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龍燈作文結尾好句子匯集5篇
元宵節耍龍燈作文
導語:耍龍燈又稱舞龍、龍燈舞,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耍龍燈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耍龍燈作文(1)
每年臨近元宵節,老家會連著三天耍龍燈,俗稱“揚龍燈”。
龍燈分許多種,而老家所在的村莊通常是耍稻草編織成的草把燈。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龍燈雖談不上精致,更比不上彩燈那般雍容華麗,但成本低、重量輕、寓意深。趕在元宵節前的一周,村里的族長們便動手準備。有著多年編織手藝的曹爺爺早早找來了干凈的稻草,待在村小學的操場上開始忙活。他又是剁草、又是搓繩,往往得干上一兩天,才能編織出一條完整的龍燈。純手工編的龍燈一般分成龍頭、龍身和龍尾三部分,由十來個活靈活現的草把用草繩連成一體。曹爺爺的絕活多半出在龍頭上,他用草把編織的龍頭神采飛揚、栩栩如生,尤其是那雙用白蘿卜裝點成的 “龍眼”格外炯炯有神。草把燈編成后,再插上一根根上好的杉木棍,長長的龍燈便整裝待發了。
農歷正月十三是起龍燈的日子。一到傍晚,耍龍燈的大隊開始在村小學操場集結待命。十來個十五歲上下的標致小伙各舉一根杉木棍,草把插上一根點燃的香燭。燈火映襯下的龍燈裝扮一新,精神抖擻。除了耍龍燈的年輕干將,大隊還有稍年長的拎包領隊、漲彩的司儀,以及敲鑼打鼓的隊員。趕在晚上六點十八分,一掛紅彤彤的大鞭炮準時響起,耍龍燈的成員們在喧鬧的鑼鼓聲中浩浩蕩蕩出發了。
我家離村小學不遠,每年迎燈都排在靠前的幾戶人家。眼看龍燈就要來了,母親早早把八仙桌收拾干凈,在老屋堂前騰出一片寬敞地,同時取出一大兩小三掛鞭炮,拿一小捆香點上,靜待龍燈的到來。年幼的我還夠不上耍龍燈的條件,但湊熱鬧的水平絕對一流。當龍燈剛進前一屋時,我便不再跟進去熱鬧,而是火急火燎的回家報信,通知父母親在門口迎燈。
不一會的功夫,伴隨一陣急促的`鑼鼓聲響,高昂的龍頭即刻出現在我和家人的面前。父親趕忙點燃一掛大鞭炮,十分虔誠的將龍燈請進家門。領隊接過點燃的香,一根根插在草把燈上。在龍頭的帶領下,長長的龍燈在老屋堂前繞場三圈,司儀扯開嗓門不停的漲彩,兩小掛鞭炮穿插其間響個不停。當龍燈即將離開家門時,父親會在領隊的拎包里塞上一包紙煙,既是對大伙的犒賞,更是討個吉利。
龍燈剛剛離去,我便迫不及待的約上小伙伴們,一路熱熱鬧鬧的跟過去。那會村里只有五六十戶人家,但挨家挨戶跑下來,也要兩個多鐘頭左右。為了趕上耍龍燈的節奏,我全然不顧腳下泥路的濕滑,有時一不小心,棉鞋就會踩進路邊的泥水坑。更糟糕的是,一腳踩在小伙伴的鞋跟上,兩人都會摔在地上“狗啃泥”。嘻嘻哈哈一陣歡笑過后,我們越發牟足了勁,跟著耍龍燈的隊伍串了一家又一家。
記憶中,大哥參與耍龍燈次數多一些,我只是跟著瞎起哄。有那么一次,在大哥帶領下,我也過了一回耍龍燈的癮。只是年紀偏小,僅夠上舉龍尾的條件。耍龍燈連著三天跑遍全村,挨家挨戶得上門,體力自然消耗很大。原本舉龍頭的大哥為方便照顧我,那一次也換成了舉龍身,就在我前面一個位置。或許是初次參加過于興奮,耍上兩天后,我覺得累的不行,腳都邁不動了。即使這樣,第三天的晚上,即元宵節夜晚,我還是準時出現在隊伍中。出發前,大哥朝我豎起大拇指,鼓勵我完成最后一公里。那天晚上天公不作美,剩下十來戶的時候,天忽然下起了雨,我們一個個都淋成了落湯雞。行進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大伙的好心情遭受重創。大哥轉身叮囑我擔心腳下的路,別摔了!話還沒說完,我一個趔趄果真滑倒在地。當時前面的龍頭走的快,整條草把龍一直繃得很直,我舉的龍尾瞬間被拽離了杉木棍。當大哥和領隊湊過來扶我時,我半躺在地上,手里還牢牢握著一根光禿禿的杉木棍。大伙被我狼狽的模樣逗得哈哈大笑,原本有些沮喪的心情片刻煙消云散。也沒剩幾戶人家了,索性堅持到底吧。我重新將龍尾插上,跟隨大隊又出發了……
