣做、怎樣說的呢?請看第三節課文。
第三節與第二節寫法基本相同,所以老師請你們用剛才學第二節的方法自己來學,看看誰最能干。
【第3句】:指導自學第三節。
自由讀課文。
【第1句】:思考:丁丁走過什么地方?浪花怎么做,怎么說?丁丁怎們做,怎么說?
【第2句】:把不理解的詞語劃出來,等一會兒提出來討論。
【第3句】:按以上思考題討論,病邊作如下板書:
小河邊浪花點點頭玩捉小魚
丁丁搖搖手不我要上學去
【第4句】:練習朗讀。先讓學生說說浪花的話和丁丁的對話該怎么讀,在讓他們試讀,然后評議,在指名讀和分角色讀。
小結:在上學路上,丁丁沒有答應小樹、浪花的請求,留下來玩。
【第5句】:作業:
【第1句】:抄寫詞語表中
【第2句】:完成課堂作業第3題
【第3句】:朗讀課文
【第6句】:板書:
什么地方誰怎么做怎么說
小樹林小樹招招手玩捉迷藏
丁丁搖搖手不我要上學去
小河邊浪花點點頭玩捉小魚
丁丁搖搖頭不我要上學去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聽寫生字詞,通過講述圖意、表演等訓練方式,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說話能力,同時進行愛學習、上學路上不貪玩等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檢查
【第1句】:聽寫生字詞
【第2句】:指名朗讀課文
【第2句】:看圖復述課文。
(放投影或讓學生看課文插圖,說說課文從哪里到哪里寫的是第一幅圖的的內容,從哪里到哪里寫的是第二幅圖的內容。接著便看圖邊讀課文,在看圖復述課文。)
【第3句】:分角色表演。
【第4句】:總結深化
【第1句】:丁丁沒有在小樹林里和小河邊玩,他當時心里會是怎樣想的?(丁丁心里會想:在小樹林里捉迷藏,在小河邊捉小魚,是很有趣。但是我是小學生,現在要上學去,上學路上不能玩耍,要按時到校,在有趣的游戲我也不去玩。)
【第2句】:丁丁這樣想,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第3句】:上學路上,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做呢?
【第5句】:齊讀課文,質疑問難。
【第6句】:作業:
【第1句】:完成課堂作業第4題。
【第2句】:把“上學去”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別的小朋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