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騎劍的好句子匯集3篇
呂洞賓劍斬石獅精的故事
導語: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你們知道關于他的神話故事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從前,永平府城里有一個賣豆腐的叫王發,他做豆腐手藝好,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街坊四鄰都喜歡買他的豆腐。
有一天,突然有一個穿著一身白衣服的姑娘來到他家,彬彬有禮地跟他說:“王哥,真不好意思,和你討碗豆漿喝。”王發立馬答應:“喝吧,喝吧。”邊說邊拿碗,盛了滿滿一碗豆漿遞給姑娘。姑娘喝完豆漿,說了聲“謝謝王哥”姍姍而去了。
第二天,穿白衣服的姑娘又來了,又要豆漿喝,王發又給了一碗,問姑娘說:“你姓啥呀?家住哪兒啊?我怎么不認識你?”
姑娘說:“我姓白,我家不遠,就住在南街,我認識你,王哥做的豆腐好,豆漿又香又甜,以后我每天都來喝一碗,行嗎?”
王發說:“行啊,行啊,你隨便喝。”姑娘喝完豆漿又走了。
一連幾天,每到這個時辰,姑娘都來喝豆漿,城里人多姓雜,王發人老實厚道,也沒和姑娘閑聊家常。這天,姑娘來喝豆漿,王發是個熱心腸人,又給盛豆漿,白姑娘說:“王哥,你家里還有什么人啊?”
王發說:“上無父母,下無兄弟姐妹,就我獨自一人。”
白姑娘說:“多寂寞啊,為什么不娶個媳婦幫你過日子呀?”
王發說:“我家窮,沒有人嫁我,再說了,我一個人慣了,娶個媳婦生活反倒累贅。”
白姑娘嫣然一笑說:“王哥,我看你人實在,心眼好,你附耳過來,我告訴你一個秘密。”說著,湊到王發身邊,對著王發的.耳朵悄悄地嘀咕一陣,臨走又再三叮嚀說:“王哥,千萬按我教你的方法去做呀!”
王發對白姑娘的話半信半疑,第二天,他老早來到城南關帝廟,把關帝廟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掃得干干凈凈。供桌香案也擦了,把關圣帝君的塑像都給擦干凈了。然后,他鉆到供桌子底下,藏起來了。不大工夫,從廟外邊來了八個臟兮兮的乞丐,一個個呆頭呆腦,坐在廟堂里休息。王發強憋著氣,不敢吱聲。那八個乞丐休息一陣,起身要走,王發“噌”地從供桌底下躥出來,攔住八個乞丐,跪在地下磕頭拜師父,哀求乞丐們收他做徒弟。八個乞丐誰也不理他,王發拽住兩個乞丐不讓走,哭天抹淚地軟纏硬磨,乞丐們沒辦法,其中一個說:“你是真心認我們做師父嗎?”
王發叩頭如同雞啄米似的說:“是啊,是啊。”乞丐說:“你起來,只要你心誠,我們挨餓受凍,你也得跟著挨餓受凍,我們走到哪兒,你得跟到哪兒,你能做到嗎?”王發破涕為笑,說:“做得到,做得到。”然后起身拍拍身上的土,跟在八個乞丐后邊走著。
八個乞丐來到一座大花園,里面古藤老樹,奇花異草,百鳥鳴喧,美麗清幽。花園中有一眼八個棱角的大水井,井水清亮透明,站在井邊上,井水里能映出模樣。一個乞丐跟王發說:“我們八個是窮討飯的,都不想活了,我們跳井,你敢跳嗎?”說完,八個乞丐“撲通撲通”,一個個都跳進井里了。眼看著井里浮著八具乞丐的尸體,把王發嚇得倒退兩步,吸了一口冷氣,心想:我跳進井里,也得白白淹死。白姑娘說讓我拜要飯的為師,就能得道成為仙家,這種情況不但仙家成不了不說,差一點成了鬼,快嚇死我了,我得趕快回家,還是賣我的豆腐去。
王發跑出花園一看,又到了城南關帝廟,王發熟悉這里的路,跌跌撞撞往回走。幾具死尸浮在井水里那一幕嚇得他還捏著一把汗呢,十分后怕。王發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推開籬笆門往院子里一瞅,那個白姑娘正趴在院心的石磨上抽泣呢。王發說:“白姑娘,你哭什么?你把我騙苦了,我差一點嚇死,你教我拜那八個乞丐為師,他們哪里是什么八仙,分明是八個窮鬼,剛才都跳到井里淹死了!”
