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已矣”的七言詩句大全
為您整理了205句帶“已矣”的七言詩句,其中“已矣”開頭的七言詩句29句,“已矣”結尾的七言詩句144句,“已矣”在中間的七言詩句32句,供您參考。
“已矣”開頭的七言詩句【第1句】:已矣空求真學士,傷哉閑殺老尚書。——出自樓鑰《寄題汪端明墳庵真如軒》
【第2句】:已矣已矣尚何道,猶有天地知吾心。——出自南宋·文天祥《偶成》
【第3句】:已矣空聞懷舊賦,泫然猶獲濟江篇。——出自曾鞏《王虞部惠佳…弟游從…弟舊詩見示》
【第4句】:何人此日不為盜,已矣獨嘆吾生忙。——出自利登《梅川行》
【第5句】:天高難問平生意,已矣冥心任去留。——出自陳棣《立春日有感》
【第6句】:年年看梅今白首,已矣英雄留七哀。——出自汪涯《江帆》
【第7句】:已矣從誰判真贗,汗青連屋未施功。——出自呂祖謙《蘇仁仲計議挽章二首》
【第8句】:已矣親容生死闊,要知好道始終難。——出自魏了翁《題袁追遠亭》
【第9句】:已矣獨嗟吾生忙,乾坤回首空斜陽。——出自利登《梅川行》
【第10句】:寒蒲就縛失橫行,已矣甘從五鼎烹。——出自吳錫疇《擘蟹》
【第11句】:巋然獨立賀江許,已矣樓中沸歌舞。——出自楊學李《望云樓》
【第12句】:已矣東巖不憗遺,年來雅道日陵夷。——出自王邁《挽趙東巖簡叔彥侯四首》
【第13句】:歸來訪舊半為鬼,已矣此生休問天!——出自宋·陸游《病中久癈游覽悵然有感》
【第14句】:卓哉奇士千載去,已矣奇弄萬古休。——出自馬廷鸞《題王氏琴清堂》
【第15句】:傷哉未作河西尉,已矣還空冀北群。——出自虞儔《挽仙尉黃公詩》
【第16句】:翛然徑下滕王閣,已矣長懷范蠡舟。——出自呂祖謙《魯少卿挽章》
【第17句】:已矣覆蕉成夢鹿,誰歟被發趁騎麟。——出自何夢桂《和方耜巖見寄》
【第18句】:已矣騷魂招不返,蘭枯蕙老馀香歇。——出自宋·趙必《滿江紅》
【第19句】:已矣孫陳舊人物,至今但數漢公卿。——出自蘇轍《畫嘆》
【第20句】:已矣學農并學圃,非惟慚長亦慚卿。——出自劉克莊《病中九首》
【第21句】:大哉釋梵輪王璞,已矣何人繼先覺。——出自唐·貫休《送盧舍人三首》
【第22句】:歸來靖節荒三徑,已矣盧仝屋數間。——出自趙蕃《寄愚卿兄弟兼屬伯威》
【第23句】:功名高并蜀山蒼,已矣封州道路長。——出自潘桂《比梅三絕》
【第24句】:已矣莫論如許事,菜畦黃蝶繞田家。——出自舒岳祥《無題》
【第25句】:已矣榜敲成俗吏,懷哉香火奉湘祠。——出自趙蕃《送吳提刑赴召三首》
【第26句】:崧庵視我亦諸孫,已矣無從作九原。——出自趙蕃《次韻李袁州絕句七首》
【第27句】:已矣參軍誰喜慍,一陂綠水鎮涵涵。——出自魏了翁《雅州教授杜君挽詩》
【第28句】:歸歟君釣荊溪水,已矣我耕懷玉山。——出自趙蕃《次韻子肅秋日感興兼懷公擇二首》
【第29句】:已矣騎鯨去不回,悵然猶詠早歸來。——出自趙蕃《實相書院》
“已矣”結尾的七言詩句【第1句】:臺閣是非遠已矣,乾坤俯仰愧何哉。——出自南宋·文天祥《臨岐錢別》
【第2句】:巨材倒壑亦已矣,萬牛欲挽真難哉!——出自宋·陸游《短歌行》
【第3句】:人生衰謝則已矣,寧復鬒發童顏時!——出自宋·陸游《初秋露坐作短歌》
【第4句】:流馬木牛今已矣,其余兒輩說三分。——出自王之道《春日書事呈歷陽縣蘇仁仲八首》
