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戲的好句子匯總50條
一出好戲和它的氣質散文
蘇州博物館的設計,貝聿銘設計出的線條極簡、極現代,在青天之下,高低錯落、粉墻黛瓦,宛若古代書生長身玉立——蘇博的這種雅和清正,則正是《陸游與唐琬》這出戲的氣質。
不愧是二十五年來打磨沉淀出來的戲!看完《陸游與唐琬》,心底禁不住要這樣叫一聲。
胡蘭成《今生今世》里說:“桃花難畫,因要畫得它靜。”這可以理解為天賦極好的事物,更需要有沉婉的神態。茅威濤在《陸游與唐琬》中明眸皓齒,一襲青衣,舉手投足就是有桃花的靜。蘇州博物館的設計,貝聿銘設計出的線條極簡、極現代,在青天之下,高低錯落、粉墻黛瓦,宛若古代書生長身玉立——蘇博的這種雅和清正,則正是《陸游與唐琬》這出戲的氣質。
這出戲,編劇、導演、演員、服裝、化妝、道具,乃至燈光和舞臺美術,無一不好。
一開場,全場皆暗。舞臺燈光下,人的觸目之處,只見一段粉墻,畫著水墨的竹葉影,而左邊天空之上,也有老梅干枝懸掛而下,上有朵朵寒香。竹葉和老梅因為都放大了很多倍,因此沒有實物的呆,卻更有寫意的妙。當燈光照過來,粉墻一變而成如煙似霧的薄幕,幕后看得見有眾書生在春天的沈園下棋、吟哦、閑步,也聽得到輕輕的合唱,唱出“九陌樓臺鬧管弦,粉飾太平年”。整出戲的舞美基調就是這樣巧妙、簡明和中國。越劇是有世俗風情的地方戲,可在這出戲,舞美是西方的極簡主義,也是佛教的空和書法的.留白。它們清新干凈,毫不搶戲。它的幾折,有時候主角甚至是在紗幕之后演出的。如果你去過拙政園,看過最美的中國園林,你就會知道,這種機心的布置,曲折的回廊,不能一眼見全貌的設計,才更是人性的、生活的和世情的,是中國古典之美。
幾分鐘后,當幕布一樣的粉墻被徐徐拉起,不遠處的廊下,看得見茅威濤扮演的陸游,和陳輝玲扮演的唐琬和丫鬟背著觀眾而立,茅威濤開口唱“尋春不覺春已晚”,前四字的尹派唱腔一出口,已如濃酒消了長夜,寶劍配給了英雄。待唱到后三字時,陸游轉身走向唐琬,攜手而下,再邊走邊接唱第二句“承琬妹攜酒為我遣愁懷”。彼時唐琬左手被握,右手托古琴,蓮步輕移,含情微笑。此時不用言語,兩人情感已躍然而現。
這出戲從高宗十五年春的沈園開始,到三年后,同樣是暮春時節的沈園結束,用了兩個小時。但這兩個小時中,劇情和場景卻轉換得非常快,這不像京劇經常把一場戲的情緒拉長,讓人看它的枝椏,觸摸角色的小心思,心里在不時的咂摸中。越劇《陸游與唐琬》,是在一個場景之下,經常有幾個角色個性的摩擦,這讓它的戲劇性頗為好看。這也讓每個角色在劇情展開中逐漸血肉豐滿,這是它有點類似于話劇的地方。
好的戲劇都是圍繞人講人的情懷、波折,用生活的細節填滿。雖然這出戲中的主人公陸游詩名光照千古,是歷史上的真人,但講到他政治上的不得志和表兄的意見紛爭,這出戲并沒有去鋪排政治疲乏、朝廷灰暗這樣乏味的戲碼,而只是把它們當做底子,來襯出陸游的品性和埋伏下陸母遷怒的原因而已。比如,第一折可以說是陸唐二人的海誓山盟加當眾表明政治心跡,寫出陸游仕途的難和情路的慰藉,同時草蛇灰線埋下陸母對唐琬的怨。到了第二折,沖突升級,直接進入家庭沖突和情感波折。此后的幾折,一折險過一折,如小舟闖蕩險灘,跌宕之姿美不勝收。在這出戲里,不獨觀眾會隨著陸游和唐琬的心情逐步轉變(如在他們吟唱“浪跡天涯三長載”和“釵頭鳳”時,不禁眼底蓄滿淚水),觀眾也會觸碰到陸游母親、父親的心境,覺得陸母情有可原,陸父前后為難。
