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圓舞曲好句子仿寫集錦50句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課文《維也納生活圓舞曲》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維也納生活風情畫卷,表達了作者對維也納的贊美與向往。如果僅是從課文出發,學生也許能明白維也納的生活之美,音樂之美,但對深層次的文化因素卻一無所知。因此,我覺得還要用資料來充實課文,包括文字、圖片、影象等,比如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斯特勞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作用,比如金色大廳每年一次的新年音樂會等,至少在課前、課后讓學生知曉,甚至在課中也加以滲透。我們可以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讀書,讓音樂自然地流淌,讓內心的情感慢慢地抒發。
本篇課文是教材第八單元的配套選讀課文,因此,要將課文的學習納入單元訓練體系中,讓學生學會抓住主要內容,了解民族風情特點,運用先概括后分述的方法積累并運用語言。
教學理念:
對于這樣的課文,與其說學一篇課文,不如說是讓學生進行一次精神文化之旅。我想能不能在教學的其中穿插一些高雅的古典音樂,展示維也納優美的風光,作為教學鋪墊,讓學生能夠盡快地走進角色,首先從精神上達到一種共鳴。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維也納的音樂生活氛圍的同時,訓練語言,推敲詞句的豐富內涵,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另外,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了現代教育媒體手段,為學生的感悟創設課文情境,給予展開想象的空間,呈現給學生一個立體、生動的維也納。
教學目標:
【第1句】:讀讀記記“嘹亮、撩動、婉轉、悠長、別出心裁、隨時隨地”等詞語。
【第2句】:能找出表達課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生活中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通過對 “別出心裁”“隨時隨地”等詞語的`推敲,培養學生品詞酌句的習慣和能力。
【第3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4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師生合作開展《走進維也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是怎樣圍繞中心句來具體敘述維也納處處充滿音樂氣息的。
教學準備:
【第1句】:多媒體課件(音樂、圖片資料);
【第2句】:維也納簡介材料。
教學過程
【第1句】:認識維也納:
【第1句】:經過課前預習,你了解維也納嗎?請將課前準備好的維也納資料卡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漫談對維也納的初步認識。
【第2句】:大家聽過圓舞曲嗎?那我們就邊聽邊欣賞維也納的美麗風光吧!
(課件播放維也納風光圖片課件,配音樂《杜鵑圓舞曲》)
【第3句】:聽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帶著這份心情讀讀課題!
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生讀課題。
【第2句】:走近維也納:
【第1句】: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馮驥才。我們還學過他寫的《刷子李》《珍珠鳥》《花的勇氣》。今天我們就跟著他一同去認識維也納,走進維也納,感受維也納,享受維也納的美,好不好?
【第2句】: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難可以提出來。
(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第3句】:糾正幾個字音,積累優美詞匯:
盡量 盡快 撩動 巢穴
豐富而不重復 深沉而持久 清脆而透徹 彎彎曲曲又暢如流水 寧靜又精致
【第4句】:讀完課文,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心中的維也納,你會怎么說呢?
(幻燈):維也納 。
師:其實,課文中也有一句話概括了大家所有的想法,請找一找,劃下來。
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齊讀)
【第5句】:質疑:針對這句話你們有什么疑問嗎?(結合板書 ?)
【第3句】:感受維也納:
【第1句】:那就讓我們帶著疑問:你認為課文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呢?請找出這個句子或者詞語,并把它劃下來,如果能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
【第2句】:(配樂)默讀課文,學生動筆在文中找句子。
預設一:
(幻燈)“有一種鳥的叫聲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轉、嘹亮、悠長,變化無窮,它怎么能唱出如此豐富而不重復的音樂?”
A這里寫出了鳥兒的歌聲怎么樣?(富有變化)那就富有變化的讀一讀這個句子!
你認為鳥兒為什么能唱出如此豐富而不重復的音樂呢?(長期生活在維也納,連鳥兒都都有了音樂的靈性了,真是鳥鳴如音樂啊!)