【第5句】:自嘆此生真已矣,且偷暇日弄孤舟。——出自南宋·陸游《排悶》
【第6句】:欲反三隅嗟已矣,兩行衰淚付春風。——出自鄧肅《哭陳興宗先生三首》
【第7句】:高摩無為還已矣,肯向人求升斗水。——出自吳芾《臻公釋氏之…云山閉…遂命齋名日》
【第8句】:韓家阿拿今已矣,有誰門前迎我歸。——出自姚勉《道中即事》
【第9句】:吾末如何真已矣,是知不可復為之。——出自黎廷瑞《金陵陳月觀同年三首》
【第10句】:破屋頹垣吾已矣,大冠長劍汝為誰?——出自宋·陸游《初秋自述》
【第11句】:架上有書吾已矣,甑中無飯亦陶然。——出自南宋·陸游《炊米繼戲作》
【第12句】:吁嗟癡龍今已矣,異日憂深目前喜。——出自趙善括《和伍解元喜祈雨有感》
【第13句】:我守丘園甘已矣,君馳原隰尚依然。——出自吳芾《寄趙德莊》
【第14句】:洗除煩苛不擇地,奚止一泓而已矣。——出自顏克宗《蕉溪溫泉》
【第15句】:漢殿履聲今已矣,兩州遺老倍欷歔。——出自樓鑰《端明殿學士王公挽詞》
【第16句】:倒鳳顛鸞吾已矣,淋漓醉墨蛟虬吼。——出自元·魏初《滿江紅 寄何侍御》
【第17句】:行樂主人今已矣,春風還似舊時無。——出自宋·蔡襄《夢游洛中十首》
【第18句】:蝗不入閩今已矣,碑無留峴古求之。——出自華岳《送提舉陳工部》
【第19句】:霸王事業今已矣,但有太守朱兩輪。——出自蘇洵《送王吏部知徐州》
【第20句】:四時成歲歲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出自方回《己亥十一月二十一日長至前一旬書》
【第21句】:為親負米今已矣,落日慟哭悲丘墟。——出自姚勉《送李幼章》
【第22句】:豈止一詩而已矣,堯夫非是愛吟詩。——出自邵雍《首尾吟》
【第23句】:始知樂與時政通,豈聽鏗鏘而已矣。——出自唐·白居易《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第24句】:雇我凋年嗟已矣,如君英略勉之哉。——出自李曾伯《別權滬帥朱杞材太社》
【第25句】:惟有功名真已矣,嬾將華發對青銅。——出自南宋·陸游《山園晚興》
【第26句】:破帽塵埃今已矣,不妨更借蹇驢騎。——出自劉過《監官權學》
【第27句】:放翁百念俱已矣,獨有好奇心未死。——出自南宋·陸游《杜敬叔寓僧舍開軒松下以虛瀨名之來求詩》
【第28句】:鳳昔覽輝今已矣,危樓百盡尚依然。——出自方大琮《挽趙南塘》
【第29句】:作意買山雖已矣,忍慚乞米獨何歟?——出自宋·陸游《自詒》
【第30句】:撮蚊妖鳥亦夜起,翅如車輪而已矣。——出自唐·劉禹錫《秋螢引》
【第31句】:煙波柳嫩搖拂水,時遷蕩飏情已矣。——出自宋太宗《緣識》
【第32句】:閉門為謝載酒人,外慕紛紛吾已矣。——出自北宋·王安石《示平甫弟》
【第33句】:張禹孔光俱已矣,豈無遺跡但矣塵。——出自王遂《謁子真祠》
【第34句】:朝暮之情何已矣,四時之景已如斯。——出自陳普《歸去來辭》
【第35句】:君子素風悲已矣,杏園無復一枝花。——出自唐·竇牟《杏園渡》
【第36句】:前乎千載事已矣,后乎千載誰是非。——出自于石《答吳子真》
【第37句】:故舊凋零今已矣,江山寂寞子何之。——出自舒岳祥《正仲過我一宿蓐食而行敘懷追餞之》
【第38句】:死生一訣信已矣,所恨膏火常煎熬。——出自宋·陸游《夢韓無咎如在京口時既覺枕上作短歌》
【第39句】:五十四年而已矣,小儒如此豈非多。——出自胡寅《病中有感》
