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普濟寺的詞句 普濟寺的詩詞
【第1句】:普濟寺的詩詞
明代劉伯溫曾在云門居住多日,留有大量詩作。《游云門記》《自云峰深居過普濟清遠樓記》、《發普濟過明覺寺至深居記》、《深居精舍記》、《活水源記》便作于此。
《宿普濟寺》
詩詞名:宿普濟寺作者:劉得仁 朝代:唐 體裁:五排 類型:
宿普濟寺
京寺數何窮,清幽此不同。曲江臨閣北,御苑自墻東。
廣陌車音急,危樓夕景通。亂峰沉暝野,毒暑過秋空。
幡飏虛無里,星生杳靄中。月光籠月殿,蓮氣入蓮宮。
綴草涼天露,吹人古木風。飲茶除假寐,聞磬釋塵蒙。
童子眠苔凈,高僧話漏終。待鳴曉鐘后,萬井復朣朧。
[出處]
全唐詩:卷545-10 《賀幸普濟寺應制》
詩詞名:賀幸普濟寺應制 作者:廣宣 朝代:唐 體裁:七律 類型:
賀幸普濟寺應制
南方寶界幾由旬,八部同瞻一佛身。寺壓山河天宇靜,
樓懸日月鏡光新。重城柳暗東風曙,復道花明上苑春。
向晚鑾輿歸鳳闕,曲江池上動青蘋。
[出處]
全唐詩:卷822-12福建省長樂普濟寺
【第2句】:描寫普陀山蓮花池的詩句
康有為用“觀音過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
樓閣高低二百寺,魚龍轟卷萬千波。”的詩句贊頌普陀山之勝景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名山,與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面積【第12句】:93平方公里,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
全島面積【第12句】:5平方公里,形似蒼龍臥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
普陀山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于秦,從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煉丹遺跡隨處可覓。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跡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觸礁,以為觀音不肯東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側供奉,遂有“不肯去觀音”。
后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每年農歷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煙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嘆為觀止。每逢佛事,時有天象顯祥,信眾求拜,靈驗屢現 。
綿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鐘靈毓秀之凈土,積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觀音大士結緣四海,有句俗語叫:“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
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樹木66種、1221株。
不僅有千年古樟,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
巖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各呈奇姿,引人入勝。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
不少名勝古跡,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主要景點有三大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的標志南海觀音大銅像、紫竹林,還有以自然景觀和寺廟相結合的西天景區。每到夏日來臨,來普避暑的游客紛紛聚集到浙江省第一個海濱浴場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麗的景觀。
編輯本段四海尊崇 普陀山憑借其特有的山海風光與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眾多文人雅士來山隱居、修煉、游覽。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為道人修煉之寶地。
秦安其生、漢梅子真、晉葛雅川,都曾來山修煉。普陀山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為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交往的必經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麗道頭、新羅礁等歷史遺跡,流傳著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等事跡。自觀音道場開創以來,觀光攬勝者絡繹不絕。
