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誠信故事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名人誠信故事

            名人誠信故事

            名人誠信故事1

              這個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莊園主的家里。

              一天中午,莊園主從外面回來,帶回一把鋒利的小斧子,隨手放在門邊,就去做活去了。正巧,莊園主的兒子看到了這把斧子。他看著閃閃發光的斧子,十分喜愛,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試一試。于是,他帶著斧子跑到了櫻桃園里。他選中了一顆細小的櫻桃樹,學著大人的砍樹的樣子,舉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聽得“咔嚓”一聲,小樹被攔腰砍斷了。

              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闖下了禍,就趕緊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處,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書,裝作專心的樣子讀起來。幾個小時后,莊園主回來了。當他經過櫻桃園時,發現他最心愛的那棵櫻桃樹被砍斷了,頓時大發雷霆。回到家里,他把果農叫來訓斥了一頓,并要他把砍樹的人追查出來。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這種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認,萬一錯怪了別人,那多不好啊!但轉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認了,爸爸要責備我,也許還會打我的。該怎么辦呢?他坐地床邊猶豫了好一會兒,終于大膽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著頭,紅著臉說:“爸爸,別再追查了,樹是我砍的。”父親問明了情況,不但沒有責備他,還把他摟在懷里,意味深長地說:“孩子,我為你的誠實而高興。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誠實,這比100棵櫻桃樹還要寶貴。”

              小男孩點點頭,把父親的這些話牢牢記在心上。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的美國總統華盛頓。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名人誠信故事2

              在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起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是他賺錢后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天,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人心是一筆無形資產,是一筆不可忽視的巨大財富。對于企業、商家而言,經營人心是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此事亦可看出鄭板橋的智慧與幽默。

            名人誠信故事3

              誠實的門德爾松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白金漢官舉行盛大的招待會,歡迎杰出的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來訪。署名門德爾松的《伊塔爾茲》曲子演奏以后,女王對他稱贊道:“單憑這一個曲子,就可證明你是天才。”門德爾松平靜地對女王說:“不,那是我妹妹芬妮亞的作品。”原來芬妮亞也是個音樂造詣極深的音樂家。《伊塔爾茲》就是出自她手。由于幾個史弟不贊成署女人之名,便商定用門德爾松的名字發表。

            名人誠信故事4

            我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

              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瓦爾特·司各特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雖然為他很貧窮,但是人們都很尊敬他。

              司各特為人正直,他的一個朋友看見他的生活很困難,就幫他辦了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可是他不善于經營,不久就倒閉破產了。這使原本就很貧窮的作家又背對背上了六萬美元的債務包袱。

              司各特的朋友們商量,要湊足夠的錢幫助他還債。司各特拒絕了,說:“不,憑我自己這雙手我能還清債務。我可以失去任何東西,但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

              為了還清他的債務,他像拉板車的老黃牛一樣努力工作,他的朋友們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氣,都說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是一個正直高尚的人。

              當時的很多家報紙都報道了他的企業倒閉的消息,有的文章中充滿了同情和遺憾。他把這些文章統統扔到火爐里,他的心里對自己說:“瓦爾特·司各特不需要要憐憫和同情,他有寶貴的信用和戰勝生活的勇氣。”

              在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干的活,經常一天跑幾個單位,變換不同的工作,人累得又黑又瘦。

              有一次,他的一個債主看了司各特寫的小說后,專程跑來對他說:“司各特先生,我知道您很講信用,但是您更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家,您應該把時間更多地花在寫作上,因此我決定免除您的債務,您欠我的那一部分錢就不用還了。”

              司各特說:“非常感謝您,但是我不能接受您的幫助,我不能做沒有信用的人。”

              這件事之后,他在日記本里這樣寫道:“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睡得這樣踏實和安穩。我的債主對我說,他覺得我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他說可以免掉我的債務,但我不能接受。盡管我的前方是一條艱難而黑暗的路,但卻使我感到光榮,為了保全我的信譽,我可能困苦而死,但我卻死得光榮。”

              由于繁重的勞動,司各特曾經病倒過。在病中,他經常對自己說:“我欠別人的債還沒還清呢,我一定要好起來,等我賺了錢,還了債,然后再光榮而安詳的死。”

              這種信念使司各特很快從病中康復了過來。兩年后他靠自己的勞動還清了債務。

            名人誠信故事5

              劉若宰,是明朝懷寧(今安徽懷寧縣)人,祖籍山東水泊梁山。劉若宰出身于書香門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長書畫,楷、行、草書均精絕。崇禎元年(公元628年),劉若宰中文科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歷官左諭德。他常向朝廷舉薦智勇忠貞的人才,明末名將史可法由安池道監軍升為安徽巡撫,就是因為他的舉薦。