從唱腔上來說,茅威濤也到底是茅威濤!濃厚醇正的尹派,余音繞梁,又何止三日?茅威濤的做派,也已經化為人物的真實,是戲劇表演中所講的“真聽、真看、真感覺”。比如在臨近劇終時,陸游重游沈園,落花又再紛紛落下。茅威濤邊唱邊微仰頭,伸手去接。我看到其中有兩朵花瓣落在了她的左臂,她側目之后隨手拈住,輕輕放開,又唱著離開。這一個動作令我嘆息。這一個動作不是演員的,而是陸游的。那一個拈花瓣輕放,正是不可設計的陸游的惋嘆。
“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這是陸游辭世前一年,為沈園和唐琬最后一次寫詩。我相信茅威濤在演繹這出戲的時候,用陸游的眼睛,一定也看見了這些花。而這些花應該也認識她。她給我傳遞了這個信息。
一棵絲瓜和它的花散文
天性浪漫,喜歡花草,紅肥綠瘦在眼里都是風景。國色天香的牡丹,嬌艷欲滴的玫瑰,幽香清遠的蘭花,這些觀賞名花,屬于正宮娘娘,極能入人們的法眼,我也喜歡多賞幾眼。至于其它花卉,次于偏妃、宮女,就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花園里種植的大紅大紫的名貴花草,片片排著整齊的隊伍,并不是我的鐘愛,覺得它們太過于濃艷、過于規矩、過于端莊,少了些韻味,少了山野間花草的風致,山野間花草雖為村姑,但素雅、樸實,骨子里揚著放蕩不羈的野性。實際,我對蔬菜瓜果開的花,到情有獨鐘,除了桃花、梨花、杏花這些早已奪了人們的眼眸外,我倒喜歡粉珠點點的豆角花,淺紫害羞的茄子花,白色靜美的葫蘆花,黃色似喇的絲瓜花。這些花不張揚,不引人注目,菜農大多也只關注結了多少果實,但它們開的安靜、開的雅致、甚至小心翼翼、大多都做了綠葉的陪襯。特別是絲瓜花,我不僅獨愛它長長的花期,從夏到秋,花開不謝,還主要是它留給我一個難忘的故事。
剛成家時,就喜歡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時,我渴望自己擁有一個面朝大海,花開滿院的房子。后來,看到作家馮驥才的一段話:“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挽一簾幽夢,許一世傾城。寫一字決別,言一夢長眠。我傾盡一生,囚你無期”。多么優美的文字,多么美好的愿望,只是感覺略帶一縷憂傷。于是,我更加向往“擇一院終老,等一季花開”,這種微帶禪意的生活。
當真正擁有一個小院時,興奮地規劃、布局著花草,先把芍藥、百合、野玫瑰請了進來,可是,它們花開不多時,就很快紅消香斷。而角落里的絲瓜,卻頂著黃喇叭一直攀援上升,直至秋風吹上枝頭。第二年,忍痛將芍藥、野玫瑰請出院子,百合只留下少許。用大片的地方,種了鄉土氣息濃厚的步步高花,雖不是正宮、貴妃牌位,但花期較長,色澤艷麗,經久耐看。然后就在葡萄架下、欄珊旁,種上了絲瓜,也夾雜著冬瓜、苦瓜和南瓜。