宋陸游、明董其昌等歷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歷。歷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賦詩,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跡極為豐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為了祈求國泰民安,特遣內侍攜重禮專程來普陀山朝拜觀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還多次召見普陀山高僧,賜金、賜紫衣、賜字、賜佛經,禮遇有加;新中國歷任中央領導人也都親自蒞臨普陀山視察、指導工作。五朝恩寵,千年興革,佛國香火,由是鼎盛,赫赫聲名,廣播遠揚。
歷經數十年艱辛的建設、開發和保護,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日趨規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區社會穩定,相繼榮獲了“國家級安全山、文明山、衛生山”、國家AAAA級旅游區、全國旅游消費者權益示范單位、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等榮譽,還通過了ISO14001環境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獲得全國第四家ISO14001國家示范區榮譽等。 優越的人文環境、一流的旅游服務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織,佛事四季不斷。
2004年接待游客 230多萬人次。每年三大香會節以及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普陀山之春”旅游節期間,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誠朝拜,一派“海天佛國、琉璃世界”莊嚴而又繁榮的景象. 普陀山已經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為集禮佛觀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島考察、書畫寫生、影視攝制,民俗采風于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旅游區。 編輯本段十二景觀 普陀以山兼海之勝,風光獨特,四時景變,晨昏物異。
其風景點數又以百計,可謂風光無限。如其他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一樣,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覽普陀山的歷代名人曾憑各自的觀感,分別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之頌贊。
明代文學家屠隆的詠“普陀十二景”詩: 梅灣。
【第3句】:寫嘉禾普濟寺的日記
嘉禾縣普濟寺始建于唐,經宋元明清數次擴建,形成了大雄寶殿、觀音殿、湘山殿等龐大規模建筑群,成為衡湘郴贛粵桂等鄰近地區善男信女求財求嗣之佛地。
被譽為“江南第三佛地”,同時也被列為嘉禾古八景之一——普濟疏鐘。然兵禍無情,普濟寺于清咸豐二年被毀,咸豐九年修復。
民國九年拆毀大雄寶殿,1965年寺廟被毀。 嘉禾普濟寺始建于唐代,有“江南第三佛地”的美稱,是該縣的八大景點之一。
在13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普濟寺幾度輝煌,幾經滄桑,到文革期間“破四舊”時寺院被拆除。2001年,重修普濟寺的項目通過省市批準后,該縣將其列入重點建設項目工程,投入1700萬元,先后建成了寮房、山門、觀音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寶殿、伽藍殿、放生池等主體工程和系列附屬配套工程,對寺內道路和山門前的小游園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千年古剎得以重放光芒。
附:重修普濟寺碑記 普濟寺昔為“江南第三佛地”,“普濟疏鐘”為嘉禾古八景之一。寺院始建于唐,經宋元明清數次擴建,觀音閣(前殿)、大雄殿(中殿)、湘山殿(后殿)依山傍水、次第宏開。
觀音閣內塑千手觀音像,法度莊嚴、氣宇祥和。往昔,入寺誦經拜佛者眾,近則衡湘郴贛,遠則廣西廣東,善男信女云集于斯,求財求嗣,香火鼎盛。
有普濟疏鐘詩云:寺外青煙煙外峰,煙中佛寺曉鳴鐘。煙消寺出鐘方歇,鐘撤煙飛寺又封。
此地散花真普濟,當年題壁可重逢。山僧若解紗籠意,漫說詩人莫繼蹤。
嘆千年古剎,文化景點,累為兵禍所毀。 欣逢改革開放,民富國強。
處太平盛世,享豐盈物質,忙競爭生計,諸多民眾追思“普濟鐘聲覺世長”之清凈,乃倡重修普濟寺。于是由縣政協牽頭,報省宗教局批準,公元2001年起重修普濟寺。
寺立丙穴之源、九老峰之麓,背枕蝙蝠靈山,前瞻仙人飛渡,右攬珠泉涌月,左擁晉屏晚翠,真清凈之地也。名界人士慷慨樂捐,廣種善果,大修功德,助山門開啟,觀音殿落成,大雄寶殿奠基,后續工程亦將依圖擇時而建。
若寺院畢成,則晨鐘 暮鼓悠揚,塔亭宮殿層疊,青山流水掩映,煙霧香火繚繞,既為信眾愛國愛教拓一凈土,又為嘉禾文化旅游添一秀色,更為社會走向和諧筑一平臺。 夫禪者,定也;佛者,善哉。
禮佛修法,貴在修心養性;克已度人,不分在家出家。有萬千財富不忘風周濟窮困,秉簞食瓢飲不忘敬老哺幼,共為修心之舉;居權貴之位常懷為民之心,處卑微之境不墜憂國之志,同是人間大義。
放開胸懷容人,守住條規律已,心便如南海寬闊;與人為善,寬厚謙讓,勤勉誠信,身定被菩提祥光。能容人容物容事,省言省行省心,救苦救難救貧,則倍感天人和諧、心平境順。
此為佛之大者。 值普濟寺重修之際,勒碑記之。
【第4句】:描寫靈山大佛的好詞好句
暑假里,應朋友之邀,和她一家一起去了普陀山。
那天早上七點一刻,在上海南站的長途客運站上車。經滬杭、杭甬高速,到了寧波擺渡到了舟山群島。接著在沈家門坐快艇,下午兩點左右,到了普陀山。
一上岸,就覺得海風習習,甚是涼爽。朋友小林提醒我說:明天爬山,可是很熱的!