              劉若宰生性詼諧,機智幽默,年輕時和文人墨客交往,總喜歡戲謔打趣,然而屢屢趕考落第,生活很不如意。有一次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劉若宰與學友一道投宿一小店。老板娘見來的都是進京趕考的學子,就開玩笑說:“你們哪個能對出我的對子,住宿吃飯不要錢”,然后又補充道,“要是對不出來,住宿吃飯錢可要加倍喲”。幾個初次出門的考生,不知天高地厚,不把鄉野的老板娘放在眼里,立刻冒冒失失地答應。老板娘說:“我就以你們吃的大米為題,‘黃稻白米粉如霜’,你們對吧。”可憐這幾個自命不凡的學子折騰了一宿也沒對出來,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匆匆付了雙倍的食宿錢后灰溜溜地走了。哥幾個心里想,如果這次考試像這樣,那就慘了。果然,這次考試劉若宰名落孫山。不過那位小店老板娘出的對聯卻對劉若宰最終中狀元起了作用。

              明朝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劉若宰又參加了那一年科舉考試,這是他第劉若宰生性詼諧,機智幽默,年輕時和文人墨客交往,總喜歡戲謔打趣,然而屢屢趕考落第,生活很不如意。有一次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劉若宰與學友一道投宿一小店。老板娘見來的都是進京趕考的學子,就開玩笑說:“你們哪個能對出我的對子,住宿吃飯不要錢”,然后又補充道,“要是對不出來,住宿吃飯錢可要加倍喲”。幾個初次出門的考生,不知天高地厚,不把鄉野的老板娘放在眼里,立刻冒冒失失地答應。老板娘說:“我就以你們吃的大米為題,‘黃稻白米粉如霜’,你們對吧。”可憐這幾個自命不凡的學子折騰了一宿也沒對出來,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匆匆付了雙倍的食宿錢后灰溜溜地走了。哥幾個心里想,如果這次考試像這樣,那就慘了。果然,這次考試劉若宰名落孫山。不過那位小店老板娘出的對聯卻對劉若宰最終中狀元起了作用。

              明朝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劉若宰又參加了那一年科舉考試,這是他第五次赴考了。這次科考的三場考試后,劉若宰自覺還算順暢,接下來,進行面試。在主考御史的陪同下,劉若宰來到頤生殿,行過君臣大禮之后,熹宗皇帝開始面試。劉若宰慧才天資,胸有成竹,且厚積薄發,有問必答,天衣無縫,甚得皇上滿意。三盤六問之后,字字宛若珠璣、句句出口成章的劉若宰讓熹宗皇帝褒贊不已,一時興起,熹宗問起了劉若宰祖籍何處。

              這時,劉若宰抬頭看了看皇上喜悅的樣子,他知道皇帝最忌諱起義軍,自己的祖籍正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的水泊梁山,要是對皇帝說了實話,皇帝肯定會不高興的,他一時猶豫不決。可是劉若宰又一想,“我怎么能不承認自己的祖籍呢?這可是不孝。再說我怎么能說謊呢?”于是,他挺起胸膛說:“回陛下,小民祖籍水泊梁山。”

              熹宗皇帝一聽,臉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嚴肅地問:“你從小就住在水泊梁山嗎?”劉若宰知道熹宗皇帝已經不高興了,依然照實回答:“小民的曾祖父和祖父住在梁山,到了我父親時就搬到安徽去了,我是在安徽出生長大的。”

              過了幾天,發榜的日子到了,眾舉子都到貢院門前去看榜。劉若宰早早起床,匆忙向貢院趕去。等他趕到,皇榜已揭,只見上面赫然寫著:第一甲第一名余煌。看到這里,劉若宰像被棒擊了一樣,心想,完了,自己的理想又一次破滅了。實際上,對他打擊最大的并不是未中狀元,而是整個皇榜上根本就沒有他的名字!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祖籍”害了他。劉若宰回到旅店,在床上躺了一天一夜后,下了決心,他要在京城長住下去,三年后再參加科舉考試。劉若宰覺得他現在住的這家旅店位于城中,平日里過于吵鬧,便收拾行李去了城郊。劉若宰在城郊租了一間客房,在那里潛心苦讀三年。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熹宗皇帝去世了,崇禎皇帝即位。劉若宰又參加了那一年的科舉考試,這是他參加的第六次科舉考試。筆試時,劉若宰感覺心情特別舒暢,他才思敏捷,三萬余言,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京城筆試后,和劉若宰一道趕考的幾個學友只有他進入前三十六名。崇禎皇帝即位后,想有所作為,非常注重人才的選拔。崇禎元年考試時,閱卷大臣殿試閱卷后,將前三十六名的卷子呈給皇帝,再由皇帝親自面試——主要是考口才。幾番競爭后,只剩下三人了,劉若宰位列其中。崇禎皇帝出了一個對聯,剛把上聯“黑炭紅火灰似雪”說完,劉若宰就脫口答道:“黃稻白米粉如霜”。如此對仗工整,崇禎皇帝驚嘆不已,并大加贊賞劉若宰的才思敏捷。

