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儒冠”的五言詩句大全
為您整理了107句帶“儒冠”的五言詩句,其中“儒冠”開頭的五言詩句39句,“儒冠”結尾的五言詩句46句,“儒冠”在中間的五言詩句22句,供您參考。
“儒冠”開頭的五言詩句【第1句】:吾宗昔昌繁,儒冠森巍巍。——出自陳著《送道士十二侄歸金觀》
【第2句】:儒冠信誤身,鑄盡六州鐵。——出自趙汝鐩《荊渚書懷》
【第3句】:儒冠假郡印,踐更若公郵。——出自王禹偁《月波樓詠懷》
【第4句】:上丁祭孔廟,儒冠列如堵。——出自方回《春寒紀異》
【第5句】: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出自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第6句】:郁郁多大姓,儒冠頗詩書。——出自北宋·黃庭堅《癸丑宿早禾渡僧舍》
【第7句】:賦格欺鸚鵡,儒冠薄騟鸃。——出自王禹偁《謫居感事》
【第8句】:武騎增馀勇,儒冠貴所從。——出自唐·姚合《和門下李相餞西蜀相公》
【第9句】:儒冠誰使首,何至動言貧。——出自方回《追次仇仁近韻謾成三首》
【第10句】:武夫勿告勞,儒冠須出奇。——出自蘇籀《群盜一首》
【第11句】:明朝伏闕下,儒冠翕相隨。——出自高登《陳少陽贈官》
【第12句】:儒冠幾經秦,士貴始藝祖。——出自陳造《次王促衡尚書鹿鳴宴韻》
【第13句】:我欲學為士,儒冠多餓死。——出自趙蕃《枕上有感二首》
【第14句】:文章未得力,儒冠豈余誤。——出自方岳《與至能夜話》
【第15句】:亂世夙難處,儒冠更坎坷。——出自當代·錢鐘書《贈鄭海夫[朝宗]》
【第16句】:儒冠雜武弁,屈與氊裘言。——出自蘇洵《送任師中任清江》
【第17句】:儒冠難徒行,馬骨瘦可數。——出自梅堯臣《送萬諤昌秀才》
【第18句】:永懷舊刺史,儒冠此研書。——出自王灼《與諸友游楊氏池上呼王隱居小飲晚登書臺》
【第19句】:儒冠筮仕者,僅免寒與饑。——出自王禹偁《北樓感事》
【第20句】:儒冠成自誤,歸去無屋瓦。——出自晁補之《即事一首次韻祝朝奉十一丈》
【第21句】:戰鼓何時息,儒冠獨自行。——出自唐·徐鉉《送劉山陽》
【第22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出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第23句】:儒冠蓋多端,劇論如合戰。——出自趙蕃《用程季儀送行之韻為別》
【第24句】:聳父吳兒笑,儒冠武弁輕。——出自黃彥平《還自豫章寄謝胡師承公》
【第25句】:儒冠真耀武,師府重芳年。——出自宋無《送牟都事景陽赴浙東師幕》
【第26句】:儒冠吾已悮,何責五男兒。——出自晃沖之《秋雨感事》
【第27句】:儒冠成晚歲,尺牘到諸公。——出自虞儔《故奚公學長挽詩》
【第28句】:儒冠誤終身,其始從上士。——出自蘇泂《次韻潁叟弟耕堂即事》
【第29句】:儒冠同昔日,吾道未嘗衰。——出自顧逢《儒巾》
【第30句】:儒冠解相誤,學劍盡乘軒。——出自唐·吳融《途中》
【第31句】:儒冠須勿溺,邂逅亦成功。——出自劉子翚《張守唱和紅字韻詩八首》
【第32句】:儒冠慚佛學,列婦勝男兒。——出自黃干《挽李尚書母太淑人》
【第33句】:胡為未免俗,儒冠學為邦。——出自李彌遜《青原臺與兄弟同賦》
