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三楚”的詩句
本文搜集整理了帶“三楚”的詩句80句,包括“三楚”開頭的詩句21句;“三楚”結尾的詩句25句;“三楚”在中間的詩句34句。其中五言詩句39句,包括三楚開頭的5句,三楚結尾的12句,三楚在中間的22句;七言詩句41句,其中三楚開頭的16句,三楚結尾的13句,三楚在中間的12句。
帶“三楚”的五言詩句
帶“三楚”的五言詩句39句,其中“三楚”開頭的五言詩句5句,“三楚”結尾的五言詩句12句,“三楚”在中間的五言詩句22句。
“三楚”開頭的五言詩句【第1句】:淮南舟車沖,三楚籠利長。——出自梅堯臣《送淮南轉運李學士君錫》
【第2句】:三楚足深隱,五陵多少年。——出自唐·張喬《將離江上作》
【第3句】:三楚詩書帥,人物壓中州。——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
【第4句】:三楚多秀士,朝云進荒淫。——出自魏晉·阮籍《詠懷八十二首》
【第5句】:三楚上游地,五嶺翠眉橫。——出自宋·吳鎰《水調歌頭》
“三楚”結尾的五言詩句【第1句】:南去經三楚,東來過五湖。——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竇七校書》
【第2句】:幽夢與誰言,迢遞墮三楚。——出自吳則禮《春事》
【第3句】: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出自北宋·王安石《次韻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第4句】:文字傳三楚,恩威化八蠻。——出自林表民《送王季和文知施州二首》
【第5句】:人物雄三楚,師傳自五峰。——出自度正《奉挽近故制置侍郎畏齋先生吳公》
【第6句】:陪燕辭三楚,戒途綿百越。——出自唐·楊凌《奉酬韋滁州寄示》
【第7句】:車馬競清夜,人物秀三楚。——出自陳師道《和魏衍元夜同登黃樓》
【第8句】:亂水通三楚,歸帆掛五湖。——出自唐·李頻《宛陵東峰亭與友人話別》
【第9句】:行役留三楚,思歸又一春。——出自唐·戴叔倫《將巡郴永途中作》
【第10句】:五管與三楚,醲愛勝春醪。——出自宋·侯置《水調歌頭》
【第11句】:地勢盤三楚,江聲換幾朝。——出自唐·許棠《題甘露寺》
【第12句】:騷人故悲秋,九辨播三楚。——出自呂祖謙《送宋子華通判長沙》
“三楚”在中間的五言詩句【第1句】:君實三楚秀,承家有清規。——出自唐·皎然《送陳秀才赴舉》
【第2句】:同為三楚客,獨有九霄期。——出自唐·劉禹錫《微之鎮武昌中路見寄藍橋懷舊之作凄然繼和兼寄安平》
【第3句】:驅馳三楚掾,倏忽一空名。——出自唐·陳陶《哭王贊府》
【第4句】:宦游三楚外,家在五陵原。——出自唐·皎然《和裴少府懷京兄弟》
【第5句】: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出自明·楊基《岳陽樓·春色醉巴陵》
【第6句】:浸浸三楚白,渺渺九江寒。——出自唐·尚顏《句》
【第7句】:漁商三楚接,郡邑九江分。——出自唐·盧綸《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
【第8句】:鄉連三楚樹,縣封九華云。——出自唐·張喬《送龐百篇之任青陽縣尉》
【第9句】:講移三楚遍,梵譯五天遙。——出自唐·張喬《金山寺空上人院》
【第10句】:湖平三楚出,嶺盡百蠻深。——出自陶弼《桂州》
【第11句】:地收三楚大,天過兩淮長。——出自章采《九江庾樓作》
【第12句】:望高三楚近,影轉七州寒。——出自陶弼《衡州三首》
【第13句】:山分三楚斷,溪入九江流。——出自張俞《楚中作》
【第14句】:扁舟三楚客,叢竹二妃靈。——出自唐·魏璀《湘靈鼓瑟》
【第15句】:夢回三楚寺,寒入五更衣。——出自唐·懷浦《初冬旅舍早懷》
【第16句】:江山三楚分,風雨二妃祠。——出自唐·羅隱《秋日懷孟夷庚》
【第17句】:天遙三楚樹,路遠兩河人。——出自唐·許棠《旅次滑臺投獻陸侍御》
【第18句】:閣橫三楚上,題掛九霄邊。——出自唐·齊己《謝虛中上人寄示題天策閣詩》
【第19句】:松聲三楚遠,鄉思百花初。——出自唐·盧綸《送撫州周使君》
【第20句】:宅臨三楚水,衣帶二京塵。——出自唐·杜牧《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將歸郊扉言懷兼別示…走筆依韻》
【第21句】:此時三楚客,何意續騷經。——出自宋·呂勝己《臨江仙》