              可是崇禎皇帝不想點劉若宰為狀元。因為劉若宰長得奇丑無比,他頭生瘌痢、背是駝的、腳是跛的。崇禎想,我堂堂大明王朝人才濟濟,狀元郎總不能是個“十不全”吧,就說道:“劉若宰口才雖好,但不能點狀元。”劉若宰猜到了皇上的心思,于是上前答道:“啟稟萬歲,自古明君選賢任能,只有以才選官,沒有以貌取人。”崇禎皇帝不悅:“你頭生瘌痢。”劉若宰答道:“我頭頂光明。”崇禎又說:“你是駝子。”劉若宰答道:“駝子馱天子。”崇禎說:“你是跛子。”劉若宰答道:“獨腳跳龍門。”雖說劉若宰的才思令崇禎皇帝頗為賞識,但對于點狀元之事崇禎皇帝仍說:“還得從長計議吧。”

              崇禎回宮以后,又把三名狀元候選人的姓名抄下,作成鬮,放入罐內,用金筷子去夾,夾出的第一個是劉若宰,他不甘心,重夾,夾了三次,所得的都是劉若宰。難道這是天意?正當崇禎皇帝舉棋不定時,恰逢皇后娘娘覲見。原來,按照舊制,新科狀元登科穿的狀元袍一定要由皇后娘娘親自裁剪縫制。現在皇后娘娘特地將完工的狀元袍送給皇帝看。她說:“聽說前朝做的狀元袍,無論長短肥痩都合狀元身,就像量身定做的一樣。我今天做個特制的——前襟短、后襟長,一只褲腳高、一只褲腳低,看合不合狀元身?”崇禎皇帝看了看皇后娘娘做的狀元袍,還有什么話說?“前襟短、后襟長”正好適合駝子,“一只褲腳高、一只褲腳低”正好適合跛子,這難道不是為劉若宰訂做的嗎?天意如此,我怎敢違也!遂點劉若宰為狀元。

              劉若宰雖明知皇帝對其梁山祖籍有忌諱,卻仍坦誠相告,盡管一度延誤了狀元盛名的到來,但終究使得誠實不欺君的美名流傳下來。

              門德爾松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

              一次,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白金漢宮為正在英國訪問的門德爾松舉行盛大的招待會,歡迎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到來。當門德爾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爾茲》這支曲子時,女王倍加贊賞,說:“單憑這一支曲子,就可證明你是天才。”

              門德爾松并沒有喜形于色,而是安詳地對女王說:“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

              原來她妹妹芬妮亞也是個極有音樂造詣的作曲家,她寫了這首曲子,幾位兄弟不贊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門德爾松的名字發表。盡管門德爾松譽滿國內外,藝術才華出類拔萃,但他并不相奪人之美,貪他人之功為已有,表現出較高的素質和修養。

            名人誠信故事6

              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韓信報恩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中國古代誠信故事皇甫績守信求責

              皇甫績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難以維持家里的生活,就帶著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見皇甫績聰明伶俐,又沒了父親,怪可憐的,因此格外疼愛他。

              外公叫韋孝寬,韋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學的孩子多,外公就請了個教書先生,辦了個自家學堂,當時叫私塾。皇甫績;就和表兄弟們都在自家的學堂里上學。

              外公是個很嚴厲的老人,尤其是對他的孫輩們,更是嚴加管教。私塾開學的時候,就立下規矩,誰要是無故不完成作業,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課后,皇甫績和他的幾個表兄躲在一個已經廢棄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貪玩,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上課的時間。大家都忘記做教師上午留的作業。