當晚,耍龍燈圓滿結束。領隊帶著我們趕回村小學,在操場中央升起一堆篝火,將十來個草把和棍子放進火堆,接著點燃一掛鞭炮,我們繞篝火圍成一圈恭恭敬敬三鞠躬,以示送龍上天,寓意風調雨順好年運。最后環節的分發犒賞,大伙紛紛為我點贊,并決定多分我一包佛子嶺牌香煙,當時我心里不知有多暖和。
元宵節耍龍燈作文(2)
新春佳節,在我國廣大城鎮,有“耍龍燈”的習慣。
“耍龍燈”也叫“舞龍”,又稱“龍燈舞”,是流行于我國的一種民間舞蹈。
我國古代人民為寄托美好愿望而創造了龍的形象。相傳,古人把龍、鳳、麒麟、龜稱為四靈。造型優美,絢麗多采,線條剛柔相濟。在歷史條河中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早在商殷時代,銅器和骨刻上就有龍形圖案;周代銅器的龍紋已漸趨完整。“耍龍燈”在漢代民間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宋代吳自牧著的《夢梁錄》中記載:南宋行都臨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
在古代,人們把“龍”作為吉祥的化身,代表著風調雨順的愿望,因此,用舞龍祈禱神龍的保祐,以求得風調雨順,四季豐收。人們舞起用竹、鐵結扎,外用綢緞或布匹制作的彩龍取樂,表現歡快的心情,經過民間藝人不斷加工制造,到現在“耍龍燈”已發展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深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與“雙龍戲珠”兩種。龍身由許多節組成,每節間距約五尺左右,第一節稱一檔。組成龍身的“節”,一般都是單數。(如九節、十一節和十三節的)。龍頭部分也分輕重不同,一般重量約三十多斤。龍珠內點蠟燭的稱“龍燈”,不點的稱“布龍”。
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節的主要側重于花樣技巧,較常見的動作有:蛟龍漫游、龍頭鉆襠子(穿花),頭尾齊鉆,龍擺尾和蛇退皮等。耍龍中,不論表演那種花樣動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耍【第11句】:十三節龍的,主要表演蛟龍的動作,就是巨龍追捕著紅色的寶珠飛騰跳躍,忽而高聳,似飛沖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騰挪,煞是好看。
農村耍龍燈還有個習慣,就是不僅在本村耍,還到外村表演,到鎮上或城市寬闊的街頭、廣場去“賽演”。每當新春至元宵節期間,在此起彼落的鑼鼓聲、鞭炮聲中,各個民間“舞龍”隊大顯身手,引動萬人空巷。
正月十五耍龍燈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正月十五的習俗文化頗多:有猜燈謎、舞獅子、踩高蹺、逛花燈、耍龍燈等等,可謂是熱鬧非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正月十五耍龍燈作文,歡迎閱讀!