B 想聽聽嗎?閉眼(播放鳥兒音樂)聽到鳥叫聲心情如何?指名讀這個句子。
C 怪不得作者說:“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預設二:
(幻燈)“一條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經圍著他的雙腿起勁地跳起舞來,酒店里人們的目光都快活地拋向他。”
你想對大黑狗說什么?連大黑狗的心情也如此愉悅,足以說明維也納音樂的魅力!
預設三:
(幻燈)“從遠方傳來的卡爾大教堂的鐘聲深沉而又持久;來自后街上克羅利茨小教堂的鐘聲清脆而透徹。”
【第1句】:師:在維也納,各種風格的教堂錯落其間,使這座城市又增添了濃厚莊重的色彩,假如這些鐘聲響起,伴著鳥鳴,這不正是一曲優美的交響樂嗎?
【第2句】:誰來讀讀這個句子?指導讀出不同的層次的鐘聲。
【第3句】:在這樣親切、溫馨的清晨,此情此景,你最想做什么呢?
【第4句】:師引讀:怪不得作者說:“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預設四:
(幻燈)“今年園藝家們別出心裁,在公園東北角臨街的一塊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鋼琴。”
【第1句】:師:為什么要做成三角鋼琴的樣子呢?(人們對音樂的熱愛)
【第2句】:正因為人們對音樂的熱愛,所以維也納人將音樂與花緊緊地融合在一起,讓花賦予了更深的含意。記得在第八單元中,我們走進德國,走進非洲,也感受到了花的絢爛與多姿,但與維也納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幻燈出示《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和《彩色的非洲》中描寫花的片段)
(德國)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非洲)在非洲無論是鄉村、市郊和城里,到處開放著五顏六色的花,不過大多是野花,比我們栽在盆里的花還要碩大,還要茂盛,還要鮮艷。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為那里的花開花,草開花,灌木開花,許多樹也開花。
【第3句】:通過對比,談談感想吧!文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維也納的花與別處是與眾不同的?(學生找出 “別出心裁”理解詞義。)
【第4句】:師:是啊!像這樣的雕塑造型在維也納隨處可見,(出示圖片)維也納簡直就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難怪作者說:“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預設五:
(幻燈)“古老的維也納,很難找到一條筆直的路。車在這些彎彎曲曲又暢如流水的街道上跑著,兩邊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來的。或是一座寧靜又精致的房舍,或是幾株像噴泉一樣開滿花朵的樹……”
【第1句】:從“冒”你能體會到什么?(驚喜的心情)
【第2句】:指導讀相關句子。讀出驚喜的語氣!
預設六:
(幻燈)“人們坐在長長的粗木凳上,一邊飲著芳香四溢的葡萄酒,一邊咬著剛剛出爐、燙嘴、噴香而流油的烤豬排,忽然歡快的華爾茲舞曲在你耳邊響起。”
師:假如是你,也來到這個酒館,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帶著歡快的語氣讀句子,邊讀邊讓自己也沉浸在這歡悅的氣氛當中。
小結朗讀優美片段,感受維也納處處都充滿音樂的氣息.
【第4句】:享受維也納:
【第1句】:師小結:“維也納的清晨是充滿音樂的,維也納的山,維也納的水,維也納的建筑,維也納的路,維也納的花,甚至維也納的空氣,維也納一切的一切都彌漫著音樂的氣息,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維也納的人們每天都沉浸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真是幸福呀!
師激情引讀:
(舒緩地)正因為在維也納,連小動物都那么富有音樂的靈性,所以――“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溫馨地)正因為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的城市,是音樂的搖籃,所以――“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激情地)正因為維也納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所以――“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第2句】:(指導朗讀)同學們,那就讓我們帶著清晨的喜悅,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帶著旅途中那份驚喜,帶著我們對維也納的向往,一起把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吧!(配樂讀課文)
【第3句】:師:學到這里,大家心里有什么沖動,有什么最想說的嗎?(結合板書:!)