              第二天,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幾個孫子叫到書房里,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然后按照規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績年齡最小,平時又很乖巧,再加上沒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邊,慈祥地對他說:“你還小,這次我就不罰你了。不過,以后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不做功課,不學好本領,將來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績和表兄們相處得很好,小哥哥們都很愛護他。看到小皇甫績沒有被罰,心里都很高興。可是,小皇甫績心里很難過,他想:我和哥哥們犯了一樣的錯誤,耽誤了功課。外公沒有責罰我,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縱自己,應該也按照私墊的規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績就找到表兄們,求他們代外公責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們一聽,都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皇甫績一本正經地說:“這是私塾里的規矩,我們都向外公保證過觸犯規矩甘愿受罰,不然的話就不遵守諾言。你們都按規矩受罰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們都被皇甫績這種信守學堂的規矩,誠心改過的精神感動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績二十大板。

              后來皇甫績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這種從小養成的信守諾言、勇于承認錯誤的品德一直沒有丟,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名人誠信故事7

              曾子殺豬教子

              曾子的妻子要去市集,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曾妻便哄兒子說:“你就留在家里玩,等我回來后,我就殺豬給你吃。”當妻子從集市回來,看見曾子準備殺豬。妻子連忙阻止說:“我只是跟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不能跟小孩子開玩笑。孩子年紀幼小,不懂知識,會模仿父母的行為,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他,就等于教他學你那樣騙人。母親欺騙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于是,曾子殺了那頭豬,并煮了豬肉給孩子吃。

              劉廷式堅娶盲女

              劉廷式本是農家子弟,與鄰女定有婚約。后離別數年,劉廷式入太學讀書,并考中進士。劉廷式回鄉時,準備與鄰女成親。這時才得知鄰公已死,其女雙目失明,家道中落。不過,劉廷式并不因此違背婚約,還選好日子準備完婚。鄰女打算退婚,她說:“我如今雙目失明,形同廢人,門不當戶不對,怎能嫁你為妻呢?”劉廷式回答說:“既然我早與鄰翁有約,豈可因翁死子疾而違背婚約?”結果,二人終成眷屬,家庭和睦,并生數子。

              宋就以誠感人

              宋就曾在梁、楚交界處當縣令,梁、楚邊亭四周都種瓜。由于梁亭人勤勞,所以瓜長得很好;而楚亭人懶惰,所以瓜長得不好。

              于是,楚亭人心生嫉妒和惱恨,在深夜踐踏和扯斷梁亭的瓜藤。梁亭人發現后,去請示縣令宋就,認為要報復,去踐踏楚亭瓜藤。宋就即搖搖頭說:“怎么可以這樣做呢?與人結怨,是招禍的門徑。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對人家不好,這多么狹隘呢!你們如果聽我的話,那應以誠感人,每夜派人暗中為楚亭澆瓜地,不要讓他們知道。”

              季札贈劍

              吳國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國途中,順道訪問了徐國國君。徐君非常喜歡季札的寶劍,但知它是吳國國寶,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歡這寶劍,想立即將它送給徐君,但礙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國家,所以需要帶著這寶劍以代表吳國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許下諾言:“當我結束這次行程后,我會再到徐國,屆時定將這寶劍送給您。”

              后來,當季札返回徐國時,徐君已死。季札來到徐君墓前,便將寶劍掛在徐君墓旁的樹上。隨從連忙問道:“人都死了,還贈他寶劍干什么?”季札說:“我早在心中答應將這寶劍送給徐君,如今徐君雖已離世,但不可因此改變我的承諾,我仍要履行諾言。”

              楚亭人每天早晨到瓜地一看,知道梁亭人已把瓜地澆過了,瓜長得愈來愈好。楚國縣令和楚王知道這件事后,深深受到宋就以德報怨的行為所感動,自覺慚愧,就以重禮對梁王表示感謝,并請求兩國交好。

              晏殊實話實說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宋真宗。真宗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試題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請求改換其他題目。真宗被晏殊的誠實所折服,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在京城做官時,大小官員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真宗感嘆不已,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很驚訝,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商鞅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10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50兩黃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很信任和敬佩他,愿意同他交朋友。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李苦禪人要有信于已

              畫家李苦禪年輕時師從國畫大師齊白石,不僅畫藝精湛,而且人格質樸。他長于畫鷹、竹、蓮、梅等題材。鷹是陽剛的傾向,竹是剛正不阿的象征,蓮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梅則表現了堅貞不屈的品格。畫品如人品,這也正是他人格的真實寫照。他常說:“人,必先有人格,爾后才有畫格;人無品格,下筆無方。”李苦禪心地寬厚,待人誠摯,尤重信義,言出必行,不計得失。

