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中秋節的古詩 中秋節古詩句精選
中秋節是傳統佳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情感豐富的詩人們自然不會錯過中秋節,為人們留下了諸多文采飛揚的中秋好詩詞。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分享4首妙不可言的中秋古詩,不但有文采,而且有意境,讓人拍案叫絕。
第1首,《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絕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祜。這首詩基本上都是寫景敘事,最后兩句則轉為抒情,表達了作者對于中秋節的感慨。
首聯用了中秋節常見的“桂花”意象,花香月圓,正是良辰美景清秋時刻。頷聯說中秋節一年一度,乃是月亮最美的時候,就算是離開家鄉萬里之外的人,也能夠從月光處得到蘊藉,緩解思鄉之苦。
頸聯具體寫人們在中秋節的思鄉想家之情。人在邊城,向來是比較孤獨的,因而對于中秋節的月分外喜愛,站在高樓望著天邊月亮,久久不愿離開。
故鄉看到的月亮和邊城看到的月亮是同樣的,正因為如此,月亮才成為承載相思的載體,成為了思鄉文化的意象。
而尾聯兩句,則把頸聯的事跡放大,把思念的情緒拓展:“這一天,月華流轉,無論身處何地,人們在月光下,哪能不起相思之情呢?”余味悠悠,可以反復咀嚼。
我們看這首詩所用詞匯,全都是平常所見,沒有什么華麗晦澀的詞語,也沒有什么用典的地方。但是我們感覺這首詩,還是很有文采的。可見,詩歌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詞匯,而是結構和意境。
第2首,《中秋對月》:無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直到天 頭 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曹松。曹松的名氣不大,但是大家一定聽過他的名句:“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松善于從尋常事物中找出詩味,另辟蹊徑,體現了詩人獨有的慧眼與慧心。
我們看這首詩,就是一首既有文采又有意境的好詩。前兩句很好理解,就是八月十五月亮圓,耐心等待月亮從海上升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而這首詩精彩的在于后兩句,有一種推陳出新之意,令人一見傾心,佩服詩人的才華與情思。詩人說:“月光是最無私的,不管是天涯還是海角,月光都不會遺漏一戶人家。”
普天之下,能有如此溫柔與公正者,非月光莫屬了吧?而中秋的月亮又特別圓,月光又特別明亮,該是何等安慰人心呀。就算心中有愁緒的詩人,對著月光,也得到了滿足。
第3首:輕煙薄靄九霄寒,素月渾如隔 縠 看。此夕洞庭應更好,誰能從我跨青鸞?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陸游。這一年的中秋節,前半夜月亮被云霧遮住,夜半后沒有云霧,而月色微淡,陸游贊嘆:“尤為絕景”,便有了這首詩。
中秋月色被薄薄的云霧遮住,陸游認為月亮好像是蒙了面紗的美人,琵琶遮面,最是風姿迷人。
于是陸游放飛想象:“我在此處看到月色,已經如此動人。如果身在洞庭湖,飽覽月色,該是如何賞心悅目的奇景呢?我多么希望自己乘坐青鸞,飛往洞庭湖賞月呀。你們有人能陪我一起嗎?”
這首詩文采飛揚,關鍵是想象力突破天際。在月色之下,陸游幻想自己能夠飛天而行,能夠于宇宙間感受天地之美,感受天人和諧,這是一種詩人的獨特幻想,令人無比羨慕。
第4首,《依韻酬葉道卿中秋對月二首·其二》:孤光千里與君逢,最愛無云四望通。處處樓臺競歌宴,的 能 愛月幾人同。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當時這個“葉道卿”寫了一些中秋詩,范仲淹要按照葉道卿的韻腳寫和詩。
詩歌前兩句是說中秋的月亮沒有云霧遮擋,最是美景不過。葉道卿你欣賞月,月也欣賞你葉道卿,你們乃是知己,真是風度超然。這當然是客套話。
后兩句則是范仲淹的出奇制勝之處。范仲淹說,中秋佳節,說是賞月,但是有幾個人真心喜愛月亮呢?人們不過是借著佳節的名義,載歌載舞,喝酒玩樂,又何曾是真心喜愛月光呢?像葉道卿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有情懷的人啊。
其實現代人很理解范仲淹的感慨。每到中秋節,大家都要送禮,送各種包裝華麗、華而不實的月餅。很多人還要大吃大喝,各種消費,說是中秋賞月,何曾有幾個人真心愛月亮呢?說是團圓佳節,又有多少人愿意花時間陪老父親老母親呢?
范仲淹才思敏捷,通過短短四句,寫出了不一樣的感慨,寫出了人生之熱鬧與孤獨,真是令人佩服。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