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模小學副校長事跡材料匯編3篇
【篇一】五一勞模小學副校長事跡材料
王靜、男、高級教師,現任瓊海市第一小學副校長,分管學校教學工作,同時擔任畢業班的數學科教學,是海南省特級教師許志堅工作室和卓越教師陳鳳云工作室成員。“當園丁培育百花,做黃牛無私奉獻”是他從教的誓言,“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是他的座右銘。
二十三年來,他以校為家,公而忘私,任勞任怨,一心撲在學校工作上,恪盡職守,甘于奉獻。作為省級骨干教師的他,在學校領導、老師、學生及家長的心目中具有較高的威望,曾多次受到學校及上級表彰。先后被評為瓊海市十佳班主任、先進教師、優秀共產黨員、教學技能優秀學員、優秀教研員,瓊海市第一小學十佳班主任、優秀教師,曾獲瓊海市中青年教師數學優質課評比一等獎,撰寫的論文及教學設計多篇榮獲國家、省、市級一等獎,主持的課題《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實踐研究》經海南省鑒定審核分別以合格和優秀等級結題,課題成果榮獲海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多次受瓊海市教育局教師繼續研修中心邀請給國培計劃,骨干老師和青年教師培訓等項目做過專題講座。曾擔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鑒定評審專家,教育教學能力考核、教師資格認定考官。曾代表學校在全國名校聯盟、海南省小學數學年會及瓊海市教研工作會議上做論文分享和經驗交流。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職責,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我們的.標桿,不斷學習,追求卓越是我們新時代的追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了。特別是跨入新世紀,世界各國無不把著力點放在教育上,無不從教育改革上找出路。做為一名黨員教師,王靜深知,抓教育就是抓人才,就是抓人才資源的開發。因此,處在教育戰線上的教師,可謂任重道遠。面臨這種教育新形勢,他懷著時代的危機感、緊迫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學習,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堅持以理論武裝自己,努力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的教育理念,2024年9月參加了南通大學教導主任培訓班學習;2024年5月參加了天津市實驗小學舉辦的全國名校六校聯盟活動,并代表學校在論壇上發言;2024年9月-2024年7月的暑假期間參加了省級骨干教師集中培訓學習;連續5年在瓊海市邊遠鄉村教學點教師培訓班上作了專題報告。在每年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習活動中,他非常注重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把理論學來的東西經過思考加工,看能否用在實際教學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因為我堅信,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斷的長流水。
身為高年級畢業班的老師,組織管理、教育教學的任務很重,升學的壓力也很大。因此,他天天堅持早來晚歸,深入掌握班級里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及時發現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題,以“勤”當頭,用“心”耕耘,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個生命,從不歧視差生,深入到學生中間,想方設法了解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為使學生盡快地得到進步,他利用課余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系,和他們共同教育好子女。在數學教學上,他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與同科組老師一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利用先進、可行的有效教學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平時課間到各辦公室與同事閑聊時,好多老師這樣問我:“王校長,教學管理工作那么多,又沒有幫手,還教畢業班,您的時間哪里來?”說實在話,時間不僅是擠出來的,更重要的是要講效率。由于白天在校顧于忙碌學校教學管理工作和班級上課,學生的作業批改與備課只能是拿回家晚上加班加點,學生的課業學習輔導只能是在校見縫插針。上課時充分利用好4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學到120分鐘的內容,時間短,能完成嗎?關鍵我們要在方法和效率上下功夫。