【第40句】:輔世長民今已矣,某丘某水且樵漁。——出自丘葵《六十六歲吟》
【第41句】:虎頭燕頷今已矣,婢膝奴顏當愧死。——出自連文鳳《贈畫者》
【第42句】:人立飛樓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出自宋·陸游《夜登白帝城樓懷少陵先生 》
【第43句】:浩嘆諸劉今已矣,路傍喬木日凋疏。——出自劉克莊《湖南江西道中十首》
【第44句】:狂紫浪紅俱已矣,老春雖在亦何心。——出自秦觀《春詞絕句五首》
【第45句】:湖州老丈久已矣,近來墨竹夸二李。——出自元·王冕《柯博士畫竹》
【第46句】:乃知無為非不為,道化自行而已矣。——出自強至《還府推楊學士無為編》
【第47句】:世事悠悠吾已矣,人生擾擾亦何哉。——出自舒岳祥《桂臺》
【第48句】:避世逃名俱已矣,后來空自談高風。——出自元·王冕《云麓漁舟圖》
【第49句】:千古英雄今已矣,北邙荒冢草芊芊。——出自黃庚《漫述》
【第50句】:懿行在人今已矣,西風笳鼓助凄涼。——出自陳宓《挽傅仲斐生母李氏》
【第51句】:碩德晨星嗟已矣,試編遺稿淚潸漣。——出自黎獻《挽陳淡交先生》
【第52句】:金谷主人真已矣,玉堂老子尚來不。——出自洪咨夔《正月三日同莫干祝法游東西園》
【第53句】:蓋世英豪嗟已矣,八哀吟罷有馀悲。——出自劉克莊《丞相信庵趙公哀詩五首》
【第54句】:掩淚方相人已矣,廣平遺錄僅留殘。——出自魏了翁《致政宋君挽詩》
【第55句】:可憐此老今已矣,門戶久冷懷語音。——出自李石《送僧南游》
【第56句】:董薛程仇皆已矣,螢窗誰共輯遺編。——出自劉克莊《懷舊二首》
【第57句】:紫綬朱紱青布衫,顏色不同而已矣。——出自唐·白居易《王夫子》
【第58句】:善事沒身而已矣,堯夫非是愛吟詩。——出自邵雍《首尾吟》
【第59句】:怊悵去年人已矣,亂離誰復問招延。——出自王之道《中秋和彥立兄韻悼伯父仲珠》
【第60句】:眼底浮華俱已矣,籬東老菊獨依然。——出自徐瑞《夏五寄趙菊東》
【第61句】:如此典型今已矣,天乎莫詰意茫茫。——出自陳師善《挽趙秋曉》
【第62句】:此畫此詩真已矣,人間駑驥漫爭馳。——出自蘇軾《韓干馬》
【第63句】:舊日猖狂俱已矣,輸君衡鑒政高懸。——出自方回《見李提學所和詩次韻》
【第64句】:文采風流今已矣,夫何能見紫芝眉?——出自元·王冕《悼止齋王先生 其二》
【第65句】:萬事此生渾已矣,一尊今日且陶然。——出自吳芾《讀丐辭不允詔書感而有作》
【第66句】:妙處不傳今已矣,遙瞻遺像淚沾巾。——出自葛立方《禮部尚書洪公挽歌詞》
【第67句】:盛世登封今已矣,斷碑無語對斜暉。——出自王諶《游善區寺》
【第68句】:嗟乎東老今已矣,長有聲名伴山水。——出自史功舉《題東老庵》
【第69句】:秦相不重褒衣人,曷為忠恕而已矣。——出自高斯得《編局》
【第70句】:彩箋麗句今已矣,羅襪金蓮何寂寥。——出自唐·韓偓《金陵》
【第71句】:欲知龍與騶虞分,仁與不仁而已矣。——出自石介《寄永叔》
【第72句】:世間萬事乃如此,遇否在天而已矣。——出自廖行之《書懷寄黃夢立》
【第73句】:披毛帶角即不理,倒階臥路而已矣。——出自黃文雷《題醉僧圖》
【第74句】:化鶴已空今已矣,騎鯨何處問何如。——出自趙蕃《觀賈元放書跡寄其弟季承》
【第75句】:吳興二趙俱已矣,雪窗因以專其美。——出自元·王冕《明上人畫蘭圖》
