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比喻句子賞析
【第1句】: 【求以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句子賞析
中的開頭并沒有直接描寫荷塘的月色,而是說作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雖然當(dāng)時語文老師也曾跟我們分析了作者當(dāng)時寫下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讓我們了解到了作者的處境.可能就是因為“心里頗不寧靜”這個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過的荷塘”.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樣子”的荷塘的渴望了.作者在此時仍然沒有著筆寫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發(fā)了自己的內(nèi)心感觸.“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在蒼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得是個自由人.”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作者才是真實的原本的他.沒有任何修飾,也沒有任何虛偽,只“覺得是個自由的人”.在當(dāng)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實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因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為之.所以趁著“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這個時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以不理.”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這無邊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筆鋒一轉(zhuǎn),很自然的把讀者引到了古畫一般的荷塘月色上來.“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裊娜的”或“羞澀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作者一開始便用了豐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擬人手法從不同的角度對荷葉、荷花進(jìn)行了形象地描繪.總體上給人一種清新高貴的感覺.“微風(fēng)過處”,“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非常形象地從嗅覺引起聽覺的、聯(lián)想.當(dāng)描寫葉與花的顫動時,“像閃電”,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此時葉子底下“脈脈的流水遮住了,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荷塘描寫后,接下來的就是月光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個“瀉”字,大本來靜止的月光寫出了動感來了,給人一種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調(diào).“薄薄的青霧”,“牛乳”、“輕紗的夢”,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給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接下來描寫灌木落下的“班駁的黑影”如“鬼一般”,楊柳“稀疏的倩影像畫在荷葉上”.“光與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雖然寥寥幾筆,卻能從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給讀者帶來了不同的感官沖動與享受.從荷塘寫到月光,再從月光寫到荷塘的四面,層層開展層層推進(jìn).雖然作者對荷塘四周的楊柳、遠(yuǎn)山、還有燈光,甚至蟬聲蛙聲都沒有詳細(xì)的描寫,可能是心情因素吧.因為從作者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都沒有”當(dāng)中看出有一種“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文章的結(jié)尾作者用了“采蓮”的事來結(jié)束.從荷塘想起采蓮,再而想起《采蓮賦》和《西洲曲》來: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就這樣,整篇文章在如詩如歌如畫般的音調(diào)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