身為一名教學副校長,他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以忘我的工作熱情、能力和人格魅力帶動和影響著身邊的教師,帶頭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研究。2024年5月主持的省級專項課題《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經鑒定審核結題;2024年4月主持成果《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榮獲海南省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獎;2024年5月主持的省級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實踐研究》以優秀等級結題。為學校在課題研究這一塊起著先鋒帶頭的作用。今年,瓊海市第一小學申報的市級小課題項目比以往增多,很多老師紛紛表示,只有像你那樣通過課題的研究,才能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才能從繁雜瑣碎的教學工作中解救出來。教學管理工作瑣粹繁忙,為了按時按質完成學校或上級部門布置下來的任務,他經常犧牲周六、周日或節假日休息時間在校加班加點。大家都知道,學校教學管理無論是開學初和期末,還是平時的正常時間都是最最忙的,況且學校全校有五千多個學生,二百多個教師,在學校教務工作人員緊缺的情況下,怎么辦?他只好把各項工作思考設計好,借助一些骨干教師的力量,加班加點來完成。超負荷的工作,常常讓他感到難以承受,但憑著對黨教育事業的忠誠,對學校工作的負責,對學生無私的愛,對社會無私的奉獻,他硬是咬牙堅持著。最近這幾年,學校各方面成績斐然,特別是教學這一塊成績更為喜人,他個人所教的班級成績也名列學校年級前茅。
說起王靜副校長,同事們給的評價是工作確實太繁忙、太辛苦、太驚人了。但是他堅信,只要用心地去做了,問心無愧,一定會收獲著快樂。
【篇二】五一勞模小學副校長事跡材料
“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雙腳也無法走到終點”,花開花落,冬去春來,總有無數行于起點而未達終點的前行者。石永成老師便是前行者之一,在教育這條漫漫長路上辛勤耕耘,收獲頗豐。石永成,男,1982年12月出生,貓兒鄉人,苗族,2002年參加教育工作,2005年本科畢業,200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中小學高級教師,立身于三尺講臺已18年有余,悉心培育的學子遍布四方,但他扎根農村教學第一線的熱忱和信心任歲月蹉跎卻仍不為之所動。
投身教育工作以來,他曾任片村小校長、教務副主任、政教主任、副校長,雖然教育崗位幾經變動,但其始終堅守初心:盡心傳教,靜心育人。作為一名黨員教師,他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主動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以扎實嚴謹的工作態度,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竭盡所能在花垣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得到了上級領導、同事及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他以獻身教育事業為己任,甘為人梯,作出了驕人的成績:2008年被花垣縣人民政府授予“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2010年被州教育局評為“學習型教師”;2011年度被花垣縣教體局評為“優秀教師”;2024年度被花垣縣教體局評為“花垣縣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2024年榮獲省教育廳頒發“實事助學基金杰出教師獎”;2024年被花垣縣人民政府評為“扎根農村教育‘優秀人才’”;2024年被縣教體局黨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記得花垣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向君曾說過:“我們先是教師,而后才是教育管理者和服務者。”2002年9月,年僅20歲的石永成被分配到花垣縣補抽鄉大卡村完小任教,初到教學點,他和兩位同事就愣住了:年久失修的校舍已經破舊不堪,陰暗潮濕的教室里只有幾張矮小的小方桌,沒有黑板和粉筆,沒有完備的辦公用品……有的只是孩子們澄澈的眼神和天真的笑容……這可怎么上課?初涉教壇的他陷入了沉思。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教室不能上課就換別的地方。于是,他開始積極地和村民溝通,大家都很熱心,爭先把自己家的住房騰出來給學生們上課。幾番思慮之后,他選中了一間方正敞亮的小木房,以木板作黑板,用焦炭作粉筆,就這樣開啟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條件有限,但教育無限。在大卡村片完小擔任校長期間,石永成狠抓教師隊伍建設與管理,加強學生思想教育,狠抓學生習慣養成,與村支兩委多次匯報,堅持家訪,做好家校無縫對接。教學之余,為了改善辦學條件,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他多方奔走籌措資金,村委會、鄉政府、教育局……來回奔走了數十次,雖身患慢性闌尾炎,但他沒停下求資的腳步,最終獲得“苗圃希望工程”的資助,終于在2004年7月,大卡小學建起了一棟三層的教學樓。辦學條件改善后,師生回到了寬敞明亮的教室。在石永成的帶領下,大卡小學的老師們潛心鉆研教育教學,教學質量穩步上升,2005年7月,其學生龍旭東從大卡小學考取花中民族班,成為大卡小學建校以來唯一一位直接考取花中民族班的學生。在大卡村從教數年,給學校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若干年后,他教過的學生有13人考入大學,大卡村村民石生富曾對石永成說:“感謝你們老師,讓我知道了只有教育才能改變農村家庭的面貌,也才有我大女兒石秀慧在補抽小學當教師,兒子石求發大學畢業在長沙工作的今天……”。
古人語:“德才兼備是圣人,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愚人。”德為才之帥,石永成常在會上說:“教育學生先成人,后成才,德育工作不可忽視!”