白姑娘哭著說:“你不聽我的囑咐……你要是也跟著跳到井里就成仙了。這回不但你當不成仙家,而且連我的小命也保不住了。王發哥哥,你快救救我吧!他們一定會找我的。”
王發說:“你歡蹦亂跳的,沒病沒災,我怎么救你啊?”
白姑娘說:“我不撒謊,他們真是仙家,我泄露了天機,他們不會饒過我的。等我躲過這場災難,我嫁給你做老婆。”
正在說話的時候,門外來了高個道士,頦下五綹長髯,身后背著一把寶劍,沖著白姑娘說:“孽畜!你泄露天機,貧道特來取你性命!”
白姑娘哭哭啼啼,緊緊拽住王發不松手,道士拔劍在手,怒目橫眉指著白姑娘說:“走!到關帝廟前向諸位大仙請罪去,或許饒你一命!”
白姑娘戰戰兢兢拽著王發來到關帝廟前,王發定睛一看,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這一幫乞丐眼睜睜跳井淹死,怎么又活了?
他正莫名其妙,道士對王發說:“這個白姑娘你不能再保護她了,她是一個妖孽,等她喝完七七四十九天豆漿后,就得喝你的血了!”
道士說完,王發嚇得拼命掙脫了白姑娘的手,道士手起劍落,對準白姑娘頭蓋頂削下來,王發眼前金星迸濺,睜眼仔細一看,哪里有什么白姑娘,原來是廟前的一尊石獅子被削去了半個頭顱,道士和乞丐也不見蹤影了。
王發從此又開始走街串巷賣起了豆腐。
原來,廟前這尊蹲門石獅子受日精月華之靈氣,年深日久成精了,道士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
這個故事一直在永平府一帶流傳著,故事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但永平府城里二街從前確實有一尊半個頭顱蹲門的石獅子。
斬蚯蚓寓言故事
花草地上,里三層外三層地圍了很多小動物,它們在看啥呢?噢,一只名叫翠翠的螳螂正在表演魔術:斬蚯蚓。翠翠舉起一只鐮刀形的前足,喀嚓一聲,把草地中間的蚯蚓斬成兩段。觀眾的心一下子都懸了起來:斬斷了的蚯蚓還能復活嗎?還能長成原來的樣子嗎?正當大伙在這樣想的時候,奇跡發生了:兩截斷蚯蚓都變成了有頭有尾的完整蚯蚓。觀眾為螳螂翠翠的絕技歡呼起來。
這時,一只名叫青青的螳螂對大伙說:“這有什么稀奇的.!我們螳螂都有兩把天生的刀,誰不會斬蚯蚓?我馬上再給大伙表演一個。”它把一條紅蚯蚓放在草地中問。翠翠趕忙對它說:“先別斬,聽我把要領告訴你。”青青才不相信斬蚯蚓有什么要領呢,它舉起前足,照蚯蚓的后部就是一刀,翠翠連阻擋都沒有來得及。
“完了!”翠翠叫了起來,“讓你這么一斬,那段只有尾巴沒有頭的蚯蚓再也不會長出頭來了,只能成為一條兩個尾巴的變態蚯蚓。”
“哼,我才不信呢!”青青不服氣地說,“你斬的就能長出頭來,我斬的就不能,豈有此理!”
