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jīng)典文案短句合集200句
佛教的經(jīng)典語句(精選60句)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佛教的經(jīng)典語句(精選60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句】: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第2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3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第4句】: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第5句】: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第6句】: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第7句】: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第8句】: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第9句】: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第10句】: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第11句】: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第12句】: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第13句】: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14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第15句】:惟獨佛菩薩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輪回怎么發(fā)生的,就是在這一念錯誤。
【第16句】: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rèn)命。
【第17句】: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第18句】: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第19句】: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第20句】:能為別人設(shè)想的人,永遠(yuǎn)不寂寞。
【第21句】: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zhǔn)確般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第22句】: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第23句】: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第24句】: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yán)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第25句】:永遠(yuǎn)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第26句】:人不是壞的,只是習(xí)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xí)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第27句】: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第28句】: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第29句】:你什么時候隨緣,什么時候就順利。當(dāng)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第30句】: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第31句】: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第32句】: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第33句】:廣結(jié)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第34句】: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第35句】: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yán)你自己。
【第36句】: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第37句】:仇恨永遠(yuǎn)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第38句】:你認(rèn)命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rèn)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
【第39句】:應(yīng)作如是觀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第40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第41句】: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第42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第43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第44句】: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第45句】: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第46句】: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zé);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yè)。
