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名的詞句 范仲淹著名詩句
【第1句】:范仲淹著名詩句
范仲淹的詩:
【第1句】:《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第2句】:《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第3句】:《武夷茶歌》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第4句】:《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第5句】:《御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第6句】:《御街行》
紛紛墮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第7句】:《剔銀燈》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quán)、劉備。
用盡機(jī)關(guān),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xì)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癡呆、老成尩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
一品與千金,問白發(fā)、如何回避。
【第8句】:《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第9句】:《游廬山》
五老閑游依舳艫,碧梯云徑好和途。
云開瀑影千門掛,雨過松簧十里鋪。
客愛往來何所得,僧言榮辱此間無。
從今愈識逍遙旨,一聽升沉造化爐。
【第10句】:《定風(fēng)波》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無盡處。
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喪歸時數(shù)。鶯解新聲蝶解舞。
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
【第2句】:范仲淹有哪些著名的詩句
【第1句】: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秋思》
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fēng)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diǎn)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第2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譯文: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第3句】: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蘇幕遮·懷舊》
譯文: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第4句】: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江上漁者》
譯文: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fēng)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第5句】: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御街行·秋日懷舊》
譯文: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
【第6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譯文: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第7句】: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譯文: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dān)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dān)憂。
【第8句】: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漁家傲·秋思》
譯文: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第9句】: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蘇幕遮·懷舊》
譯文:除非夜夜都做好夢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第10句】: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譯文:只有中間那,一段年輕,怎忍心用來追求功名利祿。
【第3句】:范仲淹最經(jīng)典的詩句
范仲淹的詩有哪些 【第1句】:《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第2句】:《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第3句】:《武夷茶歌》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第4句】:《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第5句】:《御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第6句】:《御街行》 紛紛墮葉飄香砌。
夜寂靜、寒聲碎。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
酒未到、先成淚。 殘燈明滅枕頭欹。
諳盡孤眠滋味。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第7句】:《剔銀燈》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quán)、劉備。
用盡機(jī)關(guān),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xì)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少癡呆、老成尩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 一品與千金,問白發(fā)、如何回避。
【第8句】:《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第9句】:《游廬山》 五老閑游依舳艫,碧梯云徑好和途。 云開瀑影千門掛,雨過松簧十里鋪。
客愛往來何所得,僧言榮辱此間無。 從今愈識逍遙旨,一聽升沉造化爐。
【第10句】:《定風(fēng)波》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
浦映□花花映浦。無盡處。
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喪歸時數(shù)。鶯解新聲蝶解舞。
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
【第11句】:《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fā)何處,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牙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xiàn)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 斗余味兮輕醍醐,斗余香兮蒲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勝若登仙不可攀,輪同降將無窮恥。
于嗟天產(chǎn)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 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 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jīng)。