到了賓館先洗澡,稍事休息,步行去了百步沙灘。上次去青島游覽沙灘,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如今重新回到大海母親的懷抱,還是立刻興奮起來。雖然,這海不是那么藍,這沙也不是那么白。小孩子們都套著救生圈,和浪花親近去了。這和熱帶風暴的人造波浪可不一樣。很快,我就后悔沒有帶泳衣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也下海了。雖然只在沒過膝蓋的地方趟趟,可是接二連三沖來的浪花,很快就把我澆了個透,從后來拍的照片看,還是有點礙于觀瞻。可是當時顧不了那么許多。小林的孩子小熊,膽子很小。我就拉著他,眼看見浪過來了,我們就跳起來。大喊大叫。其實再跳也沒有用,因為人早就和浪花融為一體了。人的這種和大自然親近的的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真是巧,在沙灘上還碰見了小陳的鄰居一家。可見現在信佛的人可是真的不少。
本來可以直接去吃飯的,可是我那個尊容,再加上渾身粘糊糊的都是沙,只好再回去洗澡換衣服。
晚飯是在當地人家里吃的。那里一個居民新村家家都開了點,家家生意興隆。雖然大蝦、石斑魚、大蟹之類的海鮮,平常在上海也經常能夠吃到,到底沒有這里的新鮮。這里的海鮮就像從海里直接跳進你碗里的一樣。小林他們一家每年都來普陀山,每次都到這里吃飯,與老板一家很熟悉了。吃完飯。送了一個大西瓜給我們。又新鮮又甜,在上海輕易也吃不到。
第二天一早先坐船去珞珈山。據說那里是觀音娘娘的娘家。來普陀燒香的人如果沒有沒有到這里,那只是燒了一半香。
船開了半個小時,靠岸上山。山上有不少寺廟。我終于學會了如何燒香如何磕頭。這天的溫度起碼三十五度以上。大毒的太陽在頭頂上直曬著。這個暑假我天天窩在空調房里,第一次體會什么叫做汗如雨下。衣服的整個后背都濕完了,妝估計也花了。這顯然不是適合爬山的日子。可是這么多香客一心向佛的心,再毒的太陽也抵擋不住。一路上我沒有聽到一聲抱怨天熱的話語,看到的,都是滿臉的虔誠。小林說,咱們來這里排毒來了。我也有同感,不過我倒覺得這樣出汗,真的有說不出的痛快。大概十點鐘我們就坐船回到了普陀本島。我原以為可以去洗澡吃飯了,可上了岸才被告知還有好幾個景點呢!接下來去了紫竹林,觀音大佛等景點。大熱的天,又不是周末,這里依然人山人海,揮汗如雨。聽說前幾天觀音娘娘的生日那天,這里更是水泄不通。飯店訂房價格翻了幾番。
新的觀音大佛好像有無錫的靈山大佛那樣高大,金碧輝煌,花了好幾千萬鑄造的。我開始有點明白,什么叫做佛靠金裝了。
中午吃了飯回去洗澡,到了下午兩點鐘樣子,出發去佛頂山。先順路去了普陀山最大的寺廟,普濟寺。看著,看著,拜著,拜著,我忽然明白了人們為什么要拜菩薩。信佛的人沒的說,就連我這樣對佛教文化了解不深的人,看到了這樣美輪美奐,金光閃閃,或威嚴,或慈祥福績弟啃郗救甸尋鼎默的菩薩,也是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頂禮膜拜。我一直認為,一個人,就算再特立獨行,也要有所敬畏。敬畏大自然,這不肖說,還要敬畏別人宗教信仰。中國是一個比較缺乏宗教信仰的國度,無所敬畏的人,可能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來。舉個例子,信佛的人,一般來說違法亂紀損人的事情就不太會做。當然有些人嘴里天天念菩薩,供奉著菩薩。可是自己天天干一些缺德的事情,我想菩薩也不會去保佑他的。
坐纜車上了佛頂山,下來又游覽了慧谷寺。第二天游覽了小西天。小西天山上都是尼姑庵,香火明顯不如其他的寺廟旺。不過上面的銅殿還是值得一看的。
小西天回來,就去賓館拿行李。中午到了沈家門做旅游車,下午六點左右,到了上海。至此三天兩夜的普陀山之游就結束了。
【第5句】:游普濟寺作文200字
坐落在巍巍普陀山腳下的普濟寺,是一個美麗的風景區。
這個寺規模不小,寺頂上鋪滿琉璃瓦,金碧輝煌屋脊上周佳塑了許多仙人,栩栩如生,那飛檐上的兩條龍,金鱗金甲,活靈活現,似欲騰空飛去。門上懸掛著一塊漆黑的巨額上寫“普濟寺”三個蒼勁有力的金色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排列兩邊的四大全剛,一個個青畫獠牙,頭頂屋檐,各持兵器,兩端坐。中間彌勒佛,卻是手捻,滿面笑容,似乎有無窮的樂事。
他面前擺著貢品香爐,爐中輕煙裊裊。佛座前的地面上擺著一個被跪出兩個深坑的蒲團。