【第47句】:幫助我們修心的方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叫佛法。
【第48句】: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第49句】:打開你的心胸,放開你的心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圓融,越來越豁達。
【第50句】: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第51句】: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得到自在。
【第52句】: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第53句】: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第54句】:當(dāng)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第55句】: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第56句】: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fù)責(zé)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fù)責(zé)任。
【第57句】: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第58句】:內(nèi)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第59句】: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第60句】: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tài)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佛教經(jīng)典對聯(lián)
常得正念
普行大慈
持涅磐心
作平等觀
出三界家
入四空門
大千世界
不二法門
德敷上下
道貫古今
端正嚴(yán)好
清凈調(diào)柔
斷除煩惱
具足菩提
發(fā)盡緣斷
心死色空
發(fā)無上意
得總持門
恒守正念
常行大悲
湖南佛國
震旦靈山
獲最勝法
升無上堂
見法如幻
以道自娛
見一切佛
升無上堂
究竟清凈
具足威儀
具頭陀行
得堅固身
具足慚愧
究竟清涼
絕世貪愛
趣佛菩提
老龍聽法
頑石點頭
令出愛獄
永得大安
六朝古剎
七祖道場
履凈法界
護勝善根
去實不去
生決定生
人間佛地
世外人家
入深法界
獲勝善根
入一切智
升無上堂
入真實慧
得堅固身
入諸佛位
至涅槃城
三心徹悟
一念回光
善悟無礙
永得大安
舍離眾惱
成就佛身
深入佛智
得預(yù)法流
甚深功德
無上清涼
升無上道
得正法流
生命是緣
存在即佛
受出家戒
發(fā)菩提心
說甚深法
升無上堂
所行無礙
以法自娛
體解大道
饒益眾生
天臺教觀
普攝群機
往生極樂
超脫紅塵
維善為寶
無欲則剛
行修于亂
性磨于利
言深不傳
行極反異
永持梵行
勤修善根
月明如晝
色即是空
證菩提道
得堅固身
至法彼岸
長佛善根
眾德悉具
大悲所熏
佛教的經(jīng)典對聯(lián)
金剛降魔護三寶
彌陀慈光照大千 橫披:南無阿彌陀佛
金爐不怕千年火
銀燭長明萬戶光 福建福清石竹寺進香亭——鄭宗華
盡底脫去胸中有
逐一拈來何處無 [明]擔(dān)當(dāng),題云南雞足山大覺寺
凈地有物僧不掃
空門無緣客自關(guān)
敬佛敬心心敬佛
焚香焚意意焚香 湖南岳陽呂洞賓像
靜諷華嚴(yán)無九九
密參玄要有三三
靜看湖蓮參妙諦
閑翻貝葉悟真經(jīng) 江蘇南京華嚴(yán)庵——清·程守謙
靜去梵宮瞻日月
閑來殿閣度春秋 黃巖寶香寺
靜坐常思自己過
閑談莫論他人非 山西五臺山塔院寺
具足護持清凈戒
方便啟導(dǎo)眾生心
具足修習(xí)諸功德
朗然開悟大菩提
覺海甚深惟信入
道源不遠(yuǎn)自心求
覺悟無量生死行
逮得不退智慧門
覺悟一切諸放逸
圓滿無上大菩提
覺心清凈原無染
大度寬弘乃有容
開發(fā)眾生智慧海
得見如來清凈身
開示凈妙人天路
常起廣大慈悲心
開示甚深微妙法
發(fā)起廣大菩提心
開示眾生見正道
猶如凈眼觀明珠
看看世事?lián)u搖手
想想人情點點頭 江蘇泰州某寺蓮臺——近·劉道人
看來金屎元無別
喚作平常轉(zhuǎn)不親
客至莫嫌茶葉淡
僧居不比世情濃 廣東肇慶虎巖寺(客廳)——黃旌珊
苦行無法難正果
自心反觀始察機
苦雨滴穿階下石
烈風(fēng)吹散嶺頭鐘
傀儡場中無我相
須彌頂上有吾家
來世怕為雙角獸
此生不作兩頭蛇 云南劍川地藏寺(悔悟亭)——清·魯珍
覽鏡知慚宏寶訓(xùn)
規(guī)今師古振禪林 印光大師:禪林寶訓(xùn)聯(lián)
老屋檐下雨成簾
佛門堂上石作花
樂以忘憂真智者
心能轉(zhuǎn)物即如來 江蘇無錫開原寺(法堂)——當(dāng)代·李廣
離苦海經(jīng)書作渡
登天堂佛法為津 廣東雷州福田寺
力盡時撫膺問二
磕著處拍手呵三
兩龍爭壑那知夜
一石橫空不度人 天臺中方廣寺茶軒
療饑熱煮埋頭芋
寄夢寒棲入骨山
了君大事唯修凈
暢佛本懷在往生 印光大師:念佛堂聯(lián)
了去煩惱即正果
忘卻生死是菩提
了心莫執(zhí)此心是
說法誰知諸法如
了知法性皆無礙
于諸梵行悉堅持
捩轉(zhuǎn)面皮不見我
掀翻滄海更無天
臨濟不辭三頓棒
芝公只有一莖虀
靈境但窺天一線
飛梁高跨石千尋 衢州石橋寺
靈鷲向云中隱去
奇峰自天外飛來 杭州靈隱寺
靈山我數(shù)阿羅漢
佛海人參大肚僧 四川什邡羅漢寺(彌勒殿)
嶺樹湖云沉足底
江湖海日上眉端 祈世長集林則徐句題杭州韜光寺
令人難思清凈法
長生無量歡喜心
令生深信入佛智
普現(xiàn)明燈照世間
龍歸法座聽禪偈
鶴傍松煙養(yǎng)道心 江蘇揚州大明寺(鑒真講律)——清·愛新覺羅·玄燁
龍騰萬里風(fēng)千仞
香象渡河虎過溪 蘇淵雷題平陽東林禪寺
龍游玉峰山勢秀
潭流環(huán)海水源長 玉環(huán)龍?zhí)端律介T,位于城關(guān)鎮(zhèn)石井村鳳凰山麓,始建于明末
路盤瘦嶺孤松老
寺掩清門寒叟貧 安徽九華山廣化院——清·吳襄
落葉難將鐵帚掃
殘冰好把熱油烹
有關(guān)佛教經(jīng)典對聯(lián)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下面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有關(guān)佛教經(jīng)典對聯(lián)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吧!