正月十五耍龍燈作文1
正月十五晚上,我們全家吃完湯圓,隨后爸爸媽媽就陪著我去街上看舞龍燈。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特別是圓盤處,觀看者更是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鉆進了人群。
在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中,在五彩繽紛的煙花中,出現了一條“板凳龍”它是由許多板凳連接而成的。雖然它不能像“龍燈”一樣舞出各種花樣,但是,它整整齊齊的排列在街頭,宏偉壯觀。過了一會兒,一條“巨龍”出現了,你瞧,它穿著一件黃澄澄、亮閃閃的“龍袍”,神氣地仰著頭,這時我伸出手來數龍節,【第1句】:【第2句】:【第3句】:四------一共十二節,真長啊!那龍燈是多么威武。紅紅的龍頭特別精致,整個龍頭都是用“鱗片”做成的。“鱗片”一片一片緊緊地連在一起,沒有一點空隙。中間是用紙糊的龍身,龍尾上一片片精致的“鱗片”全都是用木頭刻成的。那一節一節的龍身、精制的龍頭和龍尾,再加上一盞一盞的紅蠟燭,搭配起來真是漂亮極了!這時又有一條“龍”來湊熱鬧,它倆長得真是太像了,我想它們應該是孿生兄弟吧。觀眾們鼓掌、歡呼,連旁邊的煙火都給他們打氣了,舞龍的叔叔和爺爺們舞得更歡了,他們一會兒舞出了雙龍戲珠,一會兒舞出了大龍卷小龍,一會兒舞出了雙龍盤旋,龍像活了一樣。
舞龍燈結束了,龍燈走遠了。我喜歡舞龍燈,因為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正月十五耍龍燈作文2
每年臨近元宵節,老家會連著三天耍龍燈,俗稱“揚龍燈”。
龍燈分許多種,而老家所在的村莊通常是耍稻草編織成的草把燈。這種看似不起眼的龍燈雖談不上精致,更比不上彩燈那般雍容華麗,但成本低、重量輕、寓意深。趕在元宵節前的一周,村里的族長們便動手準備。有著多年編織手藝的曹爺爺早早找來了干凈的稻草,待在村小學的操場上開始忙活。他又是剁草、又是搓繩,往往得干上一兩天,才能編織出一條完整的龍燈。純手工編的龍燈一般分成龍頭、龍身和龍尾三部分,由十來個活靈活現的草把用草繩連成一體。曹爺爺的絕活多半出在龍頭上,他用草把編織的龍頭神采飛揚、栩栩如生,尤其是那雙用白蘿卜裝點成的 “龍眼”格外炯炯有神。草把燈編成后,再插上一根根上好的杉木棍,長長的龍燈便整裝待發了。
農歷正月十三是起龍燈的日子。一到傍晚,耍龍燈的大b隊開始在村小學操場集結待命。十來個十五歲上下的標致小伙各舉一根杉木棍,草把插上一根點燃的香燭,燈火映襯下的龍燈裝扮一新,精神抖擻。除了耍龍燈的年輕干將,大b隊還有稍年長的拎包領隊、漲彩的司儀,以及敲鑼打鼓的隊員。趕在晚上六點十八分,一掛紅彤彤的大鞭炮準時響起,耍龍燈的成員們在喧鬧的鑼鼓聲中浩浩蕩蕩出發了。
我家離村小學不遠,每年迎燈都排在靠前的幾戶人家。眼看龍燈就要來了,母親早早把八仙桌收拾干凈,在老屋堂前騰出一片寬敞地,同時取出一大兩小三掛鞭炮,拿一小捆香點上,靜待龍燈的到來。年幼的我還夠不上耍龍燈的條件,但湊熱鬧的水平絕對一流。當龍燈剛進前一屋時,我便不再跟進去熱鬧,而是火急火燎的回家報信,通知父母親在門口迎燈。
不一會的功夫,伴隨一陣急促的鑼鼓聲響,高昂的龍頭即刻出現在我和家人的面前。父親趕忙點燃一掛大鞭炮,十分虔誠的將龍燈請進家門。領隊接過點燃的香,一根根插在草把燈上,在龍頭的帶領下,長長的龍燈在老屋堂前繞場三圈,司儀扯開嗓門不停的漲彩,兩小掛鞭炮穿插其間響個不停。當龍燈即將離開家門時,父親會在領隊的`拎包里塞上一包紙煙,既是對大伙的犒賞,更是討個吉利。
龍燈剛剛離去,我便迫不及待的約上小伙伴們,一路熱熱鬧鬧的跟過去。那會村里只有五六十戶人家,但挨家挨戶跑下來,也要兩個多鐘頭左右。為了趕上耍龍燈的節奏,我全然不顧腳下泥路的濕滑,有時一不小心,棉鞋就會踩進路邊的泥水坑。更糟糕的是,一腳踩在小伙伴的鞋跟上,兩人都會摔在地上“狗啃泥”。嘻嘻哈哈一陣歡笑過后,我們越發牟足了勁,跟著耍龍燈的隊伍串了一家又一家。