【第76句】:丈夫立身兩字盡,臣子忠孝而已矣。——出自劉過《贈許從道之子祖孫》
【第77句】:萬里封侯真已矣,只將高枕作生涯。——出自南宋·陸游《幽事》
【第78句】:脫略勢利猶埃塵,嘯傲時人而已矣。——出自唐·李頎《送劉四赴夏縣》
【第79句】:人物風流今已矣,交流零落痛何如。——出自蘇頌《國史龍圖侍郎宋次道挽辭五首》
【第80句】:秦帝始皇太暴虐,位傳二世而已矣。——出自陳普《歷代傳授歌》
【第81句】:才佞萬端應已矣,文章千古恐無之。——出自潘閬《聞高舍人錫下世》
【第82句】:紙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出自方岳《山行漫興》
【第83句】:但欲絕江尋越山,歸老故山吾已矣。——出自樓鑰《題董亨道八景圖》
【第84句】:知遇莫酬今已矣,篇詩聊寓一哀云。——出自廖行之《挽武宣教徯四首》
【第85句】:多少微言今已矣,義難辭處寫為銘。——出自陳著《挽張正甫二首》
【第86句】:自斷此生今已矣,世間何物更如斯。——出自蘇轍《諸子將筑室以畫圖相示三首》
【第87句】:長恐此生空已矣,從此失身輕薄子。——出自張耒《片雪歌》
【第88句】:伊水林泉今已矣,因取遺編認前事。——出自唐·羅隱《薛陽陶觱篥歌》
【第89句】:馬卿臺上應蕪沒,阮籍帷前空已矣。——出自唐·司馬逸客《雅琴篇》
【第90句】:嘆息吾生行已矣,老來歲月似奔輪。——出自南宋·陸游《九月十日》
【第91句】:三臺八座九品官,名目不同而已矣。——出自晃逈《句》
【第92句】:居士還朝此婦死,琵琶古聲今已矣。——出自白玉蟾《琵琶行》
【第93句】:百年神雋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出自王之望《王鈐轄出示乃祖兩令公畫像求詩為賦七句》
【第94句】:不知化為大海水,為復茫茫而已矣。——出自蘇泂《日鑄嶺下狂歌行》
【第95句】:河不出圖吾已矣,修經意思豈徒然。——出自邵雍《仲尼吟》
【第96句】:事逐孤鴻今已矣,年年水落荻芽肥。——出自南野《過蕪留詠》
【第97句】:飲濕先生今已矣,啜醨留得與門徒。——出自張耒《齋中列酒數…數杯戲…老昆仲二首》
【第98句】:斷斷此生今已矣,擬尋艇子學漁郎。——出自曹勛《和孫倅見貽八首》
【第99句】:埋骨白云長已矣,空馀流水向人間。——出自唐·王維《送殷四葬》
100、紙帳熏爐今已矣,解嘲得免繼前修。——出自曹勛《謝楊監丞雪中送羊酒》
10【第1句】:哀此哲人今已矣,詩兮豈但哭吾私。——出自李曾伯《挽別大參二首》
10【第2句】:先皇三勢有深旨,豈獨一枰而已矣。——出自王禹偁《筵上狂歌送侍棋衣襖天使》
10【第3句】:五云忽卷晨妝畢,曉來姿態俱已矣。——出自周弼《寓宿黃觀復…至海棠…筆呈蘇召叟》
10【第4句】: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數間而已矣。——出自唐·韓愈《寄盧仝》
10【第5句】:小須夏日醉滿荷,脫屣東歸甘已矣。——出自樓鑰《同倪正甫尚書游西湖》
10【第6句】:薦墨未乾君已矣,漫憑楚挽慰重泉。——出自虞儔《挽俞君任通判詩》
10【第7句】:永懷古人今已矣,感此近世何為哉。——出自北宋·王安石《寄王逢原》
