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傳家”的五言詩句大全
為您整理了128句帶“傳家”的五言詩句,其中“傳家”開頭的五言詩句91句,“傳家”結尾的五言詩句11句,“傳家”在中間的五言詩句26句,供您參考。
“傳家”開頭的五言詩句【第1句】:故國衣冠后,傳家禮法尊。——出自虞儔《挽吳公祥承事詩》
【第2句】:為客剪三徑,傳家通一經。——出自賀鑄《寄題潯陽周氏濂溪草堂》
【第3句】:傳家有余慶,接武看諸孤。——出自陳棣《挽知軍劉公三首》
【第4句】:睦族衣無主,傳家鼎有銘。——出自楊億《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第5句】:瞑目應無憾,傳家有阿戎。——出自吳芾《挽周季卿》
【第6句】:奕世流芳遠,傳家慶有馀。——出自王洋《臧夫人挽詩二首》
【第7句】:未竟經綸業,傳家有桂枝。——出自劉黻《挽陳太傳》
【第8句】:訓子清風在,傳家令德新。——出自蔡襄《宋宣獻公夫人畢氏哀詞二首》
【第9句】:御歷昌期遠,傳家寶祚蕃。——出自唐·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
【第10句】:當戶能安節,傳家務教忠。——出自度正《奉挽近故太夫人史氏二首》
【第11句】:邁俗多真氣,傳家有素風。——出自唐·皎然《送沙彌長文游京》
【第12句】:傳家緗袟在,百巧愧千窮。——出自晁說之《見諸公唱和暮春詩軸次韻作九首》
【第13句】:傳家幸有子,門戶可無憂。——出自廖行之《挽劉和府乘》
【第14句】:遺子方寸地,傳家廿四言。——出自魏了翁《王處士挽詩》
【第15句】:避世一歲士,傳家三詔書。——出自胡君防《句》
【第16句】:傳家猶墨綬,聘婦盡朱門。——出自林亦之《古龍孺人曹氏挽詞》
【第17句】:許國三朝老,傳家萬石君。——出自強至《石太保挽詞》
【第18句】:世德書芳史,傳家有令孫。——出自蘇洵《涵虛閣》
【第19句】:傳家門戶立,即?a href='.com/baike/224/26640【第4句】:html' target='_blank' >宋克ゲ小!鱟院稖w赴貴池簿》
【第20句】:名世非科目,傳家豈縉紳。——出自孫應時《送胡婿晉遠赴嘉興酒官》
【第21句】:御宇恢皇化,傳家葉至公。——出自唐·白居易《開成大行皇帝挽歌詞四首,奉敕撰進》
【第22句】:教子成三俊,傳家有六經。——出自黃庚《呈茅一霽先生》
【第23句】:月卿折鑒后,傳家有儀矩。——出自曾惇《次韻朱知裁少卿見貽二首》
【第24句】:身后知無憾,傳家有鳳雛。——出自吳芾《挽林紹伊二首》
【第25句】:古今一許氏,傳家以清白。——出自許月卿《箕山》
【第26句】:留程文樣走,傳家奏稿香。——出自陳元晉《挽饒武博二首》
【第27句】:舊典尊王跡,傳家教孝書。——出自王洋《曾侍郎挽章》
【第28句】:四海東洲老,傳家有阿戎。——出自陳郁《贈施秋渚》
【第29句】:傳家堅素守,從仕傷直性。——出自章甫《和仲韓見簡韻》
【第30句】:傳家遺卷在,光彩玉離離。——出自吳龍翰《挽徐縣尹》
【第31句】:諭俗書陰德,傳家刻孝經。——出自趙蕃《魏辰州生日》
【第32句】:生計麥十斛,傳家詩幾篇。——出自戴復古《新歲書懷四首》
【第33句】:傳家得清白,滿腹是精神。——出自樓鑰《呂崇德挽詞》
【第34句】:傳家衣缽在,袞袞并儒科。——出自樓鑰《何司業挽詞》
【第35句】:傳家得之子,流輩推博雅。——出自趙挺之《朱氏天和堂》
【第36句】:傳家一夔足,涉世萬牛回。——出自戴表元《單漕貢君范挽詩》
【第37句】:傳家宜令子,濟物有陰功。——出自陳棣《挽中書舍人葉公三首》
【第38句】:傳家推篤學,游宦肯謀身。——出自樓鑰《朱南劍挽詞》
【第39句】:下世無遺恨,傳家有大詩。——出自唐·齊己《哭鄭谷郎中》
【第40句】:從仕信多譽,傳家仍茂文。——出自趙蕃《代書寄劉伯瑞仲文叔驥二首》