在民樂小學任政教主任期間,石永成為了抓好學校德育工作,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政教主任、法制副校長、家長委員會主任為副組長,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家長代表為成員的德育領導機構,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網絡。把德育工作做到了常規化,德育活動做到了經常化、特色化,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班班有特色。2011年春,他作為主持人申報了省級德育課題——《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研究》,首次在民樂小學把學校德育工作當成課題來研究,該課題結題時獲評省級“三等獎”,課題組編寫的教材《文明禮儀教育讀本》在每期開學都作為德育工作范本供師生進行學習。在此期間,該校形成了完整的德育管理體系,為后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工作表現突出,德育工作成績顯著,石永成于2024年評為“花垣縣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2024年,民樂小學被評為州級“文明美德學校”,該校三(2)班被評為州級“文明班級”,該校五年級學生黃雅被評為“州級道德之星”;2024年該校學生龍建波被評為縣級“十佳美德少年”;2024年該校麻艷情同學被評為縣級“文明友善五好少年”,該校被教育部評為“示范學校”。
石永成不僅“教書育人”方法獨到,“教育管理”也抓得井井有條。2024年,他被教育局提任民樂小學副校長,主抓常規管理和教學工作。眾所周知,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抓好教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上任后,他就給自己定下了三個工作目標:一是做好各項本職工作;二是抓好教學質量;三是給老師們做一些前沿性、理論性引領,整體提高全體教師的業務水平。經他精心管理、引導,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全學區學校的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民樂小學是湘西州首個實施人工智能促進校本研修的農村學校,也是湘西州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研究基地校之一,石永成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者與先鋒。2024年秋,隨著民樂小學人工數字智慧教室的建成和STEAM教育的引進,他作為項目團隊負責人,組織教師開展的STEAM教育研究于2024年11月20日舉行STEAM教育啟動儀式,宣布STEAM教育在農村學校落地生根,通過項目團隊的積極籌備,嘗試研發第一個課例——《趣味趕秋》,該課例在2024年全州評比中榮獲二等獎。2024年,在移動教研平臺及AI課堂測評系統的支撐下,他積極組建教研團隊研課磨課,與株洲市荷塘區美的學校、仙庾學校共同開展了同儕研修模式下的同課異構直播展示,通過網絡數據傳輸到會議主會場,向參會代表展示了農村學校應用AI課堂分析測評系統開展“經驗+數據”的課堂觀察研究情況,得到了湘西州教科院副院長謝文斌的高度贊賞。
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之外,他最重視的就是“教研”。本著“教研興教,科研興校”戰略,組織大力開展校本研修工作,督促老師們發揚學習、奉獻、鉆研、創新和團結協作五種精神,定期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達到了互助互學,取長補短的效果。支持老教師向年輕人傳授教學經驗,也倡導老教師學習年輕人的創新意識。所采取的各項舉措有力推動了學校的教研發展,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石永成的統籌下,該校在2024年小六畢業期末質量檢測中榮獲農村獨立小學第四名,綜合質量效益獲全縣第八名;在2024年小六畢業期末質量檢測中榮獲農村獨立小學第三名,綜合質量效益獲全縣第七名。同校龍秀麗老師說:“我參加工作十幾年了,頭一回遇到對待教學教研這么較真的副校長,這種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們學習,感覺跟他一起共事勁兒都上來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學,何以進步?石永成常說:“當老師最怕一個‘懶’字,一但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放棄自我提升,那么身后的萬千學子就沒有指望了,我最怕的就是自己的腦子生銹,所以我得經常學、擠時學。”工作18年來,他對待學習的態度始終如一,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他絕不放過。參加的國培、省培、縣培等項目培訓次數不勝枚舉,因出色的學習表現和優秀成績獲評“優秀學員”十余次,教育理論、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育管理、信息技術、語言藝術……即使本職工作已經讓他忙得精疲力竭,但只要一學習他就又樂此不疲。每次參加培訓,他都會記錄得筆記滿滿,然后組織本校老師們進行二次學習和探討,選取精華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之中。