10【第8句】: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出自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10【第9句】:泛菊佩萸今已矣,長安不見轉凄悲。——出自洪皓《次韻重九登慈恩雁塔帥漕見邀》
1【第10句】:只雞絮酒縱有時,雙魚素書長已矣。——出自南宋·陸游《聞王嘉叟訃報有作》
1【第11句】:舊欲升堂今已矣,大招成些重凄然。——出自胡寅《挽某氏》
1【第12句】:子如厭世欲已矣,來寄瓶錫為吾鄰。——出自陳舜俞《贈通慧大師凈務》
1【第13句】:頴叔資深俱已矣,豈無來者判聃非。——出自劉克莊《記將李事》
1【第14句】:日涉丘園今已矣,北山亦足了閑身。——出自衛宗武《寄興》
1【第15句】:嗚呼司馬則已矣,行人往來皆嘆嗟。——出自張耒《題江州琵琶亭》
1【第16句】:終始衰榮今已矣,空余陳跡載青編。——出自吳芾《挽席夫人二首》
1【第17句】:顧我此懷今已矣,羨君兄弟捻吟髭。——出自姚勉《寄題陳肩夔兄弟夢草堂》
1【第18句】:此會如今嗟已矣,擬將何調寄余哀。——出自文同《石左藏挽詩二首》
1【第19句】:流水伯牙今已矣,世間那復有知音。——出自宋·方岳《池亭即事》
1【第20句】:二妙風流今已矣,薤歌賦罷淚沾膺。——出自黎善夫《挽趙秋曉》
1【第21句】:直氣雄辭俱已矣,西風懷友一沾巾。——出自劉克莊《哭趙百微少蓬二首》
1【第22句】:軒皇張樂雖已矣,此地至今朝百靈。——出自南宋·陸游《岳陽樓》
1【第23句】:就中發出太極來,萬化一丸而已矣。——出自陳普《太極詩上范天碧侍郎》
1【第24句】:季路旨甘知已矣,潘安毛鬢更皤然。——出自王禹偁《書懷簡孫何丁謂》
1【第25句】:少年行路今已矣,厚祿故人書寂然。——出自楊萬里《寄謝蜀帥表起巖尚書閣學寄贈藥物二首》
1【第26句】:尊吾所聞寧轉徙,若不我從知已矣。——出自王洋《以校正字學還方智善作詩贈之》
1【第27句】:刺虎射麋俱已矣,舉杯開劍忽凄然。——出自南宋·陸游《囚山》
1【第28句】:行矣吾衰今已矣,獨將清夢到乾坤。——出自鄭俠《次韻陳秀才告別之作》
1【第29句】:鄉里善人今已矣,龍門送客一酸辛。——出自魏了翁《羅監廟挽詩》
1【第30句】: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出自唐·劉禹錫《競渡曲》
1【第31句】:薄命有情今已矣,傍人無意亦凄然。——出自張耒《倚聲制曲三首》
1【第32句】:伯也叔兮今已矣,誓偕仲季勉終圖。——出自魏了翁《題外舅提刑楊大夫墓》
1【第33句】:九夏炎光今已矣,一時佳興更悠哉。——出自吳芾《滕王閣三首》
1【第34句】:浪憶笑談今已矣,不知眠飯近如何。——出自姚勉《次方峻峰餞行韻并柬蛟峰》
1【第35句】:遠謫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擬如何。——出自唐·白居易《自到潯陽生三女子,因詮真理,用遣妄懷》
1【第36句】:飲者為量無大小,要于醉焉而已矣。——出自黃庶《送元伯西歸》
1【第37句】:吳越興亡今已矣,山川流峙只依然。——出自潘玙《華藏云海亭》
1【第38句】:小大不同而已矣,堯夫非是愛吟詩。——出自邵雍《首尾吟》
1【第39句】:愧面未甘徒已矣,報心全寄命如何。——出自王令《謝束丈》
1【第40句】:殘發無多真已矣,名山未去獨何歟?——出自宋·陸游《城南道中有感》