              有一次,李苦禪在家中正忙著作畫,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突然來訪,他趕緊放下畫筆,請老友入座,命家人端上一杯清茶,倆人天南海北地聊起了故人舊事,甚是歡娛。末了,老友將要起身告辭,才不好意思地說:“不瞞你說,今天我是來求畫的,不過我看你作畫辛苦,想是相求的人太多,實在難以啟齒……”不待老友說完,李苦禪爽朗地笑了起來,“老兄何必這樣客氣呢?憑你我的交情,一幅畫算得了什么?不日即可奉上,還請老兄多多指教!”老友高興得連聲道謝,揖手而別。可是隨著李苦禪名氣越來越大,他的應酬也越來越多,因為事務纏身,老友所求之事也一拖再拖。有一天,老友的兒子突然登門,臂戴黑紗,淚流滿面地告之其父已于目前病故的噩耗。李苦禪驚得跌坐在椅中,想起老友所托之事尚未如愿,悲傷之中又禁不住滿懷愧疚。應人之事未了,而所應之人已去,如何能讓自己心安呢?

              夜深人靜之時,李苦禪在書房里神情凝重,他緩緩地鋪展開一張潔白的宣紙,細細地研好墨,然后揮毫作畫,時而運筆如風,時而精雕細琢,整整畫了一百枝卓爾不俗的蓮花。畫罷,他又鄭重地題上了老友慧鑒的跋款,并蓋上了平時自己最喜愛的印章。之后,李苦禪攜畫來到后院中,滿上兩杯水酒,點燃一支高香,灑一杯酒在地,雙手舉畫。對天遙祭道:“吾友見諒,苦禪疏懶,未得一了心愿卻驚聞老兄仙去,追悔莫及。今作《百蓮圖》,焚之以追償所愿,老兄在天有知,苦禪豈敢無信?”拜完后,劃著火柴,將精心制作的畫作,化作了一團鮮紅的火焰。

              李苦禪的奇怪舉止驚動了他的兒子,他跑出來問父親發生了什么事,李苦禪嘆了口氣,詳述了事情的經過。兒子聽后有些不解地問:“您這又何必呢?又不是故意不給他畫。再說,您的朋友已然亡故,你畫了畫給他,他也無從知曉了啊?”聽兒子這樣說,李苦禪抬起頭,正色道:“過去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應人之事,豈可食言?老友無知,而我心有知。”

              事后,李苦禪一再囑咐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在苦禪大師看來,“誠信”二字,之所以要在“信”字前加一“誠”字,就是強調對信的遵守關鍵在于自己的內心。這種誠信能夠超越時空與生死的界限,應之于心,遵之于心,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追求自己內心的釋然。

              誠信的最高境界,不是簡單地有信于人,更要有信于己。

            名人誠信故事8

              強項令董宣執法的故事

              漢光武帝時,京都洛陽表面浮華,暗地里卻問題成堆。聚居在城內的皇親國戚、功臣顯貴常常縱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橫行街市,無惡不作。朝廷接連換了幾任洛陽令,還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后,光武帝劉秀百般無奈,決定任命年已69歲的董宣做洛陽令。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的難題,就是處理湖陽公主的家奴行兇殺人的案件。

              湖陽公主是光武帝劉秀的姐姐。這位公主仗著自己和皇帝的姐弟關系,圈養著一幫兇狠的家奴,在北京里作威作福,為非作歹,橫行無忌。有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殺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可是,這個惡奴躲進湖陽公主的府第里不出來,在街上殺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可是,這個惡奴躲進湖陽公主的府第里不出來,地方官又不敢去禁地搜捕,董宣寢食不安。沒有別的好辦法,董宣就派人監視湖陽公主的住宅,下令只要那個殺人犯一出來,就設法抓住他。

              過了幾天,湖陽公主以為新來的洛陽令只不過是故作姿態、虛張聲勢而已,于是公然帶著惡奴出行。在大街上,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來向董宣報告說,那個殺人犯陪乘公主的車馬隊伍,無法下手抓捕。董宣一聽,立即帶人趕到城內的夏門亭,攔住了公主的車馬。湖陽公主坐在車上,看到這個攔路的白胡子老頭如此無禮,便傲嬌地問道:“你是什么人?敢帶人攔住我的車駕?”董宣上前施禮,說:“我是洛陽縣令董宣,請公主交出殺人犯!”

              那個惡奴在馬隊里看到形勢不妙,就趕緊爬進公主的車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湖陽公主一聽董宣向她要人,仰起臉,滿不在乎地說:“你有幾個腦袋,敢攔住我的車馬抓人?你的膽子也太大了吧!”