彌勒佛背后,是手拄魔杵的護法神——韋陀菩薩,他滿臉嚴肅,和笑嘻嘻的彌勒形成鮮明對比。繞過佛堂,走上臺階,便到了經堂,這兒是眾僧念經的地方。
每到黃昏,經堂的鐃鈸齊鳴,眾僧合掌建立,眾僧合掌建立,默誦佛經,大堂內誦聲盈耳。再往前便是大雄寶殿。
殿內懸長明燈,各種佛像應有盡有。那些“善男信女”路過此地都有磕個響頭。
大雄寶殿后邊,就是那高聳入云的普陀山了。
【第6句】:描寫佛像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來到了寺廟的中央,一座“大雄寶殿”我情不自禁進了大門,一位頭戴黑珠、伸手張指,的“如來佛祖”呈現在我的眼前。旁邊十八羅漢、觀音菩薩等。
【第2句】:走出建筑物,立馬就看見了一座舊得不能再舊的寺廟,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滿了塵土,看起來十分陰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棟“鬼屋”。
【第3句】:走進寺廟,我看見一尊巨大的佛。描寫寺廟的句子。走出寺廟,就看見一個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里有一只烏龜,它游得可真“快”,可稱“游泳健將”了。
【第4句】:俯瞰南完寺全景,廟廓綠樹環抱,花草簇擁,還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無限快活。
【第5句】:寺院周圍,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巒,像正在開屏的孔雀,那艷麗迷人的尾巴環抱著孔雀頭——潭柘寺。
【第6句】:那映在綠樹叢中的寺院,杏黃色的院墻,青灰色的殿脊,蒼綠色的參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紅的朝霞之中。
【第7句】:張飛廟是長江上游的一顆明珠,它位于云陽縣城南岸,號稱巴蜀第一勝景。
【第8句】:走進寺門,跨過門檻,在前面有一尊釋迦牟尼的塑像,樣子不好看,我便朝他做了個鬼臉。旁邊有幾個和尚一邊念經,一邊打坐。描寫寺廟的句子。妙果寺墻上還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一看就知道有一些年頭。這些建筑物的木樁經過時間的侵蝕,有一些外皮已經剝落,顯得十分破舊。
【第9句】:離杭州西湖不遠的地方,有一座聽不到念經誦佛之聲,也聽不到悠揚鐘聲的寺廟,它,就是岳王廟。
【第10句】:走到大院中央,抬頭便是一望無際的天空,寺雖小,卻有一種不衰的感覺。寺里若無他人,寂靜的空氣中,幾只鳥兒唱歌,聽著就十分悠然。這時,一個老和尚走了過來,向我們問好,我們也向他一拜。剛拜完,老和尚便疾步離開。我有一點好奇,想出跟蹤一計,偷偷跟著老和尚前行。
【第11句】: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這時香煙繚繞,絡繹不絕的朝拜者趕到這里,他們雙手合十,舉過胸、額、頭,然后平撲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許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第12句】:抬頭望廟頂,令人眼花繚亂。那一個個佛爺凸起的臉也宛如夏季夜空數不清的星斗,它們神態各異,千姿百態。
【第13句】:寺廟一定藏在深山中,我畫了一步步的石板路,彎彎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頂,路上,有挑水的和尚,有絡繹不絕的香客,他們手提籃子,籃子里裝了水果、食物、香……他們一直往前走,看起來非常虔誠。
【第14句】:恒山懸空寺,全寺緊緊貼在恒山的懸崖峭壁上,僅用一柱支撐,十分驚險,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令人望而生畏。
【第15句】:遠遠望去,普先禪寺就像天宮一樣。那一排排、一棟棟的建筑物映入我的眼簾。我迫不及待地跨進大門,啊!這里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建筑物上雕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顏色鮮艷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