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好句子偏長錦集200句
見字如面的美文
摯友芳鑒:
月余未見,突然接信,你是否驚喜?
我一切安好,斟酌詞句只為聊表親昵。
這是一個書信凋亡的年代,但我固執地相信紙張與筆尖接觸的奇妙反應,就像高三時我們交換的那些詩句,五七押韻的古體,是秘密,也是情意。
人常說:“有趣的靈魂終會相遇。”我雖不算乏味,卻也遠遠稱不上有趣,千言萬語都是伏筆,我還是遇上了你。
你在高二分班時到來,在高三與我相熟。
兩個身在理科A班的文學少女經過一番謹慎小心又赤誠坦然的文學交流后,迅速建立起了傾蓋如故的革命情誼,畢竟你很難找到一個從傳統詩詞到外文經典,從正史雜談到網絡小說,口味都跟你無比合拍的人。
你我的高三,就像你前些日子寫給我的三行情書:
少結友
憶夏日同游
天涯路遠情不休
高三是難熬的,每一天都是單調的倒帶重放。仔細數數,還留在記憶中的事情其實不太多。
百天的宣誓,先看作文的固執,窗外不知名樹上結得果實,理綜捋不清一團亂麻的焦急,還有晚自習夜晚相伴在黑黢黢的操場上一圈圈兜轉的你。
高三是倏忽的,日子插著玫紅色的翅膀飛過。埋首于無盡的理綜與數學,我們文思滿溢,無處安放。
于是,每日一句情詩,隔三差五聯句,十天半月還搞個百字令。情詩極盡肉麻之能事,像“人間有萬千相逢,我只想與你共沐春風”這種句子,你已經修煉到了張口即來的境界;聯句則走得是形在意先的路子,我們不顧平仄,絞盡心力押得一手好韻;而百字令以其對稱的美感,飽滿的蘊涵成為了咱倆面對全班賣弄文采的終極利器。
日子從來沒有那樣平安過,但所有的故事都有后來。
后來,你去了北京,我來了長春。
我們前些天還在聯句:
妾居朔寒君在南,昨夜星辰亦相安。
千里不敵思念遠,未曾攜手已心歡。
依舊是不顧平仄的強行押韻,依舊令人心生歡喜。
我的電路作業還沒做完,信就先寫到這里,我們還有很多后來可以攜手并歷。
對了,今天份的情詩送你:
平生相見即眉開,無人似你芳馤。
順祝
淑安
你的正經姑娘?
摯友親啟:
見信如晤。
突然接信,欣喜不已。
上午一二節是最乏味困倦的生物化學,點開文檔的一刻,感動驅散了所有睡意。我想的是:
只有同樣想你的人,才甘愿抽出時間花費心思,只為了說一句想你。
我還在懷想有你的時光,你的信件已抵達我的手掌。
是謂心有靈犀。
那時候就坐在前后桌,卻固執的不肯相識,因為我們都是謹慎的物種,像貓,只有確認食物真的.安全之后,才會開始享用。而我們,則是在慢慢探索、漸漸看清對方后,才肯坐在一起,傾心相談,衷腸互訴。
不怕耽誤了相處的時長,只怕損害了相交時每分每秒的質量。
人總是愛追憶過去,一是留不下,二是回不去,是以每一個片段都值得呵護珍惜。
總是想起晚間自習時將我喚醒的指掌間的輕柔,總是想起課間湊在一起分享圖片和文章的喜悅,總是想起,交換寫滿精心構思的詞句的卡片的期待。
想起一起吃過的零食,想起一起踢過的毽子,想起一起走過的操場,想起校園里的星辰月光,想起那些夏夜里美好的展望,想起每次走向你時,總是忍不住構思第一句的對話。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能留住那么多記憶,可是那些回想的畫面里,每一個片段都藏著讓人落淚的美好。
或許文字可以讓它們永久的留下。
是了,語言是最偉大的發明,可是最真摯最熱切的情意,抵過千言萬語。
從最簡單的三行情書,到互贈的不求平仄的聯句;從張揚文采的百字令,到突然而至的,情意綿綿的信。那時的我們,青春張揚,賣弄文字;如今的我們,相隔兩地,寄情文字。所居的地方變了,所處的環境變了,認識的人變了,吃的東西變了,那么多的不一樣,帶來的卻是一樣的想念,一樣的懷戀。
我們看同一本書,喜歡不同的人物,我們玩同一個游戲,相中不同的組合,可是我們還是我們,一如從前,不改今后。
君子和而不同。
我們配得上這樣的評斷。
有人覺得最好的朋友之間總是要“相見恨晚”,可是我覺得我與你相熟之前的所有時間,都是緣分所做的鋪墊。