【第22句】:窗中三楚盡,林上九江平。——出自唐·王維《登辨覺寺》
帶“三楚”的七言詩句
帶“三楚”的七言詩句41句,其中“三楚”開頭的七言詩句16句,“三楚”結尾的七言詩句13句,“三楚”在中間的七言詩句12句。
“三楚”開頭的七言詩句【第1句】:三楚畸民類魚鱉,兩淮大將猶熊虎。——出自元·吳萊《風雨渡揚子江》
【第2句】:三楚故墟殘景北,六朝荒苑斷山東。——出自唐·陳陶《登寶歷寺閣》
【第3句】:三楚名家有異孫,昔年射策對君門。——出自陳深《挽湯桂橋》
【第4句】:三楚風流秀士林,英詞從昔動修門。——出自陳師道《和朱智叔鹿鳴席上》
【第5句】:七閩山水須眉秀,三楚云煙杖履閑。——出自羅子衎《壽林仲喬尊人》
【第6句】:三楚田園歸未得,五原岐路去無窮。——出自唐·許棠《成紀書事二首》
【第7句】:三楚幾時初失侶,五陵何樹又棲身。——出自唐·許棠《親仁里雙鷺》
【第8句】:三楚渡頭長恨見,五侯門外卻難逢。——出自唐·羅鄴《芳草》
【第9句】:三楚白云生佛手,九江寒月照禪心。——出自明·李日華《佛手巖》
【第10句】:三楚膏腴已煨爐,二江皮肉更瘡痍。——出自華岳《重九》
【第11句】:三楚江山心未飽,七閩泉石眼初醒。——出自曾豐《閣皂山道士晏時中過我南浦久之告歸三首》
【第12句】:三楚浮程波淼淼,五陵歸夢雪漫漫。——出自賀鑄《高郵舟居對雪》
【第13句】:三楚上游常定伯,六朝陳跡渺愁人。——出自陳造《再次前韻二首》
【第14句】:三楚故人皆是夢,十年陳事只如風。——出自唐·韋莊《鄜州留別張員外》
【第15句】:六朝明月唯詩在,三楚空山有雁回。——出自唐·張喬《題宣州開元寺》
【第16句】:三楚風煙會漢津,憑高倦目此城闉。——出自宋庠《春霽漢南登樓望懷仲氏子京》
“三楚”結尾的七言詩句【第1句】:絳帷暫且留三楚,丹陛行將命一夔。——出自吳芾《和池州陳教授韻二首》
【第2句】:山長水遠連三楚,物態人情又一州。——出自張舜民《句》
【第3句】:十二危峰隱寒霧,旁連三巴下三楚。——出自王铚《巫山高》
【第4句】:休驚斷雁離三楚,漸入祥煙下七槃。——出自唐·貫休《送鄭侍郎騫赴闕》
【第5句】:江圍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見六朝。——出自元·陸仁《題金陵》
【第6句】:莫道騷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出自唐·劉禹錫《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詩有柳色春藏蘇小家…寄浙東元相公》
【第7句】:四方豐歉覘三楚,兩載饑寒遍九州。——出自清·李漁《夏寒不雨為楚人憂歲》
【第8句】:山川形勢連三楚,風月清明占兩湖。——出自徐申《句》
【第9句】:才聞錫杖離三楚,又說隨緣向五臺。——出自唐·杜荀鶴《贈袒肩和尚》
【第10句】:暫迂玉趾臨三楚,便覺榮光煥九州。——出自曹勛《恭睹上圣親臨江淮耀武伊洛謹成詩一章仰贊圣化》
【第11句】:蘭枯蕙死迷三楚,雨暗云昏礙九疑。——出自趙蕃《哭蔡西山》
【第12句】:孤帆早晚離三楚,閑理鈿箏愁幾許。——出自唐·李珣《酒泉子》
【第13句】:清名昔已香三楚,晚節今真繼兩龔。——出自陳杰《答龔帥干楚清》
“三楚”在中間的七言詩句【第1句】:今夜各聽三楚雁,秋風又老一年詩。——出自樂雷發《寄雪蓬姚使君》
【第2句】: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出自近代·孫中山《挽劉道一》
【第3句】:不謂偶成三楚客,得為蘭杜附諸香。——出自陳傅良《和沈帥持要張漕季長韻二首》
【第4句】:春回三楚冰生漪,銀臺春夢歸心馳。——出自晁補之《喜文潛自淮南歸招飲西岡呈坐客》
【第5句】:深邃門墻三楚外,清風池館五峰前。——出自唐·石恪《贈雷殿直》
【第6句】:君今鳴櫓下長淮,眼明清曉三楚開。——出自晁補之《贈楊景平》
【第7句】:晴嶂勢吞三楚盡,暮潮聲帶九江來。——出自李沖元《過姑孰作》
【第8句】:水驛已終三楚尾,天閽猶向五云端。——出自陽枋《贄鄂帥張仕簡》
【第9句】: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出自元·王實甫《仙呂 混江龍》
【第10句】:帆開三楚蒼茫外,路入雙林窅靄間。——出自張舜民《句》
【第11句】:鹍鵬翻海十洲近,江漢分流三楚寬。——出自陳造《次韻楊宰游神居》
【第12句】:宋玉平生恨有馀,遠循三楚吊三閭。——出自唐·李商隱《過鄭廣文舊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