【第34句】:儒冠匪謬誤,賦性素褊窄。——出自薛師石《喜翁卷歸》
【第35句】:儒冠真蹭蹬,祖席有光輝。——出自馮時行《假守蓬州視…溫湯作…同僚二十韻》
【第36句】:儒冠不能辟,拔白立赤幟。——出自方回《題柯德陽埽塵齋》
【第37句】:客路遠千里,儒冠誤一生。——出自黃庚《次韻書懷》
【第38句】:儒冠委秋山,王焰明朝霞。——出自黎廷瑞《庚寅秋病得語不復詮次名曰感懷》
【第39句】:儒冠各欹墊,僮屨皆奔波。——出自姚勉《游靈源天境…知風雨…得那字奉呈》
“儒冠”結尾的五言詩句【第1句】:戎裝吾亦可,初不礙儒冠。——出自張煒《騎馬》
【第2句】:平生潛圣閫,壯歲尚儒冠。——出自強至《某近與和叔游景愛之不足因吟短篇以贈》
【第3句】:徜徉有真樂,未應悔儒冠。——出自劉子翚《寄致明兼簡余時升》
【第4句】:平生江海意,潦倒愧儒冠。——出自金·李晏《通州道中》
【第5句】:身雖淹武弁,志不負儒冠。——出自吳芾《挽陳兗仲》
【第6句】:即事遂幽賞,何必掛儒冠。——出自唐·孟云卿《新安江上寄處士》
【第7句】:老發戴儒冠,黃金不愛官。——出自陳梅《寄菊山》
【第8句】:分明類禪衲,其奈戴儒冠。——出自蔣廷玉《補衣》
【第9句】:往來戎馬間,邊風裂儒冠。——出自宋·蘇軾《送曹輔赴閩漕》
【第10句】:衡門隨我分,可是賤儒冠。——出自釋文珦《衡門》
【第11句】:未甘脫儒冠,蕭寺求掛搭。——出自方回《讀孟君復贈岳仲遠詩勉賦呈二公子》
【第12句】:時危從道喪,不敢棄儒冠。——出自宋·艾性夫《雪盡》
【第13句】: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出自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
【第14句】:王徐兩玉人,結發棲儒冠。——出自趙蕃《秋夜懷彥博審知》
【第15句】:骯臟二址載,老發羞儒冠。——出自晃沖之《書懷寄李相如》
【第16句】:多士盡儒冠,墨客藹云屯。——出自唐·杜甫《贈蜀僧閭丘師兄》
【第17句】:升堂欲進拜,猶怯戴儒冠。——出自韓維《謁漢高帝廟》
【第18句】:生來還姓孔,何不戴儒冠。——出自趙師秀《贈孔道士》
【第19句】:雕蟲妙經術,倚市多儒冠。——出自陳傅良《送趙叔靜教授閩中四首》
【第20句】:秦皇焚舊典,漢祖溺儒冠。——出自王禹偁《四皓廟二首》
【第21句】:折腰徒自苦,吾亦悔儒冠。——出自王炎《再如蒲圻二首》
【第22句】:后來方屹立,天不誤儒冠。——出自曹彥約《彭師泰挽章》
【第23句】:君王念方面,侍從輟儒冠。——出自洪邁《送王舍人制置四川》
【第24句】:邊頭辦功業,恐不在儒冠。——出自戴復古《又送行二首》
【第25句】:而公獨古意,首欲尊儒冠。——出自廖行之《壽湖南宗憲五首》
【第26句】:明朝若更住,必擬隳儒冠。——出自唐·皮日休《太湖詩·上真觀》
【第27句】:于時誤儒冠,孰不嗟鑄錯。——出自衛宗武《次韻酬李黃山》
【第28句】:頭戴世儒冠,身著山人衣。——出自葛紹體《袁從道山廬三首》
【第29句】:一門皆擢第,君獨老儒冠。——出自劉克莊《挽林進士》
【第30句】:往年辭膝下,侯頶領儒冠。——出自方回《題徐子愚道悅堂二首》
【第31句】:肅穆升內殿,從容領儒冠。——出自唐·劉禹錫《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
【第32句】:臨風自慷慨,素發沖儒冠。——出自王禹偁《射弩》