那是最忙碌的青春,更是最美好的年華,在那里,成長得剛好的我,抓住了成長的剛好的你。
一切都是剛剛好,不偏不倚,緣生緣起,回憶中每一分美妙都有你。
我在北京并無不好,希望長春的你也開開心心。
啊,還有今天的句子:
長夜夢深見君來,春風如你華彩。
言止于此,難盡情意。
你的聰明可愛小天使。
散文:見字如面
又是偶文字比起話語更能表達人類的感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散文見字如面,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卿還好嗎?見字如面。時光的陌上,因再一次想你而醉心執筆。它已飽蘸思舊的墨香,飲含零落在經年里的情意,在你持續更迭的錦夢中如我對爾輕語。你是否還記得,這見字如面曾經豐盈了我和你、最美韶華里的那段青春戀曲。
-------題記
撩起歲月的帷幕,思念就像是春天埋在土壤里的種子,經過幾回溫軟的風薰,經過幾場酣暢的透雨,經過幾多晝夜不休的牽念蘊藉,在風停雨霽的暖意里破土而出。縱然路途遙遠群山蜿蜒疊崦,我依然用想你的心繩傾力攀沿。盡管前方流水迢迢逶迤,也抵不過我這葉心舟承載的滿滿思念。
粉紅的心事,自然地生長在褪了色的光陰里。每次拉開抽屜,那幽深的角落里,始終安然橫臥一支老式的舊鋼筆。經年里,我一直回避它的存在。偶爾鼓起勇氣撇開周遭瑣事,幾度穿風踏雨與它咫尺遙望,卻又突兀的沒理由地在那兒大口大口喘息。繼而聽見自己心跳的慌亂與顫栗。長短不一的無規則呼吸,令我仿佛又尋找到曾屬于彼此的痕跡。
事后我總是想方設法地將這支筆重新包裹嚴密,再不敢輕易觸及。躲閃著糾纏它的眼神,忽略之前有過的所有交集。并非我對你的愛已經抽離,也不是想借故忘記你,而是怕看見這支筆,以后的每個夜晚你都會自覺地出現在我的夢里。它宛若我心中收納的一道明媚的憂傷,又像是我刻意隱藏的一縷愁緒,它們一直殘忍且又甜蜜地撕扯著我糾結的記憶。
每每看到這支筆,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回想過去,想起遠如天涯的你。不知你是否還在意,這支筆存在的真正意義。也不知你是否還記得,它真正的主人其實是你。
這支筆是你工作出色獲得的獎勵,你卻很鄭重地把它塞進我手里。你先是說我可以用于學習,也可以描詩寫句,然后驟然停頓了一下,才尤為強調它最重要的工作是給你寫信。從此我和你往來的每信封里,都裝有見字如面的“抬頭”,雖看似簡單卻飽含著彼此之間無限的深情厚意。
你在信里訴說我們分別后的一些人文變化,時而寫寫工作中的有趣故事,時而講講對未來的一些想法,時而又告訴我你最近可以休幾天逍遙假期,時而又忙“飛”了,只能寄過來一封打了折的片言只語……
我們在交錯的時空里一起口若懸河地談天說地,可你,始終沒有寫我最想聽的那一句。
我向你“匯報”一些日常點滴,并開始拐彎抹角貌似含蓄地問你,將來是否會把我忘記。可你故意言不答意,心慌意亂的我,忍不住寫下一連串咄咄逼人的問句……
我愚鈍單一的思維,再加上你機智聰敏的蓄意,逼著我近乎赤裸裸的寫下想你。并且還將這股傻氣,一封接一封地連續投寄于你……
我們相聚的那些日子,你像是我世界里的唯一。而我柔軟的心,也美得如一朵新綻的雛菊。我分明稚嫩青澀,對人生不諳世事。偏偏喜歡執拗的故作成熟老練地和你講一些近乎套路的言語。因而你刻意“引誘”我生氣,每當我把小拳頭揮向你,你卻哈哈一笑來包容我壞壞的小情緒……
雖說我和你是因緣而遇,可后來的后來,屬于我們的.甜蜜卻敗給了距離,最終陰差陽錯地擦肩經過。我和你從此不在彼此的世界里走來走去,就連我們最初的純真透明的情義也越來越迷離,難道真是青春惹得禍?為什么冥冥之中,感覺這好像又是命運給我們出的謎語,只是我的隨心所欲,使得自己猜錯了謎底。
我的隨意、武斷、決絕害苦了自己,自然也傷到了你。
而今,思無言,情有語。一聲嘆息,淚眼凄迷。卿還好嗎?在嗎-----你?