“斬的地方不同,后果就不一樣。我讓你先聽聽要領,你偏不聽。嗨!結果害了這條蚯蚓。”
“我就不信斬蚯蚓還有什么要領。”
“有。在蚯蚓前五節到八節的地方斬斷,就能很快再生成完整的蚯蚓。在十五節以后斬斷,后半截就不能再生頭部了,只能長出尾巴來。我斬的是五至八節的中央;你呢,正巧斬斷了十五節以后的地方。”
“我不信!我不信!”青青嚷嚷起來。
“那就等著瞧吧。”
觀眾們都緊張地瞅著斷蚯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后,那段只有尾巴沒有頭的蚯蚓果真從切斷處長出了一條尾巴,變成了一條無頭的兩尾蚯蚓。
青青呆住了。
先斬后奏的成語故事
導語:先斬后奏泛指先采取實際行動把事情處理了,造成既定的事實,再向上頭的當權者報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該詞的成語故事及解釋,歡迎查閱,謝謝。
【漢字書寫】:先斬后奏
【漢語注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成語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只因老夫廉能清正,節操堅剛,謝圣恩可憐,加老夫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之職,隨處審囚刷卷,體察濫官污吏,容老夫先斬后奏。”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辦事。
【先斬后奏的意思】:斬:殺頭;奏:臣子向皇帝報告。指封疆大臣先將罪犯殺了再向皇帝奏報。泛指先采取實際行動把事情處理了,造成既定的事實,再向上頭的'當權者報告。
【先斬后奏的近義詞】:先斬后聞、先禮后兵、先行后聞;
【先斬后奏的反義詞】:事先請示;
【先斬后奏的故事】
《竇娥冤》是元代時期赫赫有名的戲劇家關漢卿寫的,其說的是正直善良的寡婦竇娥兜兒受到惡貫滿盈的地痞流氓張驢兒欺負,還被誣告殺人。官府刑訊逼供最后判了竇娥死刑。竇娥在臨刑前哭得肝腸寸斷,她指天發誓道:“我死后必然血濺白練,六月下雪,大旱三年,以此表白我的冤情。”竇娥的父親竇天章后來當上了參知政事,他奉旨明察暗訪考察民情,懲處了一部分貪官污吏,最后才替竇娥鳴冤昭雪。《竇娥冤》第四折中說的就是竇天章京城考試一舉成名,回到家鄉后對女兒日思夜想,因為傷心過度頭發都愁白了,當時楚州三年大旱,糧食顆粒無收,竇天章的心里十分煩燥,有一天晚上他挑燈夜讀翻看案卷的時侯睡著了,夢里女兒竇娥托夢給他……
【先斬后奏例句】
北齊.劉晝《劉子.貴速》:“申屠悔不先斬后奏,故發憤而致死。”
東漢.班固《漢書.申屠嘉傳》:“‘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顏師古注:‘言先斬而后奏。’”
《新五代史.梁臣傳.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珍曰:‘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后白。’”
毛澤東《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問題》:“有些則造成既成事實再告訴它,例如發展二十余萬軍隊,這叫做先斬后奏。”
【先斬后奏造句】
如果能夠跟那些貪官污吏狼狽為奸混在一起同舟共濟,那么很多事情你就可以先斬后奏了。
那一群達官貴人們平時沆瀣一氣混在一起,碰到事情就先斬后奏互相包庇,坑害了不少百姓。
成語故事:溫酒斬華雄
導讀: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再次體現了關羽的性格特點,粗中有細,也展現了關羽戰術的高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成語故事,歡迎參考閱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溫酒斬華雄的主人公是誰?
溫酒斬華雄的主人公是:關羽
溫酒斬華雄的故事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愿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于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沒涼呢......關羽殺華雄,叫做“溫酒斬華雄”,而書中寫到,曹操為了激勵關羽,叫人去倒了一杯熱酒,送給關羽,然后關羽表示先不忙喝。一會殺了華雄,回來時,“其酒尚溫”。
在正史當中根本沒有溫酒斬華雄,我就演義說演義。
在關羽一生中,最精彩的戰例有幾個,比如關羽的處女秀溫酒斬華雄,比如關羽的代表戰斬顏良誅文丑,比如晚年負傷的情況下和龐德戰和等等,都廣為人知。單說溫酒斬華雄。
誰成就了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神話呢?這好像不是個問題,按照一般讀者的思維,還有誰成就了關羽呢?當然是關羽自己,關羽靠著自己出色的武藝,殺掉了華雄,成就大名。
而對于華雄的武力鑒定,也是三國迷們的熱門話題。本來,我不大寫武力問題,畢竟和文史話題距離太遠,不過中華雄的武力和關羽神話的.形成關系密切,不得不略作分析。
對華雄的武力,我們可以結合其戰例進行分析。
在十八路聯軍進攻董卓時,華雄認為“割雞焉用牛刀”,主動請纓,代替呂布擔任先鋒。董卓看到華雄請命很高興,于是任命華雄為驍騎校尉。董卓對于部下的武力當然是很清楚的,華雄在董卓的心中應該不錯,但不會是非常優秀。為什么呢?因為書中沒有提到華雄之前的官職,一直到主動請求擔任先鋒,才被臨時委任為驍騎校尉,位在呂布(時任中郎將)之下。
華雄的第一次作戰是和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當時華雄率領五百人沖出城來,“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于馬下”。華雄和鮑忠當然不在一個層次上,不過文中也強調了鮑忠是在準備撤退無心作戰時,被華雄快馬趕上一刀殺死,因此多少有些取巧。
因為這一戰,華雄被加封為都督。都督從三國時代開始設置,在開始只是一個榮譽職銜,和東吳周瑜的大都督并不相同。
第二次作戰是和孫堅。當時孫堅率領手下四員大將一同進攻華雄。其中有我們熟知的江東名將程普、黃蓋、韓當,卻也有一個剛露面就掛掉的祖茂。在這次戰斗中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個是華雄副將胡軫引兵出戰,結果被程普幾個回合刺于馬下。作為華雄的副將,武藝自然會有一些距離,但是距離也不至于天差地別,可是胡軫在程普面前,竟然完全不是對手,從中可見華雄的武藝和程普或在伯仲之間或者略微高過程普。
為何這么說。我們看到胡軫被殺之后,華雄是如何反應呢?華雄沒有像之前一樣率軍出戰,和程普等人單挑,而是聽取了李肅的建議,在晚上偷襲孫堅。華雄不敢和孫堅等人正面交鋒!