記憶中,大哥參與耍龍燈次數多一些,我只是跟著瞎起哄。有那么一次,在大哥帶領下,我也過了一回耍龍燈的癮。只是年紀偏小,僅夠上舉龍尾的條件。耍龍燈連著三天跑遍全村,挨家挨戶得上門,體力自然消耗很大。原本舉龍頭的大哥為方便照顧我,那一次也換成了舉龍身,就在我前面一個位置。或許是初次參加過于興奮,耍上兩天后,我覺得累的不行,腳都邁不動了。即使這樣,第三天的晚上,即元宵節夜晚,我還是準時出現在隊伍中。出發前,大哥朝我豎起大拇指,鼓勵我完成最后一公里。那天晚上天公不作美,剩下十來戶的時候,天忽然下起了雨,我們一個個都淋成了落湯雞。行進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大伙的好心情遭受重創,大哥轉身叮囑我擔心腳下的路,別摔了!話還沒說完,我一個趔趄果真滑倒在地。當時前面的龍頭走的快,整條草把龍一直繃得很直,我舉的龍尾瞬間被拽離了杉木棍。當大哥和領隊湊過來扶我時,我半躺在地上,手里還牢牢握著一根光禿禿的杉木棍。大伙被我狼狽的模樣逗得哈哈大笑,原本有些沮喪的心情片刻煙消云散。也沒剩幾戶人家了,索性堅持到底吧。我重新將龍尾插上,跟隨大b隊又出發了……
當晚,耍龍燈圓滿結束。領隊帶著我們趕回村小學,在操場中央升起一堆篝火,將十來個草把和棍子放進火堆,接著點燃一掛鞭炮,我們繞篝火圍成一圈恭恭敬敬三鞠躬,以示送龍上天,寓意風調雨順好年運。最后環節的分發犒賞,大伙紛紛為我點贊,并決定多分我一包佛子嶺牌香煙,當時我心里不知有多暖和。
元宵節的龍燈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的龍燈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宵節的龍燈作文1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里,我們打算去看龍燈,因此,我早早的吃好了午飯,到了暨陽街道。到了那兒,我發現警察叔叔們早早地站在了路中央,攔下了一切機動車輛,為人民的安全做好了保障。
龍燈還沒開始,可大街上早就站滿了觀眾,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我和爸爸馬上選好了看龍燈的位置。忽然,遠方飄來了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原來是馬上開始舞龍燈了。只見領頭的是一直兇猛巨大的老虎,它有著兩道又尖又長的胡須,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一張一合,頭頂上寫著一個大大的“王”字,好像正在向你似的。
跟在老虎后面的是兩條布龍。他們一黃一綠,銀色的龍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異常耀眼。兩條龍“飛”到了十字路口后,竟在人海中飛快的翻滾起來,遠遠望去,兩條翻滾在人海中的巨龍好像正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游泳一樣,讓人看了以后贊不絕口,浮想聯翩。
之后出現的是一條板凳龍。它的樣子可和剛才的兩條巨龍截然不同:板凳龍的頭非常大,熒光閃閃的眼睛到了晚上仿佛會發光似的,胡子長的像廬山上飛流直下的瀑布一樣。板凳龍的身體是由一節節長長的板凳組成的,因此,走過時便會發出“吱吱”的聲音,仿佛是一曲悅耳的交響樂,飛入人們的耳朵中。板凳的上方還有許多的工藝品,讓人眼花繚亂:有的是一個個五彩繽紛的花籃,上面的花漂亮的美不勝收;有的是十二生肖中的動物,不知道這些動物是出自誰家之手,進那樣栩栩如生,美麗動人;還有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取西經的畫面,看著這些藝術品,然人感到非常妙不可言。
一眨眼,龍燈很快結束了,可周圍的觀眾好像留戀著什么似的,遲遲不肯離去。今年的龍燈太精彩了,我明年一定還要來看!