【第41句】:齰志齡雖趣,傳家德已流。——出自蘇頌《尚書祠部郎中大理少卿鄒公挽辭二首》
【第42句】:傳家有賢嗣,淚血入江云。——出自曹勛《楊和王挽章五首》
【第43句】:傳家足墳史,遺說本精約。——出自蘇轍《和子瞻監試舉人并敘》
【第44句】:傳家侈榮渥,尚足破孤憤。——出自李流謙《挽程子山侍講》
【第45句】:傳家一經力,造物行見酬。——出自李彌遜《暇日約諸友…丈欣然…至者七人次》
【第46句】:剸劇才無滯,傳家學有余。——出自樓鑰《送陳表道倅岳陽》
【第47句】:投老尋三窟,傳家只一經。——出自袁說友《訓子》
【第48句】:封邑從夫貴,傳家嗣子賢。——出自蘇頌《彭城縣太君挽辭二首》
【第49句】:行道嗟無命,傳家幸有書。——出自樓鑰《徐季節挽詞》
【第50句】:傳家雙令器,懷德萬遺民。——出自張耒《李處道都曹丈挽詞》
【第51句】:序齒顛毛貴,傳家子綬青。——出自宋庠《次韻和吳侍…郎中以…府迎侍河陽》
【第52句】:教子躬師道,傳家作世標。——出自樓鑰《史文惠王挽詞》
【第53句】:千載萊蕪后,傳家有素風。——出自強至《送范令巽之赴陜縣》
【第54句】:傳家惟儉德,何處著樓臺。——出自林光朝《丞相特進觀文南陽公挽詞》
【第55句】:擬易乾坤別,傳家父子香。——出自張閏《楊伯子過訪翌日以兩詩見貽因次韻答》
【第56句】:我已成衰謝,傳家在此兒。——出自吳芾《和李子儀韻四首》
【第57句】:傳家清訓在,潛德繼先銘。——出自范祖禹《王承事挽詞》
【第58句】:賦壽無三甲,傳家有二雛。——出自黃公度《挽蔡公南別駕二首》
【第59句】:傳家真驥子,努力紹先猷。——出自方有開《挽崔舍人》
【第60句】:楊子有雅尚,傳家守清規。——出自吳芾《寄題楊宰清畏軒》
【第61句】:傳家古錦囊,自作金玉想。——出自戴復古《求先人墨跡呈表兄黃季文》
【第62句】:傳家名刻在,長對草廬人。——出自王柏《題抱膝庵》
【第63句】:傳家今有子,身後未應窮。——出自楊萬里《挽封州太守趙次公二首》
【第64句】:旅館身俱寂,傳家道未消。——出自葉適《王通判挽詞》
【第65句】:掛壁琴無譜,傳家硯有名。——出自吳泳《挽李寺丞》
【第66句】:賦性無他嗜,傳家但古書。——出自南宋·陸游《書房雜詠》
【第67句】:長短何須問,傳家已抱孫。——出自蘇轍《歐陽伯和仲純挽詞二首》
【第68句】:傳家有衣缽,斷獄盡春秋。——出自宋·蘇軾《用前韻再和許朝奉》
【第69句】:傳家孫子盛,端不墜前徽。——出自牟巘五《挽陳本齋尚書》
【第70句】:傳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出自唐·趙嘏《東歸道中二首》
【第71句】:立身忠孝門,傳家清白規。——出自胡銓《家訓》
【第72句】:傳家惟奧學,有子繼清芬。——出自廖行之《挽唐學錄頤》
【第73句】:納祿知身貴,傳家覺責輕。——出自南宋·陸游《獨處二首》
【第74句】:子長擅史冊,傳家稱故侯。——出自張嵲《何子應金華書院寄題》
【第75句】:顧我何為者,傳家空一經。——出自鄧肅《謝李舍人題額》
【第76句】:四海王詹事,傳家有象賢。——出自陳傅良《挽王興之提刑》
【第77句】:志學屢辭爵,傳家蔚有聲。——出自趙善括《挽陳提舉》
【第78句】:傳家有元凱,上客盡鄒枚。——出自李廳《觀文恪王公樂道院巽亭在城上下臨潩水》
【第79句】:頌美觀名士,傳家付令兒。——出自王洋《挽焦適道寺丞》
【第80句】:繞舍千竿竹,傳家二頃田。——出自胡仲弓《題村居壁》
【第81句】:傳家詩律細,已自過宗武。——出自蘇邁《夜坐聯句》
【第82句】:賴此青氈物,傳家有鳳雛。——出自宋·蔡戡《胡端約挽詩》
【第83句】:漫有一區宅,傳家地自寬。——出自魏了翁《家涪陵挽詩》
【第84句】:傳家亡譜牒,懷德薦牢牲。——出自張耒《福昌書事言懷一百韻上運判唐通直》
【第85句】:知己平津老,傳家刪定郎。——出自樓鑰《陸參議挽詞》
【第86句】:傳家五男子,留眼看騰騫。——出自樓鑰《黃君挽詞》