有關(guān)佛教經(jīng)典對聯(lián)
橫批:
心作心是
念念彌陀佛,佛教觀佛,觀自佛
心心極樂天,念佛佛念,凈性天。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看世間,苦海無邊,唯有放下一切,信愿持名求往生
信佛法,迷津有岸,朝夕勤撐寶筏,凈心念佛到彼岸。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圓滿佛法,以五戒十善為基礎(chǔ)
求生安養(yǎng),視信愿有無為決定。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九界眾生,離求生凈上,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舍念佛法門,下不能普利群萌。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我佛如來,見一切眾生,皆大歡喜
彌陀慈父,建極樂世界,何等莊嚴(yán)。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但看百年后,無論老少俱成灰
及早作歸計,求生安養(yǎng)無量壽。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凈土法門,稀有難值,往生即成佛道
人生在世,生死事大,還不趕快念佛。
橫批:
以善為寶
心存邪惡,燒香拜佛有何益
持身正大,不求佛佑佛自佑。
橫批:
諸行無常
有相皆虛妄
無我即如來。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發(fā)落齒疏,幻形凋謝,實未足慮
歸依三寶,得聞佛法,歡喜無量。
橫批:
一心念佛
以一念而除眾念
登九品直趨涅槃。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以念佛心,證無生忍
將凈土教,度有緣人。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禮敬慈尊,三身圓現(xiàn)
虔誦佛號,萬德齊彰。
橫批:
一心念佛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高登九品,大愿方成。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末法修行,凈土為歸,方向正
一切法門.般若為導(dǎo),慧燈明。
橫批:
老實念佛
深信念佛,句句是金剛般若
切愿往生,念念顯妙明本心。
橫批:
求生安養(yǎng)
人生無常,轉(zhuǎn)眼成空
離欲清凈,一心念佛。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末法不念佛,修行難有成
學(xué)佛無般若,如同盲者行。
橫批:
精進念佛
無常就是苦,諸法空幻,悟者少
歲月不留情,百年光陰,轉(zhuǎn)眼到。
橫批:
精進念佛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人天路上,作福為先。
橫批:
行菩薩道
發(fā)一片慈心,愿度眾生達彼岸
照五蘊皆空,行深般若觀自在。
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大護法不見僧過
善知識常懷慚愧。
【佛教觀點】
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rèn)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chuàng)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jǐn)慎!
緣起論
《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認(rèn)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緣呢?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備主因和輔因。當(dāng)因緣具備的時候,事物就存在;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
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chǔ)。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jīng)》里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今天,我們不論站在什么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并不是神創(chuàng)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緣起”是我們理解般若思想的一個重點。
反對自殺
佛教認(rèn)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xué)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xué)習(xí)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xué)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dǎo)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zé)和禁止:“汝等愚癡,所作非法!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眾生,而今云何不憶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因此,所謂“自焚不違背教規(guī)教義”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jù)的。
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jīng)典依據(jù),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yīng)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佛非眾生
佛身即法身
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第20句】: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經(jīng)文:“見佛性者。非眾生也。”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第4句】:如來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說:“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xiàn)神通變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百億閻浮提種種示現(xiàn)。如首楞嚴(yán)經(jīng)中廣說。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現(xiàn)涅槃。亦不畢竟取于涅槃。或閻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畢竟不從淫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從無量劫來離于淫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隨順世間示現(xiàn)入胎。善男子。此閻浮提林微尼園。示現(xiàn)從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東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羅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見已驚喜生希有心。而諸人等謂是嬰兒。而我此身無量劫來久離是法。如來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脈骨髓之所成立。
嬰兒走七步
隨順世間眾生法故示為嬰兒。南行七步示現(xiàn):欲為無量眾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現(xiàn):生盡永斷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現(xiàn):已度諸有生死。東行七步示:為眾生而作導(dǎo)首。四維七步示現(xiàn):斷滅種種煩惱、四魔種性。成于如來應(yīng)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現(xiàn):不為不凈之物之所染污,猶如虛空。下行七步示現(xiàn):法雨滅地獄火。令彼眾生受安隱樂。毀禁戒者示作霜雹。
出家降魔
我于閻浮提示現(xiàn)出家受具足戒,精勤修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眾人皆謂是阿羅漢果易得不難。然我已于無量劫中成阿羅漢果。為欲度脫諸眾生故,坐于道場菩提樹下,以草為座,摧伏眾魔。眾皆謂我:始于道場菩提樹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無量劫中久降伏已。為欲降伏剛強眾生故現(xiàn)是化。
隨順世法
我又示現(xiàn)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眾皆謂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報,悉無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隨順世間故示如是。我又示現(xiàn)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無饑渴。隨順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諸眾生故,現(xiàn)有睡眠。然我已于無量劫中。具足無上深妙智慧遠(yuǎn)離三有。進止威儀。頭痛、腹痛、背痛、木槍、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楊枝等。眾皆謂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無此事。我足清凈猶如蓮花。口氣凈潔、如優(yōu)缽羅香。一切眾生謂我是人、我實非人。我又示現(xiàn)受糞掃衣,浣濯縫打。然我久已不須是衣。眾人皆謂:羅睺羅者是我之子。輸頭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處在世間受諸快樂。離如是事出家學(xué)道。眾人復(fù)言:是王太子瞿曇大姓。遠(yuǎn)離世樂,求出世法。然我久離世間淫欲。如是等事悉是示現(xiàn)。一切眾生咸謂是人,然我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