元宵節的龍燈作文2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是元宵節,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在古代,夜元宵,正月有稱元月,于是乎,新的一年第一次圓月之夜就被漢文帝確定元宵節。鬧花燈、猜燈謎、舞龍獅、劃旱船、踩高蹺等都是正月十五的傳統保留節目,乃是中國各地的共同習俗。元宵最在出現在宋代,應為吃元宵象征這團圓之意,所以深受國人的.喜愛,這種習俗就沿襲至今。
晚上七八點鐘,我家大堡底這兒是最熱鬧的。突然從不遠處傳來了鞭炮的響聲,此時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買鞭炮的、放鞭炮的、燒稻草的。不一會兒龍燈就已經出現在我們眼前了。“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鞭炮的響聲越來越響了,震耳欲聾。點燃的稻草把整條路照的亮堂堂的。“來了、來了。”只見一只巨龍張大了嘴巴,瞪起了明亮的雙眼,似乎正環顧四周的動靜,在往后一點就會看見那盤大的身軀。遠遠望去,這完全是只有靈性的神龍啊!神龍后面還跟著許多方陣,拿燈籠的、打腰鼓的、跳舞的、唱歌的,一陣接一陣。那些拿燈籠的人一個緊跟一個,深怕跟不上隊伍似的。緊接著的是打腰鼓的人,她們聽從最前面一人的指揮打著整齊有序的腰鼓。隨后一支著裝統一舞步熟練的舞者。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還有一輛滿載樂器的汽車,汽車在人群中徐徐開動,上面有男有女還唱著好聽的流行歌曲······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元宵節的晚上就這樣在看龍燈中度過了,但我會永遠記住這一晚。
元宵節舞龍燈作文500字精選6篇)
舞龍是一種起源于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在古時是一年中的大型節日里面節目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舞龍燈作文5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舞龍燈作文1
元宵節,爸爸帶我們一家人去黃山游玩。
下午,我們來到了宏村,正好趕上那里舉辦的舞龍燈表演。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拉著媽媽使勁的才擠進人群里,一陣鑼鼓喧天,舞龍燈表演終于要開始了。前面一下子跳出金光閃閃的七八條“龍”,有的搖頭擺尾,有的滿地打滾,有的騰云駕霧,有的遨游海底……
我正看的眼花繚亂,身后突然傳來震耳的喝彩聲。我扭頭一看,哇塞!一位壯漢,雙手舉著龍珠在“龍”的前面逗它。那條“龍”金光閃閃,頭和尾巴特別長,一雙銅鈴般的大眼,顯的威風凜凜,神氣十足。
只見“龍”撲向龍珠,只見那位壯漢把龍珠從左手傳到右手。“龍”似乎不甘心失敗,又撲了上去。壯漢手中的龍珠又迅速的左右穿了幾次,身手敏捷的左躲右閃……好哇!只聽見人們歡呼起來。
鑼鼓越敲越響,越敲越急。剎那間,鑼鼓聲,掌聲,歡呼聲,喝彩聲響成一片。“龍”舞得更加歡快了,紅色的龍珠上下飛舞,“龍”不斷的飛呀,撲呀,搶呀,跳呀……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精彩極了。底下的觀眾更是叫好聲不斷。