2024年10月至2024年1月,他在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參加校長跟崗培訓學習,三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堅持每天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收獲、心得、反思,把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匯編成了一本寶貴的學習資料——《且行且思且成長——石永成跟崗足跡》。返校后,他第一時間組織教師開展座談研討,結合本校實際實踐學習,讓不少老師未出家門而有所學,為學校發展尋出新契機。
作為花垣縣農村小學唯一一名數學學科帶頭人,石永成為教師專業成長作出了許多突出的貢獻。數年時間,他多次深入村小課堂執教示范課,為本校青年教師授課提供指導,親自擔任本校各項培訓的講師,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擔任三年的縣級培訓師期間,盡職盡責,兢兢業業,積極參與送教下鄉六個環節活動。2024年在“送教下鄉”培訓活動中獲評“優秀指導教師”。
寒來暑往,石永成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鞠躬盡瘁,十八年來,他無論擔任什么職務,分管什么工作,無論在一線教學崗位,還是在領導崗位上,他都始終如一地做好本職工作,盡善盡美,學生、家長、同事對他愛崗、敬業的贊譽之聲更是不絕于耳。在教育這方沃土上,石永成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守望著自己的理想,為農村孩子們鋪就了一條條五彩的路,一直通向他們夢想的遠方……
【篇三】五一勞模小學副校長事跡材料
郭少敏,德育副校長,中共預備黨員,2024年榮獲廣州市優秀輔導員,2024年-2024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番禺區雛鷹園丁,2024年榮獲北片師德標兵,現任北片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北片少先隊輔導員中心組成員。
她曾擔任多年的班主任、科組長、大隊輔導員,德育主任。工作中,她一直秉著“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把教書育人作為人生的事業追求,尊重每一個生命,關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用愛滋潤幼苗,務求讓每一個生命都能綻放光彩。
在擔任大隊輔導員期間,為了讓隊員們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的習慣。她每天一大早到校,堅持在學校門口站崗,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同學們,給同學們敬一個標準的隊禮,向同學們問好,對個別衣著不夠整齊的孩子給與溫馨的提醒。經過一個學期日復一日熏陶,孩子們終于養成了講禮貌、講文明的好習慣。在工作中她還潛心鉆研各種少先隊養成活動,由于工作出色,她帶領的少先隊多次被評為番禺區紅旗大隊,個人多次被評為區雛鷹園丁以及廣州市優秀輔導員。
在擔任德育主任期間,也處處以學生成長為核心,以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有專業技能的教師團隊為己任,在學校中做好帶頭作用,關心愛護每一位孩子,主動幫助年輕老師處理學生問題、班級管理問題等。她努力研究家庭教育以及特殊學生教育工作,面對問題班級為老師出謀劃策,跟蹤指導,努力營造良好的班風、校風;對于特殊學生,她親自帶老師家訪,幫助老師改變學生行為習慣問題,幫助家長解決不少親子沖突問題。特殊學生成長需要長時間、反復的過程,每一次接到老師們求助的信息,她都義不容辭與孩子面談,做好孩子的成長記錄,與老師一起走訪孩子的家庭,為了安撫一顆顆受傷的心靈,挽救失意的邊緣少年,有時甚至要訪談到深夜,甚至有一次凌晨四點才回家。
2024年9月郭少敏老師被上級任命為番禺區實驗小學副校長,負責學校的德育工作。在她看來“校長”是一所學校的引領者,也是服務者。工作中,她一直牢記使命,以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營造良好的校風為切入點,以讓每一個生命綻放精彩為價值追求,做到扎實工作,多學習,多思考,多觀察,多想辦法,努力提高工作質量。
為了深入了解學校情況,盡快適應新崗位,她堅持巡查校園,觀察學生的上學情況、課間紀律,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每周堅持巡查校園,排查安全隱患,為孩子營造平安健康的成長環境。工作中,她集思廣益,不恥下問,經常向領導、專家學習請教,與德育干部、大隊輔導員研究學校管理對策以及學校文化建設、學生養成活動開展等,還經常與骨干班主任、級長探討班級管理以及學生成長問題。
在本次新冠疫情期間,為了配合上級部門做好防控工作,她親自帶頭指揮防控工作,每天堅持監控各項防控數據,指導學校防疫工作開展,指導班主任做好滯留疫區學生的身心健康跟進。為了做好開學師生健康防護,德育處牽頭擬定學校的各項防控制度、制定各種防控方案,努力為學生營造健康安全的新學期學習環境。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一直懷著一顆博愛之心,用一張親切的笑臉,以身為范,引領教師關愛每一個生命,讓學生在校園里盡情享受愛的陽光雨露。工作中,她敬業愛崗、樂于奉獻、務實進取,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使自己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教育觀,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與管理能力,為學校發展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