【第4句】:(幻燈)小練筆:我真想去維也納看一看!。
要求:圍繞一個意思,可以選取課文中的一兩個方面把自己想去的理由表達清楚。
【第5句】:暢想維也納:
1.推薦閱讀《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2.老師和同學們合作開展《走進維也納》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認識維也納。
【第6句】:板書設計: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音樂與生活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教學反思
我認為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看起來平淡無奇,品起來幽香縷縷,回味起來清香裊裊。我對自己課堂設計的要求:大氣、精致、和諧。大氣就是有學科教學思想的支撐,整堂課有明顯的教學主線;精致就是把思想落實到教學細節;和諧就是實現教與學關系的協調,順應學生學習,然后發揮教師的教的主導作用。
課堂教學設計要有三個關注:關注課程——從課程的視角,語文課應該憑借教材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本領,同時積累語言,留下美好情感。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實際,同時重視教師的教,教師要教會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關注教材——尊重文本內在的規定,按照文本基本的價值取向進行教學,同時不對教材進行過度挖掘。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教會學生“咬文嚼字”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首先看學生對課題的`理解,讓學生憑借學習經驗說說對整篇文章的感受,目的是看學生對文本的認識。要求學生用“咬文嚼字”的態度讀出自己的滋味,實現主體性閱讀,目的是讓學生親近文本,讀出自己的感受。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共同學習第三自然段,實現教師教的作用,總結出一咬二嚼三回味,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讀出韻味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在第一自然段中練習,讓學生更熟悉這種方式。最后,讓學生分別進行【第6句】:【第7句】:8自然段的學習,檢驗學生學習的程度,同時開掘更大的空間。
從整堂課的執教情況來看。遵循認知規律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隨著教學的緩步推進,學生慢慢學會了品味詞語。對“別出心裁”和“隨時隨地”的品味,超出了我的教學預設,尤其是對公路是線譜、汽車是音符、房舍是音節線的想象。為學生提供空間的課堂才會有無法預約的精彩。
由于時間關系,后兩部分的教學并沒有進行。第三部分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質疑,讓學生進行反思性閱讀,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第四部分根據這篇文章的典型特色,讓學生打亂原文的順序再去閱讀,通過這樣的閱讀對文章的結構有一個認識,同時實現創造性的閱讀,學生可以根據這樣的閱讀建構屬于自己的文本。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的讀后感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讀后感(一)
讀了《維也納生活舞曲》之后,我才真正領略到什么是音樂之都,并不是隨處可見的音樂會,而是在那兒令人很容易想起音樂。
維也納的清晨,具備了一場免費音樂會,這也是一種悅耳的鬧鐘聲。參加音樂會的不進有鳥兒各種婉轉的叫聲,還有遠遠近近的教堂鐘聲,鐘聲節奏,風格不同,一些深沉而持久,一些清脆而透徹,一些莊嚴又溫婉音樂會演奏完畢,那調皮的花香東奔西跑,溜進了作者的鼻孔,活像一個頑皮的孩子。
五月的維也納是一片花海。
家家戶戶掛在窗外的花盆全都鮮花盛開,那是一片非常絢爛的情景。
城市公園還會用鮮花裝置起一座大表,她走的很準時,年年都有新圖案。那年,園藝家們吧白玫瑰和冬青搭成一架鋼琴,真是別出心裁,這也是維也納的主題音樂。
古老的維也納,路都是彎彎曲曲的。車在這種路上跑著,兩遍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來的。或一座精致的房舍,或是記住像噴泉一樣開滿花朵的書,或是幾朵美麗的鮮花,朝我們招收,或是幾只鳥兒,在梢上唱這婉轉的歌,好似以為坐在樹上的歌女
文中說,真正的維也納音樂會在郊外,因為那里很自由,想去就去,想唱就唱,想彈就彈,不必擔心有人批評你的歌聲,不想歌劇院那樣莊嚴,安靜,不容你說話聲。文中的當年酒家中的老漢,就是愛音樂,那一把提琴又小又舊,她也沒有扔掉,大黑狗也很愛音樂,竟然跳起舞來!酒家里的人也融入了音樂快活的目光拋向老漢。