【第33句】:只愁山水怪,嫌我著儒冠。——出自利登《仙塘茅舍》
【第34句】:行當秦苦疏,朗壓諸儒冠。——出自葉適《讀王德甫文卷因送省試》
【第35句】:嘗聞事將壇,何得復儒冠。——出自趙師秀《送黃叔向謁楊伯子》
【第36句】:邈哉誤儒冠,坐使衣食促。——出自謝直《辰十月八日…懷以數…侄輩邀希周》
【第37句】:許他真佛子,不肯戴儒冠。——出自現代·馬一浮《晚鐘》
【第38句】:是我誤儒冠,還是儒冠誤。——出自元·張伯淳《摸魚兒 次韻抱瓷》
【第39句】:老尚著儒冠,卻悔識之無。——出自仇遠《予久客思歸…濃為韻…金溧諸友共》
【第40句】:幽居有馀樂,奔走愧儒冠。——出自戴復古《山中即目二首》
【第41句】:向來誤儒冠,今也無壯圖。——出自汪元量《南歸對客》
【第42句】:我方首儒冠,頗亦易此人。——出自陳造《次韻解樞干二首》
【第43句】:飄蕭覺素發,凜欲沖儒冠。——出自唐·杜甫《義鶻》
【第44句】:儒衣而儒冠,滿口談詩書。——出自黃干《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詩》
【第45句】:有人夢超俗,去發脫儒冠。——出自北宋·黃庭堅《戲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第46句】:吾鄉盛儒冠,何園可棲遲。——出自汪莘《野趣亭》
“儒冠”在中間的五言詩句【第1句】:君是儒冠秀,源流況父兄。——出自陳造《次韻翟元卿》
【第2句】:晚覺儒冠誤,力耕已不任。——出自利登《臨川道士》
【第3句】:老我儒冠誤,憐君亦固窮。——出自薛嵎《送廉村宗人薛庭芝薛如晦還里》
【第4句】:國被儒冠誤,如今尚忍言。——出自諶祜《句》
【第5句】:歸嘆儒冠誤,盡把氣習撤。——出自王阮《次韻酬李周翰一首》
【第6句】:本嘆儒冠誤,因思學六韜。——出自王炎《送劉都干》
【第7句】:蚤為儒冠誤,齊心學竺乾。——出自許尚《華亭百詠·西庵》
【第8句】:謹無曲學阿,恐作儒冠恥。——出自程公許《理舟入奉大對臨發有賦》
【第9句】:曾被儒冠誤,謀生事事疏。——出自吳錫疇《次韻謝元壽》
【第10句】:土木雖無情,亦與儒冠疏。——出自五邁《寄居元職方北第呈西鄰盛進士》
【第11句】:笑我儒冠誤,今如退院僧。——出自方回《次韻志歸十首》
【第12句】:始污千佛經,頗嘆儒冠誤。——出自舒邦佐《和洪龜父歲暮韻》
【第13句】: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出自宋·汪洙《神童詩》
【第14句】:藹藹儒冠至,恢恢賢路開。——出自耿南仲《和鄧慎思未…用秋日…為首句三首》
【第15句】:久謂儒冠誤,窮愁方棄書。——出自汪元量《酬方塘趙待制見贈》
【第16句】:峨峨儒冠弁,愧此田家子。——出自程珌《揭富陽孝子門》
【第17句】:晚知儒冠誤,猶戀終南山。——出自宋·陳與義《雜書示陳國佐胡元茂四首》
【第18句】:誰能久郁郁?長為儒冠羞。——出自清·梁啟超《留別梁任南漢挪路盧》
【第19句】:早被儒冠誤,衣稀老更侵。——出自劉過《上周少保》
【第20句】:古遠儒冠拙,時忙壯士尊。——出自王洋《呂尚書挽章》
【第21句】:兜鍪竟何成,豈獨儒冠誤?——出自宋·陸游《秋夜感舊十二韻》
【第22句】:設禮古俎豆,執事儒冠衣。——出自方回《同張文煥過吳式賢二十六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