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記敘文
粽子記敘文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特別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記敘文,記人記事、日記、游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于記敘文的范疇。那么優秀的記敘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粽子記敘文,歡迎大家分享。
粽子記敘文1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媽媽早早來到學校。因為我們來得太早,所以我想借機補個好覺。可媽媽在那里忙忙活活,一會兒泡糯米,一會兒洗粽葉,吵得我睡不著覺。我煩躁地想:媽媽這是在干什么呀?
“今天又不是端午節,您為什么要準備這些東西?”我邊嘟囔邊找媽媽“算賬”。媽媽笑著告訴我:“因為每年端午,學校都會讓學生們感受節日氣氛,所以我想讓咱們學校里的同學們一起包粽子。”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自己誤解了媽媽。我趕緊說:“好”。就這樣,我和媽媽一起忙活起來。媽媽先教我怎么把粽葉清洗干凈,又告訴我怎么樣識別糯米泡沒泡好。我和媽媽把這些事情做好以后,媽媽說:“你趕快寫作業,下午我們一起包粽子。”
很快,同學們和老師都到齊了。媽媽告訴大家:“今天下午,我們要一起包粽子呦!”大家聽了都很高興。一上午,我們都在興奮和期待中度過。我心想:要怎么包粽子呢?平時只顧著吃了,怎么沒有留意如何包呢?不知道其他同學會不會包啊……(原創投稿 )
終于到了下午,媽媽就帶領我們包粽子了。看著綠油油的粽葉和飽滿的糯米粒,我們沖了上去。可粽葉拿在手里,我們就傻眼了。該怎么包呢?看著我們呆呆地站著不動,個個耷拉著腦袋。媽媽好像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她走過來拿起粽葉給我們做示范。粽葉好像一只溫順的小狗,在媽媽手中服服帖帖的。不一會,一個圓滾滾的大粽子就站在了我們面前。它神氣極了,好像在說:“我真是太孤獨了,趕緊再包幾個和我做伴吧!”看著媽媽操作如此簡單,我們躍躍欲試。可粽葉到手,就像一只頑皮的小猴子,根本不聽我們使喚。我們顧了這頭,又漏了那頭。那些糯米們也好像故意和我們作對,老想溜出粽葉。反復幾遍,我們原有的士氣又被消磨殆盡。媽媽無奈地搖搖頭,只好手把手地教我們。這次,我們個個緊盯著媽媽手上的粽葉,開始學習包粽子。媽媽先教我們怎么鋪粽葉,又教我們如何把粽葉折成三角形。等大家都折好后,媽媽說:“將泡好的糯米放在折好的三角形里中間,接著在米里放兩顆大棗。”看我們都填好后,她又說:“最后這步很重要。我們把粽葉折起來,用繩子纏上,打個結。”不一會,就看著媽媽把粽子包好了。
經過這次學習,我們重新燃起斗志。大家陸陸續續地將粽子包好了。大家包得五花八門,女生包得勉強過關,男生包得就更不用提了。不一會,桌面上到處撒了糯米。我們嘰嘰喳喳地像小麻雀一般評論著大家的“作品”。媽媽夸我們有進步,并不厭其煩地教著我們。最后,我們終于學會了包粽子,而且越包越好!
我們一邊學習包粽子,一邊問老師:“我們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啊?”韓老師就給我們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聽了老師給我們講的.故事,我終于明白了原來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并且從老師口中,我還得知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不只是吃粽子,還有賽龍舟和做香囊……我們邊聽故事,邊包粽子。不知不覺,粽子全部都包好了。看著我們包好的粽子,我們特有成就感。盡管它們有的大,有的小,但是一排排的,活像大大小小的戰士。粽子入鍋了,我們焦急地等待著粽子出爐……
今天,我真得好開心呀!因為我也會包粽子了。雖然我包得不好看,但是很好吃呦!如果有機會,你也感受下包粽子的快樂吧!
粽子記敘文2
五月,又到了粽子飄香的季節。這兒的家家戶戶、大街小巷到處洋溢著清香,哪里都可以看見粽子的身影。
“咦?哪里飄來了一股清香?怎么那么熟悉呀?”回家一瞧,“喲!原來是你呀!”今天,我就隆重推出它——粽子。
看!一堆形態各異的粽子。有的擁有尖尖的角、圓圓的底,靜立在桌上,像一個個可愛的不倒翁,遠看像似剛剛破土而出的嫩筍;有的四四方方的,如一個迷你的小枕頭,肉乎乎,熱騰騰,讓人愛不釋手;還有的彎著腰,弓著背,像一顆巨型水滴,靜靜躺在碗里。
風兒變成了無形的孩子,打著轉兒,把香氣傳進了我的鼻子,香氣忽濃忽淡,在空氣中徘徊。粽子的香氣既沒有雛菊那么濃郁,也沒有玫瑰那么高貴,但是我仍喜歡。
粽子的身上裹著粽葉,發著青翠欲滴的光澤。為了顯示自己的苗條,它們拿起了繩子,把肥肉都勒走了。我拿起了粽子,糯米香,蛋黃香、艾草香……,它們的味道交織在一起,我都浸在香海中了,讓我垂涎三尺。
我忍不住想看看粽子的“五臟六腑”,就轉著粽子,找繩頭。一見繩頭,便張開嘴,朝著繩頭一口咬下,用手一抽,繩子結打開了。粽子在桌上翻了幾個筋斗,又在空中轉了兩個360度大轉翻,隨即就鉆到桌子底下去了。撿起它時,它好像在說:“明明知道我胖,為什么要解開我的腰帶?”
找到粽葉的頭了,我盯著粽子發著呆,不知如何下手,“就從尖頭開始吧。”看著頭上的葉片,我一撥,它不動,不甘心束手就擒,我也暗暗跟它較勁,一個勁兒地拉,終于,粽葉“啪”的一聲,落在了桌上,仔細看,上面粘著幾粒糯米,它們淅淅瀝瀝,像撒下的一粒粒珍珠。聞一聞,一股清新的蛋黃香飄了出來,每一粒都濃郁充足。
這下,粽子露出了廬山真面目,身子晶瑩透亮,白中帶著黃,黃中帶著白,那顏色如同琥珀一般,讓人看著都口水直流三千尺!
手上捏著粽子,心里想著粽子,在“金字塔”頂端,嵌著一顆紫瑩瑩的紅豆,我嚼了一粒米,覺得太美味了,忍不住張開了大嘴,朝尖頭上咬了下去,甜絲絲的是紅豆;香噴噴的是糯米,柔沙沙的是蛋黃,口腔里味道交織在一起,刺激了我的味蕾,分不清是糯米還是紅豆了。等我咽下去才發現,香味充滿了口腔。
“寶貝,不要太狼吞虎咽了,要慢慢品味。”媽媽勸著我。這時,我的嘴里正在嚼一粒糯米,它富有彈性,真好吃。從喉嚨到舌尖,每一個地方,都是甜的滿足,讓人回味無窮。
一個問題,突然從眼前閃過:“媽媽,為什么要吃粽子呀?”“那是因為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后,楚國人都以竹筒貯米投入汨羅江祭拜他啊。后世沿襲習俗,把粽子做為端午節食品。”媽媽頓了頓接著說,“寶貝,他們投粽子,是為了不讓魚兒去吃屈原的尸體,讓他在江底安息,也讓我們記得這位愛國詩人!”
咀嚼著粽子,我卻慢慢陷入了沉思,原來這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的不僅僅是愛,還有懷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