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升高的河床》教案課件
六年級科學上冊《升高的河床》教案課件
教學目標
1.收集、閱讀有關黃河的資料,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對比試驗研究事物相互關系的能力,認識水、土、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3.能結合課文中的資料,認識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了解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利用和破壞,進一步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和通過現象分析本質的能力。
4.培養學生保持水土、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黃河的各類資料。
2.小組準備:水槽兩個,長木板兩快,土,草皮,噴壺。
教學過程
一、情境生疑問
1、初步了解黃河的有關情況
(1)師: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你從電視或其它途徑見過黃河嗎?你能說說你心里的黃河嗎?
(2)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心中的黃河。
(3)師:看來課前同學們了解了不少關于黃河的資料。
2、閱讀課本中的資料
(1)師:關于黃河,課本中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資料,大家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2)學生閱讀資料并回答
(3)師:通過這些資料,你知道黃河下游的河床發生了什么重要變化嗎?
(4)師:你能猜出這些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嗎?學生猜測
(5)師:我們知道土會被水沖走。黃河水這么黃,是不是黃河水中有很多泥沙?這些泥沙是從哪里來的呢?請同學們看書本43頁的照片后先思考,然后在組內討論、交流。
3、自主思考,然后在組內討論、交流。
4、分組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討論得非常熱烈。現在每組請一名代表將討論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一下。
生:黃河水中的泥沙是黃河水流經黃土高原時沖下來的;無植被保護,土壤隨雨水流失的多……
二、探究釋疑
1、完成模擬實驗。
(1)師:為了驗證大家的想法是否正確,我們將以小組為單位做一個模擬實驗。大家先看書。
要求:①弄清實驗目的,準備哪些器材;②設計操作的步驟及方法;
(2)指導學生準備器材;
(3)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現象;
(4)學生分組歸納、小結,得出結論。
(5)每組的派一名同學向全班同學匯報實驗現象和結論。
生:從有草皮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只有土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多一些。
生:從有草皮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清亮,只有土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較渾濁。
生:從有草皮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比較清亮,說明水中含有的泥沙少;只有土的長木板上流下來的水較渾濁,說明水中有較多的泥沙。……
教師總結:當往只裝有黃土的木板上澆水時,黃土很容易和水一起形成渾濁的水漿流走;而往有草皮的木板上澆水時,植物的`根牢牢地把土鎖住,土壤被保護起來,所以流下來的水還是比較清的。看來,剛才同學們實驗后認為“植物對土有保護作用”是正確的。通過這個實驗,你還想到了什么?
生:黃河中上游流經黃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禿禿的,土質也非常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黃河的水是渾黃的。
三、閱讀資料,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師:同學們都知道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那么它一直是現在這個樣子的嗎?黃土高原上的植被都到哪里去了呢?請閱讀書本44面的資料,說說你的想法!
(2)、學生閱讀資料,分析黃土高原植被缺少的原因。并全班交流
(3)、師:如果這些行為一直持續下去,你認為會有什么后果?
(4)、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你認為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你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條件受到了破壞和保護嗎?