              可是,她萬萬沒有料到,眼前這位洛陽令竟怒氣沖天,雙目圓睜,猛地從腰中拔出利劍向地下一劃,厲聲責問:“身為皇親,為什么不守國法?”湖陽公主一下子被這凜然的氣勢鎮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這時,董宣又義正詞嚴地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是你的一個家奴呢?我身為洛陽令,就要為洛陽的眾百姓做主,決不允許任何罪犯逍遙法外!”董宣一聲喝令,洛陽府的吏卒一擁而上,把那個作惡多端、殺害無辜的兇犯從公主車上拖了下來,就地砍了腦袋。

              湖陽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恥大辱,氣得臉色發紫,渾身打戰。丟了個奴仆,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這洛陽城的大街上丟了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這口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這洛陽城的大街上丟了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這口氣!她顧不得和董宣爭執,掉轉車頭,便直奔皇宮而去。

              湖陽公主一見到劉秀,又是哭,又是鬧,非讓劉秀殺了董宣替她出這口惡氣不可。光武帝聽了姐姐的一番哭訴,不禁怒形于色。他感到董宣如此蔑視公主,這不等于也沒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里嗎!想到這里,便喝道:“快把那個董宣捉來,我要當著公主的面把他亂棍打死!”

              董宣被捉來帶上殿后,他對光武帝叩頭說:“請允許我先說一句話,然后再處死我吧!”光武帝十分惱怒,便說:“你死到臨頭了,還有什么話說?”董宣這時十分嚴肅地說:“托陛下的圣明,才使漢室再次出現中興的喜人局面。沒想到今天卻聽任皇親的家奴濫殺無辜,殘害百姓!有人想使漢室江山長治久安,嚴肅法紀,抑制豪強,卻要落得個亂棍打死的下場。我真不明白,陛下口口聲聲說要用文教和法律來治理國家,現在陛下的親族在京城縱奴殺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將按律執法的臣下置于死地,這樣的法律還有何用?陛下的江山還用什么辦法治理?要我死容易,用不著棍棒捶打,我自尋一死就是了。”說著,便一頭向旁邊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滿頭滿臉都是血。

              光武帝不是個糊涂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氣壯的忠言,以及剛直不阿、嚴格執法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他。他又驚又悔,趕緊令衛士把董宣扶住,給他包扎好傷口,然后說:“念你為國家著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過,你總得給公主一點面子,給她磕個頭,賠個不是!”董宣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錯,也無禮可賠!因此,這個頭不能磕!”光武帝只好向兩個小太監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把董宣攙扶到公主面前磕頭謝罪。兩個小太監照辦。這時,年近七十的董宣用兩只胳膊支撐著地,硬著脖子,怎么也不肯磕頭認罪。兩個小黃門使勁往下按他的脖子,卻怎么也按不動。

              湖陽公主自知理虧,卻仍耿耿于懷,不出這口氣心里憋得慌,便又冷笑著說:“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當老百姓的時候,常常在家里窩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現在當了皇帝,怎么反而連個小小的洛陽令也管不住了呢?我真替你臉紅!”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他笑著說:“正因為我當了一國之君,才應該律己從嚴,嚴格執法,而不能像過去做平民時那樣辦事了。你說對不對?”

              光武帝轉過臉又對董宣說:“你這個強項令,脖子可真夠硬的,還不快點退下去!”光武帝從心里喜歡董宣那股子執法如山、寧折不彎的虎氣、牛勁兒。為了對他嘉獎和鼓勵,他專門派人給董宣送去了三十萬賞錢。董宣把這一筆賞金全部分給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從此,“強項令”、“臥虎令”的威名傳遍了全國,整個洛陽城的豪強、皇親,沒有一個不怯他的。

              經過治理,洛陽的社會規則得到好轉。據史書記載,當時洛陽有一句民謠說:“枹鼓不鳴董少平。”枹鼓是官衙前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說,董宣做洛陽令,沒有人敢違法胡來,也就沒有人去官府門前擊鼓鳴冤了。

              董宣又做了五年洛陽令,當他74歲的時候,因積勞成疾病逝,有許多大臣前來吊唁,只看見白布覆蓋著遺體,連口像樣的棺木也沒有,妻子和兒子相對而哭,家中也只有幾斗大麥和一輛破車。光武帝知道后感到非常傷心,說:“董宣如此廉潔,但直到他死了朕才知道。”因為董宣曾經當過二千石俸祿的官,所以賜予他有印紐但直到他死了朕才知道。”因為董宣曾經當過二千石俸祿的官,所以賜予他有印紐的綠色絲帶,用葬大夫的禮儀把他埋葬了。

            名人誠信故事9

              1、列寧小時候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2、尼泊爾的少年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后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

              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后來,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

              3、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

              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 “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愿聽你說謊。”

              4、德國王子與部下的生命

              十七世紀的德國軍隊里面有一個王子對他的下屬親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級軍官的深深愛戴。