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采薇。
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fēng)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只斗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第12句】:《酬和黃太博》 古籍東南美,蔚蔚幕中議。
懿行希圣賢,高文粲游賜。 伊余發(fā)已禿,偶繼立朝士。
何以宣王政,甘為時所棄。 酌以廣州泉,不易伯夷志。
直哉心如弦,安慮道邊死。 竊嘗力于古,秉筆庶幾至。
孰為未聞達(dá),聊以道幽秘。 夫君鏘以名,憂為世之器。
贈我百馀言,升堂出而示。 土木朽且陋,黼黻謬增賁。
毋臨煩刻畫,返樸吾所愧。 華勛愛士心,蓬壺延才地。
何人薦于子,當(dāng)彼得言位。 吐以胸中奇,落落金玉繼。
九虛高可游。凌厲垂天翅。
吾將退而隱,尚得榮其視。 【第13句】:《和僧長吉湖居五題其五·渚蓮》 武陵誰家子,波面雙雙渡。
空積心中絲,未成機(jī)上素。 似共織女期,秋宵苦霜露。
【第14句】:《祠風(fēng)師酬提刑趙學(xué)士見貽》 先王制禮經(jīng),祠為國大事。 孟春祭風(fēng)師,刺史敢有二。
齋戒升于壇,拜手首至地。 所祈動以時,生物得咸遂。
勿鼓江海濤,害我舟楫利。 旱天六七月,會有雷雨至。
慎無吹散去,坐使百谷悴。 高秋三五夕,明月生天際。
乃可驅(qū)云煙,以喜萬人意。 愿君入薰弦,上副吾皇志。
阜財復(fù)解慍,即為天下賜。 八使重古禮,作詩歌祭義。
誠欲通神明,非徒獎州吏。 賢哉推此心,良以警有位。
【第15句】:《雕鶚在秋天》 秋漢寥寥迥,雄心肯木棲。 人間正搖落,天外絕攀躋。
月兔精應(yīng)喪,陽烏影欲齊。 長河匹練小,太華一拳低。
下眄群毛遁,橫過百鳥睽。 乘風(fēng)俊未已,空闊玉關(guān)西。
【第16句】:《送河?xùn)|提刑張?zhí)?憶守姑蘇日,見君已驚人。 翩翩幕中畫,落落席上珍。
強(qiáng)記及敏力,一一精如神。 洎余領(lǐng)西帥,密與羌夏鄰。
君來貳邊郡,表里還相親。 有如得四支,周旋衛(wèi)其身。
予始按萬渠,兵行百物陳。 而君主其事,進(jìn)退皆有倫。
羌酋八九百,醉歌喜齗齗。 傳告以號令,再拜岡不馴。
作城大順川,扼胡來路津。 漢軍始屯集,慮騎俄紛綸。
諸將稍畏怯,偶語辭艱辛。 君躍疋馬去,入險將死濱。
持撾畫禍福,虎校靡不遵。 呼兵就畚插,悅使咸忻忻。
畫夜戰(zhàn)且役,城成未逾旬。 慮乃急攻我,萬眾生煙塵。
蒼惶被矢石,遁走無逡巡。 君馳奏闕下,感慨動中宸。
是秋懷敏敗,慮勢侵涇源。 天地正愁慘,關(guān)輔將迸奔。
腹心茍不守,皮膚安得存。 予召蕃漢兵,趨邠當(dāng)北門。
諸將切切議,謂宜守塞垣。
【第4句】:范仲淹最有名的愛國詩句
你好!我想到的是《岳陽樓記》,這是范仲淹應(yīng)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于北宋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詞中規(guī)勸友人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jì)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
而《漁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時寫的一首詞。表現(xiàn)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描寫了邊地的荒涼景象,以及戍邊戰(zhàn)士思?xì)w。個人覺得詞中也有在表達(dá)對家國的大愛,因?yàn)槊枥L的邊境景象是有一股好景不在的無奈感的,對比很鮮明,感情很深沉。
【第5句】:范仲淹有哪些著名的詩句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秋思》 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fēng)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diǎn)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
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 譯文: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蘇幕遮·懷舊》 譯文: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江上漁者》 譯文: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fēng)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御街行·秋日懷舊》 譯文:愁腸已經(jīng)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譯文: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譯文: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dān)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dān)憂。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漁家傲·秋思》 譯文: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蘇幕遮·懷舊》 譯文:除非夜夜都做好夢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譯文:只有中間那,一段年輕,怎忍心用來追求功名利祿。
【第6句】:范仲淹著名詩句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賞析】 提到范仲淹,人們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陽樓記》,而很少記起他的詞作;同樣,因?yàn)槲恼拢藗兇蠖嗾J(rèn)他作文官,而很少當(dāng)他為武將。
——這首詞,可以彌補(bǔ)這種認(rèn)識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據(jù)史載,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yán)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tǒng)領(lǐng)全部景物的特點(diǎn):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fēng)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重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
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jīng)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下片抒情,抒發(fā)的是邊關(guān)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yuǎn)在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可是邊患沒有平息,那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發(fā),流下了濁淚。
在這里,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抒發(fā)出邊關(guān)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綜觀全詞,詞的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jīng)歷的場景,表達(dá)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nèi)心真實(shí)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參考資料:/jiao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