第二點,是華雄曾經一刀秒殺孫堅四武將之祖茂。從這點看,似乎華雄又是超一流武將了。但是我們細細品味原文,就可以發現祖茂也沒有那么窩囊。
當時,華雄偷襲成功,諸位將領各自混戰,唯有祖茂追隨孫堅。之后,華雄追趕很急,祖茂提議孫堅把他那個標志性的紅色的頭巾給自己戴著,然后故意把華雄等人引到另外一個地方,好讓孫堅逃生。在當時的情況下,祖茂幾乎就注定了一死。當然,祖茂也奮力求生,他把紅色頭巾懸掛在柱子上,然后躲在林子里,想打個埋伏。
可是華雄前來之后并沒有直接來拿紅頭巾,而是先用箭射,知道不是人,然后再上前去取紅頭巾,此時“祖茂于林后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于馬下”。于是,祖茂之死就很好理解了。一方面是祖茂半夜逃命,心力憔悴;另一方面是祖茂一心希望偷襲成功,此時看到華雄拿了頭巾,就在眼前,就突襲想殺華雄。當一個人一心以為必然會成功的時候,往往也是最接近失敗的時候。
華雄看到只有頭巾,就已經明白了眼前就是一個局,當祖茂沖出的時候,華雄早有準備,于是華雄大喝一聲,先震懾祖茂,然后在祖茂驚訝的一瞬間斬殺祖茂。
于是,我認為,祖茂的武藝并非遠遠弱于華雄。華雄斬殺祖茂和關羽斬殺文丑,多少有幾分相似。
華雄取得了兩次大勝之后,率軍追擊。十八路諸侯齊聚一堂,公議對策。當時有不少人出戰,但是都被殺了。那么,是不是說華雄的武藝就很高呢?
第一個出戰的是袁術手下驍將俞涉,既然說是驍將,應該還是有點本事,可是戰不三合被殺,實力和華雄相差太多。
第二個出戰的是韓馥的所謂上將潘鳳,潘鳳手提大斧,很威風的出去了,結果“去不多時”,又被華雄殺了。在書中說到俞涉出去,是“即時報來”被殺消息,可見潘鳳的武藝是高出俞涉一些,可能有十數回合吧。
當聽聞潘鳳被殺時,書中有言“眾皆失色”。華雄的威名到此時達到巔峰。
可是,華雄的武藝到底如何,還是一個迷。我們說在分析武力值的時候,最有力的證據就是不同武將之間的比照。
可惜和華雄交手的將領都沒有和其他將領交手的記錄,自然無法最終認定華雄武藝如何。
而關羽呢?很多人認為關羽出戰是一刀秒殺華雄,其實不是。
關羽殺華雄,叫做“溫酒斬華雄”,而書中寫到,曹操為了激勵關羽,叫人去倒了一杯熱酒,送給關羽,然后關羽表示先不忙喝。一會殺了華雄,回來時,“其酒尚溫”。
在書中并沒有寫到雙方交戰時的具體月份,但是從喝酒需要熱酒看,應該在冬季,一杯酒從熱到冷不需要太多的時間,而書中是寫到酒“尚溫”,也就是說酒已經冷了,只是還略微有點熱氣。并且,在諸侯聯軍大帳之中,相比會有一些取暖措施,溫度不會太低,按照常理看,熱酒變冷的時間應該在十分鐘左右。
并且,書中有交代,諸侯在營中聽到外面“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既然雙方還有一番擊鼓奮戰的場景,當然不會是一刀秒殺,比較合理的應該是雙方有十數回合,甚至二三十回合的交戰。關羽完成了殺華雄的任務。
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再次體現了關羽的性格特點,粗中有細,也展現了關羽戰術的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