              一次攻打某國家失敗而歸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嚴寒、饑餓折磨著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極度寒冷和饑腸轆轆的狀態下,王子慢慢的進入夢鄉。睡夢中王子夢見陽光格外的燦爛與溫暖,他醒來了,發現自己身上被許多件大衣覆蓋,生命得以延續。往四周一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蓋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經全部凍死了。

            名人誠信故事10

              郭沫若小時候很孝順。有一次,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不知從哪兒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就想弄一株來。可市面上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郭沫若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里去找。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剛剛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就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事后,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讓她很傷心,便教育了郭沫若一番,叫郭沫若以后要誠信做人。對這段往事,郭沫若一直牢記在心,直到后來成為中國的大學問家,也未曾忘記。

            名人誠信故事11

              《資治通鑒》中有一個關于魏文侯的故事:文侯與群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將適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將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無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魏文侯與群臣飲酒,奏樂間,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卻下令備車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問:“今天飲酒正樂,外面又下著大雨,國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說:“我與山野村長約好了去打獵,雖然這里很快樂,也不能不遵守約定!”于是前去,親自告訴停止打獵。

              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一個國君能誠信待人,自然能夠贏得臣子們的信任。魏文侯正是憑借這種待人以誠的精神,使魏國成為當時的霸主。

              從魏文侯講誠信,想起了“曾子殺彘”的故事: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她的兒子哭著要跟著去。她對兒子說:“你回家,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在兩千多年前,百姓家若能在平時日子吃到肉,那是相當幸福的,這對于小孩子來說,是莫大的誘惑。小孩子自然高興,于是留在家里。曾子夫人從集市上回來,兒子哭著鬧著要吃豬肉,曾子夫人被兒子纏得非常無奈。曾子回到家后,見兒子在哭,就問為什么。孩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講了一遍。曾子走進廚房,拿起刀要殺豬。妻子阻止他說:“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開玩笑的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蕭至忠是唐中宗、唐睿宗時期的著名大臣,歷任監察御史、御史中丞、吏部尚書、中書令等。有一次,蕭至忠與同僚打算去考察百姓生活,他們相約在一個路口相見。約會那天,恰巧天降暴雪,隨行人員紛紛躲避到路邊的房子里取暖,只有蕭至忠仍然站在路口等同僚。他生怕因為同僚來到時沒有看到人而掉頭回去。同行的人都紛紛勸他到房子里取暖,蕭至忠回答說:“哪有為了自己的安適失信于人的道理呢!”眾人聽了他說的話之后,紛紛出來陪著蕭至忠。同僚來之后,聽說蕭至忠在雪地等了很久,也被他這種精神感化了。蕭至忠言必信、行必果,又善于決斷,深得同僚與下屬的信任。很多人欣賞他的為人,愿意和他打交道。

              無論是魏文侯還是曾子或者蕭至忠,他們都是以誠待人。誠信,乃立人之本、處世之道。魏文侯誠信治國,魏國成為一方霸主;曾子誠信教子,成為世之典范;蕭至忠誠信待友,因此贏得尊重。誠信猶如江河之水,平靜之中蘊藏著洪荒之力;猶如和煦春風,潛移默化之中改造著人的認知。誠信釋放出的強大能量,潤滑著人際交往,滋養著社會和諧,更規范著內心的道德。誠信留給后世的,是做人的尊嚴,以及矢志不移的初心。

            名人誠信故事12

              列寧是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創始人。他從小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經常弄壞家里的東西。

              列寧八歲那年,有一次母親帶著他到阿尼亞姑媽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小列寧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誰也沒有看見。

              后來,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說:“不是我。”

              而小列寧因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說出實話會會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親看他的表情,已經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

              于是,小列寧的媽媽就想:應該怎能樣對待孩子撒謊這件事呢?當然,最省事的辦法就是直接揭穿這件事,并且處罰他。但是列寧的媽媽沒有這么做。她認為,重要的是教育兒子犯錯誤后要勇于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而不是責備他。

              于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三個月內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各種各樣的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的良心深處萌發出對自己行為的羞愧感。

              從那以后,列寧的媽媽明顯地感覺到,兒子不如以前活潑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著他。

              有一天,在小列寧臨睡前,媽媽又像往常一樣,一邊撫摩著他的頭,一邊給他講故事。不料小列寧突然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阿尼亞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說:“給阿尼亞姑媽寫封信,向她承認錯誤,姑媽一定會原諒你的。”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給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

