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的佛語經(jīng)典語句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下面是雨露文章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guān)于靜心的經(jīng)典佛語節(jié)語句,歡迎大家的閱讀。
【第1句】: 樂天知命,無喜無憂,妙性朗然,其樂難述。
【第2句】: 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第3句】: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第4句】: 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第5句】: 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第6句】: 你硬把單純的事情看的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第7句】: 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第8句】: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第9句】: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第10句】: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chǎn),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第11句】: 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第12句】: 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第13句】: 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第14句】: 不悟本性,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萬心盡在自心應從自心中頓見真如。
【第15句】: 道,但以假名字,引導于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后,有什么難易。
【第16句】: 但于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第17句】: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第18句】: 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nèi)發(fā)者,方謂真慧。
【第19句】: 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第20句】: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第21句】: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nèi)燭,脫體通透。
【第22句】: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第23句】: 爾勿崇飲,狂藥非佳味,能使謹厚性,化作兇頑童。
【第24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第25句】: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第26句】: 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第27句】: 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舍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第28句】: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第29句】: 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第30句】: 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zhuǎn)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第31句】: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
【第32句】: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zhí)著之病。
【第33句】: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第34句】: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第35句】: 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靜心的佛語經(jīng)典語句二】
【第1句】:本在禪寺的翠鳥想求得更安全的地方,便在無人能攀的臨海巖石上筑巢,幾天后被浪濤卷走。禪師:因心中有敵,便處處是敵。
【第2句】: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diào)心不調(diào)身,愚者調(diào)身不調(diào)心。
【第3句】:《憨山大師醒世歌》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第4句】:愿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第5句】:當一個人的言談和舉止懷著良善動機時,快樂便像影子般地跟隨他。
【第6句】:智者寂寂總無為,愚人碌碌把身縛。萬物之間無差別,虛妄偏愛何執(zhí)著。整天思慮太用心,豈非犯了大過錯?摘自三祖僧璨《信心銘》
【第7句】:《吉祥經(jīng)》奉養(yǎng)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yè)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第8句】:古樹下棲息著大眼貓頭鷹。僧徒們發(fā)現(xiàn)樹葉中有亮點,還有扇翅膀之聲,便傳說有怪獸,人人驚恐萬分。禪師:傳聞是最可怕的怪獸。
【第9句】:徒:如何才能獲得知識?師把徒的頭摁進水里。師:你現(xiàn)在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氣!師:對!學知識也要有這種強烈渴求。
【第10句】: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評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說他人壞話。聰明的人不會放松自我,他們通過勤奮學習,使自己充滿智慧。
【第11句】:《華嚴經(jīng)》譬如種子別,生果各殊異,業(yè)力差別故,眾生剎不同。譬如心王寶,隨心見眾色,眾生心凈故,得見清凈剎。
【第12句】:罪從心生還從心滅。所以心為根本也。若求解脫者,先須識根本。若不達此理,虛費功勞,于外相求,無有是處。
【第13句】:敞蓬車飛馳,急拐彎處幾乘客被拋出,躺在地上大罵。楊樹:凡被拋下的,大都因自己沒站穩(wěn)腳跟。禪師:災難多由自己造成。
【第14句】:聰明與智慧是不同的,否則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說呢!智慧能使人了脫生死、解除煩惱。
【第15句】:問神山僧密禪師:請說生死之事。禪師問:你什么時候死過?答:不曾。禪師曰:既不曾,那只有親自死一回方知生死之事。
【第16句】:賊偷東西,掏面包給狗,狗卻咬住他的腿。賊:給你面包,咋還咬我?狗說:正因你想收買我,我才判斷出你是壞蛋!禪師:智者明辨是非。
【第17句】: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卻被厚厚的羊絨悶得無法喘氣,最后被餓死。禪師:下決心前要對事物深入研究。
【第18句】:劇場里,蠢人開玩笑大喊:著火了!結(jié)果上千人擁向門口,擠成一團,很多人被踩死。禪師感嘆:蠢話貽害無窮。
【第19句】:獅子想抓兔子,見鹿走過,便去追鹿,鹿沒追到兔子也跑了。不滿足小利去追求更大希望,到頭來只會兩手空空。
【第20句】:唯有以德報怨,才是結(jié)束一切冤怨的根本。用道德去感化,不要生起怨恨心,以怨報怨永遠不能化敵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