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雙龍洞的好句子錦集三篇
金華的雙龍洞句子賞析
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的重點句子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信息,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金華的雙龍洞句子賞析
【第1句】: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這一段有兩句話。作者抓住溪流進行觀察來具體描寫很有意思。因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從雙龍洞里流出來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雙龍洞,因此“一路迎著溪流”,這既說明了溪流與洞有直接關系,也通過一個“迎”字點明了水流的方向與作者行進的方向剛好相反。溪流聲時時變換調子,寫的是溪流,實際上說明了雙龍洞周圍的地勢環境,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點明了雙龍洞的準確位置,同時也為作者開始參觀雙龍洞起了過渡作用。
【第2句】: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這句話是作者觀看內洞以后,對內洞的石鐘乳和石筍的總體概括: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端”,項目。“變化多端”,就是變化多種多樣。“異”,不同。“顏色各異”,就是顏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種假設,說明了內洞的石鐘乳和石筍本身就絢麗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種神仙、動物、宮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無窮了。
【第3句】: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句中“開滿了”說明花多,到處都有。“很有精神”寫出了山上映山紅比盆栽的杜鵑長得壯,長得旺,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充滿了作者對映山紅的愛,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茁壯成長的美麗畫卷。
《記金華的雙龍洞》文本賞析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華,游北山的雙龍洞。(作者開門見山,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地點)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甸,過了羅甸就漸漸入山。(作者用簡短的一句話清晰明了的交代了游覽雙龍洞的路線)公路盤曲而上。(通過盤曲而上間接地寫出雙龍洞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以上兩句寫出了沿途的景色也很美,“開滿了”說明花多,到處都有。“有精神”寫出了山上的映山紅比盆栽的杜鵑長得壯,長得旺,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映山紅的喜愛之情)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一片明艷概括了山上生機盎然的春色,心情也隨之興奮起來。)
一路迎著溪流。(一個“迎”字說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為后文溪流從雙龍洞流出做了鋪墊)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四個時而構成了排比句,形象的描寫了溪流的寬窄不一,流速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的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準確的說明了溪流的形狀特點和聲音特點。表達出作者此時愉悅的心情)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由“入山”到“雙龍洞口”這是作者的游覽路線。這一路都是迎著溪流而上,因為溪流是從雙龍洞流出來的)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wu)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作者用一句話寫出了洞口的特點——寬。將洞口比作“橋洞”說明雙龍洞的'洞口是拱形的)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作者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介紹了外洞的特點——空曠而開闊,真是可感。作者在說明外洞特點的同事,又一次交代了“水”這條線索)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這是一個過渡句,先寫外洞尋泉水來路,找到孔隙,下文則對孔隙做具體分析,在此起承上啟下作用)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下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運用設問具體說明了船的小“剛、再”通過船小突出了孔隙的窄小)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小船進出洞的方式很特殊,突出了孔隙的窄小,激發了作者的好奇心)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沒有一處不貼著”說明仰臥的姿勢低的沒法再低了。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再一次證明了孔隙的窄小。)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這句話寫出了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的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準…的句式準確的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
內洞一團漆黑,什么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寬廣。(作者初進內洞時的感受,不知道有多寬給人想象的空間)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暗示了雙龍洞名字的由來,點明題目)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用“即使……也……”這個表示假設關系的句子說明了內洞的石鐘乳和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作者把他們想象成個鐘神仙、動物……就更加魅力無窮了)
在洞里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作者用十來間房子那么大來比較,寫出了內洞的大,用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來比喻,讓事物更形象具體,同時也說明內洞比外洞大得多)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簡練的語言說明作者出洞和進洞的方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