多有趣的舞龍等表演呀!我還是第一回見過。辛虧爸爸帶我們來到宏村,不然,就錯過了這么激烈的舞龍燈表演了。
元宵節舞龍燈作文2
正有十月五晚上,我們全家吃完元宵,爸爸媽媽就陪著我去街上看舞龍燈,可是龍燈怎么也不來,我都急死了。可是過了一會兒,隨著鑼鼓聲,龍燈來了,我心里很激動。
你瞧,那龍頭上有很多個燈籠,五彩斑斕,龍身那就更好看了,密密麻麻的龍鱗像拼圖一樣裝點著龍身,五顏六色的彩燈仿佛天上繁星一般燦爛;龍尾上還有四個字——一帆風順,這時我伸出手來數龍節,【第1句】:【第2句】:【第3句】:四————一共十二節,真長啊!但這時又來了一條“龍”來湊熱鬧,它倆長得真是太像了,靜時像兩條蛇,舞起來時全場沸騰了。
觀眾們鼓掌、歡呼,連旁邊的煙火都給他們打氣了,舞龍的叔叔和爺爺們舞得更歡了,他們一會兒舞出了雙龍戲珠,一會兒舞出了大龍卷小龍,一會兒舞出了雙龍盤旋,真像活了一樣。它們又分又合,卻一直沒有打結,我佩服舞者的高超技藝!
舞龍燈結束了,龍燈走遠了。我好喜歡舞龍燈,因為它給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
元宵節舞龍燈作文3
在我媽媽的老家,每年元宵節,都要舞龍燈。今年的元宵節,我就親眼目睹了這歡樂熱鬧的場面。
天還灰蒙蒙的',人們就敲鑼打鼓地去迎接龍頭,當地人稱它為“龍頭爺爺”。龍燈中間的身體是人們做的板橋燈組成的。板橋燈是用一塊很長的木板做成的,在一條木板上放著兩個燈籠,燈籠中間有花做成的裝飾品,非常漂亮。龍頭請來的時候,人們就拿著香燭,挑著雞鴨、豬頭去祭拜它,祈求來年五谷豐登,一家人平安健康。我也在一邊暗暗祈禱,希望我們全家永遠幸福平安。
中午大家要吃燈飯。吃完燈飯,年輕的小伙子們就把板橋燈背起來,再一橋一橋地接起來,安上龍頭、龍尾,拼成一條長長的龍燈。到了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人們把龍燈上的蠟燭點著了,再把龍頭一圈一圈地舞動起來。龍燈隨著人們的舞動在夜空中劃過一道道美麗的光彩,好看極了。圍觀的人們一邊欣賞,一邊喝彩,大家沉浸在元宵節祥和喜慶的節日氣氛中。
元宵節舞龍燈作文4
正月十五鬧龍燈,是家鄉人民的傳統節日,今年也不例外。我們一家人早早就吃了晚飯,去看龍燈。
今天真是個好天氣。夜空朗朗,月亮明亮的掛在天邊,很大很圓。因為是元宵,整個村燈火通明,平時寧靜的鄉村,此時既生氣又繁華。
我們一家人手拉著手,懷著歡躍的心情來到草坪上,只見這里早已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一頭扎進人群里,隨著人流在龍燈前細細地欣賞著。好個龍燈的世界呀:短的長的,圓的方的,三角的,圓柱的,真是應有盡有,看得我眼花繚亂。不過最精彩的還在后頭,那就是舞龍燈了。
一陣鑼鼓聲響起來了,要舞龍燈了。首先舞的是一條長龍,你看那威武龍頭,用燈泡做成的龍眼,炯炯有神。十幾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穿著黃色的衣服,腰里扎著紅絲帶,一個個顯得那么精神。看,他們舞起來了。只見那條“巨龍”在龍燈的指揮下上下翻滾。還不時地嬉戲著一顆紅色龍珠。龍珠一會兒被吞進龍嘴,一會兒被噴得老高,逗得小孩拍手稱快。燈籠里放射出明亮的光,使漆黑的夜空顯得更加絢麗多姿。在煙霧里、彩花中,穿梭往來,時隱時現,看得我眼花繚亂。那些圍觀的人們把鞭炮扔在他們中間,鞭炮炸開了,他們舞的更歡了。
