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調適
王浩
西安財經大學 教授
第四軍醫大學 博士
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培訓師
陜西省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訓專業委員會專家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初見韓赟,是在兩年前的初春。
工作原因,我們共同的好友牽線讓我們互加了微信,韓老師準備給學生開一場生涯規劃的主題沙龍,想邀請我作為主持人去參加這項活動。我們通過微信就這一活動如何開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之后,春天的某一天,我們有了第一次見面。
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我現在依然記得很清楚。
我們是在她的辦公室見的面,雖然見她前通過微信圖片,我已經對韓老師的外在美有所認識,見到真人的那一刻,我還是驚艷了,我不由自主的夸贊了她,然而,她好像對她的美并不自知。
我們共同配合,圓滿的完成了這次沙龍活動。她認真工作的樣子,不由讓我想到,現代人之所以感覺到現代社會壓力巨大,原因之一是明明可以靠外貌的人,還非要去靠才華,還要這么努力。
這次沙龍之后,我們在微信上互相關注。說實話,起初的一年多,韓老師在微信朋友圈發的微信很有限。我也只是偶爾聽我們共同的朋友說起她。大約是從去年春夏之交起,我經常可以看到韓老師發的朋友圈了,內容除了和我們分享她的精彩生活之外,看到的比較多的就是她在職業生涯領域做的工作。她在朋友圈發的每一篇文章我都在認真看,認真領悟和學習。我真正感受到在職業生涯的研究領域,她已經甩了我等好幾條街。
再后來,我進入到她的學習群。在她的學習群 ,韓老師和眾多的同行們經常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把一些工作中積累到的經驗拿來交流,我感到受益匪淺。再后來,我們終于盼來了她的公眾號。迄今,韓老師已經在公眾號發了十四次文。直線生涯公眾號的每一次文,我都在認真看,特別精彩,特別有啟發性。我也經常把韓老師的一些觀點分享給我的學生們。
前些天,韓老師跟我商量,能不能在公眾號上和大家做點分享。我就把我長期關注的畢業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一分享吧。
王浩
2019年2月24日
17:09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革,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就業及今后的工作中必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關注大學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既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對于優化學生素質,促進校園穩定,維護社會和諧也大有裨益。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怎樣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全國和陜西省高校近年畢業的人數。
201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已創記錄!
面對巨大的以社會競爭、就業壓力為核心,包括學習壓力、人際壓力和生理壓力等構成的壓力系統,不少畢業班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或障礙。
有的同學面對職業規劃,多種心理壓力與困惑無法排解,導致學習生活無趣;有的同學感到擇業與就業壓力巨大,情緒難以穩定;有的同學陷入經常性失眠或入睡困難中無法自拔;有的同學出現寒窗苦讀的學習與奮斗目標迷茫之中;有的同學一旦遭遇挫折與失敗,就會導致焦慮、恐懼、自卑或自信心缺失。
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就業心態是高校生涯教師與心理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
眾所周知,改變不良心態,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改變環境,消除應激源,二是調整自我,適應環境。
對個體來說,哪一種方法更可行呢?相信您一定會說,當然是調整自我更可行。為什么呢?雖然調整自我和改變環境一樣,都很不易,但對于個體來說調整自我更為主動,而改變環境相對被動。
因此,當環境難以改變時,對個體而言,最經濟、最有效、最恰當的選擇就是調整自我,從而適應環境。
下面我介紹幾種幫助畢業班學生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
一是要教會學生學會正確評價壓力。
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是一個快節奏、高效率,擁有強有力競爭的時代,社會對我們每個人的要求都與日俱增,壓力與現代生活如影隨形,形影不離。
壓力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代價和孿生子。心理學研究表明,壓力太大或壓力太小我們的工作績效都會大打折扣,而當壓力處于中等程度時,我們的工作績效最高。因此,沒有必要懼怕壓力。壓力就像小提琴弦,弦繃得太緊會斷,繃得太松則演奏不出優美的樂曲。
二是要學會合理自我反省。
要有糾正不合理信念的能力,能夠了解用人單位的要求,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評價,積極調整自己的職業意向與職業抱負,克服盲從心理,增強自信,志當存高遠,腳要踏實地。
先說說糾正不合理信念吧。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個人對刺激情境的信念和認知是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他認為不合邏輯的不合理的信念是一個人產生情緒困擾的主要原因,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就不能快樂滿足的生活。
他根據自己的臨床觀察,提出了人們常見的11種不合理的信念,后來心理學家韋斯勒等把非理性思維的特點總結了3點,即:絕對化、過分概括化、災難化(糟糕至極)。
絕對化:是指人們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點,認為某一事物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
過分概括化:就是以偏概全,以一蓋十;