伴著夏雨,瓜苗一點點萌生,嬰兒手掌似的嫩葉,悄悄地長大。忽然,我發現在一樓的陽臺根下,兩塊紅磚的縫隙里,竟長出了一棵,水靈靈的.絲瓜苗。愛人說:“可能是無意掉下的絲瓜籽,發芽鉆了出來,拔掉它吧”。我憐惜地說:“別拔呀,留下它,這么狹窄的空間,看它能長多大”。就這樣,我經常照顧它,轉眼,就長成一尺多高。可不幸的是,有一天,愛人澆園子,不小心把它碰折了,只有絲絲縷縷的筋連著。愛人說:“都折成這樣,不能活了,別管它了”。可我不甘心,找來線繩,一點點把折的地方纏好,用竹藤條給它做了一個拐杖,邊澆水,邊祈禱它闖過生死線。
幾日后,驚喜地發現,那棵絲瓜沒有死去,葉片青綠地繼續生長著,我很高興,在二樓的陽臺上,栓了一根繩索垂到樓下絲瓜上,讓它順著牽引繩攀爬。它很聽話,一邊沿著指定的軌道爬行,一邊開支散葉,枝枝蔓蔓相互纏繞,我又垂下兩根繩索,讓它的孩子依偎著母親一起攀援、上升。慢慢地,它的葉片長的與荷葉很相像,竟有些荷的姿韻,蓮的禪意。一襲碧綠在煙雨中,似南國的芭蕉,黃色的花蕊,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吹起喇叭,喇叭吹久了,倦了,就關閉了,變成拇指大的小青瓜。再不多日,這棵絲瓜就攀上二樓陽臺,圍著欄桿,來來去去地爬行,很快,就爬滿了陽臺圍欄。遠望,枝藤纏繞,黃花爍爍,青瓜懸掛,分外美麗。
這棵絲瓜,不僅生命力頑強,花繁枝茂,果實也豐碩,那年深夏,絲瓜成了我的主要蔬菜,上陽臺去摘兩個絲瓜,素炒、煲湯、包餃子,滑潤爽口,味道鮮美。我大概計算一下,這棵絲瓜竟結了有20多個大瓜,有的瓜還沒來得急吃,就快速地老了,晾曬后只好做刷碗布了。
這個夏天,這棵絲瓜竟成了我的風景,我的故事,不管是朋友來小聚,還是鄰居來小坐,我都像祥林嫂一樣,不斷重復地指著它,給他們講,這棵磚縫里長出的絲瓜,如何命運多舛,如何艱難成長,如何攀爬陽臺,如何開出繁星般的花朵,如何結出累累碩果。我講的津津有味、娓娓動聽,他們聽的興趣盎然、連連贊嘆,為此,愛人送我個綽號,叫我“張祥林”。
秋天到了,苦瓜早已枯黃,冬瓜和南瓜也不開花了,院落里還有山葡萄和幾個青柿子,和生長旺盛的白菜作伴。可絲瓜仍依依不舍地綠著,有的瓜秧上,還掛著細小的瓜,絲瓜花雖稀落了些,但有的枝蔓上,還淺淺地黃著。月光下,我坐在陽臺上,絲瓜靜靜地趴在欄珊上,不言不語,這一季的生命,它歷經磨難,一定是疲累了,那零星的淡黃和星星對望著,像燭火在夜空中閃爍。一種敬意油然而生,這棵絲瓜,在縫隙里出生,但不抱怨環境,始終以飽滿的熱情,頑強的生命力,接受命運的考驗,一直生機勃勃地攀援上升,瓜秧爬到那里,花就開到那里,不悲不喜,不憂不傷,心系藍天,如果給它接上一步天梯,它會把那抹黃開在悠悠的云朵上,令人感動和敬佩。
從此以后,我特意在陽臺下,辟一小塊地種絲瓜,陽臺上黃燦燦的絲瓜花,成了小院夏季一道不變的風景,今年,絲瓜的藤蔓已悄悄地爬上了二樓欄珊,幾朵黃花在低處含苞待放,我期待,那片金黃的喇叭早日吹上欄珊,燊滿樓臺。
用生命舞動舞動這屬于它的世界哲理散文
絕境中往往會創造出奇跡,生命的奇跡,它可以令所有人的內心產生震撼,與所有不屈的生命得到共鳴,而這只蝶兒,雖然普通,卻體現出了生命的頑強和它的不屈,以及他對命運的束縛的反抗,它,是在用生命舞動,舞動這屬于它的世界……
——題記
早晨起來拉開窗簾,一片陽光立刻傾灑在了潔白的墻壁上,不禁讓人感覺十分明朗。在這個萬物寂寥的世界里,生命的活力早已埋藏在了厚厚的衣物下,時有時無的霧霾也讓人心情低落。凜冽的寒風也在這個季節肆無忌憚的帶走每一個弱小的生命,因為這是自然界永不變的生存法則。