寫下見字如面,頓覺傷感肆意蔓延。怎能想到當初滿懷的深情款款,竟中了相見歡里記不住那就忘了我的一句戲言。一堆零亂的心思,游走于半風半雨、半夢半醒、半失半得之間。愛擱淺情難卻,思潮剎那漫上急馳的筆端。
這長長的相思啊,就像那支離弦的箭,無法回頭直奔心間。不知道未來會為我們撰寫怎樣的結局,但我相信你會懂得見字如面背后的深語。
那年、那時,紅箋金筆不離手,魚雁傳情南北天。貪戀癡癡等待云中錦書的日子,常常于執迷中渾然忘我。如今這遲來的見字如面,既是我發自心底的真誠告白,也是為當年的一意孤行向你致歉。
燈花一閃一閃,繼續伏在案前。淺墨素筆做繭,情絲遍布信箋。你似天邊的星子,一會兒離我很近忽然一會兒又走遠,使得我無法走出從前的斑駁畫面。我懷著無邊的眷念,用這支筆續寫我和你的情緣……
我要把所有的期許,都寄托于神奇的明天。默默守望心海中的執念,愿那艘愛的小船,速速帶我撤離這寂寞的相思河畔。
見字如面散文
天氣晴了又陰,陰了又晴;我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我相信世間所有美好的情愫,皆會不期而遇。不諳世事的年紀,以為情誼會如同手表的指針不知疲憊,一直滴滴答答地走著,幾多安睡的迷離中瞥一眼手表,誤以為指針停了,緣會盡,突然間,慌慌張張起來。現在想想,那時的我,過于天真卻又不失單純的小美好。如今明了,緣如四季的更替,是自然變換的法則。這一世的相遇,亦是積累幾世的淺笑回眸。
春去秋來,循規更迭,恍惚間,秋已然拖著長長的`尾巴,亟亟而行,于這塵世與我等淺淺作別,輕觸冬的衣袂。秋成熟穩健,又色彩浪漫,紅黃相間的暖色組合,甚是撫慰人心,冬莊嚴素雅,銀裝素裹后,自是典雅非常。我想,四季中,應數秋最為愜意自在,若信步游走于古道街邊,聽風賞光亦聽你,美則美矣;微風帶走葉的懷想,助其騰空漂浮,向藍天白云親昵問好,帶向他的歸宿,秀則秀矣。
戀這一世秋,葉落繁華亦成殤,醉愛落葉紛繁,碎步立于林間,眉眼含笑地欣賞形狀各異,色彩千秋的葉子。陶醉間,一陣輕風襲來,宛若留在耳畔的溫存。落葉四散而去,秋陽杲杲,透過葉尖,偶有蕭條卻又不失浪漫。此情景,像極了飄散至五湖四海的我們,已是天南海北。我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在角落認真地看遍地落葉,細數匆匆光陰。夜色撩人,一人安靜自得,聽著土木院末言FM的往期節目,從主播的聲音里,聽到了懷念,淺讀母校。看了土木院迎新晚會的直播視頻,從記憶中,每年學院的晚會都會唱一首《你會來工地看我嗎》,此例,經年不改,很多人說,作為土木人,這就是一種土木情懷,誠然,看著往屆學長的錄制的現場視頻,以及老師家長的寄語,會場當即一片安靜,很多人都會淚目,如今作為一個過客,看直播的心情,較之以往,更為波瀾。認真想想,便也會一笑置之,因為我知道,見字如面,我的心情,文字懂得,恰如景中情,情中緣,珍惜無悔便罷。
喜這一碧波,勾出淡淡一抹殘陽,鐘情瀲滟水光,輕踩于石子路,微波蕩漾,一切靜的恰到好處,聽著心跳的聲音,微蹙的眉旋即消散。走在江邊的小道上,心境一片開闊,肆意享受風的愜意,光的柔情。愛這一垂柳,戀其柳亦留之意,古人先賢的文字里,對細柳、深秋皆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有離愁別緒的蕭條,也有對萬物繁華的眷戀。
這里的初冬,是濕潤且陰雨綿綿的,葉落不繁,萬物不燥。甚是懷念西北秋的景致,葉子黃的紅的綠的相互交錯鑲嵌,一襲風,便四散飄落,若恰好邂逅午后看葉落之唯美,可真的是陽光微醺,葉落不殤。此時的蘭州,一場風席卷,樹上光禿,腳下,便是厚厚的葉子鋪成的紅毯,驚艷年華的,不止良辰美景,還有你和我的故事。
日子不緊不慢的走著,緣分不咸不淡的續著,而我們,不疾不徐的成長,我希望,你,我,我們,都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開始的開始,生活是詩的樣子,結束的結束,希望生活還是詩的樣子。
《見字如面》讀后感
書信,在古代,是和朋友親人聯系溝通的一種方式,如今,科技快速發展,很少有人還會寫信。
然而,自從我讀了《見字如面》這本書之后,對書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見字如面》是一檔電視節目的衍生品,全書收錄了七十六封承載歷史片段的信,像文學作品,但因其私密性,所以又滿載真情。它們是一個個引子,讓讀者深入其內核,了解那段背景。