1【第41句】:往事勿言今已矣,當時豈意在茲乎。——出自李曾伯《過愚溪》
1【第42句】:公論權衡嗟已矣,興言及此涕交零。——出自黎獻《挽陳月橋》
1【第43句】:韓李鄭君俱已矣,健筆誰能如順齋。——出自樓鑰《題汪宏甫三馬圖》
1【第44句】:士會不生今已矣,不妨閑處且徜徉。——出自劉宰《偶題云邊》
“已矣”在中間的七言詩句【第1句】:管鮑交情已矣夫,君看門上翟公書。——出自史彌寧《燕》
【第2句】:若人已矣嗟何及,魂氣信乎無不之。——出自徐元杰《挽都大王郎中二首》
【第3句】:洛川已矣不復見,斯地巋然猶獨存。——出自李曾伯《八窗叔用前韻相寄時留村舍和以謝之》
【第4句】:吉人已矣難重見,山口凄凄薤露歌。——出自王柏《挽頤軒張朝奉》
【第5句】:山南正困戹齒落,萬事已矣秋風生。——出自師嚴《大閱》
【第6句】:蘇黃已矣不復來,政須我輩來吟之。——出自徐照《石屏歌為潘隱父作》
【第7句】:庖羲已矣古道蕪,何時重見榮河圖?——出自元·王冕《徙馬嘆》
【第8句】:古人已矣不可作,夜闌撫幾嘆平生。——出自南宋·陸游《寄五郎兼示十五郎》
【第9句】:逖泉已矣又菇蕕,半壁乾坤只恁休。——出自唐涇《閩亡徙東廣》
【第10句】:橐駝已矣樹多病,后世誰能諭官政?——出自元·王冕《盆中樹》
【第11句】:世事何如難逆睹,吾生已矣莫多纏。——出自李曾伯《術士余云谷求詩和永國韻》
【第12句】:數公已矣不可作,風雨明朝埋玉樹。——出自趙蕃《偶得牡丹之白者賦之》
【第13句】:白頭面皺牙齒落,萬事已矣秋風生。——出自師嚴《渡江》
【第14句】:宦情已矣隨流去,老色蒼然上面來。——出自方岳《感懷》
【第15句】:先兄已矣遺墨在,三讀感噎重生哀。——出自姚勉《贈真術秀才》
【第16句】:典刑已矣墨猶潤,生死以之盟未寒。——出自李曾伯《和總幕劉景文題杜立齋遺翰詩韻》
【第17句】:童烏已矣腸空斷,老馬疲哉汗欲僵。——出自李曾伯《題衡陽臨湘驛》
【第18句】:行道嗟吾已矣夫,仲由從我去乘桴。——出自張九成《論語絕句一百首》
【第19句】:孫曹已矣等陳跡,喚起坡仙同赤壁。——出自岳珂《餞高紫微視師黃岡》
【第20句】:吾道非耶夫詎測,斯人已矣我疇依。——出自王邁《嘲解十首》
【第21句】:勘破世間煩惱障,醉而已矣不吟詩。——出自方岳《田頭》
【第22句】:思賢已矣悲行路,福善昭然有老天。——出自王邁《挽致政朱司戶二首》
【第23句】:兩翁已矣愛者誰,我欲扁舟擫長笛。——出自宋·艾性夫《題危見心所…水月障…蘆雁各一首》
【第24句】:斯人已矣舟移壑,惆悵九原誰可作。——出自馮時行《石孝立挽詞》
【第25句】:典型已矣嗟何及,腸斷天寒日暮時。——出自李昌辰《挽趙秋曉》
【第26句】:百年已矣余芳在,庭下行看發桂叢。——出自吳芾《挽孟仲安二首》
【第27句】:公望巖巖映廣東,曲江重見舊家風。——出自王之道《和連圣舉呈張彥智》
【第28句】:兀坐僧窗增感慨,梁公已矣更誰人。——出自陳著《季秋入城郡入迎鮑王有感》
【第29句】:闔棺已矣公何憾,聞笛凄然我獨悲。——出自陸文圭《挽陸義齋二首》
【第30句】:坐想岷峨遠山碧,先生已矣遺陳跡。——出自汪晫《景蘇堂新復上李明府》
【第31句】:不可奈何天有命,久當已矣世無緣。——出自方岳《山中》
【第32句】:死者已矣可奈何,冤魂成群空號呼。——出自沈作喆《哀扇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