可是在許多時候,世界總會給自己帶來不可預料的驚喜,就比如,這只蝶兒。它正向這邊飛呢!進了,在發現,它是一只白蝶兒,這個原始的顏色,竟在這干枯的季節中顯得如此圣潔,它就像安琪兒,在這單調顏色的季節中,給人以驚羨。我最喜歡的顏色也是白色,不知道為什么,或許喜歡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在我眼中,這個顏色是神圣的,純潔而又不染鉛塵的,盡管許多人認為白色是不吉的,但其實這只是它掩飾自己的孤獨。今天看到這只蝶兒獨自在寒風中舞動時,心中驚一顫,竟讓我感覺他如此悲涼。瞧!它在空中打著旋兒,像一個西班牙舞者般優雅,突然,一陣風吹來,它的'雙翅猛地一抖,急促的拍打起來,,顯示出了一種別樣的美。不!這個小生命不是在舞,它是在沖破生命的極限!對,在這種季節,蝶兒應該躲起來,可她為什么要出來?他現在在生命極限的邊緣徘徊,似乎它想沖破宿命的束縛,也或許它是不甘,不甘心只能在溫暖的春天生存,只能在花叢中嬉戲,更或許,它要證明,證明生命沒有高貴與卑微!它在風中舞動著無暇的翅膀,用生命舞動在屬于它的舞臺,演說著一個個人生。
不一會兒,它停下了,優雅的闔上一雙翅膀,靜立在窗沿,孤傲,蕭瑟。陽光灑在了它瘦小的身上,顯得如此高貴,我震撼了,我知道,這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感應。
窗外依舊寒風凌咧,一抹瘦弱的身影倒立在眼中。我不知道它為什么不顧嚴寒出來,但是我知道,它的舞蹈,是用生命來演繹的,它對于世界來說,或許不值一提,但對于每個生命來說,這卻是一種震撼與對生命的敬仰。
一場關于你我它的夢散文
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青春之際,來書寫一段你我它的夢,也是你我它之間的故事,我知道自身歷來閱歷有限,而書寫這樣的夢,也是需要時間的。
時間是一種好東西,一副好的藥劑。它調劑了歲月生命里不同類別的人們,讓我們相遇,相知,最好的故事是讓我們相愛了,然后以悲傷的結局。我今天想用一顆真誠的心,來話說這一個夢,于是我想起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及文章的曹雪芹。想起他的《紅樓夢》。
我深知個人能力的問題,必將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素養,為了裝飾這一個個美麗的夢想,付出將會有收獲這一句話,什么時候說都不過時。
那天,我勾畫了三個主角。
也是夢中那三個主角,他們演繹了一步步歌曲,證實了歲月不驚,人生不老,友誼長存的主題,而這也僅僅為了自我認識的興趣。
后來,我漸漸明白。
你,那么遙遠可及,你卻忽遠忽近。
我,心比天高,夢語藍天,挑戰夢想。
它,只是陪伴著歲月的`流逝,只是一個配角,沉默不語。
風起,雨過,雪落,融化了冰雪封凍的季節。一顆春天的大樹它的旁邊的小樹開花了,吐露芬芳,夢的故事起航,你起航了嗎?
那一晚,我沉思了許久,因為我在尋找路,尋找給與我那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