長龍過后,其它的燈也一一上場,精彩的節目一個接一個,看得我們應接不暇。舞動的龍燈,吉祥的龍燈,給鄉村的人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古老的風俗,在兩個文明建設中,顯得更興旺,更有生機。
元宵節舞龍燈作文5
整個城市都被元宵節的喜慶所籠罩著。比起春節來說元宵節才更有年味。因為春節那天除了吃便沒有什么特別的了。而元宵節還有花燈會啊猜燈謎啊舞獅等有趣的傳統民俗活動。我也不知道為何特別愛吃元宵,喜歡那種甜甜的味道。
我們這里有一個地方的花燈是出了名的那便是芝英的。我和我的好伙伴約好了時間準備一起去看龍燈。我們按時匯合后便一起去了
果然名不虛傳,龍的四周圍滿了人,把現場的氣氛弄得更加熱鬧。嘩,那龍大約長三十米,把整條街都填滿了。龍身體的各個部分是用長凳連起來的,凳上有著兩個紅紅的燈籠。每節兩個,把龍裝扮得威猛無比,更加逼真。
開始了,只見那龍身被舉了起來,風搖曳著燈籠中的火。龍向前“飛”去,到了一家雜貨店,那家店立即放起了煙花,煙花在天空中怒放,月亮在煙花的裝點下,更加美麗。制造出一個魔幻氣氛。龍頭在那家店門口點了三下頭,那家店的主人拿了一個大紅包放在龍嘴里。哦,原來是想讓龍給自家保個平安。正在這時,龍頭一擺,呼地整個龍身被拉到了后面。人群一下子慌了,我也忙著跑。大家猶如受驚的馬,瘋狂的像四周拼命地跑去。啊,聰明的人會覺得很危險,而傻的人會覺得很刺激。我雖然不想當傻的人但是還是很刺激。
啊,迎龍燈真的很好玩啊!他讓我們知道團結才有力量,就像迎龍燈一樣,如果一個不用心,就會被拉走的。我們一定要用團結的力量戰勝困難。
元宵節舞龍燈作文6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是元宵節,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在古代,夜元宵,正月有稱元月,于是乎,新的一年第一次圓月之夜就被漢文帝確定元宵節。鬧花燈、猜燈謎、舞龍獅、劃旱船、踩高蹺等都是正月十五的傳統保留節目,乃是中國各地的共同習俗。元宵最在出現在宋代,應為吃元宵象征這團圓之意,所以深受國人的喜愛,這種習俗就沿襲至今。
晚上七八點鐘,我家大堡底這兒是最熱鬧的。突然從不遠處傳來了鞭炮的響聲,此時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買鞭炮的、放鞭炮的、燒稻草的。不一會兒龍燈就已經出現在我們眼前了。“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鞭炮的響聲越來越響了,震耳欲聾。點燃的稻草把整條路照的亮堂堂的。“來了、來了。”只見一只巨龍張大了嘴巴,瞪起了明亮的雙眼,似乎正環顧四周的動靜,在往后一點就會看見那盤大的身軀。遠遠望去,這完全是只有靈性的神龍啊!神龍后面還跟著許多方陣,拿燈籠的、打腰鼓的、跳舞的、唱歌的,一陣接一陣。那些拿燈籠的人一個緊跟一個,深怕跟不上隊伍似的。緊接著的是打腰鼓的人,她們聽從最前面一人的指揮打著整齊有序的腰鼓。隨后一支著裝統一舞步熟練的舞者。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還有一輛滿載樂器的汽車,汽車在人群中徐徐開動,上面有男有女還唱著好聽的流行歌曲······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元宵節的晚上就這樣在看龍燈中度過了,但我會永遠記住這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