【第87句】:傳家六兒子,其四今皓首。——出自南宋·陸游《戊辰歲除前五日作新歲八十有五矣》
【第88句】:敞第張層構,傳家號絕珍。——出自金君卿《寄題畢郎中宅御書閣》
【第89句】:處世既孤特,傳家無承襲。——出自唐·皮日休《秋夜有懷》
【第90句】:傳家自翁始,留筆紀池山。——出自葉適《致政通直錢公挽歌詞》
【第91句】:賢配無前古,傳家有子賢。——出自楊時《席太君挽辭二首》
“傳家”結尾的五言詩句【第1句】:空王無系著,破屋便傳家。——出自王洋《望山間西際寺》
【第2句】:中郎不憂老,有女可傳家。——出自張舜民《組以時果供饋予以酒為報》
【第3句】:決科承奕世,摛藻擅傳家。——出自樓鑰《尚書湯公挽詞》
【第4句】:蟬冕舊傳家,龍袞式增賁。——出自李廳《故諫議大夫…絕內相…其名曰蜀鮮》
【第5句】:一身留許國,諸子用傳家。——出自黃申《句》
【第6句】:籯金寧遺子,群玉竟傳家。——出自范成大《張正字母夫人朱氏挽詞》
【第7句】:趨庭有令子,清白自傳家。——出自楊億《故蘄州玉刑部閣老挽歌五首》
【第8句】:以文籾傳家,以相業濟時。——出自岳珂《葛文定關外帖贊》
【第9句】:鱣庭有遺訓,清白自傳家。——出自楊億《從叔郎中知潭州》
【第10句】:的無金遺子,僅有笏傳家。——出自劉克莊《挽龔汀州二首》
【第11句】:聊將二十字,要識汝傳家。——出自陳著《夏五朔旦示都兒學書》
“傳家”在中間的五言詩句【第1句】:祭禮傳家法,阡名載版圖。——出自宋·蘇軾《歸真亭》
【第2句】:僅識傳家譜,空余報國身。——出自胡仲弓《思故鄉》
【第3句】:彩筆傳家學,春華飾妙詞。——出自陳棣《挽江公三首》
【第4句】:弓冶傳家學,才名觀國賓。——出自黃公度《挽十一伯奉議四首》
【第5句】:廉慎傳家政,流芳合古今。——出自唐·崔顥《澄水如鑒》
【第6句】:詩禮傳家舊,田園晚歲豐。——出自虞儔《章解元挽詩》
【第7句】:子能傳家學,何止讀父書。——出自樓鑰《送陳表道宰南豐》
【第8句】:書史傳家舊,功名及壯期。——出自張耒《送丁秀才侍竹之邕州》
【第9句】:已有傳家子,曾充觀國賓。——出自樓鑰《徐府君挽詞》
【第10句】:獨佩傳家印,芹宮一線春。——出自何希之《送樂安教諭周亦山》
【第11句】: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出自唐·劉禹錫《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
【第12句】:故自有仁政,能傳家世聲。——出自北宋·王安石《陳師道宰烏程縣》
【第13句】:文獻傳家舊,功名發軔初。——出自孫應時《送懷馬尊古赴江戶掾》
【第14句】:書為傳家秘,琴因國忌閑。——出自魏野《贈安邑知縣方寺丞》
【第15句】:文史傳家學,聲名動帝除。——出自北宋·王安石《宋中道挽辭》
【第16句】:從昔傳家學,當今良史才。——出自樓鑰《送呂周輔宗丞守崇慶》
【第17句】:清白傳家法,詩書遺子謀。——出自姚勉《送廬陵郭僉判致仕歸》
【第18句】:兢業傳家法,盈成保慶基。——出自陳宗遠《郊祀慶成詩》
【第19句】:忠孝傳家事,風流待一振。——出自蘇轍《送李昭敘移黎陽都監歸洛省親》
【第20句】:枌社傳家范,階庭著義方。——出自黃干《挽李尚書母太淑人》
【第21句】:愿子傳家法,他年請尚方。——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送趙幾歸覲錢塘遂赴永嘉》
【第22句】:孝友傳家舊,詩書用力新。——出自張栻《送范伯崇》
【第23句】:飽育傳家書,促釀供客酎。——出自晃沖之《和十二兄五首》
【第24句】:老幸傳家事,狂猶為國憂。——出自南宋·陸游《夜賦》
【第25句】:鄭氏傳家學,詩書不愧心。——出自曹勛《和國器喜以事業為懷二首》
【第26句】:詩可傳家集,名能繼世科。——出自趙蕃《挽俞克晦丈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