這篇課文讓我認識了自然的維也納,并不是華麗嚴肅的,而是輕松,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城郊樂曲,這就是真正的維也納樂曲。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讀后感(二)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那里鳥兒種類繁多,那里處處見得到花兒的蹤影,那里的主題是《音樂與花》,那里的人酷愛音樂
這篇優美的文章是出自于馮驥才,這位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之手。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維也納,每天清晨都能聽到免費的音樂會,那是鳥兒們的歌聲,有的鳥兒聲像有人磕牙,咔咔作響,有的鳥兒聲好似老人嘆息,沙啞有蒼老,有的好像貓叫
在音樂會時,常常使這""免費的.音樂會"’達到高潮,正在這時,一股花香鉆進了作者的鼻孔。五月的維也納更是花的天下。家家戶戶都鮮花盛開,許多商店用花纏繞在門框上,公園用鮮花裝置起了大表,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三角鋼琴。
彎彎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說:在維也納散步可要小心,別踩著地上的音符。來到城郊的小酒館里品嘗著美酒,咬著那美味烤豬排。
這小酒店可不和金色大廳或歌劇院一樣,金色大廳和歌劇院可不是你想去就去的,但是,鄉村的當年酒家里,你想去就去,上午去了下午去也行呢!
維也納風情文化,我感受到那里的音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之美,作者用飽滿的熱情表達出了維也納的音樂之美。
關于維也納生活圓舞曲的教學反思
課文《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是教材第八單元的配套選讀課文,作者馮驥才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維也納生活風情畫卷,表達了作者對維也納的贊美與向往。
從文章的題目看來,音樂與維也納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的美源于音樂,音樂讓生活平添一份詩意。生活不能沒有音樂,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讓學生領悟生活與音樂的關系是本堂課的重點。對于這樣的課文,與其說學一篇課文,不如說是讓學生進行一次精神文化之旅。所以,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抓住主要內容,理解課題中音樂與生活的關系,了解維也納民族的風情特點,積累并運用其中優美的語言。上完課后,覺得自己既有做得好的地方,達成了既定目標;也有沒有考慮周全的遺珠之憾:
【第1句】: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選讀課文是語文教材中的一塊“處女地”,平時在教學中很少有時間帶領孩子去讀去感悟。其實,它們是我們一線教師由手把手地“扶”學生到“放”學生的`階梯。對于精讀課文而言,它是一個補充,更提倡孩子的自習自得。編者的意圖很明顯,《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應該是與第八單元“感受異域風情”相配套的。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上并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感受文章中何處體現了“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其實文章中既有聽得到的音樂,聲聲鳥鳴,酒館中的華爾茲樂曲;也有聽不到的比如花藝鋼琴,蜿蜒的小道。我引導孩子從聽得到和聽不到兩個方面去感受,倡導孩子自主研讀,收效較好。
【第2句】:尊重學生表達欲望,鍛煉學生讀寫水平。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重中之重。所以這節課,我也把積累、品悟、運用作為課堂的主線。先引導孩子積累文章中“……又……” 、“……而……”這樣類型的詞組。然后體會這樣用的妙處,最后在孩子們感受到維也納處處有音樂后,創設情境說說自己如果來到維也納會做那些與音樂有關的事情?并運用上剛學過的詞組類型,孩子在每節語文課上寫一寫是很有必要的,雖然短時間內并不能掌握的了多少,或許有的學生還寫得不是很好,但至少種下了一粒粒思維的種子,及時給它們澆澆水,總會長得快一些。
當然,課堂上永遠都有遺憾。經過專家的點播,我也發現有一些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運用上還不是很恰當。比如在感受鳥兒的音樂時,如果能抓住“婉轉、悠長、嘹亮”去體會鳥兒的鳴叫好像音樂是否會更好?比如在課堂最后能不能再回到課題讓孩子自己說說音樂與生活的關系?再比如在朗讀指導時,讓男女生配合讀兩種鐘聲的不同,是否能更到位?總之,紕漏引發了我下一輪的語文之路上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