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月光曲》說課稿優質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月光曲》說課稿篇一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26課。
2、教材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全文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僅僅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而整個故事的內容又分兩部分加以敘述,其中分別敘述了貝多芬從了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愛好從而走進茅屋為她親自奏了兩曲,從而產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
若是進行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學生情感,不僅能讓學生體會美的意境,更能讓學生受到同情勞動人民這一思想感情的熏陶。
為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關鍵在于讓學生正確回答課后問題,能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突破難點: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3、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⑴ 進一步學會運用“問題答案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⑵ 學會生字“券”,理解13個詞語的意思,運用“譜寫、傳說、幽靜、純熟、陶醉”等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⑶ 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⑷ 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⑸ 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4、課時安排:
3教時。
第一教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脈,并學習第一段。
第二教時: 按課后練習1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總結課文,句段練習,進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根據教材本身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且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1、學法:
⑴ 運用嘗試、自學的方法,掌握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⑵ 各種感官的共同參與,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⑶ 溝通“語言──情感──語言”的關系,文道得到結合。
2、教法:
⑴ 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運用音樂、投影、語言描繪、簡筆畫等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月光曲》的傳說中,使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優化全文的教學情境。
⑵ 講練巧配,引導知識的遷移: 學習目標的第一條落實,根據三個問題的功能和作用,有機地配合語言文字的講解,設計層次訓練步驟,讓學生掌握學法,運用學法。
⑶ 引入各種媒體,進行語感訓練。
⑷ 利用想象,進入角色,讀寫結合。
第一教時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前,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在聽時感受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聽后告訴學生這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世界名曲——《月光曲》,爾后,引學生帶著問題:如“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曲子怎樣譜成?它的內容是什么?表達貝多芬什么思想感情?”等進入新課的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