糟糕至極:就是認為如果發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那將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是一場災難,這種想法會導致個體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的惡性循環之中而難以自拔。
工作中我就曾遇到這樣的例子。
我的一位學生給我抱怨說,他投了很多份簡歷,最后都是杳無音信,他說他對找工作越來越失望。他想不明白自己就讀的學校、專業、自己的長相、學習成績都不錯,為什么就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思來想去,他得的結論是用人單位都太苛刻,于是他對找工作失去了信心。同學們都在外出找工作時,他要么把自己宅在宿舍里,要么就去找哥們喝酒。
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同學目前的狀況和他的不合理信念直接相關。
首先,他存在絕對化的信念,他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點,認為用人單位就應該接受他。
其次,他以偏概全,以點概面,幾次的失敗經歷就讓他認為用人單位都很苛刻;
再次,他還有糟糕至極的信念,他不再去找工作,對找工作失去了信心。
改變這一類同學的狀況,就要從改變他的信念入手。
對于畢業班的同學來說,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身不一定最軟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畢業班的學生來說,要有自我評價能力,要對自己的所學專業,工作能力,愛好特長,優勢劣勢,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與把握,從而在就業中克服缺點,發揚優點,找到自己較為滿意的工作。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自我評價,才能使自己在就業中處于有利地位。
這里我給大家重點推薦一下SWOT分析法來進行自我分析。
SWOT分析法,即態勢分析法,
S ()是優勢、
W ()是劣勢,
O()是機會、
T ()是威脅。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團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情況,在戰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認為,自我分析同樣可以用SWOT分析法。該法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在評估自我時,不妨多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到底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更看重什么?人崗是否匹配,人企是否匹配?
了解用人單位的要求同樣重要。調查表明,企業最不歡迎的大學生類型有以下三種:
一是以自我為中心,生活在自己世界當中的人;
二是把一切問題簡單化的人;
三是講起來滔滔不絕,做起來束手無策的人。
企業認可的大學生的特點是: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道德品行和修養較高,富有強烈的責任心,有進取心和拼搏精神。還要有積極調整自己的職業意向與職業抱負的能力。
人生是大海,得學會掌舵。
NO.1
要能夠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
放棄過去那種認為擇業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絕對安穩的觀念,先就業再擇業,擇業時要看長遠一點,學會規劃自己的整個人生的職業生涯。
NO.2
要有評估職業機會,確立目標的能力
評估外界時,要評估對我的要求是什么,有什么樣的機會與挑戰?自己的短期目標是什么?是積累能力和經驗還是追求業績?自己的長期目標又是什么?是當專家,當管理者,還是當技術人員抑或是當營銷人員?
NO.3
克服盲從心理,增強自信心也很重要
要充滿信心,主動出擊,要相信自己的才能,滿懷信心的推銷自己,展示自我。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針對目標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徑,注意要考慮風險指數,從而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
NO.4
還要學會宣泄
這一點,我相信大學生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宣泄途徑。當心理壓力巨大時,不妨找人說一說、寫一寫,或者是動一動、聽一聽、喊一喊、叫一叫、哭一哭、笑一笑、嗅一嗅......,只要是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又對自己減壓起到幫助的方法都是可行的。
NO.5
要正視現實,保持樂觀
現實是客觀的,對于大學生朋友來說選對池塘釣大魚十分重要。為什么近年來難就業,本人認為,這既有就業觀念的問題,也有經濟發展新常態給就業創業工作帶來的新挑戰的影響。
我推薦畢業班的同學們認真讀讀比爾.蓋茨寫給即將畢業走出學校踏入社會的青年一代的十點忠告。馬云也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對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個人不要放棄今天。”
NO.6
要敢于競爭,不怕挫折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能夠相信,誰還能夠相信你呢?結合實際,通過適當的途徑和方式推薦自己,要敢想、敢說、敢干,充滿信心的迎接挑戰,敢于競爭還要善于競爭,不僅靠勇,還要有謀,面對職位與對手,要深思熟慮,掌握技巧,抓住重點。
NO.7
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不僅要能夠適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校園氛圍,還要適應“大風起兮云飛揚”的未來社會,要以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斗志,穩定的情緒,必勝的信念,創新的意識,腳踏實地的精神,向自己的理想目標沖刺,制定行動策略,終身學習,高效行動,與時俱進,靈活調整,不斷修正和反饋。
如果失敗,要找到失敗的原因,保持平衡的心態,吸取教訓,面對新的競爭。
最后我想說,如果壓力巨大,自我無法調整的時候,不妨去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希望我們的同學們在擇業路上不要自找壓力,也不要排斥壓力,要學會自我調節,希望大家求職路順利!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