              幾天后,小列寧收到了阿尼亞姑媽寄來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諒小列寧,還稱贊小列寧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小列寧得到原諒后,十分高興,又像以前一樣過著快樂的日子。他還悄悄地對媽媽說:“做誠實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譴責。”媽媽看著兒子會心的笑了。

            名人誠信故事13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叫著要和母親一塊兒去。于是母親騙他說:“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趕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一邊歡天喜地地跑回家,一邊喊著:“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媽媽回來,村子里的小伙伴來找他玩,他都拒絕了。他靠在墻根下一邊曬太陽一邊想像著豬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傍晚,孩子遠遠地看見了媽媽回來了,他一邊三步作兩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邊喊著:“娘,娘快殺豬,快殺豬,我都快要饞死了。” 曾子的妻子說:“一頭豬頂咱家兩三個月的口糧呢,怎么能隨隨便便殺豬呢?” 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

              曾子聞聲而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話沒說,轉身就回到屋子里。過了一會兒,他舉著菜刀出來了。曾子的妻子嚇壞了,因為曾子一向對孩子非常嚴厲,以為他要教訓孩子,連忙把孩子摟在懷里。哪知曾子卻徑直奔向豬圈。

              妻子不解地問:“你舉著菜刀跑到豬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殺豬”。 妻子聽了撲哧一聲笑了:“不過年不過節殺什么豬呢?” 曾子嚴肅地說:“你不是答應過孩子要殺豬給他吃的,既然答應了就應該做到。”

              妻子說:“我只不過是騙騙孩子,和小孩子說話何必當真呢?” 曾子說:“對孩子就更應該說到做到了。不然,這不是明擺著讓孩子學著家長撒謊嗎?大人都說話不算話,以后有什么資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聽后慚愧地低下了頭,夫妻倆真的殺了豬給孩子吃,并且宴請了鄉親們,告訴鄉親們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雖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卻教育出了誠實守信的孩子。曾子殺豬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他的人品一直為后代人所尊敬。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身為父母應該學會以身作則,待人誠實守信,作為孩子則應該從小養成誠實的品格。

            名人誠信故事14

            誠信狀元王拱辰

              王拱辰是北宋時著名的狀元,他原名叫王拱壽,字君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他17歲,考進士排名第一,仁宗厚愛,賜名“拱辰”。王拱辰自幼家境貧寒,通過多年的努力,天圣八年,他到京城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皇上發現王拱辰的文章立論新穎,見解獨到,文筆流暢,沒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為狀元。

              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書生都召集到王宮的大殿上,王拱辰不但沒有謝恩,反而說:“陛下,我不配當狀元,請把狀元判給別人。”金殿上的人都議論紛紛,皇上聽了也很納悶,王拱辰說:“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讀,做夢都想中狀元。可是這次考試的題目不久前我剛好做過,所以被選上狀元是僥幸。如果我默不作聲當上了狀元,我就是個不誠實的人。從小到大我都沒有說過謊話。我不想為了當狀元,就敗壞自己的節操。”宋仁宗聽后,特別賞識王拱辰的誠實,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所以不準王拱辰的請求,他還勉勵王拱辰一番。于是,王拱辰成為北宋王朝第三十八名狀元。

            名人誠信故事15

              新聞回放一瓶280克的老干媽辣醬,中國1號店網站賣人民幣7。9元,但在美國亞馬遜卻要賣3。9美元(合人民幣24元)。風行中國的老干媽在國外被譯作“Lao Gan Ma”,并登上奢侈品折扣網站Gilt,被譽為全球最頂級的熱醬,這不由得令中國人大呼意外。20xx年兩會期間,記者們費盡周折采訪到了低調且從不接受采訪的老干媽董事長陶華碧,作為兩會的代表,陶華碧已經參加了7年“兩會”,但這卻是她第一次接受采訪。對于國內外的差價問題,陶華碧霸氣回答“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我要把老干媽賣到外國去,賺外國人的錢。” 看來老干媽辣椒醬在國外真的是“土豪金”呢!素材延伸為人低調,四季打假

              據老干媽身邊的工作人員介紹,陶華碧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她只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偷稅、不貸款、不欠錢、不上市,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這是她身上最大的標簽。同時她還關注食品安全,一年四季都在打假,凡是帶‘干’字的辣椒醬都要打假。陶華碧說,任何人看到假冒產品后,都可以向老干媽的公司反饋,并且反饋的人還可以得到感謝費。此次兩會,陶華碧再次提交打假的建議,她最擔心的就是產品質量不過關,毀了“老干媽”的名聲,更傷了老百姓的身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爆乳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日韩毛片一区视频免费|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电影唐人社一区二区|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不卡|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av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狠狠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