看完全書之后,最觸我淚點的書信,無疑就是邱文周寫給女兒的信——《這一次,爸爸決定要躲好久好久》和十年后長大后的女兒寫給邱文周的回信《爸爸,這一次我可以哭了吧》。
邱文周在得知自己面臨不治之癥,他選擇編織了一個童話。他給自己六歲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發起了一場十年之約的捉迷藏游戲,用最夢幻的謊言,暫時遮住孩子的雙眼,捍衛了孩子美麗的童年。這樣的愛,因此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十年之后,邱文周的女兒給他回了回信,句句直戳淚點。例如,“你的魔法讓我變得很堅強”等等。看到最后——“可惜,比賽結束了。爸爸,我贏了……我是不是可以哭了?”早已淚奔。
除了此類家書,還有情書。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以及張小曼的情愛糾纏。面對愛情,有些人只追求曾經擁有,哪怕飛蛾撲火;有些人卻甘愿把愛埋藏,留下華麗的轉身與最美的回憶。
歷史是一面鏡子,請讓我們一起從書信中撿拾這些碎片,感受那至真至純的情感,那些苦與樂、義與善,那些無奈與堅持,古今有共鳴,于我們這些讀者來說,不失是一種珍貴的人生啟迪。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曾經,李春波的《一封家書》風靡大江南北,用書信的方式表達了兒子對父母的關切和思念。雖然今天電子郵件和短信更多地取代了書信的`存儲介質,但同樣的表達方式依然延續著,它如同一輛直達心靈的火車,搭載它的人們沉浸往事,輕輕述說,他們喜歡“讓心靈去旅行”。
你會寫信嗎?你有過筆友嗎?打開書信,他人的生活撲面而來。而在信與信的中間,是美好的等待。瑪麗是澳大利亞的小女孩,馬克思是美國紐約的大男人,他們用筆和打字機交流,那跨越大洋的魚雁書連接了兩個人的生活,對彼此的觸動讓生活多了一份意義。他們也曾誤會,瑪麗終于決定去看馬克思,馬克思卻溘然長逝。但瑪麗笑了,他們是彼此理解著,他們融進了彼此的生命。
(1)瑪麗和馬克思為什么能成為筆友?
(2)馬克思的“疾病”有何癥狀?
(3)他們產生了怎樣的誤會,又是怎樣消除誤會的?
“親愛的瑪麗?黛西?丁格爾,非常感謝你的來信,我是在我的暴食匿名研討會后,晚上九點十七分打開你的信的。我正在努力減肥,因為我的心理醫生伯納德?哈斯豪富告訴我健康的身體等同于健康的思想,他說我的思想不太健康。你給自己畫的畫非常生動有趣,我還從來沒見過澳大利亞人呢。……我小時候虛擬了一個看不見的朋友,叫拉沃爾利先生,我的心理醫生說我不在再亂丟垃圾,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違法,煙頭很糟的,他們一旦被沖到海里,魚開始抽煙,他們會對尼古丁上癮的,我只是開玩笑,煙頭在水里當然不可能點著的,并且,魚也沒有兜可以放打火機。我今年44歲,我有八套顏色大小都一樣的運動服,我重352磅,有六英尺高。……我人生中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地鐵里搜集紀念幣,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葉都的猶太人食品店打工,我專門看管生產猶太烤餅的機器,我是猶太人,并且曾經信仰上帝,但自從我讀了很多書以后,我知道上帝只是在我的想象中虛構出來的,人們愿意信仰上帝是因為上帝總是無所不知,想什么是宇宙的起源,小蟲子會不會進天堂,為什么老婦人的頭發是藍色的。盡管我是個無神論者,我還是會戴著我的猶太圓頂小帽用來取暖。我的第三個工作……紐約是個非常繁忙而且喧囂的城市,我更喜歡住在安靜一點的地方,就像在月球上,我不喜歡擁擠的人群,閃亮的燈光,突如其來的噪音或者濃重的氣味,這些紐約都有,尤其是那些氣味,我出門的時候一般會戴上鼻塞和耳塞,這樣我好受一點。我覺得人們很有意思,但卻很費解,不過,我覺得,我肯定會理解并信任你的,你好像很快樂,我覺得你肯定聞起來想只小蝦,因為我知道澳大利亞盛產蝦類。……期待回信,你的美國朋友,馬克思?杰里?豪沃茲。”
(1)這是馬克思回復給瑪麗的第一封信,可以看出馬克思的語言表達有何特點?
(2)馬克思的哪些話進入了瑪麗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